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我在精神病院种蘑》:一本消解精神疾病偏见的温暖手记 | 爱阅读

1周前 (09-27)读一读11

《我在精神病院种蘑》:一本消解精神疾病偏见的温暖手记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本书由精神科护士郁闷闷执笔,记录其14年从业经历中与16位患者的5000多个日夜。作为国内首部精神科护士手记,它以20章的体量呈现封闭病房的真实图景——从妄想症丈夫为护女儿高速狂飙,到被女明星附体的现代聊斋式患者,再到像毒液般从病床护栏到地面的解玮。核心价值在于打破精神病=危险的刻板印象,传递清醒与疯狂仅一念之隔的哲思,让读者看见患者作为的鲜活需求与情感挣扎。

二、内容亮点:具体细节中的独特性

书中没有猎奇式叙事,反而以平实笔触勾勒出令人心颤的细节:

解玮的流动:这位患者如黑色液体般从病床护栏渗落,无声滑至护士脚边,用而非的动词,瞬间击穿常人对精神病的想象边界;

花花与小静的治愈对话:轻度精神发育迟缓的花花与自罪妄想的小静,在病房角落说着悄悄话,她们的相互取暖让读者笑中带泪——这笑不是快乐,而是对精神病院亦有知己的庆幸;

高栋的寻根流浪:被收养的他用30年时间流浪寻根,认为流浪能缓解焦虑,其执着与清醒的矛盾,恰似对正常与异常定义的反诘。

三、写作特点:平实中的幽默与温度

作者以幼儿园老师视角记录医患互动,语言兼具专业性与生活感。如描述患者发病时感到一切都是动态的,为了遵循这个自然规律,他也不能安静,用动态规律四字轻巧点破躁狂症状;又如将精神科治疗比作揭裱古老水墨画,评估、修复、重新装裱的过程,既专业又充满诗意。这种不悲悯、不同情的平等视角,让精神病院更像幼儿园的比喻深入人心——医护人员用治疗小手段传递爱意,患者则以孩子般的纯粹回馈理解。

四、阅读体验:笑中带泪的共鸣之旅

读此书像打开一扇隐秘世界的窗。初读时会因解玮的流动笑出声,旋即又因这笑的非快乐本质惊悚;看到花花与小静的悄悄话会欣慰,转念又为她们的未来揪心。这种轻松笔触讲重量级话题的张力,让读者在笑泪交织中完成对精神疾病的认知迭代。正如作者所言:不是所有的笑都是快乐,但所有的理解都始于这种不避讳的笑

五、评价与影响力:社会热点的精准映射

精神健康关注度攀升的当下,本书恰如一把钥匙。豆瓣读者称其消解了90%的精神病偏见,简书用户则感慨第一次看见精神病院的温暖。书中精神病不应被标签化的呼吁,与近年来消除精神疾病歧视的社会运动形成共振。更难得的是,作者以从业者身份分享职业感悟——那些加了盐的酸甜苦辣,既是对医护群体的致敬,也是对理解比同情更珍贵的注解。

六、个人体验:触动与成长的瞬间

读至解玮流动段落时,我仿佛看见那个透视眼神的少年——十几年前陪友探病时,隔着铁栅栏看见的目光穿透我们的眼神,在此刻与文字重叠。这本书让我明白:所谓正常,不过是概率的幸运;所谓疯狂,不过是大脑的失控。它教会我用平视替代俯视仰视”——正如书中那句把他们当正常的陌生人对待,也是一种尊重。这种认知的转变,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非常态时,多了份从容与包容。

最后想分享书中最触动我的句子:精神病院的治疗,是重新揭裱一幅古老的水墨画。它不仅点出精神科治疗的复杂性,更暗喻着:每个非常态的灵魂,都值得被温柔修复。在这个精神健康日益受关注的时代,这本书恰似一株在精神荒原中生长的蘑菇——它用5000个日夜的守候,告诉我们:理解,才是最温暖的治愈。

“《我在精神病院种蘑》:一本消解精神疾病偏见的温暖手记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际警察组织》:在全球罪案的迷雾里,看见“合作”的光 | 爱阅读

《国际警察组织》:在全球罪案的迷雾里,看见“合作”的光 一、基本信息:解密“全球安全守护者”的入门指南 《国际警察组织》(The International Police)是英国犯罪学专家艾玛·莱文(Emma Levine)2022年的非虚构著作,由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全球治理系列”首作。这部...

《还乡》:在巴黎的霓虹里,听见“故乡”的心跳 | 爱阅读

《还乡》:在巴黎的霓虹里,听见“故乡”的心跳 一、基本信息:威塞克斯的“乡村挽歌” 《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78年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巅峰”,与《德伯家的苔丝》《卡斯特桥市长》并称为“威塞克斯三部曲”。这部...

《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拨开演义迷雾,触摸真实的三国余温 | 爱阅读

《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拨开演义迷雾,触摸真实的三国余温 一、当诸葛亮星落五丈原,三国才真正开始 翻开《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仿佛看见作者成长手持一盏青铜马灯,在《三国志》的故纸堆里照出被演义遮蔽的三十年。这本书不是给英雄唱挽歌,而是像考古学家擦拭青铜器般,让蒋琬、费祎、姜维这些名...

《好好学习》:打破低效努力的陷阱,构建终身受用的知识体系 | 爱阅读

《好好学习》:打破低效努力的陷阱,构建终身受用的知识体系 一、书籍基本信息:知识管理领域的“武功秘籍” 这部2017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成长类著作,是成甲用十年知识管理实践淬炼的方法论。全书256页的篇幅中,藏着比《学习之道》更接地气的认知升级指南——当成甲在序言中写下“真正的学习不是收集信息,...

《红与黑》:当野心撞上时代的铁壁,谁在为“逆袭”定价? | 爱阅读

《红与黑》:当野心撞上时代的铁壁,谁在为“逆袭”定价?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时代“锤”出来的心理解剖刀 1830年,法国作家司汤达在七月革命前夕完成《红与黑》,这部以“1830年历史纪实”为副标题的小说,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肌理。2017年译林出版社推出的...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在商海浮沉里,照见“人性”的商业寓言 | 爱阅读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在商海浮沉里,照见“人性”的商业寓言 一、基本信息:晚清商界的“兴衰启示录”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是当代作家高阳(或同类历史纪实作家,具体以实际版本为准)的经典历史传记作品,以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生平为核心,结合大量史料与民间传说,全景式呈现了他从钱庄学徒...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 爱阅读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龙袍”解剖权力与人性的“古代生存启示录” 《皇袍加身》是青年作家“锦瑟”2024年推出的历史权谋小说,以架空王朝“大胤”为背景,聚焦从市井乞儿到权倾朝野的“魏九郎”的“上位之路”。他本是汴梁城街头卖糖人的小乞丐...

《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在战火与废墟中,解码文明崩塌的“慢镜头” | 爱阅读

《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在战火与废墟中,解码文明崩塌的“慢镜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隳三都》是历史学者周思成2024年推出的力作,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聚焦13世纪蒙古灭金战争中“中都、汴京、蔡州”三座都城的沦陷史。这本书像一把高精度手术刀,剖开“文明崩塌”的微观过程——通过分...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一本撕开“天才”标签,让你看见疯狂与赤诚的灵魂自白 | 爱阅读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一本撕开“天才”标签,让你看见疯狂与赤诚的灵魂自白 第一次翻开《活着就为改变世界》时,我盯着封面上那张标志性的乔布斯侧影——凌乱的头发、深邃的眼神,像一把未入鞘的剑。这本由杰弗里·扬与威廉·西蒙合著的传记,不是后来那本更知名的“官方授权传记”,而是乔布斯在1980年代亲自...

《追求卓越》:解锁卓越企业的密码,一本写给奋斗者的管理圣经 | 爱阅读

《追求卓越》:解锁卓越企业的密码,一本写给奋斗者的管理圣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管理界的“武功秘籍” 《追求卓越》由托马斯·彼得斯与罗伯特·沃特曼合著,2020年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两位作者深入美国62家大企业调研后,提炼出的“卓越企业八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