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通用技术实践操作项目指导手册》:一本让技术课“活”起来的实践宝典 | 爱阅读

1周前 (09-27)读一读12

《通用技术实践操作项目指导手册:一本让技术课起来的实践宝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锚点

本书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梁惠燕副研究员领衔编写,广东教育出版社2025年8月出版(ISBN9787554864173),定价32元。作为新课标实践教学的工具箱,它以13个PBL项目为载体,将通用技术核心素养拆解为设计-制作-评价三维路径——桥梁承重模型的工程思维训练到智能家居控制的跨学科融合,每个项目都暗藏技术意识”“物化能力的养成密码。其核心价值恰如书中所言:低本高效,实践为先”——用简易工具材料实现核心目标,让技术课从纸上谈兵变为真刀真枪的创造场域。

二、内容亮点:13个项目里的“技术魔法”

书中13个项目堪称技术显微镜。如桥梁设计项目,要求小组用桐木条制作自重最小、承重最大的木桥模型,通过头脑风暴-受力分析-图样绘制-模型制作-承重实验五步流程,将物理结构、数学计算、艺术审美熔于一炉。更妙的是评价量表设计——结构稳定性创新性,每个维度都有具体可量化的评分标准,让模糊的实践课变成有抓手的成长课。而智能家居控制项目则引入Arduino编程,让初中生也能体验从0到1的物联网设计,这种低门槛高上限的设计,正是书里个性发展,层次分明特色的生动注脚。

三、写作特点:实践智慧与视觉化语言的交响

全书采用问题-案例-工具三段式结构,每个项目都配有设计要求”“制作指引”“评价标准拓展建议,如同技术版的米其林食谱。语言风格自带现场感”——比如描述模型制作环节时,用美工刀如画笔,桐木条作画布的比喻,瞬间激活画面感。更惊喜的是文化融合细节:在传统木艺项目中,用榫卯结构连接件替代螺丝,既传承工艺智慧,又渗透工程思维,让技术课变成流动的博物馆

四、阅读体验:从“手忙脚乱”到“游刃有余”的蜕变

作为技术教师,我在智能家居项目实践中真切体会到书中的支架式指导。当学生为传感器选型争论不休时,书中辅助支架模块提供的问题清单如及时雨——需求分析性能对比,一步步引导他们自主决策。更令人惊叹的是以评促学的魔力: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承重数据被量化为结构优化点,那种我的设计有依据的成就感,比任何说教都更有效。这种做中学的体验,让技术课从任务升华为探索之旅

五、社会评价与影响力:教育改革的“实践注脚”

本书出版后获教育界破圈认可:深圳某中学将其列为STEM教育必读书目,西安高新区实验学校则开发出桥梁设计2.0校本课程。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与双减政策的深度契合——当社会热议如何培养实践能力时,这本书用13个可复制、可迭代的项目,给出了从课堂到赛场的完整解决方案。正如专家所言:这不是一本教你怎么做的书,而是一本教你怎么思考的指南

六、个人意义与金句分享:技术教育的“破局钥匙”

合上书页,最触动我的是这句:技术意识不是记住公式,而是看见问题后想我能改变什么作为教师,我曾困于如何让技术课不枯燥,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技术教育,是让学生在拆解-重构-创新中,培养改变世界的勇气。而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训,在书中化为从设计图到实物的鲜活案例——这种知行合一的力量,正是技术教育最珍贵的馈赠。

这本书没有魔法,但有13个打开技术世界的钥匙。它不承诺速成工程师,但承诺让每个孩子都拥有我能创造的底气。正如书中所言:实践是技术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而这,正是我们这个创新驱动时代最需要的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实践操作项目指导手册》:一本让技术课“活”起来的实践宝典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古船》:原来最重的“历史”,藏在船板的裂痕里 | 爱阅读

《古船》:原来最重的“历史”,藏在船板的裂痕里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船桨划开”的齐鲁乡村史诗 《古船》是作家张炜创作于1980年代的长篇小说,198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24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新版。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张炜以山东半岛胶东小镇“洼狸镇”为背景,用细腻如...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在帕特森的沟通武器库里解码冲突化解的DNA | 爱阅读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在帕特森的沟通武器库里解码冲突化解的DNA 一、书籍基本信息:沟通学的"生存手册"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是美国沟通专家科里·帕特森、约瑟夫·格雷尼等四人于2002年出版的沟通学经典,被《纽约时报》评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职场沟通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场用童话拆解心理困境的温柔手术 | 爱阅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场用童话拆解心理困境的温柔手术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经典童话撞上心理咨询,一场治愈风暴席卷全球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于1997年创作的心理学普及读物,2020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引进中文版后,迅速成为现象级畅销书,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用“文化手术刀”解剖佛教中国化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用“文化手术刀”解剖佛教中国化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佛学的“破冰巨轮” 1938年,当佛教被视为“外来宗教”时,汤用彤以一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劈开了学术研究的冰层。这部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发行的著作,是中国首部系统研究佛教中国化的学术专著。全书以“...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一位瑞典汉学家的“汉字解码手记” | 爱阅读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一位瑞典汉学家的“汉字解码手记” 一、书籍基本信息:西方汉学的“破冰之旅” 1917年,当欧洲汉学家还沉迷于“四书五经”的文本考据时,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以一本《汉语的本质和历史》劈开西方汉语研究的“铁幕”。这位曾深入中国农村调查方言、用物理实验室设备分析汉字音韵的学者,用“...

《化身一只蝴蝶》:跟着文字破茧,在柔软里找到重生的勇气 | 爱阅读

《化身一只蝴蝶》:跟着文字破茧,在柔软里找到重生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由新锐作家叶栖于2025年7月出版,属于“成长治愈类散文”,全书272页,封面设计自带“蜕变感”——淡紫色背景上,一只刚破茧的蝴蝶停在半透明的茧壳上,翅膀还带着湿润的光泽,下方用细线条写着“每一次‘不敢’,都是没展...

《黄河古道》:一条“流动的文明脐带”,解码中华五千年与母亲河的“双向奔赴” | 爱阅读

《黄河古道》:一条“流动的文明脐带”,解码中华五千年与母亲河的“双向奔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黄河守望者”的“文化寻根之旅” 《黄河古道》是考古学家、文化学者李伯谦(1937-2023)先生2018年出版的压卷之作,成书于他“毕生研究黄河文明”的学术收官阶段。作为中国考古学界“黄河学派”...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 爱阅读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美国车间到全球的生活实验 《极简主义》是美国两位前企业高管乔舒亚·菲尔茨和瑞安·尼科迪默斯合著的"反消费主义宣言"。2011年首版即引发轰动,中文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引进,书中记录了两位作者从年薪六位数却深陷债务危机,到...

《记忆传授人》:当记忆成为“禁忌”,我们终于读懂了“活着”的重量 | 爱阅读

《记忆传授人》:当记忆成为“禁忌”,我们终于读懂了“活着”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记忆写就的反乌托邦寓言” 《记忆传授人》是美国作家洛伊丝·劳里(Lois Lowry)于1993年出版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首印仅5万册,却凭借“对记忆本质的哲学叩问”和“对极权社会的精准隐喻”,成为全球...

《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本在贫困里酿出甜的暖心回忆录,教你把日子过成诗 | 爱阅读

《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本在贫困里酿出甜的暖心回忆录,教你把日子过成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佐贺的超级阿嬷》是日本作家岛田洋七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回忆录,2001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500万册,被读者称为“‘贫困生活的幸福说明书’——既有笑中带泪的日常,又有治愈一生的智慧”。全书以二战后日本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