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金瓯缺》:在宋辽金烽烟中照见民族魂的史诗长卷 | 爱阅读

2周前 (09-26)读一读18

《金瓯缺》:在宋辽金烽烟中照见民族魂的史诗长卷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徐兴业历时四十余载完成的《金瓯缺》,1985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首版四卷本,2016年河南文艺出版社推出精装插图版。全书1268页,定价136元,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这部以北宋末年宋辽金战争为背景的历史长卷,核心价值在于通过马扩、刘锜等抗金将领的命运沉浮,展现金瓯虽缺,脊梁不折的民族气节——读者将随马扩策马边疆,目睹东京保卫战的铁血与悲怆,最终领悟:真正的历史不是帝王将相的年表,而是小人物在乱世中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守。正如书中那句地是熟土,人也是熟土,混在一起长出新的东西,道尽乱世中生生不息的希望。

二、内容亮点:血火交织的立体史诗

徐兴业绝非平铺直叙史实,而是以马扩一家为针脚,串起宋辽金三国博弈的经纬。如马扩新婚三日即驰援边疆的场景:他与亸娘在葡萄架下执手相别,葡萄藤的绿荫与战场的硝烟形成强烈对照,暗喻小家温情与家国大义的永恒张力。更震撼的是东京陷落夜的细节——徽宗在逃亡途中见百姓焚香相送,竟疑心是乱民作祟,而老卒张叔夜浴血城头时,手中紧攥的却是半块被金兵踩碎的大宋界碑。这种以小见大的笔法,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有温度的血泪。

三、写作特点:史笔与诗心的交响

徐兴业的文字是史家笔法诗人情怀的完美融合。他写战争,如金兵铁骑踏碎冰河,马蹄下溅起的不只是泥水,还有百年未有的屈辱;写人物,如李师师在青楼中藏匿抗金义士,一句妾身虽贱,亦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市井女子瞬间成为民间脊梁。全书采用主线人物+单元剧结构,以马扩的视角串起海上之盟”“东京保卫战”“五马山抗金等重大事件,同时穿插李师师、耶律大石等配角的独立篇章,形成众星拱月的叙事格局。这种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写法,让读者在宏大叙事中触摸到个体命运的震颤。

四、评价与影响力:从历史到现实的镜像

莫言称其以血泪写就的民族史诗,王安忆赞海派历史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豆瓣9.2分、超2万条短评的盛况背后,是读者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深度共鸣。书中东京居民在歌舞升平中沉沦的描写,恰与当下娱乐至死的社会现象形成强烈对照;而马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抗争精神,更成为逆境中坚守初心的生动注脚。正如书中那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让无数读者在躺平内卷之间,找到向光而行的勇气。

五、个人体验与社会共鸣

初读时,我曾困惑为何马扩屡遭陷害仍不改其志?但细品后顿悟:他不是愚忠,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就像书中那句真正的英雄,不是打败敌人,而是打败自己内心的怯懦。最触动我的是亸娘在战乱中诞下遗腹子的场景:她在破庙中咬紧牙关,耳边是金兵的厮杀声,手中却紧握着马扩留下的半块玉珮。这种向死而生的力量,在不确定成为常态的今天,尤显珍贵。它让我想起疫情期间,那些替逝者完成未了心愿的普通人——正如书中所言:历史不是过去,而是现在进行时。

结语:

《金瓯缺》不是一本好看的历史小说,而是一场需要用心丈量的精神远征。它用宋辽金的烽烟,照见每个时代的金瓯之缺补天之手。正如徐兴业在序言中所写:历史从不是胜利者的专利,而是失败者的墓志铭。这,或许就是它历经三十年仍被反复阅读、讨论的终极秘密——它不提供答案,却让你在马扩的眼泪东京的废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金瓯缺》:在宋辽金烽烟中照见民族魂的史诗长卷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关注自我》:一部教你在喧嚣中“锚定自己”的生活觉醒指南 | 爱阅读

《关注自我》:一部教你在喧嚣中“锚定自己”的生活觉醒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 《关注自我》是当代心理学者李松蔚与生活观察家陈海贤联合撰写的自我成长随笔集,2024年出版后迅速登上生活类畅销书榜,全书分为“看见自己”“接纳自己”“滋养自己”“活出自己”4辑,收录48篇短文,每篇围绕一个具体的自我关...

《海底两万里》:一场穿越时空的蓝色狂想曲 | 爱阅读

《海底两万里》:一场穿越时空的蓝色狂想曲   “如果你曾渴望挣脱现实的枷锁,在无边的自由中寻找生命的另一种可能——请随我潜入这片深蓝。”这是我第三次翻开《海底两万里》时写下的第一句话。每一次重读,都像被卷入一场裹挟着咸涩海风的精神风暴,而这一次,我想把这份震撼传递给你。 书籍基本信息 作者:儒...

《红字》:一枚刺在灵魂上的勋章,照见人性最隐秘的光 | 爱阅读

《红字》:一枚刺在灵魂上的勋章,照见人性最隐秘的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清教时代的“人性解剖刀”,美国文学的精神原点 《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于185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17世纪波士顿清教社区为背景,围绕年轻母亲海丝特·白兰因“通奸罪”被判处佩戴红色字母“A”(A...

《宏观经济学》:用政策之舵驾驭经济巨轮的思维指南 | 爱阅读

《宏观经济学》:用政策之舵驾驭经济巨轮的思维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经济政策"活过来"的教科书 《宏观经济学》由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N.格里高利·曼昆撰写,与《微观经济学》并称"经济学双璧"。初版于1992年,第九版封面采用抽象化的经济周期曲线设计,仿佛在暗示读者:翻开书页就能掌握调控经济...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 爱阅读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文坛的"东北叙事明珠" 《呼兰河传》是民国女作家萧红于1940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202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经典文学典藏"系列精装本。这部被鲁迅称为"北方人民的民间传说"的作品,以东北小城呼兰河为舞台,用孩童视角解...

《回忆苏格拉底》:当“古希腊的提问者”穿越时空,我读懂了“思考的勇气” | 爱阅读

《回忆苏格拉底》:当“古希腊的提问者”穿越时空,我读懂了“思考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苏格拉底的“思想备忘录”,用对话体写透“哲学的诞生现场” 《回忆苏格拉底》(Memorabilia)是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色诺芬(Xenophon)于公元前4世纪撰写的苏格拉底传记,全书约300页(中译本...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 爱阅读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一、书籍基本信息:奇幻悬疑的“人性实验场”,2024年现象级破圈神作 《祸害成患妖成灾》是90后作家“青衫客”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奇幻文学社“志怪新章”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古风张力——青灰色石板路上,半片残破的红...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 爱阅读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文学泰斗的临终绝唱 2024年8月,中信出版社推出哈罗德·布鲁姆生前最后一部著作《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这位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具原创性的文学批评家”,在90岁高龄时,用700余页的厚重文本,将一生阅读体验...

《罪恶之家》:在客厅的吊灯下,撕开“体面”的面具 | 爱阅读

《罪恶之家》:在客厅的吊灯下,撕开“体面”的面具 一、基本信息:现代戏剧的“社会手术刀” 《罪恶之家》(A Doll's House)是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79年的“现实主义戏剧巅峰”,与《玩偶之家》《群鬼》并称为“易卜生社会问题三部曲”。这部以19世纪挪威...

《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在时空褶皱里重构人类决策的DNA | 爱阅读

《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在时空褶皱里重构人类决策的DNA 一、书籍基本信息:历史哲学的"思想手术刀" 本书由剑桥大学历史哲学教授理查德·埃文斯撰写,2019年首版即获沃尔夫森历史奖,2023年修订版新增了作者对AI历史预测的反思。全书45万字,以"思想史-行动史-记忆史"为三维框架,通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