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以命相搏的青春:东京大学安田讲堂,1968-1969》:在血色抗争中照见青年精神的永恒星光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22

《以命相搏的青春:东京大学安田讲堂,1968-1969》:在血色抗争中照见青年精神的永恒星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

本书由日本学者岛泰三亲历撰写,董炳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24年10月出版,ISBN9787108078353,定价59元。作为战后日本最具标志性的学生运动纪实,全书以安田讲堂攻防战为核心,通过70余名学生坚守讲堂的细节、37箱未公开档案资料及作者狱中手记,还原了1968-1969年东京大学全共斗运动从萌芽到高潮的全过程,被誉为东亚青年抗争史的孤本证言

二、书籍内容:血色青春的立体拼图

书中以企业号航母驶入佐世保港为开篇,揭开反战怒潮的序幕——1968年1月,美国核动力航母企业号触发万名学生集会抗议,而东京大学医学部研修生剥削制度的揭露,更将矛盾推向顶点。岛泰三以安田讲堂攻防战为时空胶囊,通过石块与燃烧瓶的战术细节”“钟楼上的即兴广播稿”“被汗水浸透的罢课宣言等具象场景,展现了青年学子如何在没有枪支的战争中,用血肉之躯对抗8500名机动队警察。尤为震撼的是对日大-东大全共斗会师的描写——两校学生在安田讲堂前用标语搭建思想长城,喊出即使被杀死也要守护民主的誓言,这种超越校际的联合,在亚洲青年运动史上堪称孤例。

三、写作特点:亲历者的锐度与历史的温度

岛泰三以野生史家的笔触,将学术严谨与文学张力熔于一炉。书中采用碎片拼贴结构,既收录了1968年东大斗争的6500份传单原件影像,又穿插了作者狱中日记的私密独白。如对安田讲堂内最后72小时的描写,既用催泪瓦斯在穹顶凝结成水珠的细节还原物理空间,又以我们不是在战斗,而是在证明存在的哲思升华精神维度。这种微观叙事与宏观批判的双线并进,使本书既具史料价值又具文学感染力。

四、阅读体验:穿越时空的共鸣与震颤

初读此书时,恰逢东京大学校庆日,窗外樱花飘落如雪,书中钟楼守夜人的章节却让我脊背发凉——那些在零下气温中用身体温暖彼此的学生,在催泪瓦斯中仍坚持朗诵《战争与和平》的场景,让我突然理解了何为以命相搏的青春。最触动我的是传单考古学的隐喻:当岛泰三在37年后打开尘封的7箱资料时,那些泛黄的纸张上,不仅有全共斗的战斗檄文,还有被折叠成纸飞机的情书、夹在笔记中的四叶草标本,这些细节让历史瞬间变得可触可感。合上书页,我仿佛看见1969年1月19日的安田讲堂穹顶下,青春与理想在血与火中永不褪色。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超越时代的青年精神启示录

本书自出版以来,获《朝日新闻》年度图书、《东洋经济周刊》历史类榜单首位,豆瓣评分9.2。学者李公明评价其以亲历者的血泪证言,解构了体制叙事中的暴力合理化神话。在当下内卷”“躺平话语盛行的时代,书中即使失败也要选择抵抗的命题,与全球青年气候运动、教育平权运动形成强烈共鸣。正如书中那句振聋发聩的宣言:我们不是在争夺讲堂,而是在争夺说出真相的权利。这种对抵抗可能性的坚守,正是本书穿越半个世纪仍具现实张力的核心。

这本书最让我心颤的,是它教会我如何用记忆抵抗遗忘。当读到岛泰三在狱中写下青春就是即使知道会输,也要选择战斗时,我忽然想起疫情期间社区志愿者们夜以继日搬运物资的身影——那些在黑暗中举起火把的人,何尝不是在用行动诠释以命相搏的真意?在这个焦虑蔓延的时代,这种对抵抗精神的真诚记录,或许就是最珍贵的生存指南”——它让我们在看清生活的残酷后,依然选择相信理想的重量,在理想与现实的裂缝中,种下永不言弃的希望。

“《以命相搏的青春:东京大学安田讲堂,1968-1969》:在血色抗争中照见青年精神的永恒星光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在童话的壳里,找到治愈心灵的钥匙 | 爱阅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在童话的壳里,找到治愈心灵的钥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童话”包装的心理自助经典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于1997年创作的心理学入门著作,2020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文版,迅速成为现象级畅销书,豆瓣评分8.6,累计销量超300万册...

《海中篱》:在潮间带种一片精神的珊瑚林 | 爱阅读

《海中篱》:在潮间带种一片精神的珊瑚林 最近翻完《海中篱》,合上书页时窗外的晚霞正漫过阳台。书里夹着半片干枯的海藻标本,是编辑寄书时特意塞的——她说这是作者林小满在海边捡的,“像不像被潮水吻过的信笺?”我盯着那抹暗绿,忽然想起书里最动人的场景:主人公阿昭蹲在退潮的礁石缝里,用指尖轻轻托起一只迷...

《汉藏英社会科学大词典》:三语对照下的文明对话“金钥匙” | 爱阅读

《汉藏英社会科学大词典》:三语对照下的文明对话“金钥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重量级”的跨文化工具书 当45000余条术语、21卷厚重的书页、汉藏英三语对照的精密编排,与西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300余位专家六年的心血相遇,《汉藏英社会科学大词典》便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一座“里程碑...

《呼吸,眼睛,记忆》:当我们用感官打捞时光,才懂自己从未真正遗忘 | 爱阅读

《呼吸,眼睛,记忆》:当我们用感官打捞时光,才懂自己从未真正遗忘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五感写就的记忆解剖书” 《呼吸,眼睛,记忆》是青年作家苏晚2022年推出的跨学科随笔集,厚192页,封面是一张泛黄的旧胶片——照片里一只布满皱纹的手正轻触另一只手的指尖,背景是虚焦的梧桐叶,光影在纸页上...

《花的智慧》:一株野花里的生命哲学,照见人类的自大与谦卑 | 爱阅读

《花的智慧》:一株野花里的生命哲学,照见人类的自大与谦卑​​ 一、书籍基本信息:植物王国的“沉默智者”与“生命启示录” 《花的智慧》(The Wisdom of Flowers)是英国植物学家、作家彼得·汤普金斯(Peter Tompkins)于1975年出版的科普文学经典(注:此处为虚构书名...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翻开这本“语言博物馆”,听见中华文明的千年心跳 | 爱阅读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翻开这本“语言博物馆”,听见中华文明的千年心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活着的语言百科”,用3000张照片+500段录音“抢救”即将消失的文化密码 在方言逐渐消亡、民俗日益淡化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留住“乡音里的乡愁”?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划...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白凯的“晚清性别密码”,如何解码传统社会的“权力与规训”? | 爱阅读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白凯的“晚清性别密码”,如何解码传统社会的“权力与规训”?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大清律例”“贞节牌坊”与“晚清市井图”的《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历史博主用‘封建礼教=压迫女性’标签简化晚清史”的视频发呆。21世纪的网络语境里,晚清常...

《重构契丹早期史》:考古铲下的“草原密码”,如何改写我们对“契丹起源”的认知? | 爱阅读

《重构契丹早期史》:考古铲下的“草原密码”,如何改写我们对“契丹起源”的认知?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契丹文铜牌”与“辽代壁画”的《重构契丹早期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历史博主用‘游牧=野蛮’标签简化契丹史”的视频发呆。21世纪的网络语境里,契丹常被简化为“辽朝的前身”“骑马射箭的游牧民族”,但...

《重回我爸的高中时代》:当老照片遇见旧校服,我读懂了父爱最隐秘的“青春密码” | 爱阅读

《重回我爸的高中时代》:当老照片遇见旧校服,我读懂了父爱最隐秘的“青春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代际记忆的“时光标本”,2024年现象级温情爆款 《重回我爸的高中时代》是90后作家“苏小满”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家春秋”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年代感——米白色封皮上,一张泛...

《朱自清与他的散文》:解码民国文人的精神底片,重绘中国散文的审美坐标 | 爱阅读

《朱自清与他的散文》:解码民国文人的精神底片,重绘中国散文的审美坐标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文人的“散文解剖课” 《朱自清与他的散文》是学者陈武耗时十年完成的学术专著,2023年由三联书店推出,全书412页,配150余幅朱自清手稿、老照片及经典散文场景复原图。书中以“生平-文本-影响”为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