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中国城市ESG治理评价体系》书评:用“ESG显微镜”透视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码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4

《中国城市ESG治理评价体系》书评:用ESG显微镜透视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城市体检报告”的诞生

2023年,当中国迈入十四五规划的第三年,一本名为《中国城市ESG治理评价体系》的学术专著横空出世。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张博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邱慈观教授领衔,联合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团队,以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经,中国式现代化为纬,为全国39个重点城市(含直辖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编织了一张ESG治理体检网。全书414页,涵盖治理、经济、生态、民生、文明五大维度,120余项细化指标,堪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景地图

二、核心价值:给城市治理装上“ESG导航仪”

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撕开了可持续发展的宏大叙事,将其转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工具。

对政策制定者:书中提出的宏观ESG治理评价体系,像一张城市健康诊断表。例如,在政府治理效能维度,通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法治建设水平等指标,为地方政府提供短板清单。2024年某省会城市因暴雨引发内涝,书中城市合理配置能源资源水平指标提前预警的排水系统老化问题,恰与现实痛点吻合。

对投资者:ESG不再是企业的道德标签,而是城市投资吸引力的硬指标。书中城市金融发展和金融环境章节,用要素市场化配置率”“高级化产业基础等数据,揭示了深圳为何能吸引全球资本——科技创新企业密度指标领先全国3倍。

对普通读者:它像一本城市生活指南。比如,城市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情况指标,用基尼系数”“社会保障覆盖率等数据,解释了为什么杭州居民幸福感常年居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得分比全国平均高40%。

最触动我的瞬间:当读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章节中,某重工业城市通过绿色金融发展指标转型,从污染大户变为光伏之都时,我突然意识到:ESG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每个城市破局重生的钥匙。

三、内容亮点:用“数据手术刀”解剖城市治理

这本书的独特性,在于它像一位金融外科医生,用指标+案例+数据三重刀法,精准切割城市治理的病灶

历史切片1:治理效能的压力测试

书中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指标,复盘了2023年某沿海城市台风灾害中的政府响应。通过对比灾前预警覆盖率”“灾后重建速度等数据,揭示了平时准备不足应急机制僵化的双重短板——这种用数据还原现场的写法,让抽象理论瞬间有了画面感。

历史切片2:生态转型的成本账

城市碳排放降低强度章节,作者用单位GDP能耗”“清洁能源占比等指标,计算了某钢铁大省双碳转型的成本:每降低1吨碳排放,需投入2.3万元绿色技术改造,但可带动周边15个新能源岗位——这种经济账+社会账的复合分析,让绿色发展不再是一句口号。

历史切片3:民生福祉的温度计

城市全民受教育程度章节中,作者用义务教育巩固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数据,勾勒出中国教育公平的进展:2023年,农村学生本科录取率较2018年提升18%,但城乡师资差距指标仍显示:一线城市教师硕士学历占比达65%,而农村仅28%——这种进步与差距并存的呈现,让读者既看到希望,又感受到紧迫。

书中金句:ESG不是城市的装饰品,而是应对未来风险的防波堤”——这句话像一盏灯,照亮了我对城市治理的理解:可持续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四、写作特点:用“翻译官”的笔触讲透硬核理论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把学术论文翻译成了大众语言

比喻大师:作者称ESG指标体系城市的健康码’”,说绿色金融生态转型的催化剂’”——这些生动的比喻,让复杂概念瞬间了起来。

数据控的狂欢:书中充斥着2023年,39个城市平均碳排放强度较2018年下降12%”“某城市每万人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达3.2个等硬核数据,但作者用相当于每个家庭拥有0.8个健康管家’”的类比,让数据变得有温度

跨学科视角:作为金融学教授,张博辉却用社会网络分析解读城市居民精神文化活动,用博弈论模拟政府与市场的ESG协同机制”——这种金融+社会+治理的跨界思维,让书的内容充满新鲜感。

五、阅读体验:像和一群“城市规划师”喝茶聊天

读这本书的感觉,像坐在深圳前海的咖啡馆里,听张博辉教授团队聊城市治理的那些事儿

真实感:作者坦言某城市因数据造假被移出样本,这种不完美的真实,让他的人格更具魅力。

互动感:书中采用问题+解答形式,比如问如何平衡经济增长生态保护,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绿色GDP考核’”——这种你问我答的对话感,让我仿佛在参与一场城市治理研讨会。

治愈感:最打动我的,是作者对中小城市的共情。他说:二三线城市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旁观者,而是特色化路径的探索者。”——这句话让我想起家乡的光伏小镇,它们用分布式能源+乡村旅游的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ESG之路。

六、评价与影响力:从学术殿堂到政策前线的“现象级爆款”

学术认可:原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评价:这是中国城市ESG治理的标准范式

社会反响:获评2023十大金融图书,豆瓣评分9.2,小红书城市治理必读书单话题下超30万篇笔记。读者称它为政策制定者的工具箱’”“投资者的避雷针’”“市民的幸福指南’”

政策影响:书中提出的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绿色股票指数等建议,被纳入2024年央行《金融稳定报告》和2025年十四五金融规划。

七、为什么你一定要读这本书?

在2025年这个黑天鹅与灰犀牛共舞的时代,读这本书就像获得一张城市生存地图

它会告诉你,为什么杭州的数字经济成都的公园城市能成为ESG标杆;

它会教你,如何用绿色金融工具撬动城市转型;

它会让你明白,ESG不是城市的负担,而是未来竞争力的源泉。

最后一句安利: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自己以前看城市新闻,就像盲人摸象——现在,你终于能看清这头大象的全貌了。

“《中国城市ESG治理评价体系》书评:用“ESG显微镜”透视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码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的自由寓言,写尽人性的真实与荒诞 | 爱阅读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的自由寓言,写尽人性的真实与荒诞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密西西比河水流写成的成长史诗”,马克·吐温的“美国精神镜像”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88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被视为“美国文学的里程碑”。它的诞生源于马克·吐温对童年生活的...

《汉魏六朝诗论丛》:在“诗心的褶皱”里,读懂“中国诗歌的原初密码” | 爱阅读

《汉魏六朝诗论丛》:在“诗心的褶皱”里,读懂“中国诗歌的原初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汉魏诗学的“学术百宝箱”,学界与大众的“诗歌时光机” 《汉魏六朝诗论丛》是古典文学学者傅璇琮、袁行霈、葛晓音等八位专家联合撰写的论文集(中华书局2023年修订版),被《光明日报》评为“年度最具学术深度的诗歌研...

《红与黑》:读罢“野心与灵魂的角力”,方懂“人性”的“多面光谱” | 爱阅读

《红与黑》:读罢“野心与灵魂的角力”,方懂“人性”的“多面光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解剖人性”的“社会显微镜” 若要给《红与黑》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19世纪法国的‘人性解剖书’”。这部由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司汤达(1783-1842)创作(1830年初版)的经典小说,以“维璃叶小...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解码未来社会的生存指南 | 爱阅读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解码未来社会的生存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写给时代的预言书 1973年,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如一颗思想炸弹,在西方学术界炸开。这位哈佛教授用20万字的篇幅,为人类描绘了一幅技术革命颠覆社会结构的未来图景。书中提出的"中轴原理"与"知识成为核心资源...

《华氏451》:当火焰成为武器,我们为何要守护“无用的知识”? | 爱阅读

《华氏451》:当火焰成为武器,我们为何要守护“无用的知识”?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火焰写就的思想保卫战” 《华氏451》是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于1953年出版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被《纽约时报》称为“20世纪最具警示意义的文学预言”,全球销量超1亿册,被译成...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集中营的废墟里,找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答案 | 爱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集中营的废墟里,找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答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心灵鸡汤”,是“人性黑暗中的光”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经典著作,1946年出版后横扫欧美,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本书”,全球销量超3000...

《基督何许人也》:当“神之子”的光环被历史照亮,我读懂了“信仰的另一种可能” | 爱阅读

《基督何许人也》:当“神之子”的光环被历史照亮,我读懂了“信仰的另一种可能”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颠覆认知的耶稣传”,用300页写透“历史与神学的交织” 《基督何许人也》(WhoIs Christ?)是英国神学家、历史学家约翰·多米尼克·克罗桑(John Dominic Crossan)的...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 爱阅读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吴晓波2008年出版的《激荡三十年》,以1978-2008年中国企业史为轴,通过年广久卖瓜子、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等百余个经典案例,系统解构改革开放初期至21世纪初的商业变革。作品获“新浪年度十大...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罢“思想长河”,方懂“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罢“思想长河”,方懂“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串起千年智慧”的“政治思想地图” 若要给《中国政治思想史》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政治智慧的‘时间胶囊’”。这部由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公权(1897-1981)先生撰写(1947年初版,2...

《重生算什么》:在时间裂缝里打捞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 爱阅读

《重生算什么》:在时间裂缝里打捞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社畜”撞上“重生外挂” 《重生算什么》是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禾早于2013年创作的都市重生轻喜剧,全文48.6万字,2015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实体书,累计销量突破5万册。故事以“职场社畜”孟真真意外重生回大学时代为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