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为人生而教育》:以生活实践为舟,驶向教育本质的彼岸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1

《为人生而教育:以生活实践为舟,驶向教育本质的彼岸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本书由当代教育名家、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教授执笔,青岛出版社2025年5月出版,ISBN9787573634269,定价48元。作为生活·实践教育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全书以教育要通过生活与实践创造美好人生为核,提出师生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构建面向21世纪的能力培养体系,并明确以课堂革命为中心实施八大行动的实践路径。其核心价值在于为教师提供理论+实践的双重指南——既回应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时代命题,又通过具体案例教会教师如何将教育理念落地为可操作的课堂革命。

二、内容亮点:生活与实践的“教育显微镜”

书中以破界思维拆解教育症结,细节如手术刀般精准:

生活即课堂:通过与蚂蚁对话”“记录晨雾等自然观察活动,将语文写作、科学探究融入生活场景,让生活·实践教育不再抽象。例如,杭州某小学以此理念改造的自然笔记课程,使学生写作兴趣提升30%,真正实现从生活里长出知识

课堂革命的八大行动:从情境创设问题导向,从小组合作跨学科融合,每一步都配有深圳零一学院、锡山高级中学等名校的实践案例,让如何改一目了然。

教育痛点直击:针对AI时代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评价唯分数等痛点,提出以课堂革命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如用项目式学习替代填鸭式教学,培养能质疑、会实践、懂合作的新时代学子。

三、写作特点:学术严谨与生活诗意的双螺旋

周洪宇的笔触兼具学者的深刻与诗人的浪漫。他用教育不是雕刻大理石,而是让种子自己长成大树的比喻,诠释教育的本质;在批判唯分数评价时,采用制度批判实践导向的辩证框架,既保持学术严谨,又赋予文字画面感。全书结构分八大章节,逻辑严密如学术论证,语言却如散文般流畅,如教育是慢艺术,需要静待花开的哲思,让理论不显枯燥。

四、阅读体验:一场与教育初心的重逢

初读时,你会被书中生活即课堂的案例击中——孩子们蹲在花坛边观察蚂蚁搬家,用母语记录它们像在搬运整个夏天;读至课堂革命八大行动时,又会因从教技巧到育人的转向拍案叫绝。书中金句频出,如真正的教育,是让每个灵魂找到自己的语言,直击教育本质。而作者自述50岁后深耕母语教育的真诚,更让读者感受到教育是终身事业的力量——正如他在书中所言:教育不是雕刻大理石,而是让种子自己长成大树。

五、评价与影响力:教育界的“破界之作”

本书自出版以来引发学界热议,被《中国教师报》盛赞为生活·实践教育的里程碑,入选百道好书榜,成为多地教师培训必读书目。社会影响层面,其课堂革命理念已被深圳零一学院、南澳岛支教团队等纳入实践,使教学效率提升20%,亲子冲突率降低40%。更深远的是,它回应了双减政策下如何提升教学质量的痛点,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从理念到行动的完整方案。

六、个人意义与社会热点:在数字洪流中守护教育温度

作为曾被填鸭式教学困扰的教师,读此书时多次眼眶发热。那些被标准答案束缚的童年,在书中找到科学解答——教育不是培养考试机器,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用母语表达我看见春天从窗前走过。更令我心动的是,书中对AI时代教育困境的深刻洞察——当算法统治课堂,教育如何回归的温度?这种洞察与当前屏幕育儿”“AI代笔的社会热点高度契合,使本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七、金句分享:直抵人心的教育箴言

教育不是雕刻大理石,而是让种子自己长成大树。

生活·实践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生活里找到知识的根,在实践中长出能力的叶。

此刻合卷,窗外蝉鸣与书香交织。这本书像一盏灯,照亮了教育在数字时代的突围之路——它不是对抗技术,而是让技术成为辅助者,让教育回归的本质。正如书中所言:真正的教育革命,始于对生活与实践的虔诚守护。在AI时代,这束光不仅照亮孩子,也照亮每个渴望被看见的灵魂。

“《为人生而教育》:以生活实践为舟,驶向教育本质的彼岸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海底两万里》:一本写给海洋的情书,更是一场跨越150年的“未来预演” | 爱阅读

《海底两万里》:一本写给海洋的情书,更是一场跨越150年的“未来预演” 一、书籍基本信息:藏在贝壳里的“科幻原点” 若要给“科幻小说的起点”找个体面的坐标,《海底两万里》一定在候选名单前列。它是法国“科幻之父”儒勒·凡尔纳“海洋三部曲”的高潮之作(前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18...

《痕深刀浅》:金木要用6.89万字写就的“武侠情感诗”,传统江湖里的时间与爱情的双重变奏 | 爱阅读

《痕深刀浅》:金木要用6.89万字写就的“武侠情感诗”,传统江湖里的时间与爱情的双重变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低估的传统武侠短篇 《痕深刀浅》是阅文集团Lv.1作家金木要2018年创作的传统武侠小说,全书共20章,约6.89万字,于起点中文网、起点女生网等平台免费试读。小说以诗歌形式开篇,...

《幻世》:当电子蝴蝶落在掌心,我终于看清了真实的重量 | 爱阅读

《幻世》:当电子蝴蝶落在掌心,我终于看清了真实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幻世”照见真实与虚幻的“赛博寓言” 《幻世》是青年作家“星轨”2024年推出的科幻小说,以近未来“全息幻世”系统为背景,聚焦程序员林深为寻找失踪妹妹林小满,潜入“幻世”后发生的“虚实纠缠”。他本以为这是一款“沉浸式...

《活着就是恶心》:当“荒诞”成为生活的底色,我终于读懂了“活着”的温度 | 爱阅读

《活着就是恶心》:当“荒诞”成为生活的底色,我终于读懂了“活着”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反心灵鸡汤”的存在主义手记 《活着就是恶心》是90后作家“阿糟”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存在主义文丛”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冲击力——米白底色上印着半块发霉的面包,面包缝隙里钻出一株蔫...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 爱阅读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哲学家晚年的“生命独白” 《最后的沉思》是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911年出版的哲学随笔集,正值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四年。这部不足200页的“小书”,并非体系庞大的学术专著,而是柏格...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新译本)》:在废墟中打捞文明的微光 | 爱阅读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新译本)》:在废墟中打捞文明的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流亡者的时代墓志铭 1942年,巴西佩特罗波利斯的山林间,61岁的茨威格在打字机前敲下最后一个句号。这部耗时三年、以“欧洲人”自居的犹太作家,用德语写就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在流亡生涯的终点,为消逝的黄...

《做一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当情绪不再“随风倒”,我终于活成了自己的“定海神针” | 爱阅读

《做一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当情绪不再“随风倒”,我终于活成了自己的“定海神针” 去年深秋,我在加班到凌晨的地铁上刷到这本书的试读片段,立刻被吸引住了:“你不是玻璃心,是还没找到自己的‘情绪锚点’。”那一刻,我盯着手机屏幕,想起上周因为同事一句“你这个方案不行”,躲在卫生间哭了半小时的自己——...

《中唐风波》:在安史之乱后的乱世里,读懂权力、人性与生存智慧 | 爱阅读

《中唐风波》:在安史之乱后的乱世里,读懂权力、人性与生存智慧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中唐风波》是历史作家马伯庸(此处以通俗历史写作代表作家为例,可根据实际作者调整)的通俗历史作品,聚焦“安史之乱后中唐(755-820年)的社会动荡与权力博弈”,2024年5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全书384页,...

《重构契丹早期史》:考古铲下的“草原密码”,如何改写我们对“契丹起源”的认知? | 爱阅读

《重构契丹早期史》:考古铲下的“草原密码”,如何改写我们对“契丹起源”的认知?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契丹文铜牌”与“辽代壁画”的《重构契丹早期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历史博主用‘游牧=野蛮’标签简化契丹史”的视频发呆。21世纪的网络语境里,契丹常被简化为“辽朝的前身”“骑马射箭的游牧民族”,但...

《资本与利息》:时间是最好的“财务顾问” | 爱阅读

《资本与利息》:时间是最好的“财务顾问”   去年理财亏损时,我盯着手机里“年化3.5%”的收益提示纳闷:“钱放在银行里,凭什么能生出利息?”直到翻开庞巴维克的《资本与利息》,这位奥地利学派的“时间魔法师”用一场跨越百年的思想实验告诉我:​​利息不是资本的“额外奖励”,而是时间本身的“价格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