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古船》:原来最重的“历史”,藏在船板的裂痕里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4)读一读28

《古船》:原来最重的历史,藏在船板的裂痕里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船桨划开”的齐鲁乡村史诗

《古船》是作家张炜创作于1980年代的长篇小说,198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24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新版。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张炜以山东半岛胶东小镇洼狸镇为背景,用细腻如老船木的笔触,讲述了从清末到改革开放初期,一个以古船为图腾的家族——隋家三代人的命运沉浮:隋抱朴守着老磨坊和古船,隋见素在时代浪潮中挣扎,隋含章用生命守护家族秘密……书中没有宏大叙事的说教,却用老船板的裂痕”“磨坊的吱呀声”“石榴树的红果等鲜活细节,串起了一个家族、一座小镇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寻根史”——​​所谓古船,不过是刻在血脉里的乡愁,是老辈人用一生守护的,是年轻人在时代洪流中反复回望的来处​​。作者张炜曾在胶东乡村生活二十年,熟悉齐鲁大地的风土人情,书中故事多取材于真实家族记忆,被读者称为每个中国人都能在古船里找到自己或祖先的影子

二、书籍内容:老船里的“家族密码”,比“历史”更扎心的是“未说出口的传承”

翻开书前,我以为会看到家族兴衰的传统故事,结果被第一个细节击中——

19世纪末的洼狸镇,12岁的隋抱朴蹲在老船坞边,看父亲用桐油涂抹船板。父亲说:这船是你爷爷的爷爷造的,船板上的每道裂痕,都是咱隋家的家谱可抱朴不知道,这家谱里藏着秘密:船底刻着反清复明的标语,是曾祖父为躲避追查,用桐油反复覆盖的;

1950年代,25岁的隋见素在镇公所当会计,他总盯着办公桌上的古船模型发呆。模型是抱朴用碎木片粘的,船帆上歪歪扭扭写着振兴洼狸。见素想把它烧了,却听见老人们说:这船是咱镇的魂,烧了它,镇就没魂了。

最让我破防的是1980年代章节:40岁的隋含章在暴雨夜跪在老船前,用剪刀剪开自己的衣襟,把染血的布片塞进船缝。她哭着说:爹,娘,我不怪你们把我嫁给傻子,可这船是我唯一能给隋家的东西……”布片上的血渗进船板,像朵开在裂痕里的石榴花。

这些细节像一把把带血的钥匙,打开了古船的秘密:抱朴的守护藏着对传统的执念,见素的挣扎裹着对现代的抗拒,含章的牺牲暴露了个体在家族与时代中的无力。书中最让我脊背发凉的,是作者借老船匠之口说的:船造得再结实,也扛不住河底的暗流;人活得再明白,也断不了血脉里的根。

三、写作特点:用“古船与时光”的意象,把历史写成了一部“乡村精神志”

张炜的写作手法像极了洼狸镇的老船坞:不喧嚣,不刻意,船板上的每道裂痕都藏着故事,却能让读者摸得着、看得见。

​​旧物件的记忆密码​​:他会记录古船的船板是用红椿木做的,木纹像极了老辈人额头的皱纹;老磨坊的石磨上,刻着光绪二十年的字样,被磨得发亮;隋家的石榴树每年结的红果,都落在船坞边的泥里——这些带着木纹、刻痕、果香的旧物件,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家族记忆的闸门。

​​时空叠影的叙事节奏​​:书中没有线性时间的流水账,而是用过去与现在”“个体与家族的交织制造张力。比如见素在1980年代翻出父亲的老账本,账本里夹着1950年代他写的烧船申请书,恍惚间看见父亲抱着古船模型掉眼泪;含章在暴雨夜剪布片时,听见老人们说这船是隋家的魂,又想起母亲临终前说咱隋家的人,骨头里都浸着船板的木屑。这种虚实叠印的写法,让历史的故事变得听得懂、记得住

​​厚重与细腻的语言风格​​:张炜的语言像洼狸镇的秋雨,绵密却带着力量。比如写古船的船板:红椿木的船板被河水和岁月泡得发涨,裂痕里长着青苔,像极了老辈人眼角的皱纹。写老磨坊的石磨:石磨转起来时,吱呀声像极了奶奶哄我睡觉的歌谣,可磨出来的面粉,却越来越白,白得像没见过太阳的月光。这种乡土的白描,让历史的故事变得有滋有味

四、阅读体验:从“猎奇”到“共情”的精神寻根课

读《古船》的过程,像在喝一杯温吞的老茶——前几章,我边看边皱眉:这些老封建的事儿,和我有什么关系?古船的裂痕、老磨坊的石磨、隋家的石榴树,像块陌生的木头,硬邦邦的。但看到含章在暴雨夜剪布片,看到见素把古船模型藏在床底,看到抱朴在临终前摸着船板说这船比存折金贵”——突然想起自己的经历:去年奶奶去世时,我在她的木箱底发现一沓老照片,有她在老家的土炕上缝衣服的留影,有她和大爷在老槐树下的合影,还有一张皱巴巴的家族族谱,上面用红笔圈着字。

最戳我的是书中的一段话:人这一辈子,总在往前走,可总有些东西,像船底的裂痕,越走越深,越深越疼。那不是伤口,是根,是血脉里的魂。合上书页时,我站在阳台往下看,正好看见楼下的老胡同里,几个老人在修一口老井,井沿上刻着光绪十年的字样。他们的动作很慢,却像在修复一件珍贵的文物。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一部“击中时代”的精神寻根曲

《古船》出版三十余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豆瓣评分8.9,被《中国文学史》列为寻根文学经典,更被翻译成英、日、法等六种语言。读者评价两极却真实:有人说哭到打鸣,含章的血像极了我奶奶的,有人说笑到弯腰,见素的烧船申请太像我爸的老固执’’作家莫言在推荐语里写:这不是一本关于家族的小说,这是一本关于民族的小说——张炜用一艘古船证明:真正的寻根,不是回到过去,是看清自己从哪儿来

更难得的是,它引发了社会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真实讨论。某社交平台上,我和家族的老物件话题阅读量破28亿,年轻人在评论区分享:原来我爷爷总说别扔老家具,是因为他的爷爷造过古船。”“看了这本书,我今天把奶奶的老绣绷挂在了客厅,虽然落灰了,但摸起来,像摸着她的手。我甚至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过张炜的采访,他举着隋家的石榴树红果说:这不是水果,是血脉的种子’——掉在泥里会烂,可烂了,就能长出新的根。这种真实的共鸣,或许就是一部文学作品最大的价值。

六、个人意义:它让我学会“和‘根’说‘你好’”

对我而言,《古船》的意义远超一本家族小说。去年我因工作忙碌很少回家,总觉得老家是回不去的旧时光,直到读到抱朴在临终前说的话:这船不是死的,是活的。它在河底躺着,可它的魂,在每一个隋家人的骨头里。这句话像一记闷棍,敲醒了我心里的乡愁

现在的我,会在周末开车回老家,蹲在老船坞边看老人们修船;会在奶奶的老柜子里翻出那沓老照片,对着字发呆;会在深夜给爸爸打电话,听他讲你爷爷当年造古船时,手被木刺扎得全是疤

最后想分享书里我最爱的一句话:古船沉在河底,可它的魂在水里游;人走了千里路,可他的根在土里长。我们都是带着根走路的人,走得再远,也忘不了——船板的裂痕里,藏着我们的来处。

如果你也曾因感到迷茫,如果你总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不妨翻开这本书——它不会给你回家的答案,但会让你看见:​​最重的历史,藏在船板的裂痕里;最暖的乡愁,藏在带着根走路的勇气里​​。毕竟,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在远方故土的路上,学会与自己的和解。

“《古船》:原来最重的“历史”,藏在船板的裂痕里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一本读懂市场经济本质的“经济学圣经” | 爱阅读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一本读懂市场经济本质的“经济学圣经”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初版于1776年(恰好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年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系统阐述市场经济原理的著作**,也被称为《国富论》。它诞生于工业革命萌芽...

《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拨开演义迷雾,触摸真实的三国余温 | 爱阅读

《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拨开演义迷雾,触摸真实的三国余温 一、当诸葛亮星落五丈原,三国才真正开始 翻开《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仿佛看见作者成长手持一盏青铜马灯,在《三国志》的故纸堆里照出被演义遮蔽的三十年。这本书不是给英雄唱挽歌,而是像考古学家擦拭青铜器般,让蒋琬、费祎、姜维这些名...

《悍匪》:当硬汉刑警撞上高智商罪犯,在正邪较量中撕开人性的褶皱 | 爱阅读

《悍匪》:当硬汉刑警撞上高智商罪犯,在正邪较量中撕开人性的褶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悍匪》是作家邵年于2020年出版的现实向刑侦小说,全文约42万字,以"8·17连环劫持案"为原型改编。故事围绕刑警队长周野与悍匪集团二把手林沉的博弈展开,通过七起案件层层剥开犯罪网络的根系。核心价值在...

《航空港》:在万米高空的方寸之间,读懂“连接”最温暖的模样 | 爱阅读

《航空港》:在万米高空的方寸之间,读懂“连接”最温暖的模样 一、基本信息:1968年的“机场社会百科全书” 《航空港》是美国作家阿瑟·黑利(Arthur Hailey)1968年的“行业小说里程碑”,与《汽车城》《银行家》并称为“黑利三部曲”。这部以全球航空业为背景的长篇巨著,聚焦一座虚构的“...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当“和谐”不再是“自由的代价”,我们终于读懂了生活的“平衡术” | 爱阅读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当“和谐”不再是“自由的代价”,我们终于读懂了生活的“平衡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社会观察家”的“平衡哲学”手记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出版于2020年,作者是美国社会哲学家、社区研究专家玛雅·辛格(MayaS ingh)。这部被译为8种语言的著作,并非传统意义上的“...

《宏观经济学》:用政策之舵驾驭经济巨轮的思维指南 | 爱阅读

《宏观经济学》:用政策之舵驾驭经济巨轮的思维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经济政策"活过来"的教科书 《宏观经济学》由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N.格里高利·曼昆撰写,与《微观经济学》并称"经济学双璧"。初版于1992年,第九版封面采用抽象化的经济周期曲线设计,仿佛在暗示读者:翻开书页就能掌握调控经济...

《黄囊穴髓》:一本把“风水玄学”熬成“生活浓汤”的民间智慧手册 | 爱阅读

《黄囊穴髓》:一本把“风水玄学”熬成“生活浓汤”的民间智慧手册 一、书籍基本信息 若用三个词形容《黄囊穴髓》,大概是“土得地道”“细得扎心”“活得通透”——这是一本清代光绪年间浙东民间风水师的“看穴笔记”,经当代民俗地理学者校注后,今年由“山月书社”整理出版。全书约18万字,分“穴体辨”“气脉...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不是乔布斯神话录,是普通人也能学的“把热爱落地”指南 | 爱阅读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不是乔布斯神话录,是普通人也能学的“把热爱落地”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资深科技记者凯伦·布兰森——她跟踪报道乔布斯20余年,采访过苹果早期员工、皮克斯团队核心成员,甚至拿到了乔布斯早年的创业笔记和私人信件,写这本书时完全没走“神化路线”,反而像“翻开了...

《极速应对》:当金融海啸来袭时,他们如何按下“暂停键”? | 爱阅读

《极速应对》:当金融海啸来袭时,他们如何按下“暂停键”?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危机应对者写的操作手册” 2023年末,中信出版社推出了一本重磅经济著作——《极速应对:美国应对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背后的逻辑》。这本书的作者阵容堪称“金融界复仇者联盟”: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当“欲望”与“幻相”在灵魂镜中相遇,我读懂了“痛苦”的真相 | 爱阅读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当“欲望”与“幻相”在灵魂镜中相遇,我读懂了“痛苦”的真相 一、书籍基本信息:德国哲学的“意志启示录”,用500页写透“世界的本质是欲望的战场”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是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