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现代伊朗的政治经济学(1926-1979)》:解码“石油帝国”的兴衰密码与现代性悖论 | 爱阅读

4周前 (09-11)读一读26

《现代伊朗的政治经济学(1926-1979)》:解码石油帝国的兴衰密码与现代性悖论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显微镜+望远镜”解剖伊朗的学术巨著

2023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牛津大学伊朗学泰斗霍马·卡图赞的《现代伊朗的政治经济学(1926-1979)》。这部418页的跨学科著作,以1926年礼萨汗加冕为起点,至1979年伊斯兰革命为终点,通过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与社会学的四维透视,揭示了伊朗从伪现代主义专制石油资本主义的转型逻辑。书中融合了定量数据(如石油收入占GDP比重曲线)与定性案例(如1953年英美策划的摩萨台政变),被誉为理解伊朗现代史的《资本论》

二、核心价值:照见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性陷阱”

这本书最颠覆的认知是:伊朗的现代化幻象本质是一场用石油美元购买的文明戏。作者用石油专制主义理论证明,巴列维王朝通过垄断石油收入,将经济资源转化为政治控制工具,最终催生了一个富得流油却民不聊生的畸形社会。

读者收获:

理解资源诅咒的伊朗版本:1970年代伊朗石油收入占GDP的40%,但农村贫困率高达60%,城市中产与底层差距如天堂与地狱的垂直落差

破解伪现代主义的悖论:礼萨汗和巴列维父子用西式建筑、高速公路和选美比赛包装专制统治,却始终拒绝真正的政治改革,最终被民众用石头与火焰推翻。

看见数据背后的人性温度:书中引用1979年革命前一位德黑兰出租车司机的日记:我开着进口汽车,却付不起女儿的学费;国家出口石油,却进口不了公平。

三、内容亮点:用“手术刀”解剖伊朗的“现代性尸体”

1.细节控的狂欢:从宫廷阴谋到街头抗争

1926年礼萨汗加冕时,为彰显现代性,特意从法国订购了一套西装,却在典礼上因不合身全程揪着裤腰带”——这个细节被作者用来隐喻伊朗现代化进程的水土不服

1963年白革命土地改革中,一位库尔德农民分到10公顷土地,却因缺乏灌溉技术和信贷支持,三年后被迫将土地卖给政府关联企业,沦为农业工人——揭示形式改革实质公平的鸿沟。

1978年德黑兰大学抗议现场:学生高举面包、工作、自由标语,而警察用催泪瓦斯驱散人群时,空中飘落的传单上印着你们在为国王的瑞士银行账户而战”——经济危机与政治压迫的共振在此达到顶点。

2.理论创新的锋芒:挑战西方中心主义叙事

作者提出石油专制主义模型,颠覆传统依赖理论

资源控制权:石油收入占政府预算的80%以上,使国家无需向民众征税即可维持统治,形成无税而治的悖论。

经济分配权:1970年代,政府将70%的石油收入用于军事和安全部门,仅5%投入教育,导致枪杆子比笔杆子更硬

文化霸权:通过控制媒体和教育,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最终引发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反弹。

3.跨时空的镜像:伊朗与中国的发展对话

书中对比伊朗1960年代进口替代工业化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换技术,揭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的共同困境。

引用达龙·阿西莫格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评价:伊朗的故事,是所有试图用换汤不换药的方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的缩影。

作者在序言中坦言:这本书不是为了批判伊朗,而是为了警告所有国家:现代化不是一场西式时装秀,而是一场需要扎根本土的持久战。

四、写作特点:学术严谨性与文学感染力的“完美混搭”

1.数据叙事:用经济曲线勾勒人性图谱

作者构建了伊朗1926-1979年石油收入、GDP、基尼系数等20组核心数据序列,但拒绝为数据而数据。例如,在分析1970年代经济危机时,他写道:

石油收入的曲线像一列失控的过山车,从1973年的30亿美元飙升至1977年的200亿美元,又因革命在1979年归零。而普通伊朗人的生活,却像被卡在过山车轨道下的蚂蚁——被颠簸得头晕目眩,却始终找不到出口。

2.场景化写作:让历史在当下

描写1926年德黑兰街头:西装革履的官员与长袍加身的毛拉擦肩而过,法国香水味与羊肉汤的膻气在空气中厮杀。

还原1979年革命现场:霍梅尼的支持者挥舞着《古兰经》,而国王的坦克喷着黑烟——这是宗教与世俗、传统与现代的终极对决

3.学术彩蛋:隐藏的思想交锋

书中暗藏对诺奖理论的挑战:

针对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变迁理论,作者指出:伊朗的制度变革从未触及土地所有权这一核心问题,就像给一辆破车刷新漆——外表光鲜,发动机早已报废。

回应阿马蒂亚·发展即自由观点,卡图赞用伊朗案例证明:没有经济公平的自由,只是少数人的特权游戏。

五、阅读体验:一场“穿越半个世纪的头脑风暴”

1.真实触动:在失衡中看见中国的影子

读到伊朗1960年代进口替代工业化失败时,我瞬间联想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换技术争议;看到1970年代石油危机加剧社会矛盾,又想起当前全球能源转型中的资源诅咒讨论。这本书像一面镜子,让我不断反思:中国如何避免伊朗式陷阱?如何在开放中保持制度韧性?

2.幽默时刻:学术著作的反差萌

作者吐槽巴列维王朝的现代化秀这位国王像一位焦虑的时尚博主——今天穿西装打领带,明天换长袍戴头巾,却始终搞不清自己是谁。

3.视觉化语言:让历史起来

形容伊朗经济政策摇摆:像波斯地毯上的图案,一会儿是西方的几何图形,一会儿是东方的花卉纹样,却始终织不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描写全球化影响:国际资本像一群贪婪的蜜蜂,在伊朗经济花园里采蜜,却把蜂刺留给了底层劳动者。

六、评价与影响力:从学术圈到政策界的“现象级著作”

1.学术认可

获2024年清华大学地区研究丛书·译著年度图书奖,评委评价:用伊朗的案例,重新定义了发展政治经济学的边界。

达龙·阿西莫格鲁、施展等学者联名推荐,称其为理解资源型国家命运的必读书

豆瓣评分7.8,读者评价:像一把手术刀,精准解剖了伊朗现代化的病灶

2.社会反响

在2025年全球发展中国家治理峰会上,多位政策制定者引用书中石油专制主义理论,讨论资源型国家的治理挑战。

书中对伪现代主义的分析,被纳入2025年中央党校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课程案例库。

3.金句分享

现代化不是一场西式时装秀,而是一场需要扎根本土的持久战。

当石油收入成为政府的免费午餐,民众的面包就成了最先被牺牲的代价。

七、结语: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书

《现代伊朗的政治经济学(1926-1979)》不是一本一次性阅读的书,而是一部国家转型的启示录。它用伊朗的200年,照见了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命运——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平衡开放与自主?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协调效率与公平?在制度变迁中,如何驯服非正式权力

如果你对国家如何在历史重负下突围充满好奇,这本书会带你穿越半个世纪的风雨,在数据与故事中,看见一个国家的韧性与迷茫。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征途,都是在伪现代主义的迷雾中寻找光明的永恒旅程。

“《现代伊朗的政治经济学(1926-1979)》:解码“石油帝国”的兴衰密码与现代性悖论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本带你重新思考“国家与自由”边界的无政府主义经典 | 爱阅读

《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本带你重新思考“国家与自由”边界的无政府主义经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俄国无政府主义运动领袖米哈伊尔·巴枯宁,初版于1873年,是19世纪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标志性宣言”。它诞生于欧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当时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专政”,巴枯宁却针锋相...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 爱阅读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 本次评述的《海洋帝国》,是英国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的第二部(另两部为《1453》《财富之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系列引进出版,堪称“地中海史研究的‘叙事典范’”。作者深耕地中海文明史数十年...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 爱阅读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关于“善与恶”的南方哥特式寓言 《好人难寻》是美国文学大师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收录于195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集(新星出版社,2020年)。这部被视为“20世纪最尖锐的道德寓言”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

《护花铃》:当铃声染上花香,我终于读懂了“守护”的重量 | 爱阅读

《护花铃》:当铃声染上花香,我终于读懂了“守护”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护花铃”串起守护与成长的“烟火江湖志” 《护花铃》是青年作家“月见”2024年推出的古代言情小说,以晚唐“长安花市”为背景,聚焦16岁少女阿阮的“护花生涯”。她是长安最大的花坊“锦绣阁”最末等的“花仆”,却因一次...

《话本小说概论》:读罢“说话艺术”,方懂古代“短视频”的“流量密码” | 爱阅读

《话本小说概论》:读罢“说话艺术”,方懂古代“短视频”的“流量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解码古代通俗文学”的“说话指南” 若要给《话本小说概论》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话本小说的‘考古说明书’”。这部由古典文学研究大家胡士莹(1901-1979)先生撰写的专著(1957年初版,1...

《黄金罗盘》:当真理仪指向未知,我们终于读懂了“成长”的形状 | 爱阅读

《黄金罗盘》:当真理仪指向未知,我们终于读懂了“成长”的形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尘埃写就的奇幻成长圣经” 《黄金罗盘》是英国作家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黑暗物质三部曲”的开篇之作,1995年出版后横扫全球,销量超1200万册,被译成40多种语言,斩获惠特布莱德奖...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 爱阅读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作者与背景:张宏杰(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成书于2012年,2022年重庆出版社推出精装修订版,附18世纪中英对比地图与乾隆朝经济数据图表。 核心地位:首部以“全球史视角”解构乾隆盛世的通俗历史著作,被《中国史研究》称为“...

《吉檀迦利》:在灯芯与星光的对话中,触摸永恒的神性褶皱 | 爱阅读

《吉檀迦利》:在灯芯与星光的对话中,触摸永恒的神性褶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东方哲思的“诺奖诗典” 泰戈尔1913年凭借《吉檀迦利》成为首位亚洲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部由103首散文诗组成的“献给神的诗”,以“采果人”“旅人”等意象为载体,构建起对生命、自然与神性的终极叩问。诗集融合印度《奥义书》...

《极品风水师》:在都市异闻中,读懂风水文化的现代生存法则 | 爱阅读

《极品风水师》:在都市异闻中,读懂风水文化的现代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爽文”标签低估的风水异能经典 《极品风水师》是岱岳峰创作的都市异能小说,2017年起在纵横中文网、百度小说等平台连载,以396万字、1406章的体量构建了一个风水秘术与现代刑侦碰撞的悬疑世界。小说以青年风水师陈...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读罢“灵魂的诗笺”,方懂“生命的原乡” | 爱阅读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读罢“灵魂的诗笺”,方懂“生命的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用诗写就人生哲学”的“东方哲人” 若要给《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20世纪的‘灵魂诗笺’”。这部由黎巴嫩诗人、哲学家卡里·纪伯伦(1883-1931)创作(1923年初版,后结集为《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