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本带你重新思考“国家与自由”边界的无政府主义经典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5)读一读27

《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本带你重新思考国家与自由边界的无政府主义经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俄国无政府主义运动领袖米哈伊尔·巴枯宁,初版于1873年,是19世纪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标志性宣言。它诞生于欧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当时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专政,巴枯宁却针锋相对,用这本书喊出国家是一切压迫的根源,系统阐述了为什么要反对国家权威,自由的社群该如何运转。哪怕你对无政府主义的第一印象是极端、混乱,读它也能搞懂巴枯宁不是要推翻一切,而是要拆穿国家保护所有人的谎言”“他心中的自由不是想干嘛干嘛,而是不被权力压迫的联合’”。它在无政府主义思想史的地位有多高?后世的西班牙无政府工团主义、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都能看到书中自由联合理念的影子;研究19世纪社会主义思潮的学者常说:不读巴枯宁,就不懂马克思主义之外,还有一种为底层争取自由的激进思路,连鲁迅谈论权力压迫时,都曾引用过书中对国家权威虚伪性的批判。

二、书籍内容:不聊“无政府有多好”,只拆“国家为什么是‘压迫工具’,自由社群该怎么建”

巴枯宁在书中最核心的突破,是打破国家是保护者’‘秩序维护者’”的主流认知——他认为任何国家(哪怕是无产阶级国家)本质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工具:国家通过法律、军队、税收,把富人的利益包装成公共利益,比如封建国家保护贵族的土地,资本主义国家保护资本家的工厂,哪怕换了政权,只要国家存在,压迫就不会消失。他没搞抽象说教,而是用拆解国家权力+构想自由社群的方式让内容落地:比如批判国家法律的虚伪性时,他不简单说法律不公平,而是以19世纪俄国的土地法为例——法律规定农民有土地所有权,但贵族通过抵押”“租赁等手段,还是能把农民的土地弄到手,法院还会用合法程序帮贵族维权;农民要是反抗,就会被军队镇压,美其名曰维护法律秩序”——在巴枯宁看来,这根本不是秩序,是用法律掩盖的掠夺

再比如构想自由联合的社群,他举工人合作社的例子:不是政府牵头办合作社,而是工人自己凑钱买机器、分工作、定规则——比如纺织工人合作社,谁擅长纺纱就管纺纱,谁擅长织布就管织布,赚的钱按劳动量分,遇到矛盾大家一起投票解决,没有厂长”“经理,更没有税务局来抽成;如果合作社遇到困难,比如缺原料,就和附近的农民合作社换(用布换粮食),和其他城市的纺织合作社联合采购(压低原料价),这种自下而上、没有权威的联合,才是真正的自由社群。最有意思的是,他还点破权威的两种区别:一种是自然权威,比如老师教学生、医生治病,这种权威是基于能力的自愿服从;另一种是人为权威,比如国王、总统、官僚,这种权威是基于权力的强制服从”——他反对的不是前者,是后者,比如你可以自愿听老师的话,但不该被迫听官僚的命令。这种从批判到建构的细节,让无政府主义从混乱的口号变成了有具体构想的理想

三、写作特点:像革命家在街头演讲,激情里藏着“戳破谎言的锐利”

巴枯宁的文笔最绝的地方,是没有学术书的温吞感,全是刀刀见血的辩论力和感染力。他不搞术语轰炸,而是用反问+比喻+历史案例的方式,让你跟着他的情绪,一步步看清国家的真面目。比如描述国家像什么时,他会写国家就像一副生锈的铁枷锁,套在普通人的脖子上——它告诉你这是保护你不被别人欺负,可实际上,欺负你的就是戴枷锁的人;你想把枷锁摘了,它还会喊摘了枷锁你会摔死,可你没发现,摔死你的从来不是没枷锁,是戴枷锁的人推你;批判有人说国家能实现平等’”时,他调侃这就像有人说监狱能实现自由’——监狱里的人确实平等,都被关着,但这是平等的压迫,不是平等的自由;国家也一样,它让你和富人平等地遵守法律,可法律本来就是富人定的,你平等遵守,就是平等地被剥削

他还特别擅长用底层视角拉近距离,比如讲农民的苦难时,他会写俄国的农民早上天不亮就下地,晚上顶着星星回家,种出来的粮食大部分要交给贵族和国家,自己只能吃黑面包;要是遇到灾年,颗粒无收,国家不仅不帮忙,还要催缴税收,农民只能卖儿卖女——这就是国家所谓的保护,保护到你家破人亡;讲工人的困境时,他会提英国的纺织工人每天工作16小时,手指被机器轧断了,工厂主只会给几个小钱打发走,国家的法律说这是工伤,但工厂主没犯法’——法律是为谁定的,还用说吗?这种带着血泪的描述,比任何理论都有冲击力,读起来不像读学术书,更像听一位为底层呐喊的革命家在街头演讲,你会忍不住跟着他愤怒、跟着他思考国家真的在保护我吗

四、阅读体验:从“默认国家‘必要’”到“敢质疑权力边界”的清醒时刻

我刚开始读时,其实带着偏见”——觉得无政府主义就是想搞乱社会,结果读了几十页就被戳中:有次看到新闻里某小区物业用业主公约涨物业费,业主反对却没用,以前我只会想物业太霸道,但用巴枯宁的人为权威理论一想,物业的权力其实是国家给的”——因为国家承认物业有管理小区的权力,法院会帮物业催缴物业费,哪怕业主公约是物业自己定的;这根本不是业主自治,是物业借着国家权威压迫业主,就像巴枯宁说的国家把少数人的权力,包装成了公共权威

还有一次跟朋友争论政府该不该管路边摆摊’”,以前我觉得该管,不然太乱,但读了书中自由联合的构想,突然想到:如果摆摊的人自己组织起来,定好谁占哪个位置、几点出摊、怎么打扫卫生,比如小吃摊联合起来用环保餐具,服装摊联合起来维护秩序,根本不用政府管;政府一管,反而可能只许某些人摆,不许另一些人摆,变成权力寻租。读完最后一页时,我甚至有种以前看国家像必要的保护伞,现在终于看到了伞下的阴影’”的通透感——不是说国家完全没用,而是我第一次敢质疑国家的权力边界在哪里,敢想有些事,没有国家会不会更好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旗帜”,争议中影响深远

在思想史领域,这本书的地位充满争议却无法忽视——马克思曾专门写文章反驳它,称巴枯宁是小资产阶级的幻想家,但它也点燃了无政府主义运动的火种: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中,无政府主义者建立的自由社群,就是按巴枯宁的自由联合理念运转的;二战后,美国的嬉皮士运动、法国的五月风暴,都能看到书中反对权威、追求自由的影子。在现实层面,它让警惕国家权力过度扩张的理念深入人心:现在大家讨论的政府权力清单”“社区自治”“反垄断,本质上都是在追问国家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这和巴枯宁反对人为权威的思路不谋而合。

当然,它也面临很多批评,比如有人说无政府主义太理想化,没有国家会陷入混乱,但巴枯宁早就回应过:混乱不是因为没有国家,是因为国家把人压迫得太久,一旦推翻压迫,人自然会联合起来建立秩序——就像洪水退了,人们会自己修房子,不是等着别人来指挥。哪怕到今天,这本书仍是反思权力的重要文本:比如讨论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大家会警惕国家用安全的名义收集个人数据;讨论教育公平,会质疑国家的教育政策是不是在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这些都能在书中找到思想共鸣。

六、书籍核心价值与亮点:给思维装个“质疑权力的‘放大镜’”

它的核心价值,不是让你变成无政府主义者,而是帮你建立警惕人为权威的思维——以后再遇到国家说这是为你好’”“权威说你该听我的’”,不会再盲目相信,而是会追问这是谁的利益?是自愿服从还是被迫服从?没有这个权威行不行?

内容亮点则在于用底层苦难戳破国家的谎言’”:巴枯宁没坐在书斋里谈理论,而是用19世纪俄国农民、欧洲工人的真实遭遇说话——比如农民被剥削的细节、工人被压迫的场景,这些血泪案例比任何逻辑推导都有力量,让你明白他反对国家,不是为了激进,是为了让底层人不被欺负。比如他说我反对国家,不是因为我喜欢混乱,是因为国家让大多数人活在混乱的苦难里,这种为底层发声的真诚,让这本书超越了理论之争,变成了为弱者争取自由的呐喊

最后分享书中最戳我的一句话:国家的本质是压迫,自由的本质是联合——当人们不再需要国家来强制他们服从,当他们能自愿联合起来解决问题,那才是真正的文明。这句话现在还贴在我书桌旁,每次看到权力与自由的讨论,都能帮我跳出非黑即白的思维,清醒地追问我们想要的,到底是被保护的服从,还是不被压迫的自由’”。如果你也想搞懂国家权力的边界在哪里,或者想学会不盲目相信权威,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它不会给你完美的答案,却会给你质疑的勇气,而勇气,正是思考的第一步。

“《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本带你重新思考“国家与自由”边界的无政府主义经典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一群“会发疯的神”,写尽人类最原始的精神密码 | 爱阅读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一群“会发疯的神”,写尽人类最原始的精神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西方文明的“精神原乡”,用神话写成的“人性百科全书”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古希腊人用千年时光集体编织的“精神史诗”。它没有明确的作者,却凝结了从迈锡尼文明到希腊化时期的所有想象与信仰——...

《国王的人马》:当理想主义者沦为权力的囚徒,我们都在镜子里看见了自己 | 爱阅读

《国王的人马》:当理想主义者沦为权力的囚徒,我们都在镜子里看见了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撕开“美国梦”面具的南方寓言 《国王的人马》是美国作家罗伯特·佩恩·沃伦(Robert Penn Warren)于194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次年获普利策文学奖,与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并称为“南方文学双...

《海军战略》:一本让你看懂海洋博弈逻辑的“战略说明书” | 爱阅读

《海军战略》:一本让你看懂海洋博弈逻辑的“战略说明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海权论”奠基人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初版于1911年,是马汉晚年整合自己数十年海军研究与实战观察的集大成之作。它不算厚,但字字透着“实战派智慧”——不是堆砌晦涩的军事术语,而是用历史案例拆解海军战略...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一位瑞典汉学家的“汉字解码手记” | 爱阅读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一位瑞典汉学家的“汉字解码手记” 一、书籍基本信息:西方汉学的“破冰之旅” 1917年,当欧洲汉学家还沉迷于“四书五经”的文本考据时,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以一本《汉语的本质和历史》劈开西方汉语研究的“铁幕”。这位曾深入中国农村调查方言、用物理实验室设备分析汉字音韵的学者,用“...

《航空港》:在万米高空的方寸之间,读懂“连接”最温暖的模样 | 爱阅读

《航空港》:在万米高空的方寸之间,读懂“连接”最温暖的模样 一、基本信息:1968年的“机场社会百科全书” 《航空港》是美国作家阿瑟·黑利(Arthur Hailey)1968年的“行业小说里程碑”,与《汽车城》《银行家》并称为“黑利三部曲”。这部以全球航空业为背景的长篇巨著,聚焦一座虚构的“...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当“和谐”不再是“自由的代价”,我们终于读懂了生活的“平衡术” | 爱阅读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当“和谐”不再是“自由的代价”,我们终于读懂了生活的“平衡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社会观察家”的“平衡哲学”手记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出版于2020年,作者是美国社会哲学家、社区研究专家玛雅·辛格(MayaS ingh)。这部被译为8种语言的著作,并非传统意义上的“...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苦难里种太阳的精神指南 | 爱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苦难里种太阳的精神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从地狱里生长出来的“心灵疫苗”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E. Frankl),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存在主义治疗大师之一,也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这本书1946年首次出版,记录...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 爱阅读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一、书籍基本信息:奇幻悬疑的“人性实验场”,2024年现象级破圈神作 《祸害成患妖成灾》是90后作家“青衫客”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奇幻文学社“志怪新章”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古风张力——青灰色石板路上,半片残破的红...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一)作者与背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Alexandre Dumas)于1844年至184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19世纪法国拿破仑“百日王朝”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的复仇与救赎,展现了一个关于人性、命运与正义...

《极品风水师》:在都市异闻中,读懂风水文化的现代生存法则 | 爱阅读

《极品风水师》:在都市异闻中,读懂风水文化的现代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爽文”标签低估的风水异能经典 《极品风水师》是岱岳峰创作的都市异能小说,2017年起在纵横中文网、百度小说等平台连载,以396万字、1406章的体量构建了一个风水秘术与现代刑侦碰撞的悬疑世界。小说以青年风水师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