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兄有弟攻》:当“兄弟”成了最陌生的“爱人”,我读懂了亲情的另一种模样 | 爱阅读

4周前 (09-11)读一读25

《兄有弟攻》:当兄弟成了最陌生的爱人,我读懂了亲情的另一种模样

一、书籍基本信息:耽美圈的“亲情寓言”,一本让读者“又哭又笑”的现象级作品

《兄有弟攻》是95后耽美作家宴宴2024年的爆款新作,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新声代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反差感——褪色的蓝布衫搭在竹椅上,布衫下摆露出半截白衬衫袖口(像是兄长常穿的旧衣),配文用手写体写着他是我最亲的弟弟,也是我最陌生的爱人’”。全书26万字,以重组家庭+兄弟羁绊为核心,通过日常琐碎+情感暗涌双轨叙事,上市首月销量突破40万册,豆瓣评分8.7,被读者称为2024年最扎心的亲情与爱情成人礼

二、书籍内容:当“哥哥”开始“偷看”弟弟,血缘里藏着最野的“心动”

故事的起点藏在梅雨季的老房子里:27岁的林昭蹲在阁楼翻旧相册,一张泛黄的全家福滑落——照片里,他抱着三岁的弟弟林野,两人都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身后是漏雨的瓦檐。这是他最后一次见母亲:母亲临终前说野野是你弟弟,要护着他,可林昭没想到,十年后,这个要护着的弟弟,会在深夜敲他的房门,说:哥,我梦见你亲我了。

林昭的混乱从弟弟的越界开始:

他会趁林昭洗澡时,把温热的毛巾搭在浴室门口(哥,你总说毛巾凉,我帮你焐了);

他会在林昭加班时,端着热粥蹲在书房门口(哥,医生说你胃不好,我熬了小米粥);

最让他心跳的是暴雨夜——林昭发烧39度,林野翻出他藏在抽屉里的退烧药,却因为紧张打翻了水杯,湿了半张床单。林昭迷迷糊糊抓住他的手腕,触到少年掌心的薄茧(是上周帮我修水管磨的),突然说:野野,你是不是……喜欢我?

书中最让我鼻酸的细节,是林昭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的日记本:母亲在最后一页写,昭昭从小怕黑,野野出生那天,他攥着小拳头说我保护弟弟;野野上初中时被欺负,昭昭把人揍到住院,自己缝了七针;现在野野长大了,可昭昭还是把他当小孩……”日记本里夹着张皱巴巴的糖纸——是林野十岁时塞给林昭的,哥,这个甜,给你

三、写作特点:用“旧物”写活亲情的“暧昧与疼痛”

宴宴的文字有种把耽美写成家庭伦理剧的细腻。她拒绝狗血互撕的俗套,只专注于血缘里的心动:林昭的蓝布衫袖口磨得起了毛边,是林野去年硬要给他改的时尚款’”;林野的球鞋鞋跟沾着水泥,是他帮林昭修老房子时蹭的;甚至连他们的对话,都带着兄弟的生分与恋人的试探——林昭说野野,你别总叫我哥,林野低头搓衣角:那我叫你什么?

更绝的是叙事节奏。前半部分像一部家庭纪录片,林昭的日常(修水管、熬中药、翻旧照)带着股被生活磨平棱角的疲惫;中段渐入人心,通过日记本”“糖纸”“暴雨夜的告白等支线,慢慢揭开兄弟的真相——它不是禁忌,是血缘里藏不住的心动;结尾则像一场亲情的成人礼,没有在一起的圆满,只有林昭在林野生日那天,把当年的糖纸夹进他的笔记本,附上一张纸条:野野,哥以后不叫你弟弟了,叫你小朋友

四、阅读体验:像在老房子里,听两个“最亲的人”说真心话

读这本书的过程,像蹲在林昭家的老房子里,听蝉鸣穿过漏雨的瓦檐——林昭的纠结(我是他哥,怎么能……”)、他的温柔(野野,你胃不好,我学了熬粥)、他的释然(原来爱一个人,不管是不是兄弟,都要说出口);林野的忐忑(哥会不会讨厌我?)、他的倔强(我不管,我就是喜欢哥)、他的成长(哥,我会变成更好的人,配得上你)。宴宴的语言有股旧棉布的温暖:她写林昭的手指节粗大,是修了十年水管磨的,可握起林野的手时,轻得像怕碰碎什么;写林野的眼睛像夏天的湖水,明明灭灭都是的字样;甚至写老房子的吊扇转起来时,吹落林昭旧衬衫上的线头,像极了林野小时候剪的小太阳’”。这些细节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亲情爱情的秘密通道——原来血缘从不是束缚,是让我们更勇敢去爱的底气

最让我意外的是它的反套路。没有兄弟反目成仇的狗血剧情,没有被迫分开的虐心转折,甚至连结局都带着温暖的真实——林昭和林野没有轰轰烈烈,只是像所有普通人一样,开始学着以恋人的方式相处:林昭会帮林野挑衬衫,林野会帮林昭揉肩,他们会在周末一起去菜市场,像所有最普通的情侣那样,为一把青菜讨价还价。

合上书时,我盯着封面上那件褪色的蓝布衫发了很久呆,突然想起小时候,我和哥哥总抢同一件外套穿。他说我是哥哥,应该穿大的,我却偷偷把他的袖口卷起来,说这样我们一样高。现在那件外套早就丢了,可每次闻到洗衣粉的味道,我依然会想起,有个穿蓝布衫的少年,正踮着脚,把我的袖口卷成和他一样的长度。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给“原生家庭焦虑症”的一剂温情解药

原生家庭”“手足情淡化成为热词的今天,《兄有弟攻》像一场精准的情感唤醒。它击中了当代人的集体困境:我们总说血缘是天生的,却忘了血缘里的爱,需要用心经营;我们总说兄弟要讲义气,却忘了兄弟也可以是最亲密的爱人。豆瓣书评区有一条高赞留言:以前觉得兄弟一起打架的人,现在才懂,兄弟一起长大,一起相爱的人。这种共鸣让它迅速破圈,不仅被列为耽美爱好者必读书单,还被家庭关系研究者推荐为手足情修复指南”——有读者说:读完这本书,我和弟弟坐下来聊了三小时,说了二十年没说的话。

作家笛安在书评中写道:这不是一本简单的耽美小说,而是用旧物与日常的显微镜,写给所有在亲情里寻找爱的人的情书。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亲情,不是血脉相连,是愿意为对方,活成更好的自己

六、它对我意味着什么:原来“兄弟”是“爱”的另一种名字

读这本书时,我正处于原生家庭创伤的低谷期——父母离异后,我和哥哥很少联系,甚至连生日都不再互道祝福。直到看到林昭在日记本里写:野野,我以前总觉得保护你是我的责任,现在才懂,爱你才是我最大的勇气。突然哭了——原来兄弟从不是不得不联系的人,是我愿意为你,卸下所有防备的存在。

现在的我,会主动给哥哥发消息(今天路过超市,看到了你爱吃的酱牛肉);会在他加班时,给他点份热粥(哥,医生说你胃不好);甚至在周末,约他一起去菜市场(哥,我们挑把青菜,像小时候那样)。书里那句原来爱一个人,不管是不是兄弟,都要说出口,成了我手机屏保。

周末整理书架时,我又翻到《兄有弟攻》。书角有点卷,是被我反复摩挲的痕迹。窗外的蝉鸣又响起来,我突然想起书里的一个场景:林昭和林野站在老房子的院门口,林昭把蓝布衫搭在林野肩上,说:以后,我们一起穿这件衣服。林野笑着应:好,这样我们就是最亲的人了。

原来最珍贵的亲情,从来不是血缘的绑定,是愿意为对方,活成更亲密的人;最动人的,也不是轰轰烈烈的承诺,是我看见你,你也看见我的勇气。这或许就是《兄有弟攻》最珍贵的礼物——它教会我们:当你不再害怕越界,当你愿意把兄弟活成爱人,那些藏在旧物里的亲情,终将变成照亮前路的光。

“《兄有弟攻》:当“兄弟”成了最陌生的“爱人”,我读懂了亲情的另一种模样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 爱阅读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一、基本信息:听雪楼系列的“隐藏拼图” 《荒原雪》是沧月2007年出版的新世界出版社武侠小说,作为“听雪楼”系列补完篇,它像一把钥匙,串联起《血薇》与《护花铃》的情节断层。故事以杀手高欢的复仇线为主轴,交织药师叶风砂的温柔与少年任飞扬的狂傲,最终在神水宫...

《霍乱时期的爱情(2015版)》:当爱情成为一场跨越世纪的“霍乱” | 爱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2015版)》:当爱情成为一场跨越世纪的“霍乱”   一、书籍的核心价值:一剂治愈“爱情虚无症”的文学疫苗 在这个“速食爱情”泛滥的时代,马尔克斯用《霍乱时期的爱情》为我们注射了一针直抵灵魂的疫苗。它不是教你如何“脱单”的恋爱指南,而是一面照见爱情本质的魔镜——书中穷尽人类爱...

《基督山伯爵》:等待与希望编织的19世纪“爽文”,却藏着最普世的生存哲学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等待与希望编织的19世纪“爽文”,却藏着最普世的生存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称作“通俗文学天花板”的复仇史诗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1844年开始连载,中文版由译林出版社等多次再版。全书117万字,以“复仇与救赎”为核心,讲述水手唐泰斯被陷害入...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 爱阅读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左翼史学到全球危机的20世纪解剖刀 《极端的年代》是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三部,1994年首次出版,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推出全新译本。这本书以“极端的年代”为核,系统剖析了1914-...

《既要成功,也要成仁》:在追逐世俗成就的路上,如何守住内心的光 | 爱阅读

《既要成功,也要成仁》:在追逐世俗成就的路上,如何守住内心的光 最近翻完这本被朋友塞进背包的“职场解药”,合上书页时,窗外的晚霞正把写字楼玻璃染成蜜色——忽然想起书里的一句话:“我们总以为成功是爬到山顶,却忘了山路上脚下的花。”这大概就是它最戳我的地方:不否定“成功”的世俗意义,却温柔提醒我们...

《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在时空褶皱里重构人类决策的DNA | 爱阅读

《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在时空褶皱里重构人类决策的DNA 一、书籍基本信息:历史哲学的"思想手术刀" 本书由剑桥大学历史哲学教授理查德·埃文斯撰写,2019年首版即获沃尔夫森历史奖,2023年修订版新增了作者对AI历史预测的反思。全书45万字,以"思想史-行动史-记忆史"为三维框架,通过15...

《中性》:在性别迷宫与家族秘史中,触摸真实的自己 | 爱阅读

《中性》:在性别迷宫与家族秘史中,触摸真实的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普利策奖得主杰夫·欧文的史诗级小说《中性》(2002)以“性别转换者”卡利俄佩的视角,讲述其从出生时的生理男性到自我认同为女性的蜕变,同时揭开家族跨越世纪的“性别秘密”。作品获“普利策小说奖”,被《纽约时...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在代码森林里寻找创新的基因序列 | 爱阅读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在代码森林里寻找创新的基因序列 一、书籍基本信息:硅谷神话的"管理解剖刀" 《重新定义公司》是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与前产品副总裁乔纳森·罗森伯格2014年合著的企业管理著作,被《哈佛商业评论》称为"数字时代的管理圣经"。中信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案例版...

《追风筝的人》:在“风筝线”里,解开“人性的千千结” | 爱阅读

《追风筝的人》:在“风筝线”里,解开“人性的千千结”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世纪的“心灵寓言”,全球读者的“救赎指南”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李继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精装版),2003年出版后横扫全球榜单,被《纽约时报》评为“21世纪百大好书”,连续...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用“管理圣经”破解现代组织的效率密码 | 爱阅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用“管理圣经”破解现代组织的效率密码 一、书籍核心价值:管理者的“认知升级手册”与“行动指南” 这本书像一把瑞士军刀,刀刃上刻着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60年咨询经验的精华——通过“时间管理”“贡献意识”“用人之长”等核心概念,帮管理者建立“从效率到成效”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