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一个惊人天才的伤心之作》:当数学的星辰坠入人间的褶皱,我们读懂了天才的孤独与温柔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7

《一个惊人天才的伤心之作》:当数学的星辰坠入人间的褶皱,我们读懂了天才的孤独与温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不务正业”的天才手账

若要给这本书贴标签,首先得打破学术著作的刻板印象——它的作者是数学界传奇人物陈昭明教授,却在退休后用三年时间,把毕生最私密的思考写成了一本不像书的书。2024年6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首印10万册,上市三个月加印3次,豆瓣开分9.1,被读者戏称为数学圈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书脊上印着一行小字: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在孤独里种星星的人。

二、书籍内容:被公式包裹的人生切片

翻开书,你会先撞见一张泛黄的照片:19岁的陈昭明蹲在北大食堂后巷,面前摆着一摞写满公式的烟盒纸,配文是那年我靠卖煎饼果子攒钱买计算器,老板娘说小同志,你这草稿纸比我家的账本还金贵’”。这不是序言,而是全书的味觉锚点”——它不按常规的生平-成就-思想展开,而是用23个碎片化的生活切片,串起一位天才的数学人生:

第三章夹着一张1987年的绿皮火车票,背面是他和导师争论黎曼猜想时写下的潦草字迹:您说数学是上帝的语言,可我觉得,它更像外婆纳的千层底——每一针都要扎进生活的褶皱里。

第七章用整页篇幅复印了一沓被咖啡渍染花的草稿纸,旁边歪歪扭扭补着:证明第17步卡了三天,后来发现是算错了咖啡杯的数量——原来变量不止在黑板上。

附录里收着他近年给中学生回信的扫描件,有孩子问学数学有什么用,他答:就像你学骑自行车,一开始总怕摔,但当你学会用身体平衡代替眼睛判断时,你会突然看懂风的方向。

这些碎片看似零散,却暗藏一条隐秘的主线:天才的伤心,从不是因为被世俗误解,而是太清楚自己与世界的距离——但正是这份清醒,让他更用力地去拥抱每一个愿意靠近的灵魂。

三、写作特点:数学的理性与文学的浪漫在打架

陈昭明的文字像他的数学证明一样不按套路出牌

​​生活变量解构抽象概念​​:讲素数分布时,他没有堆砌公式,而是写自己蹲在菜市场观察摊主的土豆——“3斤装的总比5斤装的卖得快?不,是因为3是素数,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就像每个素数都只能和自己孤独地相乘,但正是这种孤独,让它们成了数论里的基石

​​证明过程写成悬疑小说​​:书中多次出现未完成的证明,比如他用三章篇幅铺垫一个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思路,却在关键处戛然而止,只留一句:答案可能藏在楼下早餐铺的煎蛋里——你看,蛋黄的裂纹多像素数的间隙?这种留白式写作反而让人更想翻页,仿佛在和他玩一场数学捉迷藏

​​笨拙感消解距离感​​:他毫不避讳自己曾因太聪明吃过的亏——比如年轻时因急于证明自己,在国际会议上打断前辈发言,结果被反问道:年轻人,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实验室吗?我见过,那时候的计算器比你还吵。这种不完美的坦诚,比任何天才神话都动人。

四、阅读体验:像在深夜和一位老友喝咖啡

我是熬夜读完这本书的。凌晨两点的台灯下,翻到某一页突然鼻酸——他写自己第一次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时,没有庆祝,反而躲在厕所哭了半小时:我以为终于能摆脱天才的标签,可编辑在评语里写这位年轻数学家的思维像精密仪器,原来在他们眼里,我还是个没有温度的解题机器。

书里没有如何成为天才的鸡汤,却有大量天才如何与生活和解的细节:他说自己学做饭是因为证明累了就去切土豆,刀和案板的碰撞声比任何公式都让人安心;他提到最珍贵的礼物是女儿送的错题本”——“她把我论文里的错误抄下来,画成小怪兽,说爸爸,我们一起打败它们

这些片段像一颗颗散落的星子,起初你觉得它们各自闪烁,合上书才发现,它们早已连成一片银河:原来所谓天才,不过是把孤独熬成了养分,把伤心酿成了温柔。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数学圈的“破圈”现象

这本书的意外走红,恰恰印证了它的独特价值:

​​学术圈的反向安利​​:《数学年刊》发表书评称:陈教授用最柔软的人文笔触,解开了最坚硬的科学密码——原来数学史不仅是公式之争,更是一代又一代孤独的追光者的心灵史。

​​大众的心灵共鸣​​:豆瓣热门短评写着:我一个学会计的,本来对数学避之不及,结果被书中用煎饼果子摊出的概率论粉了。”“所谓天才的伤心,不过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不被理解的瞬间’——但他教会我,这些瞬间恰恰是最珍贵的勋章。

​​现实意义的及时雨​​:在内卷”“鸡娃”“天才崇拜盛行的当下,这本书像一盆清醒的凉水: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天才从不在热搜上炫耀逆袭,他们可能在实验室角落啃冷掉的面包,或者在深夜的笔记本上写满被否定的公式;而比成为天才更重要的,是学会在不完美里找到光

六、个人意义:它让我重新定义“成功”

读这本书前,我总觉得成功站在聚光灯下被看见;读完后才发现,真正的成功在自己的领域里,和孤独握手言和

最近我因项目受阻陷入焦虑,反复翻到书中一句话:数学教会我最珍贵的事,是用证明的严谨去爱不完美的生活——就像你永远无法证明明天会更好,但你依然会选择相信,并为此努力。那天晚上,我放下电脑去楼下散步,竟意外在便利店的热饮机前想通了方案——原来天才的方法论,早就藏在生活的褶皱里。

最后,分享两句让我反复回味的话:

天才的伤心,不是因为被误解,而是因为太清楚自己与世界的距离——但正是这份清楚,让他们更用力地去拥抱每一个愿意靠近的灵魂。

别害怕做慢变量,素数用了几亿年才等来被命名的时刻,而你此刻的每一次坚持,都在改写属于自己的数论

如果你问我这本书值不值得读?我会说:它可能不会教你如何成为天才,但一定会让你更懂自己。毕竟,我们谁不是自己人生里的惊人天才?只不过,我们的伤心之作,或许藏在一张没寄出去的信里,一杯没喝完的咖啡里,或者一本写满算错的草稿本里——而这本书,会帮你轻轻翻开那页,看见藏在褶皱里的光。

“《一个惊人天才的伤心之作》:当数学的星辰坠入人间的褶皱,我们读懂了天才的孤独与温柔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官场现形记》:晚清官场的“照妖镜”,照见人性与制度的千年困局 | 爱阅读

《官场现形记》:晚清官场的“照妖镜”,照见人性与制度的千年困局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愤怒文人”的“官场解剖刀”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小说家李宝嘉(字伯元)的代表作,1903年起连载于上海《世界繁华报》,被视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首(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并列)。全...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 爱阅读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 本次评述的《海洋帝国》,是英国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的第二部(另两部为《1453》《财富之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系列引进出版,堪称“地中海史研究的‘叙事典范’”。作者深耕地中海文明史数十年...

《好的孤独》:当独处成为礼物,我终于读懂了生命的另一种丰盈 | 爱阅读

《好的孤独》:当独处成为礼物,我终于读懂了生命的另一种丰盈 去年深秋,我在图书馆角落翻到《好的孤独》时,封面是幅淡墨画——一个人坐在老藤椅上,膝头摊开一本书,窗外是飘着银杏叶的街道,标题字体像被风揉过的云,温柔又疏离。翻到第一章,作者写:“孤独不是‘没人陪’,是‘我与自己,与世界,与所有未说出...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 爱阅读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文坛的"东北叙事明珠" 《呼兰河传》是民国女作家萧红于1940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202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经典文学典藏"系列精装本。这部被鲁迅称为"北方人民的民间传说"的作品,以东北小城呼兰河为舞台,用孩童视角解...

《互动仪式链》:一本带你看懂“人与人互动背后情感密码”的社会学经典 | 爱阅读

《互动仪式链》:一本带你看懂“人与人互动背后情感密码”的社会学经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初版于1986年,是“情感社会学”与“符号互动论”领域的里程碑著作。它跳出了“把互动当日常小事”的认知,第一次用系统理论告诉我们:哪怕是“和朋友吃顿饭”“在电梯里...

《画怖》:当名画变成逃生副本,这场艺术与恐怖的狂欢藏着人类对自由的终极叩问 | 爱阅读

《画怖》:当名画变成逃生副本,这场艺术与恐怖的狂欢藏着人类对自由的终极叩问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名画做“杀人迷宫”的无限流神作 《画怖》是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啾啾大王创作的无限流小说,全文134万字,已完结。主角柯寻与队友牧怿然意外卷入一幅会“吃人”的古画,从此必须在《白泽》《薛定谔的猫》《最后...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一)作者与背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Alexandre Dumas)于1844年至184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19世纪法国拿破仑“百日王朝”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的复仇与救赎,展现了一个关于人性、命运与正义...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在理性与烟火气之间,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 | 爱阅读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在理性与烟火气之间,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经济学散文诗”的跨界实验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是学者李想(化名)2024年出版的经济学随笔集,由中信出版社推出。与常见的“经济学教科书”或“政策分析报告”不同,这本书用“札记”...

《极简主义》:在物质过剩时代找回生活掌控感 | 爱阅读

《极简主义》:在物质过剩时代找回生活掌控感 一、书籍基本信息:极简生活的操作手册 约书亚·贝克尔用200页、12万字的篇幅,将极简主义从哲学概念转化为可执行的生活方案。全书像一本"反消费主义指南",前脚还在拆解"宜家效应"(人们为组装家具投入情感),后脚就给出"30天扔掉50件物品"的实操挑战...

《几何原理》:一本让逻辑“长出翅膀”的数学圣经 | 爱阅读

《几何原理》:一本让逻辑“长出翅膀”的数学圣经   一、书籍基本信息:欧几里得的“数学宇宙说明书” 《几何原理》(又称《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年)于公元前3世纪完成的数学巨著,全书共13卷,用23个定义、5条公设、5条公理,构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