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千年财产权变迁中的女性生存史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4

《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千年财产权变迁中的女性生存史

一、核心价值:撕开男权社会的标签,还原女性财产权的动态图景

若你曾以为中国古代女性只是嫁妆的携带者财产的旁观者,这本书将用近千年的司法档案和法律条文,为你拼凑出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白凯教授以男性缺席为切口——当家庭中没有儿子、丈夫或宗族继承人时,女性如何通过诉讼、立嗣、分家等手段争夺财产权?从宋代女儿在绝户时继承半份家产,到明清寡妇因贞节牌坊获得财产监护权,再到民国民法赋予女儿平等继承权却遭遇分家惯习的抵抗……这本书像一把手术刀,精准解剖出女性财产权在宗法制度、国家赋税、伦理观念夹缝中的挣扎与突破。

读者收获:你会明白,女性财产权从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如何争取、如何被剥夺、又如何被重构的动态博弈。这种视角颠覆了传统法律史对男性继承的单向叙述,让女性从历史背景板中了过来。

二、内容亮点:用小人物的诉讼案,写活大历史的权力游戏

白凯的写作堪称历史侦探现场:她翻遍清代巴县档案、顺天府宝坻档案、台湾淡水新竹档案,从68件清代财产继承案、370件民国继承案中,捞出无数被遗忘的女性名字——她们可能是因无子被迫立嗣的寡妇,可能是为嫁妆与兄弟对簿公堂的女儿,也可能是因兼祧制度(一子继两房)陷入财产纠纷的妾室。

具体细节:

宋代女儿给半的真相:传统观点认为宋代女儿可继承儿子份额的一半,但白凯通过分析《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案例发现,这一规则仅适用于绝户(无子家庭),且女儿需与国家共享另一半财产;若家庭有儿子,女儿连半份都拿不到。

明清寡妇的财产监护权:明初法律强制无子寡妇立侄为嗣,剥夺其财产继承权;但到清代,守贞寡妇可自由选择嗣子,甚至通过爱继(选亲族中喜欢的子侄)与应继(按血缘选嗣)的协商,扩大对财产的掌控。

民国新法的水土不服:1930年《中华民国民法》赋予女儿平等继承权,但父亲仍可通过生前赠予儿子财产、立分家单等方式规避法律,导致法律条文上的平等司法实践中的不平等并存。

这些案例像一面面镜子,照出法律条文背后的伦理张力、地方惯习与国家权力的博弈。正如白凯在书中写道:一个人作为家产共同所有者的地位,完全取决于其成年后对家庭财产的贡献。这句话撕开了宗族共有制的温情面纱,暴露出财产权背后赤裸裸的利益计算。

三、写作特点:学术严谨与叙事魅力的完美融合

作为法律史学者,白凯的写作毫无学术著作的晦涩感。她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读者穿梭于宋代《宋刑统》、明代《大明律》、清代《大清律例》的条文之间,又突然拐进地方县衙的审判现场,听寡妇如何哭诉、族老如何争辩、县官如何断案。

视觉化语言:

承祧纠纷时,她比喻:选择嗣子就像一场家族内部的零和游戏’——一房得利,必有其他房失利,亲族越多,冲突越像火药桶。

民国新法与旧惯的碰撞时,她调侃:法律条文像一把新尺子,但老百姓手里还攥着旧尺子,量来量去,总觉得新尺子不合身

这种写作风格让学术研究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与普通人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难怪有读者评价:读这本书,就像在看一部古代女性财产权争夺战的纪录片,既震撼又上头。

四、阅读体验:从愤怒释然的情绪过山车

作为女性读者,我的阅读体验堪称情绪过山车

愤怒:读到明代法律强制寡妇立侄为嗣,剥夺其财产权时,我忍不住拍桌:这简直是吃绝户的合法化!

敬佩:看到清代寡妇吴芝瑛为捐产办学与族人、官府周旋多年,最终在1907年成功创立鞠隐小学堂(今枞阳鞠隐中学),我又为她的坚韧鼓掌。

释然:当读到民国法律赋予女儿平等继承权,尽管实践中有阻力,但法律的大门已经打开,女性再也不用像前辈那样,在宗法制度的缝隙中偷生时,我长舒一口气,仿佛与书中的女性们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这种情绪共鸣,让这本书超越了学术著作的范畴,成为一部女性生存史的微型史诗。

五、评价与影响力:法律史界的基准线,女性史研究的破壁之作

自2003年中文版出版以来,这本书已成为法律史、妇女史领域的必读书目

学术认可:学者赵珊评价:白凯不仅为未来的研究画下了基准线,还为学者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她用的档案覆盖基层法院到省级法院,地域上从四川到台湾,堪称法律史研究的典范

社会影响:书中揭示的女性财产权与宗法制度的冲突,与当下热议的农村女性土地权益”“遗产继承纠纷等问题高度契合。有读者留言:读完这本书,我终于理解奶奶为什么坚持要分家单’——她是在用传统方式,为自己争取一份保障。

国际声誉:英文原版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被译为中、日、英等多国语言,成为西方学者了解中国妇女史的窗口

六、金句分享:直击心灵的历史箴言

女性财产权的变迁,本质上是国家、宗族与个人利益博弈的缩影。

法律可以规定男女平等,但无法规定人心平等’——分家惯习的顽固,恰恰说明传统观念的韧性。

当我们在讨论女性有没有财产权时,不如问问:女性如何在一个不完美的制度中,为自己争取一片生存空间?’”

结语:一本让你重新认识中国女性的书

《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但它绝对是一本值得读的书。它用近千年的案例告诉我们:女性财产权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血与泪的斗争;而每一次退步,都藏着宗法制度的算计与妥协。

如果你对中国女性史、法律史感兴趣,或想理解当下遗产纠纷”“农村女性土地权益等问题的历史根源,这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全新的窗——透过它,你会看到无数古代女性在财产权争夺中的智慧、坚韧与无奈,也会更珍惜今天女性所拥有的每一份权利。

毕竟,历史从不重复,但总在押韵。 而这本书,就是那首押着女性生存韵脚的史诗。

“《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千年财产权变迁中的女性生存史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古代社会》:在火种与陶轮的回响中,解码人类文明的进化密码 | 爱阅读

《古代社会》:在火种与陶轮的回响中,解码人类文明的进化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人类学的"进化论宣言"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1877年出版的《古代社会》以易洛魁印第安人部落为标本,构建起"蒙昧-野蛮-文明"三阶段社会进化模型。全书分四编,用火的使用、陶器制作、铁器冶炼等7项技术发明作为文明刻度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在童话的壳里,找到治愈心灵的钥匙 | 爱阅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在童话的壳里,找到治愈心灵的钥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童话”包装的心理自助经典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于1997年创作的心理学入门著作,2020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文版,迅速成为现象级畅销书,豆瓣评分8.6,累计销量超300万册...

《黄金罗盘》:当真理仪指向未知,我们终于读懂了“成长”的形状 | 爱阅读

《黄金罗盘》:当真理仪指向未知,我们终于读懂了“成长”的形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尘埃写就的奇幻成长圣经” 《黄金罗盘》是英国作家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黑暗物质三部曲”的开篇之作,1995年出版后横扫全球,销量超1200万册,被译成40多种语言,斩获惠特布莱德奖...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 爱阅读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文学泰斗的临终绝唱 2024年8月,中信出版社推出哈罗德·布鲁姆生前最后一部著作《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这位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具原创性的文学批评家”,在90岁高龄时,用700余页的厚重文本,将一生阅读体验...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 爱阅读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唤醒的民族觉醒宣言 作为梁启超1916年发表的政论著作,《祖国在危急中》以"国亡则民无类"为核心命题,构建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启蒙框架。1923年中华书局首次出版,202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近代中国政治文献丛书"...

《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在时空褶皱里重构人类决策的DNA | 爱阅读

《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在时空褶皱里重构人类决策的DNA 一、书籍基本信息:历史哲学的"思想手术刀" 本书由剑桥大学历史哲学教授理查德·埃文斯撰写,2019年首版即获沃尔夫森历史奖,2023年修订版新增了作者对AI历史预测的反思。全书45万字,以"思想史-行动史-记忆史"为三维框架,通过15...

《中世纪之秋》:在衰败的裂痕中窥见文明转型的曙光 | 爱阅读

《中世纪之秋》:在衰败的裂痕中窥见文明转型的曙光 一、基本信息:一部颠覆"黑暗时代"认知的经典 《中世纪之秋》是荷兰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的欧洲文化史研究专著,1924年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首次引进中文版,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全本足译版。全书共26章,以14、15世纪法兰西和尼德兰地区为...

《重构契丹早期史》:考古铲下的“草原密码”,如何改写我们对“契丹起源”的认知? | 爱阅读

《重构契丹早期史》:考古铲下的“草原密码”,如何改写我们对“契丹起源”的认知?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契丹文铜牌”与“辽代壁画”的《重构契丹早期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历史博主用‘游牧=野蛮’标签简化契丹史”的视频发呆。21世纪的网络语境里,契丹常被简化为“辽朝的前身”“骑马射箭的游牧民族”,但...

《追寻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用集中营的废墟建造的存在主义灯塔 | 爱阅读

《追寻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用集中营的废墟建造的存在主义灯塔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奥斯维辛到心理学圣殿的生命启示录 《追寻生命的意义》是维克多·弗兰克尔基于纳粹集中营亲身经历撰写的心理学著作,1946年首次出版,2023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出全彩插图版。全书以"意义疗法"为核心,系统阐述人类在...

《资本主义与自由》:一部拆解“自由与市场”逻辑的理性指南 | 爱阅读

《资本主义与自由》:一部拆解“自由与市场”逻辑的理性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 《资本主义与自由》是20世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经典著作,1962年首次出版,全书不足200页,却以清晰的逻辑重构了“资本主义”与“个人自由”的关系。它并非晦涩的经济学专著,而是从教育、就业、货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