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资治通鉴》:一部能让人读懂历史与人性的“时空宝典”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6

《资治通鉴》:一部能让人读懂历史与人性的时空宝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耗时19年编撰完成,全书共294卷,约300万字,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跨越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最初是为宋神宗提供治国参考而编著,资治即帮助治理国家,通鉴则是贯通古今的借鉴,后来成为中国史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编年体通史,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璧

二、书籍内容

这本书不像普通历史书那样只堆砌史料,而是以时间为脉络,把分散在不同史料中的重大事件、人物言行、制度变革串联起来,让读者能清晰看到历史发展的逻辑。比如写安史之乱,它不仅记录战乱爆发的时间、过程,还会追溯唐玄宗后期的政策失误、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甚至提及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让读者明白这场战乱不是偶然发生的。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大量君臣对话、奏疏,这些内容不仅能反映当时的政治思想,还能让读者看到古人是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三、写作特点

首先,《资治通鉴》的编年体写法非常严谨,司马光为了确保时间线的准确,查阅了大量史料,还专门编写了《通鉴考异》来考证史料的真伪,比如对于同一事件在不同史料中的不同记载,他会详细分析差异原因,然后选择最可信的说法,这种严谨的态度让这本书成为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依据。其次,书中的评论很有特色,司马光会在关键历史节点写下臣光曰,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看法,这些评论不是空泛的议论,而是结合历史事实,从治国、修身、处世等角度提出见解,比如在评价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他既肯定了统一的历史意义,也批判了秦始皇的暴政,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另外,这本书的语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文字简洁流畅,不像有些古籍那样晦涩难懂,比如描写赤壁之战时,用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这样生动的文字,让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四、阅读体验

刚开始读《资治通鉴》时,我以为会是枯燥的史料罗列,可翻开几页就被吸引住了。比如读到荆轲刺秦王这段,书中不仅详细描写了荆轲出发前的准备、在秦国朝堂上的表现,还刻画了秦王嬴政的惊慌、群臣的混乱,那种紧张的氛围仿佛能透过文字传递出来,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而且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原来如此的顿悟,比如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汉朝会出现外戚专权,读了书中对汉朝初期制度、后宫制度的记载后,才明白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皇权结构的漏洞。不过,这本书篇幅较长,需要耐心慢慢读,我通常会每天读一两卷,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查阅注释,虽然花的时间多,但每次读完都觉得收获满满,就像在和古代的智者对话,能从他们的经历中学到很多东西。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

从个人角度来说,《资治通鉴》对我影响很大。之前我看问题总是只看表面,比如看到一些社会事件时,只会跟着舆论发表看法,可读完这本书后,我学会了像司马光那样追溯事件的根源、分析背后的逻辑。有一次,公司遇到一个项目难题,大家争论不休,我想起书中记载的商鞅变法中,商鞅为了推行新法,先从解决小问题入手,逐步打破旧势力的阻碍,于是我借鉴这个思路,提出先从小环节调整,最后成功推动了项目进展。读完这本书后,我也变得更沉稳了,遇到困难时,会想起历史上那些经历挫折却依然坚持的人物,比如苏轼多次被贬却始终乐观豁达,这让我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

从社会评价来看,《资治通鉴》自问世以来就受到高度认可。宋神宗读完后评价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认为这本书对治理国家有很大帮助;清代史学家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把它列为学者必读书目;现代历史学家翦伯赞也称赞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规模之宏大,体例之完善,内容之丰富,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这本书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还传播到了日本、韩国等国家,成为这些国家研究中国历史、学习治国经验的重要书籍。

在当下社会,《资治通鉴》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很多人都面临着职场竞争、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而书中记载的古人处世智慧、管理经验,能给我们带来启发。比如书中记载的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看似损失了钱财,却为孟尝君赢得了民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长远的眼光比眼前的利益更重要,这对我们处理职场关系、经营事业都很有帮助。同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容易被碎片化信息误导,而《资治通鉴》能让我们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句话不仅点明了《资治通鉴》的价值,也提醒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更好地面对当下的生活。如果你也想提升自己的认知、学会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那么《资治通鉴》绝对值得一读,相信你读完后,会和我一样被它的魅力所吸引。

“《资治通鉴》:一部能让人读懂历史与人性的“时空宝典”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一位瑞典汉学家的“汉字解码手记” | 爱阅读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一位瑞典汉学家的“汉字解码手记” 一、书籍基本信息:西方汉学的“破冰之旅” 1917年,当欧洲汉学家还沉迷于“四书五经”的文本考据时,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以一本《汉语的本质和历史》劈开西方汉语研究的“铁幕”。这位曾深入中国农村调查方言、用物理实验室设备分析汉字音韵的学者,用“...

《欢迎来到梦想世界》:当全息游戏撞上职场焦虑,这群造梦师用代码写下了理想的诗 | 爱阅读

《欢迎来到梦想世界》:当全息游戏撞上职场焦虑,这群造梦师用代码写下了理想的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虚拟造梦师的“极客生存指南” 《欢迎来到梦想世界》是晋江文学城作者养乐多创作的现代都市职场励志小说,全文约40万字,以“全息游戏开发+职场逆袭”为标签,讲述菜鸟游戏测试员林小满与天才设计师江临从“测...

《活着就是恶心》:当“荒诞”成为生活的底色,我终于读懂了“活着”的温度 | 爱阅读

《活着就是恶心》:当“荒诞”成为生活的底色,我终于读懂了“活着”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反心灵鸡汤”的存在主义手记 《活着就是恶心》是90后作家“阿糟”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存在主义文丛”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冲击力——米白底色上印着半块发霉的面包,面包缝隙里钻出一株蔫...

《基督山伯爵》:当仇恨成为一把“双刃剑”,我们终将在宽恕里找到光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当仇恨成为一把“双刃剑”,我们终将在宽恕里找到光 一、基本信息:19世纪法国的“命运交响诗”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文学巨匠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44-1846年的“现象级神作”,被公认为“通俗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19世纪法国波旁复辟时期为背景,讲述了青年...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的火焰里淬炼人性的金矿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的火焰里淬炼人性的金矿 一、书籍基本信息:复仇文学的"百科全书"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184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被雨果称为"通俗小说的天花板"。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插图本,用300余幅原版铜版画将伊夫堡监狱的潮气、基督山岛的宝藏永久封存,让19世纪的复...

《极品风水师》:在都市异闻中,读懂风水文化的现代生存法则 | 爱阅读

《极品风水师》:在都市异闻中,读懂风水文化的现代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爽文”标签低估的风水异能经典 《极品风水师》是岱岳峰创作的都市异能小说,2017年起在纵横中文网、百度小说等平台连载,以396万字、1406章的体量构建了一个风水秘术与现代刑侦碰撞的悬疑世界。小说以青年风水师陈...

《几何原本》:两千年的“数学宪法”,如何重塑我的思维骨架? | 爱阅读

《几何原本》:两千年的“数学宪法”,如何重塑我的思维骨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数学“站”起来的“逻辑圣典”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00年完成的数学著作,全书13卷,包含5条公设、5条公理、119条定义,通过逻辑推导得出465个命题,系统总结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数论...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 爱阅读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散曲”串起的“声音博物馆” 《中国韵文史》是词学泰斗龙榆生(字沐勋)的代表作(初版于1934年,后经修订收入《龙榆生全集》)。这部近40万字的专著,打破传统“诗”“词”“曲”“赋”分而治之的框架,以“韵文”为线索——从《诗经...

《中国哲学史》:用“旧学新知”织就的文化基因图谱,看透中华思想的底层逻辑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用“旧学新知”织就的文化基因图谱,看透中华思想的底层逻辑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中国哲学“活史书” 《中国哲学史》是冯友兰1931-1934年出版的经典著作,历经七十余年修订,至今仍是高校哲学系“镇系之宝”。不同于传统“学案体”哲学史(如《明儒学案》)的“人物堆砌”...

《中性》:在性别迷宫与家族秘史中,触摸真实的自己 | 爱阅读

《中性》:在性别迷宫与家族秘史中,触摸真实的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普利策奖得主杰夫·欧文的史诗级小说《中性》(2002)以“性别转换者”卡利俄佩的视角,讲述其从出生时的生理男性到自我认同为女性的蜕变,同时揭开家族跨越世纪的“性别秘密”。作品获“普利策小说奖”,被《纽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