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清承明制》:在制度褶皱里触摸明清社会的温度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5

《清承明制:在制度褶皱里触摸明清社会的温度

一、核心价值:撕开宏大叙事的创可贴,让历史照进现实

当多数明清史研究沉迷于官僚体系照搬”“法典修订的框架时,陈宝良教授的《清承明制》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剖开了王朝更迭的皮下组织。这本书不满足于回答清朝继承了明朝哪些制度,而是追问:在科举考场外的茶馆里,在镖局押送的镖车上,在寡妇连夜改嫁的婚床上,那些被正史忽略的毛细血管如何重塑了明清社会的基因?

书中用访察体制崩塌”“谣言狂欢”“好讼社会等章节,将国家治理的理性外壳与世俗社会的荒诞内核并置。比如,明代窝访群体靠捏造罪名敛财,把官员考核变成生意;清代选秀女谣言引发百姓抢婚潮,连睡眼惺忪的锡匠都被拖去拜堂——这些案例像一面哈哈镜,照出权力与民生的滑稽博弈。

对读者的收获:你会突然意识到,历史不是教科书里的时间线,而是无数小人物的挣扎与妥协。当你在社交媒体刷到热搜反转时,会想起书中谣言是古代版热搜的调侃;当你为信息茧房焦虑时,会理解明清百姓为何在谣言中寻找真相。

二、内容亮点:在史料废墟里拼贴出鲜活的社会图景

陈宝良的治史功夫像考古学家拼接陶片,又像侦探还原犯罪现场。他翻遍文集、笔记、日记甚至文学话本,打捞出这些被正史遗弃的信息碎片

访察体制的黑色幽默:明代巡按御史本应博采群情,结果考核权被窝访无赖垄断。这些地痞一边收钱删帖,一边捏造罪名,把官员政绩变成生意——堪称古代版舆论操控产业链

谣言的狂欢与恐惧:每逢朝廷选秀女,民间就上演鸳鸯错配闹剧。书中引用《万历野获编》记载,隆庆二年一个锡匠因与富户女儿有婚约,被迫在谣言中仓促成婚,新婚夜两人相对泣下。这种荒诞背后,是百姓对权力不确定性的集体焦虑。

诉讼世界的魔幻现实:儒家追求无讼,现实却是好讼社会。书中描写清代百姓为争一口气,把邻里纠纷告到县衙,官员不得不化身情感调解员”——陆陇其曾让吵架兄弟跪在太阳底下和好,汪辉祖主张断案不如息案。这种息讼哲学,与今天基层法院的调解优先何其相似?

最颠覆的细节:书中揭露,明清百姓对司法绝望后,竟发明了阴司诉讼”——把诉状烧给阎王,甚至贿赂牛头马面。苏州城隍神从汤斌到陈鹤的更新换代,本质是百姓对清官永动机的绝望想象。正如作者冷峻点评:当地府也非净土,弱者的反抗只剩荒诞。

三、个人体验:一本让我笑出眼泪又沉默的书

读《清承明制》像在历史迷宫里玩大家来找茬。前一秒还在为窝访群体的无赖行径捧腹,下一秒就被锡匠新婚夜的泪水戳中;刚感叹明清百姓太有娱乐精神,转眼就被好讼社会的内卷生态震惊。

最触动的时刻:书中描写明代清客群体——一群落魄文人靠帮闲为生,却自诩风雅。他们为权贵写马屁文章,替富商策划婚宴排场,甚至帮妓女起艺名。这让我想起当代职场中的工具人:我们是否也在用风雅的借口,掩盖生存的妥协?

与现实的勾连:当书中写到信息不畅导致谣言泛滥时,我立刻想到2025年某明星离婚谣言引发的全民吃瓜;当作者分析好讼社会反映利益博弈时,我又联想到职场中的甩锅大战。历史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了身衣服。

金句暴击:

治法还需治人,但现实却是有治人,无治法(戳中所有对制度失望的瞬间)

宁苦百姓,不敢忤上官。(明代官员的无奈,何尝不是当代职场人的写照?)

烧纸钱贿赂阎王,赌咒发誓求雷劈恶人——看似荒诞,实则是弱者反抗的最后武器。(瞬间理解网络暴力中的正义狂欢

四、评价与影响力:学术界的破壁机,大众的历史望远镜

这本书出版后,迅速在学术圈引发地震

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盛赞:在同领域研究中无出其右,令人敬佩。

南开大学常建华教授指出:对幕府人事制度的溯源,有效证明了清承明制问题。

复旦大学冯贤亮教授评价:文笔生动,考述精详,是目前学术界有关明清国家社会治理最精彩的论著。

在大众层面,它像一剂清醒药:当短视频用宫斗剧解构历史时,它用镖局账本、会馆碑文、塾师日记还原真实;当网络段子调侃古代人真傻时,它用阴司诉讼”“谣言狂欢证明:人类的悲欢在权力面前,从来相通。

适合谁读:

历史爱好者:厌倦了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想看看小人物如何推动历史;

职场人:在内卷”“甩锅”“信息战中迷茫,想从历史中找答案;

文学青年:沉迷《金瓶梅》《儒林外史》,想解锁更多明清世俗密码。

最后警告:这本书会让你患上历史后遗症”——看到热搜会条件反射想这是不是谣言?;遇到职场潜规则会默念宁苦百姓,不敢忤上官;甚至在调解朋友吵架时,突然蹦出一句:要不你们学学陆陇其,跪在太阳底下和好?

结语:

《清承明制》不是一本好读的书,它像一坛陈年老酒,初尝辛辣,回味绵长。但正是这种不友好,让它成为明清史研究的里程碑——当多数作品满足于解释世界时,它选择解剖世界,让我们在制度的褶皱里,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清承明制》:在制度褶皱里触摸明清社会的温度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悍匪》:当硬汉刑警撞上高智商罪犯,在正邪较量中撕开人性的褶皱 | 爱阅读

《悍匪》:当硬汉刑警撞上高智商罪犯,在正邪较量中撕开人性的褶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悍匪》是作家邵年于2020年出版的现实向刑侦小说,全文约42万字,以"8·17连环劫持案"为原型改编。故事围绕刑警队长周野与悍匪集团二把手林沉的博弈展开,通过七起案件层层剥开犯罪网络的根系。核心价值在...

《化身博士》:在善恶的裂缝里,触摸人性最真实的温度 | 爱阅读

《化身博士》:在善恶的裂缝里,触摸人性最真实的温度 一、基本信息:19世纪伦敦的“人性实验室” 《化身博士》是苏格兰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1886年的“哥特文学巅峰作”,与《弗兰肯斯坦》《德古拉》并称为“维多利亚时代三大恐怖经典”。这部以伦...

《基督教的本质》:当“神的画像”被人性拆解,我读懂了“信仰的镜中自己” | 爱阅读

《基督教的本质》:当“神的画像”被人性拆解,我读懂了“信仰的镜中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费尔巴哈的“宗教手术刀”,用300页写透“神是人的本质的投影” 《基督教的本质》(Das Wesen des Christentums)是德国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于1841年出版的哲学经典,全书约30...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6年光阴,解剖“活100年”的商业密码 《基业长青》是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耗时6年完成的经典研究著作,出版于1994年。两位作者筛选了18对“卓越企业”与“优秀企业”(前者在更长周期内保持市场...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 爱阅读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美国车间到全球的生活实验 《极简主义》是美国两位前企业高管乔舒亚·菲尔茨和瑞安·尼科迪默斯合著的"反消费主义宣言"。2011年首版即引发轰动,中文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引进,书中记录了两位作者从年薪六位数却深陷债务危机,到...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 爱阅读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唤醒的民族觉醒宣言 作为梁启超1916年发表的政论著作,《祖国在危急中》以"国亡则民无类"为核心命题,构建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启蒙框架。1923年中华书局首次出版,202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近代中国政治文献丛书"...

《醉眼看金庸》:以醉眼观江湖,以真性情解武侠密码 | 爱阅读

《醉眼看金庸》:以醉眼观江湖,以真性情解武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非典型”的金庸研究指南 《醉眼看金庸》是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金庸研究重磅炸弹”,作者孔庆东(北大醉侠)与蒋泥联手,用329页的篇幅,将金庸15部武侠小说的“灵魂切片”摆上学术解剖台。它既不是传统文学评...

当中国遇见〈国富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经济学思想漂流记” | 爱阅读

当中国遇见〈国富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经济学思想漂流记”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200页的“思想考古地图” 《当中国遇见〈国富论〉:严复译介〈原富〉百年回眸》由经济思想史学者赖建诚撰写,2023年3月由格致出版社出版。这本200页的小书,以严复1901年译介亚当·斯密《国富论》(译名...

《中国哲学简史》:一盏照见古今的智慧明灯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一盏照见古今的智慧明灯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时空的哲学通识课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1948年首版即成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哲学的“标准教材”。这部仅28章的“小史”,却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哲学长卷——从先秦...

《追风筝的人》:在破碎的镜面中寻找救赎的微光 | 爱阅读

《追风筝的人》:在破碎的镜面中寻找救赎的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风筝线串起的时代史诗 2003年,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用三年时间打磨出首部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这部以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阿富汗为背景的作品,以“风筝”为贯穿全篇的意象,通过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