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道体与心性》:在生生不息的哲学迷宫中触摸“道体”的温度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3

《道体与心性》:在生生不息的哲学迷宫中触摸道体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穿越中西的新形而上学拼图

本书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丁耘历时五年打磨,2024年10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平装本(ISBN978-7-108-07879-7),定价69元,388页中藏着九章哲学论文、两篇发言稿及一幅道体学气论思维导图。作为《道体学引论》的续篇,它以生生为针脚,将斯宾诺莎的力量哲学、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与中国《易传》《中庸》的气论缝合成一套新气论体系——既回应了晚明以来气论的复兴,又直面黑格尔之后西方哲学的困境,堪称当代中国哲学自立吾理的宣言书。

二、核心价值:在虚静活动间寻找生命的锚点

这本书最震撼的启示在于:它教会我们用力量现象学的透镜重新审视道体心性。当你在社交媒体陷入内卷躺平的撕裂时,这本书会告诉你——真正的生生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像道体那样即虚静、即活动、即存有。书中提出的力量阶次学说更像一把手术刀,剖开西方目的论与中国生成论的表层,露出底层共通的力量逻辑——比如斯宾诺莎的实体即力量如何与《中庸》的致中和产生奇妙共振,让你在996诗和远方间找到第三条路。

三、内容亮点:显微镜下的力量哲学考古

书中藏着无数让人脊背发凉的具体细节:比如丁耘对斯宾诺莎情感学说的改造——传统斯宾诺莎认为情感是被动的,但丁耘却指出所有被动情感也想象着自身与他者的力量关系,就像你在职场中被迫加班时,内心其实在计算我与领导的权力差;更惊人的是新气论太一的诠释——道体不是僵化的本体,而是像热带雨林般虚静中藏着活动,活动里透着虚静,比如王夫之的气化流行与莱布尼茨的单子演化竟在力量维度上达成统一。这些碎片像考古现场的陶片,被丁耘用学术镊子一片片拼起,还原出一个比《庄子》更瑰丽、比现象学更深刻的生生宇宙

四、写作特点:双线折叠的时空折叠术

丁耘的笔法堪称哲学的诗学。他采用正文+夹注+图表的复调结构——正文是道体学气论的宏大叙事,夹注是《易传》《中庸》的原文碎片,图表是力量阶次的动态模型。比如写到心性与道体的统合时,突然插入牟宗三与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解读对比,让读者瞬间从中国生生传统跳进西方存在论的河道;又比如用道体学气论的思维导图,将虚静、活动、存有三义可视化,让抽象的力量概念瞬间有了温度。这种打铁式写作正如丁耘自己说的:真正的哲学,要像嵇康打铁那样——火与风交织,汗与啸歌共鸣。

五、阅读体验:热带雨林的气味与温度

读这本书像在哲学热带雨林探险——前一秒还在斯宾诺莎的力量世界里感受理性的冷光,下一秒就撞见王夫之气化流行的温暖雾气。最妙的是那些暗线:比如丁耘在分析生生问题时,突然插入自己在浙江农村调研的亲身经历,让抽象的力量哲学瞬间有了泥土的气息。我读到历史即生生的章节时,突然想起自己在疫情期间的宅家日常”——那些被困在原地的日子,不正是道体虚静中藏着活动的微观呈现吗?这种现实与哲学的模糊感,让人脊背发凉又欲罢不能。

六、书籍评价与影响力:全球共振的哲学新物种

这本书不仅被澎湃新闻评为2024年度好书提名,更在豆瓣获得9.4分的高分,56人评价中73.2%给出五星。学者张志强评价:它让中国哲学从心学理学的二元对立中走出,成为即存有、即活动、即虚静的立体存在。而我觉得它更像一面镜子——在今天这个精神内耗盛行的时代,照见我们如何用力量哲学重新理解焦虑:不是简单的对抗逃避,而是像道体那样在虚静中积蓄力量,在活动中释放可能。比如书中提到的儒瑜珈概念,不就是今天正念冥想的哲学源头吗?

七、个人意义:一场跨越千年的生生对话

读完这本书,我像被施了时间咒。那些碎片化的哲学案例,让我突然理解:所谓道体与心性,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命题,而是无数生命在生生中的动态平衡。丁耘在序言里写:生生不创造,而是成全’——成全每一种可能,包括你的犹豫与彷徨。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自我成长的重新理解——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在虚静中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在活动中释放可能性。当我在深夜重读历史即生生时,突然泪流满面——原来真正的哲学,从来不是逃避现实的避难所,而是让我们直面生生的勇气。

八、金句摘录与时代性

最后,请允许我摘录书中最戳我的句子:现象学的道体转向,不是要抛弃传统,而是要在的张力中,找到第三条路——既不是海德格尔的有生无成,也不是传统西方的有成无生,而是像中国哲学那样生生不息在今天这个内卷躺平撕裂的时代,这种对生生的尊重,比任何成功学都更接近人性的本质。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争论该卷还是该躺时,丁耘用这本书告诉我们:比选择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用力量连接彼此,在虚静中积蓄,在活动中绽放。

所以,如果你也曾对道体与心性有过好奇,或者对如何在焦虑时代找到生命锚点有所思考——请打开这本书。它不会给你标准答案,但会给你一场比《庄子》更瑰丽、比现象学更深刻的生生之旅

“《道体与心性》:在生生不息的哲学迷宫中触摸“道体”的温度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弗兰肯斯特》:在“创造”的阴影里,触摸人性最原始的震颤 | 爱阅读

《弗兰肯斯特》:在“创造”的阴影里,触摸人性最原始的震颤 一、基本信息:19世纪的“科技伦理预言书”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818年的“哥特文学里程碑”,与《德古拉》《弗兰肯斯坦》(注:此处为避免混淆,原文《弗兰肯斯坦》即《弗兰肯斯特》)并称为“维多利...

《撼龙经》:一部解锁龙脉密码的“地理圣经” | 爱阅读

《撼龙经》:一部解锁龙脉密码的“地理圣经”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唐代典籍到风水界的“龙脉图谱” 《撼龙经》是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号“救贫仙人”)晚年闭门十载完成的形峦派核心典籍,2010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整理出版,配以“九星龙脉图”“水口闭合示意图”等24幅木刻地形图。全书以“龙脉九形”为核...

《呼啸山庄》:爱恨交织的永恒悲歌 | 爱阅读

《呼啸山庄》:爱恨交织的永恒悲歌 一、书籍基本信息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时便因其哥特式风格与颠覆性的主题引发争议。作为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以荒凉的英格兰北部旷野为背景,通过两代人的情感纠葛与复仇故事,展现了人性的深渊与光辉。 (...

《活出意义来》:在绝望与希望间,找到生命的锚点 | 爱阅读

《活出意义来》:在绝望与希望间,找到生命的锚点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经典著作《活出意义来》(1946)以纳粹集中营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开创了“意义疗法”流派。作品获“美国图书馆协会畅销书”称号,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本心理学著作...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 爱阅读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盗墓者点燃的史海灯塔 《汲冢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于汲郡魏襄王墓中出土。盗墓者"不准"为照明焚烧竹简,却意外让这部沉睡五百年的史书重见天日。经荀勖、束皙等人整理,现存"古本"...

《做老板的条件》:不是“有钱敢闯”就够,这几点才是真门槛 | 爱阅读

《做老板的条件》:不是“有钱敢闯”就够,这几点才是真门槛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深耕商业管理领域10年的李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全书288页,不算厚重却字字戳中“想当老板”或“刚当老板”的人的痛点——没有堆砌晦涩理论,更像把100多个真实创业案例拆成了“避坑指南”,...

《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我用半年,读懂了“东西方灵魂的对话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我用半年,读懂了“东西方灵魂的对话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对比写尽哲学”的“中西思想入门指南” 若要快速定位《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冯友兰、张东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简装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中国哲学史泰斗冯友兰与西方哲学研究者张东辉的“跨...

《竹木狼马》:当竹马扛起狼的獠牙,这群少年用青春刻下了成长的坐标 | 爱阅读

《竹木狼马》:当竹马扛起狼的獠牙,这群少年用青春刻下了成长的坐标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青春期的“身份暴风眼” 《竹木狼马》是晋江文学城作者巫哲创作的现代都市青春成长小说,全文约45万字,以“伪兄弟+双向救赎”为标签,讲述付坤与付一杰从“重组家庭”到“彼此救赎”的十年故事。作品融合校园暴力、家...

《子夜》:我用半个月,读懂了“钢铁森林里的困兽之斗” | 爱阅读

《子夜》:我用半个月,读懂了“钢铁森林里的困兽之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金融风暴写尽时代”的“中国民族工业史诗” 若要快速定位《子夜》(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典藏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巅峰”之作、以1930年代上海为背景的“民族工业生存图鉴”、通...

《紫山》:在褶皱的人心里开出一朵花 | 爱阅读

《紫山》:在褶皱的人心里开出一朵花 一、书籍基本信息:乡土中国的镜像剧场 这本书像一坛陈年高粱酒——开篇是东北乡村的粗粝泥土味,细品却藏着中国社会百年变迁的复杂回甘。作者孙惠芬用"紫山"这个地理坐标搭建舞台,让家族五代人的命运在土改、改革开放、城市化浪潮中沉浮。全书58万字,却像一部活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