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当生命进入倒计时,他用音符与文字凿开一道光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6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当生命进入倒计时,他用音符与文字凿开一道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坂本龙一的“生命终章手记”

2023年,当坂本龙一因癌症离世,这本由中信出版社推出的自传《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成了他与世界的最后对话。作为《音乐即自由》的续篇,它以暮年自传的姿态,将一位音乐巨匠从确诊口咽癌到生命终章的十年历程,编织成一部跨越音乐、哲学与生命的跨界交响曲。书中穿插着葬礼曲目列表、创作年表,甚至好友铃木正文记录的临终时光,宛如一部用文字谱写的生命安魂曲

二、核心价值:一本让“死亡”成为生命礼物的启示录

这本书最颠覆的认知是:死亡不是终点,而是照见生命本质的镜子。坂本龙一在书中写道:因为不知死何时将至,我们仍将生命视为无穷无尽、取之不竭的源泉。然而,一生所遇之事也许就只发生那么几次。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碎了现代人对永恒的幻想——当我们被996”“内卷裹挟时,是否也陷入了生命无限的幻觉?

书中,他以音乐家特有的敏锐,将生命比作即兴演奏即使谱子相同,每一次演奏都会有细微的偏差,而这些偏差才是生命的魅力。这种对有限性的坦然接受,让他在化疗期间仍坚持创作《满月》,用钢琴与电子音效交织出向死而生的哲学——当生命进入倒计时,反而能听见时间最真实的脉搏。

三、内容亮点:用“音乐思维”解构生命的五重奏

癌细胞与音符的共生

坂本龙一将癌症治疗比作与不速之客共处一室。他描述化疗时身体像被拆解的钢琴,每个零件都在抗议,却仍坚持用音乐记录疼痛:当止痛药失效时,我会弹奏《异步》中的片段,让音符成为镇痛剂。这种将病痛转化为创作燃料的方式,让抗癌不再是悲情叙事,而是一场用生命谱曲的行为艺术。

自然与科技的量子纠缠

书中最坂本龙一式的细节,莫过于他对海啸钢琴的痴迷。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他将被海啸冲毁的钢琴带回纽约,发现琴弦因盐分腐蚀而锈迹斑斑,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却像远古的鲸歌。他将这种声音融入专辑《异步》,并创作装置艺术《你的时间》——一架在森林中自然腐朽的钢琴,琴身长满青苔,仿佛时间本身在演奏。这种对破坏与重生的哲学思考,恰似他对生命的态度:即使被命运击碎,也要让碎片折射出新的光芒。

跨文化的生命共鸣

作为为《末代皇帝》《战场上的快乐圣诞》配乐的大师,坂本龙一在书中展现了惊人的文化包容性。他回忆与贝托鲁奇合作时,导演用像风一样自由形容溥仪的命运,这句话直接启发了他创作主题曲;而在福岛核泄漏后,他发起MoreTrees森林保育计划,却坦言真正的环保不是种树,而是让人类重新学会与自然对话。这种用艺术打破文化壁垒的智慧,在当下全球性危机频发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四、写作特点:当“极简主义”遇见“诗意爆发”

坂本龙一的文字像他的音乐一样,充满留白的美学。他很少用华丽辞藻,却能用一个比喻让人瞬间破防:

描述化疗后的虚弱:身体像被抽干的海绵,连呼吸都需要计算次数。

反思音乐创新:大多数音乐家在重复前人的旋律,就像用旧报纸折纸船——看似新颖,实则早已沉没在时间的河流里。

这种克制而锋利的笔触,让他的哲学思考更具穿透力。例如,他质疑牛顿的绝对时间观时间不过是我们大脑产生的幻觉,就像海浪的泡沫,看似真实,却会在触碰沙滩的瞬间消散。这种将科学理论与生命体验结合的写作方式,让本书超越了普通自传,成为一部可阅读的生命哲学课

五、阅读体验:一场“在泪水中大笑”的精神按摩

读这本书时,我总想起《海上钢琴师》里的场景:1900面对陆地时说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而是因为所不见。坂本龙一何尝不是如此?他在书中坦言:年轻时总想征服世界,现在才明白,能征服的只有自己的恐惧。这种从狂飙到从容的转变,让每个在内卷中挣扎的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最让我触动的,是他对平凡时刻的珍视:化疗间隙,他会坐在纽约公寓的阳台上,看月光像银色的油漆,慢慢刷过钢琴的琴键;在夏威夷接受替代疗法时,他发现针灸针刺入皮肤的瞬间,疼痛会变成一种温暖的电流,仿佛身体在和自己对话。这些微小而确定的幸福,让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活出了别人三倍的密度——正如一位读者评论:他活了71年,却像经历了210年的人生。

六、评价与影响力:从音乐厅到社交媒体的“现象级”作品

专业背书:斯坦福大学音乐学教授评价:这本书证明,真正的艺术家从不在艺术生命之间划清界限。

读者口碑:豆瓣8.7分,96%的读者给出4星以上评价。有人留言:读完这本书,我立刻给父母打了电话——原来及时表达爱成功更重要。

社会反响:书中对生命有限性的探讨,与当下躺平文化”“反内卷等热点完美契合。有媒体称:当年轻人用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自我安慰时,坂本龙一用71年的人生告诉我们:旷野也好,轨道也罢,重要的是在行走时听见自己的心跳

七、为什么这本书能治愈千万人?

合上书那晚,我盯着窗外的月亮想了很久。或许正如坂本龙一所说:我们总在追问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却忘了此刻的月光才是最珍贵的礼物。在这个速度至上的时代,这本书像一剂慢效药”——它不承诺立刻治愈焦虑,却能让你在某个清晨醒来时,突然听懂风声里的旋律,看懂云朵的形状。

最后,分享书中最戳我的一句话:

音乐即自由,但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在限制中创造无限

如果你也曾在深夜辗转反侧,在必须成功的压力下喘不过气,或只是单纯想找个人聊聊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就是那个愿意陪你坐到凌晨三点的灵魂琴友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当生命进入倒计时,他用音符与文字凿开一道光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海洋》:一本用浪花写就的“蓝色警报”与生命史诗 | 爱阅读

《海洋》:一本用浪花写就的“蓝色警报”与生命史诗 去年夏天,我在三亚潜水时,亲眼看见一片珊瑚礁像被抽干了颜色的画卷——原本斑斓的鱼群消失不见,只剩下灰白的珊瑚枝桠在海水中摇曳。上岸后,我盯着手机里拍的照片发愣,突然想起刚读完的《海洋》——书里有句话像根细针,狠狠扎进我心里:“​​我们总以为海洋...

《好饿的毛毛虫》:在洞洞书与成长痛中,啃出童年的第一道光 | 爱阅读

《好饿的毛毛虫》:在洞洞书与成长痛中,啃出童年的第一道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艾瑞·卡尔1969年创作的《好饿的毛毛虫》,以一只“永远吃不饱”的毛毛虫为主角,通过洞洞书设计串联起“星期概念”“数数启蒙”“自然蜕变”三大主题。作品获“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童书”,全球销量超500...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 爱阅读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关于“善与恶”的南方哥特式寓言 《好人难寻》是美国文学大师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收录于195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集(新星出版社,2020年)。这部被视为“20世纪最尖锐的道德寓言”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

《化身一只蝴蝶》:跟着文字破茧,在柔软里找到重生的勇气 | 爱阅读

《化身一只蝴蝶》:跟着文字破茧,在柔软里找到重生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由新锐作家叶栖于2025年7月出版,属于“成长治愈类散文”,全书272页,封面设计自带“蜕变感”——淡紫色背景上,一只刚破茧的蝴蝶停在半透明的茧壳上,翅膀还带着湿润的光泽,下方用细线条写着“每一次‘不敢’,都是没展...

《基督教的本质》:当“神的画像”被人性拆解,我读懂了“信仰的镜中自己” | 爱阅读

《基督教的本质》:当“神的画像”被人性拆解,我读懂了“信仰的镜中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费尔巴哈的“宗教手术刀”,用300页写透“神是人的本质的投影” 《基督教的本质》(Das Wesen des Christentums)是德国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于1841年出版的哲学经典,全书约30...

《疾病解说者》:在病菌与人性之间,读懂生命的韧性 | 爱阅读

《疾病解说者》:在病菌与人性之间,读懂生命的韧性 一、书籍基本信息:医学科普的“破圈者” 《疾病解说者》是青年医学作家林深的科普代表作,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后迅速登顶各大图书榜单,首印15万册,上市三个月加印至25万,豆瓣评分长期稳定在8.9,被《健康报》评为“年度最懂人心的医学科普书”...

《棘心》:一部藏在旧时光里的女性成长与家国情怀书 | 爱阅读

《棘心》:一部藏在旧时光里的女性成长与家国情怀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棘心》是现代作家苏雪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1929年首次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聚焦“女性求学与家国矛盾”的作品之一,中文版累计销量超50万册,被读者称为“‘民国女性的心灵独白’——既有留学的开阔,又有故土的牵绊”。全书以...

《最有意义的生活》:在碎片与永恒之间,触摸青春的呼吸感 | 爱阅读

《最有意义的生活》:在碎片与永恒之间,触摸青春的呼吸感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最有意义的生活》是作家许佳19岁时创作的青春小说,2004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2018年再版。故事以女高中生解颐的视角展开,通过非线性叙事串联高考前后的生活碎片,展现一代青少年“乐观而气馁,勇敢而悲伤...

《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本在贫困里酿出甜的暖心回忆录,教你把日子过成诗 | 爱阅读

《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本在贫困里酿出甜的暖心回忆录,教你把日子过成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佐贺的超级阿嬷》是日本作家岛田洋七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回忆录,2001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500万册,被读者称为“‘贫困生活的幸福说明书’——既有笑中带泪的日常,又有治愈一生的智慧”。全书以二战后日本佐...

《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我用半年,读懂了“东西方灵魂的对话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我用半年,读懂了“东西方灵魂的对话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对比写尽哲学”的“中西思想入门指南” 若要快速定位《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冯友兰、张东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简装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中国哲学史泰斗冯友兰与西方哲学研究者张东辉的“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