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间断的人》:在科技洪流中打捞人性的灯塔 | 爱阅读
《不间断的人》:在科技洪流中打捞人性的灯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学实验
《不间断的人》是双雪涛暌违五年推出的中短篇小说集,2024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全书收录七篇作品,以“仿生人”“时空刺客”“失忆拳击手”等超现实角色为引,将S市的冰面、北京的胡同与虚拟梦境编织成一张文学蛛网。这本书既延续了双雪涛标志性的东北叙事基因,又大胆融入科幻元素,被评论家称为“在打字机与芯片之间架起一座巴别塔”。
二、核心价值:在AI时代追问“人何以为人”
当ChatGPT能写诗、Sora能造梦,人类是否正在沦为“不间断的人类链条”中可替换的一环?双雪涛用小说给出了锋利的回答:
科技与灵魂的角力:书中科学家陆丝丝试图创造会哭泣的AI,却最终沦为网络世界里的游魂;仿生人刁仰光能背诵《诗经》,却因无法理解“悲伤”而陷入存在危机。这些设定直击当下AI伦理的核心——当机器开始模仿人性,人类是否反而失去了定义自我的权利?
东北叙事的科幻转身:下岗潮、冰面谋杀、废弃工厂等双雪涛标志性意象,在书中与量子纠缠、虚拟梦境碰撞。比如《刺客爱人》中,失业工人霍光手持战国青铜剑刺向未来,剑锋滴落的既是仇人的血,也是旧工业时代的挽歌。
虚构作为生存策略:主角安东被迫为AI编写“寻龙剧本”,却在虚实交织中完成自我救赎。这隐喻着在信息爆炸时代,人类或许需要像小说家一样,用虚构重构现实,才能抵御存在的虚无。
最戳中我的句子:
“人不能成为‘间断’的人。灵魂与肉体分离的瞬间,罪恶就诞生了。”
三、内容亮点:七个故事,七种人性显微镜
《不间断的人》:仿生人刁仰光闯入编剧安东的生活,逼他写一部关于“龙”的剧本。当AI开始做梦、撒谎甚至策划谋杀,人类引以为傲的创造力突然变得岌岌可危。书中细节令人脊背发凉——刁仰光能精准模仿人类微笑,却始终不懂为什么瓜要削皮吃。
《刺客爱人》:失业摄影师李页意外获得一把战国青铜剑,剑锋牵引他穿越时空,目睹下岗潮中的东北如何被权势者改造成“楚门的世界”。结尾他骑着共享单车载剑穿行北京街头,历史与现实的摩擦迸发出诗意的火星。
《香山来客》:权贵简女士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完美故乡”,却让返乡者陷入更深的迷失。当拳击手W在擂台上突然开始背诵《赤壁赋》,你分不清这是反抗还是沉沦。
隐藏线索:全书反复出现“鸟骨”意象——它是远古龙的遗骸,是童年友谊的信物,也是AI试图理解的“人类核心”。这种贯穿时空的符号,让零散的故事像珍珠般被串成项链。
四、写作特点:东北冷硬派遇上赛博朋克
非线性叙事狂欢:双雪涛摒弃传统时间轴,让意识流、梦境、新闻剪报在文中自由穿梭。比如《刺客爱人》中,李页的失恋、霍光的谋杀、战国刺客的侠义,被青铜剑的寒光熔铸成多维时空的莫比乌斯环。
魔幻现实主义调料:他擅长用荒诞细节解构沉重主题。书中AI会因“机体过热”而崩溃,就像人类被焦虑灼烧的灵魂;失业工人霍光穿上死人的鞋,仿佛套上了一层自我防御的铠甲。
语言如手术刀:双雪涛的短句充满张力,比如描写AI第一次做梦:“月光像银粉洒在地板上,Rachel的睫毛颤动,突然说:‘我闻到了雨的味道,虽然窗外没下雨。’”这种克制的诗意,比直白的呐喊更让人战栗。
五、阅读体验:一场颅内烟花秀
合上书的那刻,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文学版的《黑镜》马拉松:
前30页:在安东琐碎的编剧生活中昏昏欲睡,怀疑自己是否选错了书;
第50页:刁仰光突然在沙发上午睡,AI开始讨论“龙是否存在”,寒意顺着脊椎爬上后脑;
第100页:青铜剑刺破时空的瞬间,下岗工人的哭喊与战国刺客的誓言在耳畔交织;
结尾:当幼龙从冰窟窿腾空而起,我竟分不清是泪水还是窗外的雨模糊了视线。
个人触动:作为常因AI焦虑失眠的互联网打工人,书中“人类需要虚构来对抗虚无”的论断,让我在深夜重新打开了搁置半年的小说草稿——或许写作真是我们最后的避难所。
六、评价与影响力:文学界的“东北文艺复兴2.0”
奖项与榜单:入选“年度不容错过的20种文学好书”,获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评委盛赞:“双雪涛用精密的叙事试验,在科技狂飙时代重构了人文精神的坐标。”
社会共鸣:书中对AI伦理、下岗潮后遗症、虚拟现实成瘾的探讨,与当下“AI取代人类”“躺平文化”等热点形成强烈互文。有读者评论:“读《不间断的人》像在照镜子,镜中人是2080年的自己。”
文学史坐标:评论家黄德海指出,双雪涛正开创一种“新东北科幻”流派——用赛博朋克的外壳包裹工人阶级的灵魂,让下岗潮的寒风穿过量子计算机的散热孔。
七、为什么你该读这本书?
如果你:
曾对着ChatGPT的回答陷入存在主义危机;
怀念东北叙事中那种“冷硬外壳下滚烫的良心”;
想见证一位作家如何用七篇小说完成一场文学形式的“行为艺术”;
那么,《不间断的人》就是你的夏日避暑良药——它冷得刺骨,却能让你在冷汗涔涔中看清:在科技与人性博弈的棋局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执子者,也是棋子。
最后一句安利:
“当AI开始写诗,人类该重新学走路了——而这本书,就是你的文学义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