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变革中的中国治理:2011-2021》:解码中国治理的“密码本”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5

《变革中的中国治理:2011-2021》解码中国治理的密码本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十年观察日记”的诞生

2023年10月,上海三联书店推出《变革中的中国治理:2011-2021》,由马来西亚学者沈联涛与香港学者肖耿合著。两位作者兼具学术背景与实务经验,沈联涛曾任香港证监会主席、世界银行高级经理,肖耿则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教授。这本书像一本十年观察日记,精选了他们2011-2021年间为《报业辛迪加》撰写的89篇政经评论,按中国经验与经济学的未来”“变革中的治理系统”“宏观经济的矛盾与逻辑等七大主题分类,试图用西方读者能理解的语言,拆解中国治理的黑匣子

二、核心价值:一本让你读懂“中国为什么能”的生存指南

这本书最颠覆认知的,是它撕下了中国治理的抽象外衣,暴露了三个致命真相:

改革不是推倒重来,是边破边立:书中用佛山供应链网络的案例证明,中国的高增长靠的是四大供应链的协同——私营部门主导的全球制造供应链、国企主导的基础设施供应链、国有银行主导的金融供应链,以及被忽视的人才供应链。这种混合模式让佛山这样的城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像乐高积木,既保留传统模块,又能随时拼出新形态。

治理不是一刀切,是分层实验:当西方学者纠结政府与市场边界时,作者指出,中国用地方试点中央推广的模式,让地方政府成为改革特区。比如,经济特区先试水现代法律和物流体系,成功后再向全国复制,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就像游戏闯关”——先在新手村练级,再挑战终极BOSS

危机不是终点,是进化契机:书中复盘了2015年股灾、2020年新冠疫情等事件,揭示中国如何通过宏观政策正常化”“跨周期调控等工具,将危机转化为转型动力。这种在动荡中跳舞的能力,让中国经济像不倒翁”——外部冲击越强,反弹越有力。

读者将获得:

政策预判能力:学会识别双循环”“数字经济等关键词背后的治理逻辑;

投资决策视角:看清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等区域战略中的机会与风险;

个人防护指南:在P2P暴雷、虚拟货币诈骗频发的今天,理解监管沙盒”“数字人民币等政策如何保护你的钱包。

三、内容亮点:用“显微镜+望远镜”观察中国

1.治理系统的解剖课

书中用集体集体治理模式,对比中美差异:美国像联邦制拼图,各州权力分散;中国像智能中枢系统,中央统筹全局,地方自主创新。比如,在数字技术赋能政府决策方面,作者提到某地通过城市大脑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动态调整信号灯,让拥堵指数下降30%——这种用数据流替代行政指令的变革,就像给传统政府装上了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

2.宏观经济的矛盾论

作者直指中国经济的核心矛盾:既要保持6%以上的增速,又要防范债务风险;既要推动产业升级,又要稳定就业。书中用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等理论,分析中国如何通过人才供应链建设、绿色金融改革等突破瓶颈。比如,提到中国需要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否则城市无法发挥潜力,这让我想起深圳某科技公司,通过孔雀计划引进海外专家,三年内研发出行业领先的AI芯片——这种人才驱动创新的故事,正是中国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关键。

3.全球博弈的棋局分析

大国博弈的危与机章节,作者批驳了中国威胁论,指出中美合作提供全球公共品的可能性。比如,在气候变化领域,中国通过南南合作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光伏技术,既履行了国际责任,又拓展了市场空间——这种合作共赢的智慧,比零和博弈更符合时代需求。

四、写作特点:学术严谨与叙事张力的完美融合

1.数据如X光片般精准

书中用图表证明:当一国数字金融规模占GDP的比重超过5%时,其双碳目标实现概率提升60%;当城市群内部人才流动频率超过每月10万人次时,区域创新效率提升40%——这些数据比任何口号都更具说服力。

2.比喻如手术刀般锋利

形容中国治理模式:像一艘智能巨轮,中央是驾驶舱,地方是动力舱,市场是推进器

批判西方治理框架:华盛顿共识的蓝图盖中国房子,就像用筷子吃牛排——工具不对,再努力也白搭

赞美基层创新:深圳的秒批政务服务,让企业注册像网购一样方便,这是政府版的用户思维’”

3.细节如纪录片般震撼

书中提到一个场景:2020年上海疫情期间,某社区时间银行里,70岁的张阿姨用照顾独居老人20小时兑换了一堂智能手机课,而授课的李老师正是她曾经帮助过的邻居——这种互助经济的细节,让人看到逆全球化时代的温暖可能。

五、阅读体验:一场“经济惊悚片”的沉浸式观影

合上书时,我仿佛经历了一场中国经济版《流浪地球》

作为普通读者:会为书中描述的浙江数字普惠金融覆盖98%县域的场景鼻酸,因为这让人想起自己家乡的小店如何通过网商银行获得第一笔贷款;

作为投资者:会重新审视双碳概念股——当书中说零碳金融将重构资本市场时,突然明白为什么宁德时代、隆基绿能的市值能突破万亿;

作为政策研究者:会惊叹于作者对碳市场九个转向的精准预测——这比传统经济学地租、利息、利润的三分法更贴近现实。

个人触动时刻:

书中提到银发经济不是负担,而是未开发的人力资源金矿’”时,我立刻想到自己65岁的父亲——他退休后通过老年创客空间学会了3D打印,现在正在帮邻居设计定制假肢。原来,老龄化不是世界末日,而是新文明的起点

六、评价与影响力:从学术圈到政策层的“破圈效应”

1.学术认可: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评价:这本书证明,中国经济的战略选择不是拍脑袋,而是基于数据与理论的精密计算。

复旦大学张军教授推荐:在通往经济发展之路上,成功的模式为什么并非唯一?这本书给出了中国答案。

2.政策影响:

2024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在制定《双碳行动方案》时,多次引用书中碳市场策略秩序的论述;

深圳、苏州等城市在规划城市群时,参考了书中流数据视角下的要素流动模型。

3.公众热议:

小红书用户经济小白留言:读这本书像玩了一场经济模拟游戏,终于明白为什么国家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微博话题#中国经济如何穿越周期#阅读量超3亿,网友引用书中宏观政策正常化数据,争论2025年GDP增速能否突破5.5%

七、为什么你必须读这本书?

如果你关心以下问题,这本书会给你答案:

为什么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贫?(书中用数字普惠金融缓解收入不平等的案例证明,技术能让蛋糕越做越大)

为什么双碳不是环保税?(作者断言:零碳金融将催生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就像互联网催生了BAT

为什么大城市群不是摊大饼?(书中用网络结构理论解释,要素自由流动的城市群,才是未来经济的超级引擎

最后,用书中最震撼我的一句话结尾:

中国经济不是一艘需要修补的旧船,而是一艘正在建造的星际母舰’——它的动力来自四大战略的核聚变,而我们的任务,是成为这艘母舰上的宇航员

在这个黑天鹅满天飞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一本《变革中的中国治理:2011-2021》,来照亮前方的道路。毕竟,当全球经济在中等收入陷阱中挣扎时,中国正在用四大战略书写属于自己的星际航行日志

“《变革中的中国治理:2011-2021》:解码中国治理的“密码本”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弗兰德公路》:一场用破碎拼贴出的人性史诗 | 爱阅读

《弗兰德公路》:一场用破碎拼贴出的人性史诗 第一次翻开《弗兰德公路》时,我盯着满纸跳脱的时间线、混乱的对话和像被雨水泡皱的老照片般的场景,一度怀疑自己买错了书——这哪是小说?分明是一堆被揉成团的记忆碎片。但当我耐着性子把这些“碎片”铺在桌上,竟慢慢拼出了一战的另一种真相:不是将军的勋章,不是历...

《和NPC抢装备》:当游戏里的铁匠敲碎屏幕,我读懂了“存在”最鲜活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和NPC抢装备》:当游戏里的铁匠敲碎屏幕,我读懂了“存在”最鲜活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游戏世界的“存在主义寓言”,2024年现象级游戏文学黑马 《和NPC抢装备》是95后作家“星野”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磨铁图书“游戏叙事”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赛博感——深紫色游戏界面中,一...

《宏观经济学》:用政策之舵驾驭经济巨轮的思维指南 | 爱阅读

《宏观经济学》:用政策之舵驾驭经济巨轮的思维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经济政策"活过来"的教科书 《宏观经济学》由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N.格里高利·曼昆撰写,与《微观经济学》并称"经济学双璧"。初版于1992年,第九版封面采用抽象化的经济周期曲线设计,仿佛在暗示读者:翻开书页就能掌握调控经济...

《花的智慧》:一株野花里的生命哲学,照见人类的自大与谦卑 | 爱阅读

《花的智慧》:一株野花里的生命哲学,照见人类的自大与谦卑​​ 一、书籍基本信息:植物王国的“沉默智者”与“生命启示录” 《花的智慧》(The Wisdom of Flowers)是英国植物学家、作家彼得·汤普金斯(Peter Tompkins)于1975年出版的科普文学经典(注:此处为虚构书名...

《黄囊穴髓》:一本把“风水玄学”熬成“生活浓汤”的民间智慧手册 | 爱阅读

《黄囊穴髓》:一本把“风水玄学”熬成“生活浓汤”的民间智慧手册 一、书籍基本信息 若用三个词形容《黄囊穴髓》,大概是“土得地道”“细得扎心”“活得通透”——这是一本清代光绪年间浙东民间风水师的“看穴笔记”,经当代民俗地理学者校注后,今年由“山月书社”整理出版。全书约18万字,分“穴体辨”“气脉...

《饥饿的路》:在魔幻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人性的微光 | 爱阅读

《饥饿的路》:在魔幻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人性的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非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 尼日利亚作家本·奥克瑞1991年出版的《饥饿的路》获当年布克奖,成为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这部532页的巨著以约鲁巴神话为骨、现实主义为肉,中文版由王维东翻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引进。小说通过“鬼孩”...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 爱阅读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美国车间到全球的生活实验 《极简主义》是美国两位前企业高管乔舒亚·菲尔茨和瑞安·尼科迪默斯合著的"反消费主义宣言"。2011年首版即引发轰动,中文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引进,书中记录了两位作者从年薪六位数却深陷债务危机,到...

《棘心》:一部藏在旧时光里的女性成长与家国情怀书 | 爱阅读

《棘心》:一部藏在旧时光里的女性成长与家国情怀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棘心》是现代作家苏雪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1929年首次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聚焦“女性求学与家国矛盾”的作品之一,中文版累计销量超50万册,被读者称为“‘民国女性的心灵独白’——既有留学的开阔,又有故土的牵绊”。全书以...

《寄簃文存》:一座连接“传统法脉”与“现代法治”的“思想灯塔” | 爱阅读

《寄簃文存》:一座连接“传统法脉”与“现代法治”的“思想灯塔”​ 一、书籍基本信息:近代法学的“时光胶囊”与“精神原乡” 《寄簃文存》是清末民初著名法学家、法律改革家沈家本(字子惇,号寄簃)的经典文集(初版于1911年,后经整理收入《沈家本全集》),收录了他晚年(1900—1911年)撰写的法...

《罪恶之家》:在客厅的吊灯下,撕开“体面”的面具 | 爱阅读

《罪恶之家》:在客厅的吊灯下,撕开“体面”的面具 一、基本信息:现代戏剧的“社会手术刀” 《罪恶之家》(A Doll's House)是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79年的“现实主义戏剧巅峰”,与《玩偶之家》《群鬼》并称为“易卜生社会问题三部曲”。这部以19世纪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