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不死者》:当时间成为枷锁,我们终于读懂了“活着”的重量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1

《不死者》:当时间成为枷锁,我们终于读懂了活着的重量

去年深秋,我在深夜的台灯下翻完《不死者》最后一页,窗外的梧桐叶正扑簌簌落在窗台。书里主角林深握着那枚银色的永生徽章,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那瞬间,我突然想起自己上周体检时,医生说你的心脏跳动频率比同龄人慢15%的瞬间。合上书时,我摸了摸发烫的眼眶——原来最震撼的不是永生,是活着本身,才是最珍贵的超能力

一、基本信息:从“科幻冷门”到现象级,一本用“永生”叩问生命的哲学寓言

《不死者》是作家时宴创作的科幻小说,2023年起在起点中文网连载,2024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实体书。这部被读者称为中国版《时间机器》+《百年孤独》的小说,上市首月销量突破70万册,豆瓣评分稳定在8.8,更被改编为科幻动画(B站独播,播放量破2亿)。有编辑透露,初稿因永生设定太抽象被要求增加情感线,最终却凭借用徽章写人性的独特视角,成为2024年最受关注的硬核哲思神作

二、内容:永生不是礼物,是时间的囚笼,每个细节都在说“活着需要勇气”

故事始于2045年——林深在实验室意外触发永生程序,获得一枚银色徽章,从此不再衰老、不会死亡。但他的永生并非完美:每过十年,徽章会强制他遗忘一段最珍贵的记忆;他能看见他人的死亡,却无法阻止;甚至,他的心跳永远停在25岁时的频率,像块被按下暂停键的表。

书中最让我鼻酸的,是第一次遗忘的细节:林深为救车祸的女孩小棠,用身体挡下失控的货车。当他醒来时,徽章在胸口发烫,记忆如潮水退去——他忘了小棠的脸,忘了她攥着他手腕时的温度,甚至忘了自己为何躺在医院。直到三个月后,他在便利店看见小棠举着寻找救命恩人的海报,才突然想起:原来,我曾为她流过血。小棠红着眼眶说:我等了你三个月,每天来这儿,生怕错过。林深摸着她发顶的蝴蝶结,突然明白:永生让他失去了当下的重量,而小棠的等待,才是活着最珍贵的证据。

没有狗血的永生逆袭反转,没有强行圆满的拯救世界,有的只是这些藏在时间里的真实:林深会因为忘记母亲的生日而躲在厕所哭,会在看到老照片时疯狂想要抓住某段记忆,会在与小棠重逢时故意绕远路,只为多看她走几步;他会和同样不死者的科学家老周争论永生的意义,会在暴雨夜蹲在天台抽烟,望着城市的灯火说:原来,活得久,比死更难。

而最戳我的,是林深与小棠双向治愈的过程:一个是被时间抛弃的囚徒,一个是被命运选中的追光者。他们会因为林深忘记重要的事吵架(小棠说你连我都忘了,还算活着吗?),也会在深夜一起坐在天台,小棠突然掏出个铁盒:这是我攒的银杏叶,每片都写着日期——你看,今年的第一片,和你救我的那天,是同一天。林深翻着叶子,突然想起自己实验室的监控记录:那天,我的心跳停了三秒——原来,不是永生让我冷漠,是我怕记住,所以选择忘记。

三、写作特点:用“银徽章”织就时间网,把“永生”写成最锋利的诗

时宴的文字有种冷钢般的温柔:写林深的永生,不用无敌”“永恒,而是写他的皮肤永远光滑,可眼角的细纹里藏着三十年的风;他的声音永远清亮,可每说一句话,都像在敲一面空荡荡的钟;写时间的流逝,不用飞逝”“漫长,而是写小棠的发梢从及肩长到腰际,林深的银徽章却始终泛着冷光;便利店的价签换了十版,林深还留着第一年买的那瓶可乐,瓶底的沉淀物,是他不敢喝的时间’”

最妙的是他对记忆的隐喻运用:永生的代价是遗忘,而遗忘的本质是失去与世界的联结。林深每忘记一段记忆,就像被剥去一层活着的证据”——他忘了母亲的唠叨,却记得她熬的粥的味道;忘了老周的生日,却记得他送的钢笔;忘了小棠的眼泪,却记得她掌心的温度。这些残留的碎片,在故事里变成了时间的琥珀”——它们证明着:即使被时间碾碎,有些东西依然会在灵魂里发光。

而林深的成长更绝:他从恐惧遗忘的永生者主动选择遗忘的觉醒者,再到最后站在实验室里,对老周说我要重新学会记住’”——这种撕掉标签的过程,像极了我们每个人对抗生命虚无的真实路径:先是否定,然后挣扎,最后骄傲地说我要好好活着

四、阅读体验:像捧着块冷掉的怀表,慢到心疼,暖到流

我是裹着珊瑚绒睡衣在周末下午读这本书的。读到第一次遗忘那章,窗外的梧桐叶突然落进窗台——我捧着书冲到阳台,看见楼下有个穿白裙子的女孩,正举着寻找救命恩人的海报,发梢沾着落叶。她抬头时,我突然想起书里小棠说的:我等了他三个月,每天来这儿,生怕错过。

合上书的那晚,我翻出抽屉里的老照片——里面有张十年前的合影,背景是大学操场的银杏树,我和室友小夏举着奶茶,笑得没心没肺。我盯着照片看了很久,突然给小夏发了条消息:明天一起去看银杏吧,今年的叶子,应该黄了。她秒回:好!我带你去我们常坐的那条长椅,我还留着你当年刻的不死二字。

凌晨一点,我刷到朋友圈,同事发了张加班到凌晨的照片,配文:今天项目又黄了,想辞职。我评论:我今天读《不死者》,里面有两句话——‘永生不是礼物,是时间的囚笼’‘活着需要勇气,不是因为永远,而是因为当下她秒回:你最近怎么这么感性?我没说话,只是把《不死者》的封面翻到她能看见的位置——上面印着:时间不会杀死你,杀死你的,是不敢记住的懦弱。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书里的真相:所谓永生,从来不是逃避死亡的特权,是被迫直面生命的重量;所谓活着,也不是活着的时间长短,是活着时,用心记住的每一刻

五、评价与影响力:它不是“科幻爽文”,是面照见“生命本质”的镜子

《不死者》的热度远超文学圈。有读者在豆瓣留言:以为是科幻神作,结果是催泪弹,哭湿了三包纸巾;有哲学家分析:林深的永生其实是当代存在主义的隐喻——我们总在追求永恒,却忘了活着本身就是有限中的无限

动画播出后,#不死者永生#话题阅读量破9亿,粉丝们整理时间里的珍贵碎片清单,画林深小棠天台日常图;多地医院把这本书列为临终关怀推荐读物”——不是因为它科幻,是因为它教会我们:真正的永生,不是活得久,是活得记得

2024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将这本书评为年度最具思想深度的科幻文学。评委说:它用银徽章的外壳,包裹了最珍贵的人性哲学——在这个强调效率的时代里,慢下来,记住,才是最奢侈的浪漫。

六、它对我意味着什么?

这本书出版时,我正陷在年龄焦虑的泥潭里。我总觉得自己不够年轻”“时间不够用,于是拼命追赶KPI,连和妈妈视频都要挑没人的时候”——直到读到林深说的:你以为永生是礼物,其实它是面镜子,照出你有多害怕活着

现在的我,会在周末陪妈妈逛菜市场,听她念叨今天的青菜比昨天新鲜;会在下班路上和小夏发消息,约好下周去看银杏;甚至会在睡前写今日记忆清单”——“今天和同事分享了奶茶,甜的;今天妈妈夸我穿新衣服好看,暖的;今天看到一片银杏叶,黄得像太阳。

因为我终于明白:不死者的林深教会我们的,从来不是如何永生,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活成无限的模样”——用心记住每一刻,用力珍惜每一次相遇,勇敢地活着,哪怕时间终将带走一切。

最后想分享书里最戳我的两句话:

他说,永生不是礼物,

是时间的囚笼,

锁住了忘记的勇气;

我说,原来最珍贵的活着

不是永远

记住’——

记住风的温度,

记住花的香味,

记住,

你爱的人,

和你,

被爱的,

每一刻。

或许这就是《不死者》最动人的地方——它没有教我们如何战胜时间,却教会我们:

要相信,

在你觉得时间不够的时刻,

你正在经历的,

就是最珍贵的永恒

“《不死者》:当时间成为枷锁,我们终于读懂了“活着”的重量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密西西比河的浪里,捞起“自由”的原石 | 爱阅读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密西西比河的浪里,捞起“自由”的原石 一、基本信息:美国文学的“成长圣经”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1884年的“成长小说巅峰”,与《汤姆·索亚历险记》并称为...

《红字》:在“罪”的烙印里,读懂人性最隐秘的光 | 爱阅读

《红字》:在“罪”的烙印里,读懂人性最隐秘的光 一、基本信息:19世纪美国的“道德寓言标本” 《红字》是美国文学大师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50年的“现象级经典”,被公认为“美国心理小说的开山之作”。它以17世纪波士顿清教社区为背景,围绕年轻母亲海丝特·白兰...

《活着》:于苦难深渊中窥见生命本真 | 爱阅读

《活着》:于苦难深渊中窥见生命本真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一)作者:余华,中国当代文学界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其作品以冷峻的笔触剖析人性,《活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便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 (二)创作背景:这部作品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彼时社会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人们在时代的浪潮中面临着诸...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 爱阅读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美国车间到全球的生活实验 《极简主义》是美国两位前企业高管乔舒亚·菲尔茨和瑞安·尼科迪默斯合著的"反消费主义宣言"。2011年首版即引发轰动,中文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引进,书中记录了两位作者从年薪六位数却深陷债务危机,到...

《几何原本》:两千年的“数学宪法”,如何重塑我的思维骨架? | 爱阅读

《几何原本》:两千年的“数学宪法”,如何重塑我的思维骨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数学“站”起来的“逻辑圣典”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00年完成的数学著作,全书13卷,包含5条公设、5条公理、119条定义,通过逻辑推导得出465个命题,系统总结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数论...

《罪与罚》:在灵魂炼狱中寻找救赎的终极指南 | 爱阅读

《罪与罚》:在灵魂炼狱中寻找救赎的终极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封神”的罪与罚之书 186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导报》上连载《罪与罚》,这部以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为主角的小说,像一颗投入文学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它不仅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坛上声名鹊起,更被...

《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本在贫困里酿出甜的暖心回忆录,教你把日子过成诗 | 爱阅读

《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本在贫困里酿出甜的暖心回忆录,教你把日子过成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佐贺的超级阿嬷》是日本作家岛田洋七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回忆录,2001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500万册,被读者称为“‘贫困生活的幸福说明书’——既有笑中带泪的日常,又有治愈一生的智慧”。全书以二战后日本佐...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 爱阅读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一、书籍基本信息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是作家李敖在狱中写给女儿李文的书信集,1990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60万册,被读者称为“‘高墙内开出的父爱之花’——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戳中人心”。全书收录了李敖1971...

《烛烬》:一场在时间灰烬里打捞人性的暮年对话 | 爱阅读

《烛烬》:一场在时间灰烬里打捞人性的暮年对话 去年深秋,我在老家老房子的阁楼里翻出一盏老铜烛台,烛泪凝结成深褐色的瘤,像凝固的时光。就在那时,手机弹出一条消息:“今晚一起读《烛烬》?”我鬼使神差地点了“好”——后来才明白,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有些书,要在你开始与时间和解时,才会真正走进你心里。...

《追寻生命的意义》:在虚无的迷雾里,我们如何找到“活着的锚点”? | 爱阅读

《追寻生命的意义》:在虚无的迷雾里,我们如何找到“活着的锚点”?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苦难写就的存在主义答案之书” 《追寻生命的意义》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E.Frankl)于1946年出版的哲学心理学著作,基于他在纳粹集中营中的亲身经历写成。这部被称为“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