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理想的经济学》:当经济学脱下“数学外衣”,穿上“人文长袍”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4

《理想的经济学》:当经济学脱下数学外衣,穿上人文长袍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反叛者”的经济学宣言

翻开《理想的经济学》,仿佛看见一位经济学家举着人文主义火把,在实证主义的迷雾中劈开一条路。这本由美国百科全书式经济学家迪尔德丽·N.麦克洛斯基撰写、中译出版社2023年出版的著作,是《糟糕的经济学》的姊妹篇,却更像一场经济学革命的宣言书。

麦克洛斯基的身份本身就充满戏剧性——她既是芝加哥学派传人,又是跨性别学者;既精通数学模型,又痴迷莎士比亚戏剧。这种跨界特质,让她的文字像一把手术刀,精准解剖现代经济学的科学伪装,又像一位老友,用幽默的比喻和鲜活的案例,把经济学拉回人间

二、核心价值:经济学不该是“没有灵魂的算术”

麦克洛斯基的核心论点像一记重锤:现代经济学困在科学主义的牢笼里,忘了自己本该是研究的学问。

她用三部分内容构建起人文经济学的堡垒:

第一部分:经济学正深陷科学困境

她嘲讽新古典经济学像行为主义老鼠,只关注可测量的变量,却对道德情感”“文化观念这些软因素视而不见。比如,她用垂死的妻子案例质问:当一个人因买不起药而失去至爱时,经济学该如何解释这种非理性选择

第二部分:新制度主义的皇帝新衣

她撕下新制度主义的科学面纱,指出其依赖的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等概念,不过是用数学包装的循环论证。比如,她调侃:如果说好的制度产生经济增长,那好的制度又由谁定义?难道是经济学家手里的计算器?

第三部分:人文经济学的救世主方案

她提出融合哲学、历史、文学的经济学,主张用资产阶级平等观念替代理性人假设,用市场创新替代政府干预。比如,她引用19世纪英国工人阶级的消费革命,证明当普通人获得尊严,经济自然会繁荣

读者收获清单:

学会用人文镜头观察经济现象:比如,为什么直播带货能颠覆传统零售?因为主播用情感共鸣替代了价格比较

破除经济学万能论的迷信:比如,当政策制定者用GDP增长衡量幸福时,麦克洛斯基会提醒:别忘了,人不是数据点,是会哭会笑的个体

获得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包:书中300多条参考文献,从亚当·斯密到简·奥斯汀,从数学公式到诗歌隐喻,教你如何用跨学科武器拆解经济谎言。

三、内容亮点:用“段子手”的笔法写学术

麦克洛斯基的写作风格像一场学术脱口秀”——她能用一个比喻让复杂理论瞬间接地气

嘲讽经济学家傲慢:她把某些学者比作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的人,讽刺他们用回归分析解释爱情,用博弈论预测婚姻

解构科学神话:她调侃经济学实证主义用温度计测量音乐的美感,指出能测量的不一定重要,重要的不一定能测量

用文学案例说理:她引用狄更斯《双城记》中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论证经济增长与道德进步并非同步;又用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婚恋市场,说明文化观念如何塑造经济行为

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她对市场创新的解读——她不谈颠覆性技术,而是讲19世纪英国女性如何通过穿裙子改变纺织业:当女性拒绝穿束腰裙改穿宽松裙时,不仅解放了身体,还催生了弹性面料缝纫机革命。这种从日常细节看经济史的视角,让我想起《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写法,却多了几分经济学家的犀利。

四、阅读体验:一场“思想按摩”与“认知地震”

合上书的那天,我盯着手机里的消费券领取页面发了半小时呆——原来,我一直以为的政府刺激经济,在麦克洛斯基眼里可能是用计划经济思维干预市场创新。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认知中的经济学盲区

当看到算法推荐如何重塑消费时,我会想起她说的市场创新源自文化观念

当听到共同富裕的讨论时,我会联想到她批判的用制度设计替代道德自觉

当刷到年轻人躺平的新闻时,我会反思她提出的尊严比收入更重要

这种颠覆-重构的阅读体验,像坐过山车——时而因她的幽默大笑,时而因她的批判冒冷汗,最终却感到一种思维被解放的畅快。正如她在书中所写:经济学不该是预言未来的水晶球,而是理解人性的显微镜。

五、评价与影响力:从学术圈到公众场的“破圈”之作

这本书的附加值,藏在它的双重认可里:

学术界盖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农·史密斯盛赞:麦克洛斯基用人文主义重塑了经济学的灵魂。经济史学家格雷格·克拉克称其为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读者用脚投票:豆瓣评分8.6,有读者留言:读完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说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女王’——因为它本该是最懂人性的学科。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内卷”“躺平”“消费降级成为热词的当下,这本书的时效性堪比战地手册。它提醒我们:当政策制定者沉迷于数据治理时,别忘了才是经济的核心变量。

六、为什么我推荐这本书?

它像一把认知钥匙,帮我打开了三扇门:

第一扇门:经济学与人文的隔阂

以前我觉得经济学是冷冰冰的数字游戏,现在才明白,它可以是有温度的人类学

第二扇门:制度与市场的对立

以前我信奉好制度能解决一切问题,现在才懂得,自由市场+道德自觉才是最优解;

第三扇门:学术与生活的距离

以前我觉得经济学是象牙塔里的学问,现在才发现,它可以是菜市场里的智慧

七、金句分享:直击本质的“思想子弹”

经济学家最大的傲慢,是以为能用数学公式解释爱情。

市场创新不是科学家在实验室的发明,而是普通人在生活中的灵光一现

当我们用理性人假设解释世界时,我们解释的只是经济学家自己的偏见。

八、结语:经济学,该回归“人间”了

如果你也厌倦了经济学=数学+制度的刻板印象,如果你想看看一位经济学家如何用莎士比亚的笔触写学术,那么《理想的经济学》就是你的入场券。它不会给你标准答案,但会教你如何提问——毕竟,最好的经济学,永远是对人性保持好奇的经济学。

“《理想的经济学》:当经济学脱下“数学外衣”,穿上“人文长袍”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一部写给“现代人”的“创新溯源说明书” | 爱阅读

《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一部写给“现代人”的“创新溯源说明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2000年时光串起的“人类智慧编年史” 《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是英国科学作家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于2012年出版的通俗历史读物,耗时8年遍访全球博物馆、档案馆,结合科技史、社...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破解汉语密码的语法圣经与思维革命 | 爱阅读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破解汉语密码的语法圣经与思维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学术讲义到语法研究"圣经"的传奇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语言学家吕叔湘基于多年研究成果撰写的汉语语法理论著作,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2005年推出修订版。全书系统构建汉语语法分析框架,提出"小句中枢说""句法...

《撼龙经》:一部解锁龙脉密码的“地理圣经” | 爱阅读

《撼龙经》:一部解锁龙脉密码的“地理圣经”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唐代典籍到风水界的“龙脉图谱” 《撼龙经》是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号“救贫仙人”)晚年闭门十载完成的形峦派核心典籍,2010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整理出版,配以“九星龙脉图”“水口闭合示意图”等24幅木刻地形图。全书以“龙脉九形”为核...

《环绕世界八十天》:在时间的齿轮里,读懂“冒险”最本真的模样 | 爱阅读

《环绕世界八十天》:在时间的齿轮里,读懂“冒险”最本真的模样 一、基本信息:19世纪的“环球旅行预言书” 《环绕世界八十天》是法国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73年的“现象级经典”,与《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并称为“凡尔纳三部曲”。这部以19世纪蒸汽时代为背景的小说,讲...

《混乱的图书馆》:一本用乱序写就的“人间烟火标本集” | 爱阅读

《混乱的图书馆》:一本用乱序写就的“人间烟火标本集” 上周三下午,我在公司茶水间抱怨“家里书架乱得像被台风扫过”,邻座的退休老教师突然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本旧书:“你该读读这个——《混乱的图书馆》。我家楼下那家社区图书馆,比书里写的还乱,但比任何地方都温暖。”我接过书翻了两页,立刻被第一行字击中:...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的火焰里淬炼人性的金矿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的火焰里淬炼人性的金矿 一、书籍基本信息:复仇文学的"百科全书"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184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被雨果称为"通俗小说的天花板"。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插图本,用300余幅原版铜版画将伊夫堡监狱的潮气、基督山岛的宝藏永久封存,让19世纪的复...

《最终的江湖之十涯》:在末日与重生间,解码江湖的终极生存法则 | 爱阅读

《最终的江湖之十涯》:在末日与重生间,解码江湖的终极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末日江湖的生态启示录 《最终的江湖之十涯》是网络作家十涯客于2025年在晋江文学城连载的"武侠+生态寓言"跨界小说,全文约78万字。小说以"江湖末日倒计时"为核心设定,将传统武侠与生态学理论融合,构建了"十种江湖生...

《追风筝的人》:一场关于救赎与人性的史诗级追问 | 爱阅读

《追风筝的人》:一场关于救赎与人性的史诗级追问 一、书籍基本信息:阿富汗的伤痕与美国的救赎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出版于2003年,恰逢阿富汗战争硝烟未散之际。这部以阿富汗为背景的小说,用风筝的飘曳轨迹串联起两个少年跨越20年的命运沉浮。数据不会...

《追忆似水年华》:在时间的长河里打捞记忆的珍珠 | 爱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在时间的长河里打捞记忆的珍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文字搭建的“时间博物馆” 《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耗尽一生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首卷《在斯万家那边》出版于1913年,全七卷完成于1927年。这部被译林出版社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的作品,以32...

《自控力》:一本教我们“和欲望做朋友”的“心理健身房指南” | 爱阅读

《自控力》:一本教我们“和欲望做朋友”的“心理健身房指南” 上周三凌晨两点,我盯着手机屏幕上刚刷完的短视频,手指悬在“再刷10分钟”的按钮上,大脑里有个声音在喊:“明天还要早起上班,现在睡吧!”但另一个声音更响:“就看最后一个,反正明天一定改!”结果我又刷了半小时,直到眼睛酸涩才不甘心地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