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的途中》:在生命的褶皱里,打捞“存在”的重量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17

《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的途中》:在生命的褶皱里,打捞存在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哲人的“生命三重奏”手记

《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的途中》(Sur la vieillesse, lamitié et le devoir)是法国哲学家、作家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晚年(1960年代)的哲思随笔集,由其私人笔记与演讲整理而成。这部未完成的作品并非学院派专著,而是马尔罗以生命的亲历者身份,对老年”“友谊”“责任三大主题的私人探索——他用诗性语言拆解生命的本质,用历史案例印证哲学的命题,被誉为存在主义的生命诗学。中译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年)推出,译者为哲学学者陈宣良——其翻译既保留了马尔罗浓烈的诗意(如时间是雕刻刀,而非橡皮擦),又用精准的中文传递了这位哲人向死而生的热忱。

马尔罗写作此书的动机源于一个朴素的追问:当我们被时间推搡着走向老年,当友谊在岁月中褪色,当责任的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生命的意义究竟藏在哪里?他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用途中的思考邀请读者与他一起,在老年、友谊、责任的褶皱里,触摸存在的温度。

二、内容亮点:在“时间的废墟”上,重建“生命的圣殿”

初读《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的途中》,最震撼的是马尔罗对老年的颠覆式诠释。他没有将老年视为生命的衰退,而是将其比作被时间雕刻的雕塑年轻人的脸是春天的花朵,老年的脸是秋天的树——花朵会凋谢,但树的年轮里藏着所有季节的故事。他用巴黎街头遇到的百岁老人作案例:老人虽已失明,却能通过触摸老墙的纹路,准确说出这是19世纪的石灰岩,那道裂缝是二战炮弹留下的”——这种用记忆对抗遗忘的生命力,让老年终点变成了生命的浓缩剧场

书中另一个令人难忘的细节是对友谊的重新定义。马尔罗反对将友谊视为稳定的关系,反而认为:真正的友谊是共赴未知的勇气’——它不在永远陪伴的承诺里,而在即使分开,依然能从彼此的生命中汲取力量的默契中。他用自己与画家朋友贾科梅蒂的经历佐证:两人因战争分离二十年,重逢时贾科梅蒂已因抑郁症濒临崩溃,但马尔罗说:他的画里依然有我们年轻时在咖啡馆争论艺术的影子——友谊从未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这种对友谊动态性的洞察,在社交软件泛滥”“好友列表冗余的今天,像一记温柔的提醒:真正的朋友,是活在你生命里的光,而非通讯录里的名字

最让我深思的是马尔罗对责任的存在论解读。他指出,责任不是外界的枷锁,而是生命对自身的承诺当我们在产房接过新生儿的那一刻,当我们在遗嘱上写下最后一个名字的那一刻,责任便悄然降临——它不是必须做的事,而是我选择成为这样的人的宣言。他用消防员冲进火场的例子类比:消防员不是因为必须救人才行动,而是因为救人是他存在的意义——责任,是生命对更好的自己的召唤。这种对责任主动性的强调,在躺平”“摆烂成为热点的今天,更显珍贵。

三、写作特点:用“诗人的笔”写“哲人的思”,用“日常的碎片”拼“生命的拼图”

马尔罗的文风像一幅印象派油画:他既有诗人的浪漫(比如将老年比作黄昏的天空,虽暗却藏着星辰),又有哲人的严谨(比如用存在主义理论分析责任的本质),更有生活家的细腻(比如记录母亲临终前握住我的手,说的不是原谅我,而是谢谢你陪我走完这段路’”)。这种跨维度的融合,让抽象的生命命题有了可触摸的温度

他擅长用日常碎片拼贴出生命的真相。比如解释老年是智慧的积累时,他举了一个老园丁的例子:园丁每天修剪玫瑰,有人笑他重复劳动,他却指着玫瑰说:你看,这株花今年开得更艳了——因为我记得去年它被虫蛀的位置,记得它需要多少阳光。马尔罗借此说明:智慧不是知道更多,而是记得更深’——老年人的啰嗦,往往是他们用一生总结的生命密码

更难得的是他的真诚。马尔罗在书中多次承认:我曾恐惧老年,害怕友谊褪色,逃避责任的重负——但当我真正走进这些生命的黄昏,才发现它们藏着最珍贵的礼物。比如他在记录母亲的临终时刻时,坦言:我曾以为孝顺给她最好的物质,但最后我明白,孝顺陪她回忆我们共同的夏天这种不装完美的坦诚,让哲学讨论摆脱了说教的沉重,变成了一场共同面对生命的对话。

四、阅读体验:从“恐惧”到“接纳”的生命觉醒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我正被年龄焦虑困扰:看到镜子里新增的白发,想到父母的衰老,总觉得生命在倒计时。马尔罗在《论老年》中说:时间不是敌人,而是生命的雕刻师’——它带走青春的浮躁,却留下了智慧的纹路。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心湖,激起了层层涟漪。

最让我兴奋的是阅读中的现实投射时刻。当我读到友谊是共赴未知的勇气时,突然想起自己因工作忙碌而疏远的老友——原来真正的友谊不需要每天联系,而是即使半年不见,见面时依然能聊通宵;当我读到责任是生命的承诺时,又想起自己曾因怕麻烦而拒绝照顾生病的邻居——马尔罗说:责任的重量,恰恰是生命重量的证明。这句话让我放下了逃避的借口,主动去社区做了志愿者。

合上书本时,我并未解决所有生命困惑,却获得了一种存在的澄明:当我再面对白发时,会想起马尔罗说这是时间的勋章;当我因友谊变淡而失落时,会想一想真正的朋友,从未离开;当我逃避责任时,会问自己:这是我不想做,还是不敢做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或许就是《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的途中》最珍贵的馈赠。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生命哲学的“心灵地图”,当代人的“精神解药”

学界对《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的途中》的评价堪称跨时代的共鸣: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称其为理解生命的必读之作,社会学家涂尔干说马尔罗教会我们用诗意对抗虚无’”,甚至在心理学领域,他的老年智慧理论被视为积极老龄化的思想源头。

在当代,这本书的现实意义愈发凸显。当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社交孤独成为热点,马尔罗对老年的重新定义像一剂解药:老年不是需要被照顾的弱者,而是用一生积累的智者;当快餐式友谊”“点赞式社交泛滥,他对友谊的诠释提醒我们:真正的朋友,是活在你生命里的光’”;当责任意识在年轻一代中淡化,他的责任即承诺理论像一把尺子:它告诉我们,承担责任不是牺牲,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的意义远超知识输入。去年我参与一场关于老年关怀的公益活动,有人用老人需要物质帮助志愿服务的唯一目的辩护。我想起马尔罗对老年智慧的论述:老人的价值不在被照顾,而在用他们的故事滋养年轻人的生命我用这一思路提出:除了送物资,我们更应该陪老人回忆他们的青春——那些关于爱情、奋斗、遗憾的故事,才是最珍贵的心灵养分这场讨论最终推动了公益活动的调整,从物质帮扶转向代际对话。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哲学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改变现实的思维杠杆

六、金句摘录:在“生命”的褶皱里,触摸“存在”的心跳

马尔罗在书中写道:老年不是生命的减法,而是智慧的乘法——每多活一年,我们就多了一分理解生命的底气。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老年的本质之门——原来我们恐惧的衰老,恰恰是生命最珍贵的沉淀

另一段让我反复回味的是:友谊不是永远在一起,而是即使分开,我依然能从你的生命里汲取力量’——就像两棵树,根须在地下缠绕,枝叶却各自向着天空生长。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友谊,是独立的陪伴,而非捆绑的依赖

结语:一本未完成的书,一场永不停歇的生命对话

读完《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的途中》,我并未解决所有关于生命的困惑,反而更清晰地意识到:马尔罗的思想不是标准答案,而是一把开启问题的钥匙。他用老年打破了年龄焦虑的迷思,用友谊召唤我们回归真实的关系,用责任告诉我们:真正的生命,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活成无限的可能

在这个快节奏”“空心化的时代,《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的途中》像一座灯塔:它或许不会告诉我们如何永葆青春,但会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老去;它不会解决你所有的人际困惑,但会陪你一起,在友谊的褶皱里寻找真实的温暖;它不会消除你对责任的恐惧,但会让你明白:承担责任,是生命对自身最深情的告白

马尔罗在书中说:生命的意义,不在终点,而在途中的风景’——那些与老友的争吵、与家人的争执、与责任的博弈,都是生命赠予我们的珍贵礼物而这本书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它让我们在老年、友谊、责任的旅途中,触摸到了生命最本真的重量。这或许就是经典的力量:它穿越时光的尘埃,依然在与我们对话,依然在提醒我们:真正的生命,是在有限中活出无限的勇气。

“《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的途中》:在生命的褶皱里,打捞“存在”的重量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的自由寓言,写尽人性的真实与荒诞 | 爱阅读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的自由寓言,写尽人性的真实与荒诞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密西西比河水流写成的成长史诗”,马克·吐温的“美国精神镜像”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88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被视为“美国文学的里程碑”。它的诞生源于马克·吐温对童年生活的...

《红流三部曲》:在古典长河里打捞人性的星光 | 爱阅读

《红流三部曲》:在古典长河里打捞人性的星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红流三部曲》是深圳作家杨勤耗时三年完成的百万字续红巨著,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2024年5月推出。全书分《榴花纪》《桃叶渡》《凌波行》三册,以元春、秦可卿、妙玉、薛宝琴、探春、柳湘莲等人物为经纬,依据《红楼梦》前八十回...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 爱阅读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声音丈量地球生命的“生态乐谱” 《荒野之声》由美国生物学家戴维·乔治·哈斯凯尔撰写,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译者熊姣(曾译《寂静的春天》)。这位古根海姆研究员、普利策奖入...

《婚姻的镜子》:照见亲密关系里藏着的“小真相”与“小温柔” | 爱阅读

《婚姻的镜子》:照见亲密关系里藏着的“小真相”与“小温柔”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拥有15年婚姻家庭咨询经验的李念老师,2025年1月由暖光出版社推出,全书320页,封面设计特别戳人——不是常见的“浪漫情侣照”,而是一对夫妻的手:左手是妻子带着婚戒的手,指尖沾着面粉(像是刚揉完面团)...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 爱阅读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一、书籍基本信息:奇幻悬疑的“人性实验场”,2024年现象级破圈神作 《祸害成患妖成灾》是90后作家“青衫客”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奇幻文学社“志怪新章”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古风张力——青灰色石板路上,半片残破的红...

《霍乱时期的爱情(2015版)》:当爱情成为一场跨越世纪的“霍乱” | 爱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2015版)》:当爱情成为一场跨越世纪的“霍乱”   一、书籍的核心价值:一剂治愈“爱情虚无症”的文学疫苗 在这个“速食爱情”泛滥的时代,马尔克斯用《霍乱时期的爱情》为我们注射了一针直抵灵魂的疫苗。它不是教你如何“脱单”的恋爱指南,而是一面照见爱情本质的魔镜——书中穷尽人类爱...

《饥饿游戏》:当“生存游戏”撕开人性的面具,我们终于看清了“勇敢”的形状 | 爱阅读

《饥饿游戏》:当“生存游戏”撕开人性的面具,我们终于看清了“勇敢”的形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鲜血写就的反乌托邦青春寓言” 《饥饿游戏》是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于2008年出版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首印仅20万册,却凭借“对极权社会的极致隐喻”和“青少年生存...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6年光阴,解剖“活100年”的商业密码 《基业长青》是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耗时6年完成的经典研究著作,出版于1994年。两位作者筛选了18对“卓越企业”与“优秀企业”(前者在更长周期内保持市场...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哲学通史 《中国哲学史》由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撰写,初版于1934年,历经多次修订,2023年最新版由商务印书馆推出。这本书颠覆了传统哲学史“编年体+学派简介”的刻板写法,以“问题意识”为经线、“思...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白凯的“晚清性别密码”,如何解码传统社会的“权力与规训”? | 爱阅读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白凯的“晚清性别密码”,如何解码传统社会的“权力与规训”?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大清律例”“贞节牌坊”与“晚清市井图”的《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历史博主用‘封建礼教=压迫女性’标签简化晚清史”的视频发呆。21世纪的网络语境里,晚清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