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去麓山读书1:爱晚品美》:在文字的褶皱里触摸教育的温度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0

《去麓山读书1:爱晚品美》:在文字的褶皱里触摸教育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持续四十年的学术“长跑”

《去麓山读书1:爱晚品美》是湖南大学唐松林教授与杨明刚副教授合著的学术对话录,2016年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麓山读书系列的首辑,它脱胎于持续近四十年的学术沙龙——自2005年起,唐松林教授每周组织师生围坐麓山脚下,以《美的历程》《瓦尔登湖》《巨流河》等经典为引,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探讨教育、人生与时代命题。书中收录的不仅是学术讨论,更是一代知识分子在时代浪潮中坚守精神家园的见证。

二、核心价值:在“无用之书”里寻找教育的“大用”

当教育被内卷”“鸡娃”“学历贬值等标签裹挟,这本书像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不是工具,而是灵魂的对话。书中没有空洞的教育理想主义,而是通过真实案例与跨学科对话,揭示教育的终极意义——让人成为完整的人

例如,在讨论齐邦媛《巨流河》时,唐松林教授引导学生思考:战乱年代,齐邦媛为何坚持在逃难途中带书?当生存都成问题时,文学的意义何在?这种追问不是否定现实,而是让我们意识到:教育不仅是谋生技能,更是对抗虚无的精神铠甲。在AI冲击就业、社会焦虑蔓延的当下,这种无用之用恰是当代人最稀缺的精神资源。

三、内容亮点:在“沙龙现场”感受思想的碰撞

跨学科的学术拼盘

书中选取的经典横跨文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从《瓦尔登湖》的诗意栖居到《人类简史》的认知革命,从《学术与政治》的价值中立到《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唐松林教授巧妙地将这些看似无关的领域编织成一张网,例如用《教父》的权力逻辑解读村干部的民间智慧,借《乡关何处》的留守儿童悲剧叩问教育公平的底线。这种乱炖式的对话,反而让抽象理论变得鲜活可感。

真实故事的解剖刀

书中穿插大量沙龙参与者的亲身经历:有研究生分享在论文与实习间崩溃的迷茫,有中小学教师讲述乡村教育萎缩的无奈,甚至有企业白领坦言用麻将麻痹自我的空虚。这些故事像一面镜子,照见每个读者的影子。当读到一位村小教师用三个养鸡场分给三个儿子的民间智慧维持尊严时,我仿佛看到无数乡村教育者的缩影——他们或许没有光环,却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教育的火种。

金句的思想闪电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当整个社会都在往桶里倒水时,谁来守护那簇火苗?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这些句子像闪电划破夜空,瞬间照亮复杂的现实。尤其是唐松林教授对教育功利化的批判:国家用教科书制造出这么多有文凭的人,却只能让其中一部分人找到工作——剩下的,便成了社会的敌人这句话在学历贬值”“35岁危机频发的今天,显得尤为刺耳却真实。

四、写作特点:让学术“接地气”的三大法宝

对话体的现场感

书中保留了沙龙讨论的原始记录,读者仿佛置身现场:当有人用波斯地毯的繁复花纹比喻无意义人生时,唐松林教授突然插话:但编织地毯的工人,恰恰在重复中找到了乐趣——就像我们讨论教育问题,明知无解却乐此不疲。这种即兴的互动,让学术讨论摆脱了教科书式的枯燥。

比喻的狂欢派对

大学精神像一株老树,根须扎在传统里,枝叶却要触摸现代天空。

教育公平不是平均分配雨水,而是让每株植物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

学术沙龙像一锅老火汤,各种思想在慢炖中交融,最终熬出独特的滋味。

这些比喻让抽象概念变得触手可及,甚至能闻到文字的香气

留白的艺术

书中多次用“……”制造思考空间。例如在讨论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教师时,作者突然收笔:或许该问问:我们希望培养怎样的?是能背诵所有公式的超级计算器,还是会流泪、会质疑、会爱的不完美个体这种未完成感反而激发读者主动思考,比直接给出答案更有力量。

五、阅读体验:一场“灵魂按摩”与“认知地震”

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深度灵魂按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曾为如何平衡应试与素质焦虑,为学生价值观扭曲痛心,而书中教育是慢的艺术”“让每个生命成为他自己的理念,如一剂清凉散,让我重新找回初心。更难得的是,书中对乡村教育萎缩”“代际创伤等问题的探讨,与当下乡村振兴”“银发经济等社会热点高度契合,让人不禁感叹:四十年前的沙龙智慧,竟能精准解答今天的困惑。

六、评价与影响力:学术圈的“现象级”作品

学术界的认可

该书被多所高校列为教育哲学课程参考书,其沙龙对话体更引发学术写作范式讨论。有学者评价:它打破了论文至上的桎梏,证明学术可以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社会的共鸣

在豆瓣读书页,一条高赞评论写道:读完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孩子越来越难管’——不是他们叛逆,而是我们忘了如何与他们平等对话。这种来自普通读者的反馈,印证了书籍跨越学术边界的影响力。

国际视野的关注

该书英文版在海外学术圈引发热议,有美国教育学家评论:中国学者用东方智慧重构了教育哲学的话语体系,这种非西方中心主义的探索值得全球关注。

七、结语:一本值得“传阅”的书

《去麓山读书1:爱晚品美》不是一本读完即弃的书,而是一把可以反复把玩的思想钥匙。它适合放在床头,在失眠的夜晚翻开一章;适合带到咖啡馆,与朋友展开一场伪学术辩论;更适合送给迷茫的年轻教师,告诉他们:教育之路虽难,但你从不孤单。

正如书中那位泰国留学生所说:教育最美好的样子,是让每个灵魂都能在知识的星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星。而这,或许就是这本书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去麓山读书1:爱晚品美》:在文字的褶皱里触摸教育的温度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当规则撞上人性的“暗礁” | 爱阅读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当规则撞上人性的“暗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规则制定者“后背发凉”的清醒指南 书名:《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 作者:本雅明·范·罗伊(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法学教授,研究工业污染、腐败等领域20余年)×亚当·费恩(美国...

《国家篇法律篇》:穿越两千年的政治哲学圣经,在法治与德治间寻找平衡点 | 爱阅读

《国家篇法律篇》:穿越两千年的政治哲学圣经,在法治与德治间寻找平衡点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拉丁文铸就的政治哲学基石 公元前51年,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在政坛失意后完成《国家篇法律篇》,用对话体形式构建起自然法与共和政体的理论体系。这部被西塞罗称为"献给罗马的礼物"的著作,18世纪被伏尔泰称为...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用真实与细节,讲好人间故事 | 爱阅读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用真实与细节,讲好人间故事 一、书籍核心价值:非虚构写作的“全能指南” 这本书像一把瑞士军刀,拆开是50余位普利策奖得主、奥斯卡编剧的实战经验,合起来是一本覆盖非虚构写作全流程的“方法论圣经”。从如何挖掘一个能引发共鸣的主题(比如书中提到的“婴儿被劫案”如何通过细节选择升...

《海洋》:一本用浪花写就的“蓝色警报”与生命史诗 | 爱阅读

《海洋》:一本用浪花写就的“蓝色警报”与生命史诗 去年夏天,我在三亚潜水时,亲眼看见一片珊瑚礁像被抽干了颜色的画卷——原本斑斓的鱼群消失不见,只剩下灰白的珊瑚枝桠在海水中摇曳。上岸后,我盯着手机里拍的照片发愣,突然想起刚读完的《海洋》——书里有句话像根细针,狠狠扎进我心里:“​​我们总以为海洋...

《混搭的承诺》:在观念的迷宫中触摸政治的脉搏 | 爱阅读

《混搭的承诺》:在观念的迷宫中触摸政治的脉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观念考古"重构的政治哲学通史 任剑涛所著的《混搭的承诺:现代政治观念史40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25年2月推出,全书484页,定价108元。这部学术著作以"混搭"为核心命题,系统梳理了14世纪至20世纪现代政治观念的演...

《货币的界碑》:在数字货币的浪潮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 | 爱阅读

《货币的界碑》:在数字货币的浪潮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   一、书籍基本信息:解码数字货币的“百科全书” 当比特币价格如过山车般起伏,当各国央行竞相推出数字货币,当“元宇宙”里的虚拟货币开始影响现实经济,《货币的界碑:数字货币的经济逻辑》像一场及时雨,为迷茫的读者拨开迷雾。这本由北京大学国家发...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 爱阅读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吴晓波2008年出版的《激荡三十年》,以1978-2008年中国企业史为轴,通过年广久卖瓜子、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等百余个经典案例,系统解构改革开放初期至21世纪初的商业变革。作品获“新浪年度十大...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 爱阅读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印度圣殿到诺贝尔奖台的诗性革命 《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10年创作的抒情诗集,1912年由英国伦敦印度协会首次出版英文版,1913年泰戈尔凭借此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全书以"献...

《最美不过诗经》:三千年的情话,藏着中国人最原始的心动 | 爱阅读

《最美不过诗经》:三千年的情话,藏着中国人最原始的心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呼吸的《诗经》译注本” 《最美不过诗经》是当代学者、《诗经》研究专家李山的新注本,201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不同于传统注疏的晦涩,这本书以“现代人的眼睛”重新审视《诗经》——保留原诗的韵律美感,用口语化的解读拆解...

《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本在贫困里酿出甜的暖心回忆录,教你把日子过成诗 | 爱阅读

《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本在贫困里酿出甜的暖心回忆录,教你把日子过成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佐贺的超级阿嬷》是日本作家岛田洋七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回忆录,2001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500万册,被读者称为“‘贫困生活的幸福说明书’——既有笑中带泪的日常,又有治愈一生的智慧”。全书以二战后日本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