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当规则撞上人性的“暗礁”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4)读一读32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当规则撞上人性的暗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规则制定者“后背发凉”的清醒指南

书名:《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

作者:本雅明··罗伊(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法学教授,研究工业污染、腐败等领域20余年)×亚当·费恩(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专注犯罪行为与法律关系)

译者:高虹远(社会学及生物统计学双硕士,语言精准如手术刀)

出版信息:上海三联书店,2023年11月(中文版)

关键词:行为法学、规则悖论、人性暗码、法律失效、社会实验

一句话定位: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制定完美规则的手册,而是一把解剖规则失效真相的手术刀”——从以色列日托班罚款实验到美国三振法案的荒诞后果,告诉你为什么严刑峻法反而让犯罪率飙升。

二、核心价值:从“规则崇拜”到“人性洞察”的思维革命

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撕开了规则的完美面具,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规则的失败,往往源于对人性复杂性的傲慢忽视。

对个人:它让你从规则顺从者变成规则质疑者。比如,当你被公司罚款制度折磨时,会突然意识到:以色列日托班对迟到家长罚款后,迟到率反而暴增——因为罚款将道德义务变成了市场交易,家长觉得我付了钱,迟到就合理

对社会:它为政策制定者敲响警钟。书中提到,美国三振法案对累犯判处终身监禁,结果犯罪率不降反升——因为严刑让罪犯更倾向于破罐破摔,甚至拉无辜者垫背

行动价值:作者提出行为暗码六步分析法,教你像侦探一样拆解规则失效的根源。比如,分析为什么限速规定形同虚设时,你会从惩罚确定性(超速被罚的概率)而非惩罚严厉性(罚款金额)中找到答案。

读者收获:读完这本书,你会像被点醒的规则叛逆者”——不再盲目崇拜条文,而是学会用行为科学、心理学的视角,质疑为什么这个规则会存在”“它真的能改变行为吗

三、内容亮点:用“反常识实验”颠覆你的认知

这本书的独特性,在于它用跨学科的案例和实验,将抽象的规则失效问题可视化。以下是几个让我拍案叫绝的细节:

安全带法规的双面人生

1984年纽约州强制系安全带后,使用率从10%飙升至50%。但作者指出:真正让规则生效的,不是罚款,而是不系带,吃罚单的宣传口号——执法的可见性比严苛性更重要。这解释了为什么限速规定屡屡被突破:司机知道超速会被罚,但觉得被抓住的概率太低

禁倒垃圾标语的反向操作

某社区竖起此处禁倒垃圾的标语后,垃圾反而变多。行为学家发现:标语激活了人们的对抗心理”——你越禁止,我越想挑战。类似的现象在限塑令”“禁烟令中屡见不鲜。

企业合规制度的纸老虎困境:

大众汽车尾气排放造假、富国银行大规模欺诈……这些巨头明知违法,为何仍铤而走险?作者揭示:当规则与经济利益冲突时,道德认知会褪色。员工会自我合理化:我只是按指令行事”“大家都在这么做

金句点睛:

法律条文只是印在纸上的文字,而行为暗码才是驱动人类行动的隐形程序

严刑峻法不是规则的强心针,而是吗啡’——短期有效,长期致命。

四、写作特点:学术深度×街头智慧的完美融合

跨学科视角:作者像学术杂家,从法学、心理学、经济学到社会学,用多元工具解剖规则。比如,用双系统决策理论解释为什么人们会违反规则:系统1(直觉)让司机超速,系统2(理性)却算不清被罚的概率。

案例鲜活:从马达加斯加的田野调查到占领华尔街运动,从《哈利·波特》的魔法规则到《辛普森一家》的官僚笑话,案例像社会显微镜下的切片,让你看到规则如何渗透到生活的毛细血管。

语言幽默:作者调侃官僚制的共谋文化教授们会在饮水机旁抱怨行政表格的无聊,却没人敢写一篇论文批判它——就像大家都在吐槽996,却没人敢辞职。

阅读体验:读这本书时,我常忍不住拍案叫绝。比如,作者分析为什么好人会做坏事时,提到一个实验:让参与者签署荣誉守则后作弊,结果作弊者更可能忘记自己签过字——道德认知像褪色照片,在利益面前逐渐模糊。这种用实验颠覆常识的写法,让严肃议题变得生动可感。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从学术圈到街头运动的“规则革命”

学术认可:

获美国心理学法学协会奖项,被《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自2021年起每年举办行为法学讲座,致敬作者对规则研究的贡献。

社会反响:

豆瓣评分8.7,小红书规则批判话题下超10万篇笔记,读者称它为职场人的清醒剂”“反内耗指南

书中提出的惩罚确定性>严厉性理论,被多地交警部门借鉴——比如,通过电子眼抓拍+实时公示降低超速率,效果远超单纯提高罚款。

个人意义:

作为一位曾被职称评审规则折磨的高校教师,这本书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我的痛苦不是个人能力不足,而是规则设计者的人性盲区。读完它后,我开始用作者的视角观察生活:比如发现医院挂号系统的智能推荐背后,可能是为了引导患者选择高价科室;社区防疫的层层报备背后,可能是为了转移责任风险。这种规则觉醒,让我从被动顺从变成主动质疑

当前热点关联:

算法治理”“数据合规等议题频发的今天,这本书的价值更显迫切。比如,某平台用大数据杀熟规避反垄断法,某企业通过阴阳合同偷税漏税——这些行为背后,都是规则与人性、利益的博弈。作者提醒我们:真正的规则有效性,不在于条文多严密,而在于能否与人类的动机、情境同频共振

六、为什么你一定要读这本书?

规则无处不在的今天,我们像被困在楚门的世界里的主角——以为规则是保护,实则是控制;以为顺从是安全,实则是麻木。格雷伯在《规则的悖论》中揭示了官僚制的荒诞,而范·罗伊与费恩的这本书,则用行为科学的镜头,让我们看到更普遍的规则困境:从职场KPI到交通法规,从环保政策到网络治理,无数规则正在因为忽视人性而失效。

最后一句安利: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自己以前遵守规则的样子,像极了被绳子牵着的狗——不是因为绳子多结实,而是因为你从来没想过,自己可以咬断它。

“《规则为什么会失败:法律管不住的人类行为暗码》:当规则撞上人性的“暗礁”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19世纪的“农业沙盘推演”,如何解码土地与经济的隐秘对话? | 爱阅读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19世纪的“农业沙盘推演”,如何解码土地与经济的隐秘对话?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约翰·冯·杜能”与普鲁士田园风光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山区特色农业助农”的新闻发呆。19世纪的德国莱茵河畔,退休的普鲁士官员约翰·冯·杜能(Joha...

《海底两万里》:读罢“钢铁鲸鱼”,方懂“深海”的“双重面孔” | 爱阅读

《海底两万里》:读罢“钢铁鲸鱼”,方懂“深海”的“双重面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预言未来”的“海洋科幻圣经” 若要给《海底两万里》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19世纪的‘深海预言书’”。这部由法国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1828-1905)创作(1870年初版)的经典之作,是“海洋三部曲”...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 爱阅读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关于“善与恶”的南方哥特式寓言 《好人难寻》是美国文学大师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收录于195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集(新星出版社,2020年)。这部被视为“20世纪最尖锐的道德寓言”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

《红与黑》:阶层跃迁的野心与宿命,司汤达笔下的现代性寓言 | 爱阅读

《红与黑》:阶层跃迁的野心与宿命,司汤达笔下的现代性寓言 一、书籍核心价值:一场献给所有"社会攀爬者"的镜像剧场 翻开这本19世纪的阶层启示录,你会发现它竟是部精妙的"社会生存模拟器"。于连从锯木厂少年到市长秘书的蜕变史,暗藏阶层跃迁的隐秘法则:当他在市长家抄写拉丁文典籍时,用羽毛笔在羊皮纸上...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通俗文学的“史诗级巅峰”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文学巨匠大仲马(Alexandre Dumaspère)的长篇复仇小说代表作,1844-1846年连载于巴黎《辩论报》,单行本出版后横扫欧洲,全球销量超5亿册,被《纽约...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用诗意的哲思,照亮生命的每一寸荒芜 | 爱阅读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用诗意的哲思,照亮生命的每一寸荒芜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东西方的“精神诗桥”,纪伯伦的“灵魂自白集”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是黎巴嫩诗人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毕生创作的散文诗合集,收录了他从1903年到1931年间的160余篇作品,涵盖《先知》《沙与沫...

《走到人生边上》:一场“与生命对话”的温柔旅程,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老去” | 爱阅读

《走到人生边上》:一场“与生命对话”的温柔旅程,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老去”​​ 一、书籍基本信息:杨绛先生的“生命备忘录”,写给所有“走在人生边上”的人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96岁高龄时创作的散文集(2007年出版),收录了她对生命、死亡、命运、亲情的终极思考。全书约15万字,没有宏大的...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 爱阅读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唤醒的民族觉醒宣言 作为梁启超1916年发表的政论著作,《祖国在危急中》以"国亡则民无类"为核心命题,构建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启蒙框架。1923年中华书局首次出版,202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近代中国政治文献丛书"...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文学考古学家”的“古今勘探手册” 若要给《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文学史的‘双筒望远镜’”——左筒对准“小说”,右筒聚焦“汉代文学”...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掀开骑士铠甲下的“经济密码”,如何看懂欧洲从“封建”到“现代”的转身? | 爱阅读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掀开骑士铠甲下的“经济密码”,如何看懂欧洲从“封建”到“现代”的转身?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汤普逊”与中世纪城堡线稿的《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古镇旅游宣传”的照片发呆——青石板路、木质商铺、手工艺人现场打铁,这些被包装成“穿越体验”的场景,突然让我想起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