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雪如山》:一场关于“女性拼图”的灵魂共振 | 爱阅读
《如雪如山》:一场关于“女性拼图”的灵魂共振
一、书籍基本信息
《如雪如山》是80后作家张天翼的短篇小说集,由作家出版社于2022年4月首次出版,2023年登顶豆瓣中国文学类年度榜首(评分8.5)。全书通过七个名为“lili”的女性视角,截取她们人生不同阶段的断面,拼贴出当代女性生存境遇的全景图。从少女到老年,从婚姻围城到产后抑郁、失独之痛,作者以细腻笔触描摹女性隐秘的悲喜,被誉为“中国版《那不勒斯四部曲》”。
二、书籍的核心价值
《如雪如山》是一本关于“女性拼图”的觉醒之书。
它追问:当女性被贴上“女儿”“妻子”“母亲”的标签时,如何找回“自己”?张天翼用七个“lili”的故事告诉我们:“雪”是生活的琐碎与柔软,“山”是命运的重量与沉默,而女性真正的力量,是在雪与山之间,拼出属于自己的形状。
对读者的启示:
打破“完美女性”滤镜:书中女性无需“贤惠”“忍耐”,而是直面创伤、欲望与孤独,教会读者:女性不必为“不完美”羞愧。
理解亲密关系的复杂性:从婚内出轨到母女疏离,小说揭示:爱不是童话,而是需要勇气的博弈。
对抗社会规训的隐形枷锁:产后抑郁、职场歧视、家庭暴力……书中女性的挣扎,是无数现实中女性的缩影。
三、书籍的内容亮点
1.“Lili”的名字魔法:千面女性的隐喻
七个主角均名为“Lili”(立立、粒粒、栗栗、俪俪等),英文意为“百合”。作者用这个名字玩了一个绝妙的游戏:百合是纯洁的,但它的根系却扎在荆棘里。
《我只想坐下》:春运绿皮火车上的少女立立,因一张站票被卷入“善意”与“伤害”的漩涡。她渴望坐下的瞬间,像极了所有女性在人生中“被迫站立”的时刻——没有座位,只能交换代价。
《春之盐》:俪俪在哺乳期被身体与情感撕裂,她的乳汁被形容为“填不满的业绩表”,这一比喻精准得令人窒息——生育不是祝福,而是社会强加的“任务清单”。
2.细节的“刺痛感”:文学版“显微镜”
春运车厢的“珍珠奶茶”比喻:人潮如珍珠奶茶里的黑圆子,在吸管里“一顿一顿地行军”。这个画面让人瞬间回到绿皮火车的混沌中,嗅到汗水、食物与焦虑的混合气息。
母女间“血”的隐喻:粒粒与母亲的血缘纽带,从初潮时的“红糖水”到停经后的“地上的血”,最终消散如雪。作者用血液书写亲密关系的解构,比任何理论都更戳心。
3.“未完成”的结局美学
小说极少给出“大团圆”或“悲剧”式的结局,而是留下裂痕。比如《纪念日》中栗栗与摄影师的暧昧戛然而止,像被按下暂停键的录像带,让读者自行填补空白。这种留白恰似女性人生的真相——有些答案,只能在沉默中咀嚼。
四、写作特点与阅读体验
1.女性视角的“显微镜”与“广角镜”
张天翼的文字像一双温柔的手,既捕捉到指甲缝里的尘埃(如《泳客》中中年社畜泡在泳池的疲惫),又俯瞰女性一生的轨迹(如《雪山》中失独母亲的孤独)。她的笔触克制却锋利,将日常琐碎写成史诗。
2.比喻的“核爆点”
“汤变成粥,粥变成饭,最后稠得濒临凝固”:形容春运车厢的拥挤,比“人山人海”更真实。
“乳汁是总也填不满的业绩表”:将母职异化为冰冷的KPI,直击产后抑郁的荒诞。
3.阅读体验:后劲堪比“情感核弹”
第一遍:你会被具体场景打动,比如立立在列车员休息室的屈辱、俪俪哺乳时的撕裂感。
第二遍:你会发现所有“lili”其实是一个女人——她们的挣扎、妥协、觉醒,是你我共同的“人生剧本”。
五、书籍评价与社会影响力
1.外部认可与争议
豆瓣8.5分,豆瓣2022华语小说第一名:读者留言称“读后三天失眠”“仿佛有人把手伸进我心里翻找记忆”。
争议点:部分读者认为《纪念日》中婚内出轨的描写“过于残酷”,但更多人认为:文学的意义正是打破伪善,呈现真实。
2.社会热议:与现实的隐秘共鸣
“生育惩罚”的性别困境:《春之盐》中俪俪的哺乳期困境,与近年“职场妈妈”“生育成本”话题形成镜像。
“中年女性的隐形失业”:《泳客》中项目经理沥沥的游泳逃避,映射职场女性被边缘化的焦虑。
六、一本让我重新定义“女性”的书
读《如雪如山》时,我刚经历完产后抑郁。书中俪俪那段“乳汁是业绩表”的描写,让我突然泪流满面——原来我的痛苦不是“矫情”,而是被社会规训的沉默。
书中有一句话至今烙在我心里:
>“所有女人身上都暗藏一块相同的拼图,她们的悲喜、隐秘的痛苦与爱憎,如此迥异,又彼此相通。”
这句话让我意识到:女性不必独自吞咽苦难,我们本就是彼此的拼图,缺一块都读不懂人生。
七、为什么你该读《如雪如山》?
如果你想看一部关于“女性身份解构”的社会寓言;
如果你渴望在琐碎日常中触摸命运的重量;
如果你厌倦了“大女主爽文”,想体验“读完后脊背发凉”的文学震颤……
那么,请翻开《如雪如山》。
张天翼的笔下,连沉默都像雪一样冷,像山一样重。
八、书中金句
>“在那个年代,结束的尚未结束,开始的尚未开始。”
>“她终于有机会目睹了他的失控。恶心在加剧,但毫无反应是不行的,毫无反应违背她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