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如雪如山》:一场关于“女性拼图”的灵魂共振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19

《如雪如山》:一场关于女性拼图的灵魂共振

一、书籍基本信息

《如雪如山》是80后作家张天翼的短篇小说集,由作家出版社于2022年4月首次出版,2023年登顶豆瓣中国文学类年度榜首(评分8.5)。全书通过七个名为lili的女性视角,截取她们人生不同阶段的断面,拼贴出当代女性生存境遇的全景图。从少女到老年,从婚姻围城到产后抑郁、失独之痛,作者以细腻笔触描摹女性隐秘的悲喜,被誉为中国版《那不勒斯四部曲》

二、书籍的核心价值

《如雪如山》是一本关于女性拼图的觉醒之书。

它追问:当女性被贴上“女儿”“妻子”“母亲”的标签时,如何找回“自己”?张天翼用七个“lili的故事告诉我们:是生活的琐碎与柔软,是命运的重量与沉默,而女性真正的力量,是在雪与山之间,拼出属于自己的形状。

对读者的启示:

打破完美女性滤镜:书中女性无需贤惠”“忍耐,而是直面创伤、欲望与孤独,教会读者:女性不必为不完美羞愧。

理解亲密关系的复杂性:从婚内出轨到母女疏离,小说揭示:爱不是童话,而是需要勇气的博弈。

对抗社会规训的隐形枷锁:产后抑郁、职场歧视、家庭暴力……书中女性的挣扎,是无数现实中女性的缩影。

三、书籍的内容亮点

1.Lili的名字魔法:千面女性的隐喻

七个主角均名为“Lili(立立、粒粒、栗栗、俪俪等),英文意为百合。作者用这个名字玩了一个绝妙的游戏:百合是纯洁的,但它的根系却扎在荆棘里。

《我只想坐下》:春运绿皮火车上的少女立立,因一张站票被卷入善意伤害的漩涡。她渴望坐下的瞬间,像极了所有女性在人生中被迫站立的时刻——没有座位,只能交换代价。

《春之盐》:俪俪在哺乳期被身体与情感撕裂,她的乳汁被形容为填不满的业绩表,这一比喻精准得令人窒息——生育不是祝福,而是社会强加的任务清单

2.细节的刺痛感:文学版显微镜

春运车厢的珍珠奶茶比喻:人潮如珍珠奶茶里的黑圆子,在吸管里一顿一顿地行军。这个画面让人瞬间回到绿皮火车的混沌中,嗅到汗水、食物与焦虑的混合气息。

母女间的隐喻:粒粒与母亲的血缘纽带,从初潮时的红糖水到停经后的地上的血,最终消散如雪。作者用血液书写亲密关系的解构,比任何理论都更戳心。

3.未完成的结局美学

小说极少给出“大团圆”或“悲剧”式的结局,而是留下裂痕。比如《纪念日》中栗栗与摄影师的暧昧戛然而止,像被按下暂停键的录像带,让读者自行填补空白。这种留白恰似女性人生的真相——有些答案,只能在沉默中咀嚼。

四、写作特点与阅读体验

1.女性视角的显微镜广角镜

张天翼的文字像一双温柔的手,既捕捉到指甲缝里的尘埃(如《泳客》中中年社畜泡在泳池的疲惫),又俯瞰女性一生的轨迹(如《雪山》中失独母亲的孤独)。她的笔触克制却锋利,将日常琐碎写成史诗。

2.比喻的核爆点

汤变成粥,粥变成饭,最后稠得濒临凝固:形容春运车厢的拥挤,比人山人海更真实。

乳汁是总也填不满的业绩表:将母职异化为冰冷的KPI,直击产后抑郁的荒诞。

3.阅读体验:后劲堪比情感核弹

第一遍:你会被具体场景打动,比如立立在列车员休息室的屈辱、俪俪哺乳时的撕裂感。

第二遍:你会发现所有lili其实是一个女人——她们的挣扎、妥协、觉醒,是你我共同的人生剧本

五、书籍评价与社会影响力

1.外部认可与争议

豆瓣8.5分,豆瓣2022华语小说第一名:读者留言称读后三天失眠”“仿佛有人把手伸进我心里翻找记忆

争议点:部分读者认为《纪念日》中婚内出轨的描写过于残酷,但更多人认为:文学的意义正是打破伪善,呈现真实。

2.社会热议:与现实的隐秘共鸣

生育惩罚的性别困境:《春之盐》中俪俪的哺乳期困境,与近年职场妈妈”“生育成本话题形成镜像。

中年女性的隐形失业:《泳客》中项目经理沥沥的游泳逃避,映射职场女性被边缘化的焦虑。

六、一本让我重新定义“女性”的书

读《如雪如山》时,我刚经历完产后抑郁。书中俪俪那段“乳汁是业绩表”的描写,让我突然泪流满面——原来我的痛苦不是矫情,而是被社会规训的沉默。

书中有一句话至今烙在我心里:

>所有女人身上都暗藏一块相同的拼图,她们的悲喜、隐秘的痛苦与爱憎,如此迥异,又彼此相通。

这句话让我意识到:女性不必独自吞咽苦难,我们本就是彼此的拼图,缺一块都读不懂人生。

七、为什么你该读《如雪如山》?

如果你想看一部关于女性身份解构的社会寓言;

如果你渴望在琐碎日常中触摸命运的重量;

如果你厌倦了大女主爽文,想体验读完后脊背发凉的文学震颤……

那么,请翻开《如雪如山》。

张天翼的笔下,连沉默都像雪一样冷,像山一样重。

八、书中金句

>在那个年代,结束的尚未结束,开始的尚未开始。

>她终于有机会目睹了他的失控。恶心在加剧,但毫无反应是不行的,毫无反应违背她的良知。

“《如雪如山》:一场关于“女性拼图”的灵魂共振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在快节奏时代重构心理边界的生存指南 | 爱阅读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在快节奏时代重构心理边界的生存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心理界的"产权说明书"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亨利·克劳德与约翰·汤森德合著,海天出版社于2021年4月推出修订版。作为"生活技巧界线系列"核心著作,该书通过家庭、职场、婚姻...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当木筏划破19世纪的谎言,少年在密西西比河上读懂自由的重量 | 爱阅读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当木筏划破19世纪的谎言,少年在密西西比河上读懂自由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84年创作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以南北战争前的密西西比河为背景,讲述白人少年哈克与黑人奴隶吉姆为逃避各自命运,乘坐木筏开启的逃亡之旅。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

《海子诗全集》:在麦浪与星群里,我们触摸“生命的原乡” | 爱阅读

《海子诗全集》:在麦浪与星群里,我们触摸“生命的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代诗坛的“精神火种库” 《海子诗全集》是中国当代诗人海子(查海生)诗歌作品的全编集,由作家出版社于2009年推出(2021年修订再版),收录了海子从1982年至1989年创作的160余首诗歌及部分未刊手稿。作为“朦胧诗...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 爱阅读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龙袍”解剖权力与人性的“古代生存启示录” 《皇袍加身》是青年作家“锦瑟”2024年推出的历史权谋小说,以架空王朝“大胤”为背景,聚焦从市井乞儿到权倾朝野的“魏九郎”的“上位之路”。他本是汴梁城街头卖糖人的小乞丐...

《皇袍加身》:原来最狠的“帝王术”,藏在“不敢回头”的背影里 | 爱阅读

《皇袍加身》:原来最狠的“帝王术”,藏在“不敢回头”的背影里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反套路”的历史权力启示录 《皇袍加身》是历史学者陈默耗时八年创作的明清史题材小说,202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不同于“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也非“宫斗权谋”的猎奇演义,作者以明嘉靖朝为背景,聚焦一个从县衙小吏成...

《混乱的图书馆》:一本用乱序写就的“人间烟火标本集” | 爱阅读

《混乱的图书馆》:一本用乱序写就的“人间烟火标本集” 上周三下午,我在公司茶水间抱怨“家里书架乱得像被台风扫过”,邻座的退休老教师突然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本旧书:“你该读读这个——《混乱的图书馆》。我家楼下那家社区图书馆,比书里写的还乱,但比任何地方都温暖。”我接过书翻了两页,立刻被第一行字击中:...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 爱阅读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作者与背景:张宏杰(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成书于2012年,2022年重庆出版社推出精装修订版,附18世纪中英对比地图与乾隆朝经济数据图表。 核心地位:首部以“全球史视角”解构乾隆盛世的通俗历史著作,被《中国史研究》称为“...

《计算机与人脑》:当硅基逻辑遇见碳基智慧,一场跨越介质的“智能对话” | 爱阅读

《计算机与人脑》:当硅基逻辑遇见碳基智慧,一场跨越介质的“智能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科学巨匠的“未竟对话” 《计算机与人脑》(The Computer and the Brain)是美国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奠基人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晚年(1956-1957...

《主啊,我是玛格丽特》:在青春期的迷雾里,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 爱阅读

《主啊,我是玛格丽特》:在青春期的迷雾里,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美国作家朱迪丝·葛兰创作的《主啊,我是玛格丽特》(1960),被誉为“青春期圣经”,首版即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后入选《纽约时报》“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书中以12岁女孩玛格丽特的视角,坦诚...

《追忆似水年华》:在玛德琳蛋糕的香气中,触摸时间的永恒褶皱 | 爱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在玛德琳蛋糕的香气中,触摸时间的永恒褶皱 一、书籍基本信息:意识流文学的“记忆圣经” 马塞尔·普鲁斯特耗时15年完成的七卷本巨著,以“我”对往事的追索为线索,用超过200万字的篇幅构建起一座“记忆的迷宫”。全书通过玛德琳蛋糕、盖尔芒特王府等感官触点,将时间、爱情与艺术融为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