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唐后期皇权问题研究》:原来最脆弱的“皇权”,藏在宦官的刀把子和藩镇的旌旗下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0

《唐后期皇权问题研究》:原来最脆弱的皇权,藏在宦官的刀把子和藩镇的旌旗下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奏折与刀痕”解码的晚唐权力病理报告

《唐后期皇权问题研究》是历史学者王明远耗时十年撰写的唐史专著,202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不同于帝王将相的英雄叙事,也非王朝兴衰的宏大概括,作者以唐宪宗(805-820年)至唐哀帝(898-907年)的晚唐六十余年为研究区间,用政治学权力结构分析与社会学群体博弈视角,结合《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以及敦煌文书、墓志铭、宦官家书等民间史料,系统解剖了皇权如何从至高无上沦为多方傀儡’”的过程。书中没有非黑即白的道德评判,却用一次政变的密谋记录”“一份宦官的俸禄清单”“一道藩镇的不臣奏疏等鲜活细节,串起了皇权衰落的完整逻辑链——​​所谓唐后期皇权问题,本质是权力结构失衡时,皇帝、宦官、藩镇、士族四大集团为争夺控制权,将国家公器异化为私人筹码的致命游戏​​。作者王明远是唐史研究领域青年学者,曾参与《全唐文补编》校勘,书中大量引用未刊敦煌文书(如《神策军中尉田令孜奏折》《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家书》),被学界称为近年来晚唐政治史研究的突破性著作

二、书籍内容:权力场中的“多米诺骨牌”,比“政变”更震撼的是“信任的崩塌”

翻开书前,我以为会看到宦官专权的猎奇故事,结果被第一个细节击中——

819年(元和十四年),唐宪宗在长安大明宫含元殿接受平淮西捷报。他身着龙袍,手持玉大圭,却全程垂首不语——史载,此时他的贴身宦官吐突承璀已暗中与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勾结,将平叛的军费挪作私产。宪宗并非不知,只是他清楚:若严惩吐突承璀,神策军(宦官控制的禁军)可能哗变;若纵容,藩镇将效仿以财买权。这场君与宦官的默契,比任何政变都更早撕开了皇权的裂缝;

835年(太和九年),甘露之变爆发。唐文宗联合宰相李训、郑注,试图诛杀宦官仇士良。可当李训在金吾左仗院埋伏甲士时,宦官们早已通过线人得知密谋——史载,仇士良在逃亡途中对亲信说:文宗今日召我,必是李训那厮的主意。你看他身边的小宦官,眼神都在发抖。这场精心策划的政变,最终沦为皇帝与宦官的互相试探,反而让宦官彻底掌控了禁军;

最让我脊背发凉的是唐昭宗时期(888-904年)的藩镇围猎章节:昭宗被朱温、李克用等藩镇轮流挟持,从长安逃到洛阳,又从洛阳逃到凤翔。他在凤翔行宫写下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可笔墨未干,朱温的使者已捧着禅位诏书跪在阶下。更讽刺的是,昭宗身边的翰林学士韩偓,在笔记里写道:上(昭宗)每见藩镇使,必涕泣求哀,谓朕本藩邸微贱,皆诸公推戴’——此等言语,岂是天子该说?

这些细节像一帧帧老照片,带着龙袍的尘、宦官的刀、藩镇的尘:宪宗的垂首藏着对宦官的忌惮,文宗的密谋裹着对权力的无力,昭宗的涕泣暴露了皇权的卑微。书中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借昭宗之口说的:皇权的尊严,不是靠龙袍上的金线,是靠说一不二的底气。当我说的话,连身边的宦官都要反复琢磨是不是试探,这龙袍,早该换了颜色。

三、写作特点:用“奏折与刀痕”的意象,把皇权写成了一部“权力解剖书”

王明远的写作手法像极了晚唐的翰林院:不华丽,不刻意,每道奏折(史料)都经过严谨考订,每处刀痕(权力博弈)都精准解剖。

​​多源史料的交叉验证​​:他会记录唐宪宗时期神策军的俸禄清单(现藏敦煌研究院),上面写着中尉(宦官)月俸百贯,禁军士卒月俸五贯”——看似普通的数字,却揭露了宦官掌控禁军的经济基础;他引用《田弘正家书》残卷,其中田弘正(魏博节度使)写道:朝廷每赐诏书,必先经神策军中尉阅览,方敢拆封。”——这封家书,成了藩镇与宦官勾结的铁证;

​​微观场景的沉浸式叙事​​:书中没有按时间线推进的流水账,而是用一次朝会”“一道奏疏”“一场密谈等微观事件串联。比如宪宗与吐突承璀的默契,通过含元殿接受捷报的场景,折射出皇帝对宦官的依赖;文宗与李训的密谋,通过金吾左仗院埋伏甲士的细节,暴露出权力信息的泄露;昭宗的涕泣,则通过凤翔行宫写诗的场景,强化了皇权的悲剧性——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让皇权衰落的故事变得立体可触

​​跨学科的分析视角​​:王明远的语言像晚唐的政论,理性却藏着温度。比如分析宦官专权时,他引入政治学信息不对称理论:宦官掌控神策军,等于掌握了皇帝的安全信息;皇帝若想夺权,必须依赖宦官提供的安全保障,这就形成了信息-权力的共生陷阱。分析藩镇割据时,他用社会学群体利益理论:藩镇节度使通过纳贡’‘联姻与中央建立联系,本质是将地方利益包装成国家利益,让皇帝不得不妥协。这种跨学科的深度,让皇权问题的研究超越了历史叙事,具备了现实启示

四、阅读体验:从“猎奇”到“共情”的权力觉醒课

读《唐后期皇权问题研究》的过程,像在喝一杯温吞的浓茶——前几章,我边看边惊叹:原来甘露之变不是电视剧里的全武行,是皇权与宦官的信息战朝会的密谋、奏疏的交锋、藩镇的挟持,活脱脱一幅晚唐权力现形图。但看到宪宗垂首接受捷报时,想到自己曾因怕得罪领导而隐瞒工作失误;看到文宗密谋失败后,想到自己曾因信息不对称导致项目流产;看到昭宗涕泣求藩镇时,想到自己曾因依赖他人而失去主动权——突然明白:​​皇权的衰落,从来不是别人的错,是权力结构失衡时,每个参与者都在趋利避害的必然结果​​

最戳我的是书中的一段话:皇权的脆弱,不在皇帝无能,而在权力网络的脆弱。当宦官、藩镇、士族都成了利益共同体,皇帝就成了孤家寡人’——他越想掌控一切,越会被一切掌控。合上书页时,我站在阳台往下看,正好看见楼下的公司会议室,几个部门经理在讨论项目主导权,其中一人说:这个项目必须我牵头,否则资源调不动。另一人立刻反驳:你懂什么?没有其他部门配合,你牵头也是白搭。他们的表情,像极了书里宪宗与吐突承璀的模样。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一部“击中时代”的权力启示录

《唐后期皇权问题研究》上市三个月销量破25万,豆瓣评分8.8,被《历史研究》评为年度最具洞察力的晚唐政治史著作,更被翻译成英、日、法等三种语言。学界评价两极却真实:有人说王明远用奏折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晚唐权力场,有人说他用昭宗的涕泣,写出了所有失控者的悲剧历史学家李碧妍在推荐语里写:这不是一本关于唐朝的小说,这是一本关于权力的书——王明远用晚唐的例子证明:当权力结构陷入互相依赖又互相算计的死循环,任何拯救者都将成为受害者

更难得的是,它引发了社会对现代权力结构的真实讨论。某社交平台上,我在《唐后期皇权问题研究》读懂的职场话题阅读量破18亿,年轻人在评论区分享:原来我总嫌领导甩锅,现在才发现,领导的甩锅,可能和皇权衰落的逻辑一样——他也在趋利避害”“看了这本书,我今天主动找同事沟通项目分工,他说其实我也不想推诿我甚至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过王明远的采访,他举着昭宗的《凤翔行宫诗》手稿说:这不是历史遗迹,是权力的镜子’——照见我们的依赖,也照见我们的恐惧这种真实的共鸣,或许就是一部学术著作最大的价值。

六、个人意义:它让我学会“和‘权力’说‘清醒’”

对我而言,《唐后期皇权问题研究》的意义远超一本历史。去年我因部门权力斗争陷入内耗,总觉得自己不够强,直到读到宪宗垂首接受捷报时,作者写的:皇帝不是无能,是不敢’——他怕失去宦官的支持,怕藩镇的反叛,怕士族的反对。可越不敢,越无能这句话像一记闷棍,敲醒了我心里的权力恐惧

现在的我,会在部门会议上主动提出分工方案,哪怕需要协调多方;会在项目失败时,客观分析信息不对称的责任,而不是一味自责;会在深夜翻出昭宗的《凤翔行宫诗》(朋友送的,说像你去年写的总结一样,藏着对工作的不甘)。

最后想分享书里我最爱的一句话:皇权的尊严,不在龙袍上的金线,在说一不二的底气;而说一不二的底气,不在手中的刀,在人心的归

如果你也曾因权力斗争”“人际内耗感到疲惫,如果你总觉得自己无法掌控局面,不妨翻开这本书——它不会给你解决问题的答案,但会让你看见:​​最脆弱的皇权,藏在宦官的刀把子和藩镇的旌旗下;最珍贵的清醒,藏在看透权力结构的智慧里​​。毕竟,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在权力人心的路上,学会与自己的掌控欲和解。

“《唐后期皇权问题研究》:原来最脆弱的“皇权”,藏在宦官的刀把子和藩镇的旌旗下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富论》:穿越时空的经济学“手术刀”,剖开现代社会的财富密码 | 爱阅读

《国富论》:穿越时空的经济学“手术刀”,剖开现代社会的财富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经济学“破圈”的奇书 1776年,当北美大陆的《独立宣言》点燃自由之火时,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的书房里,用十年心血雕琢出一部经济学界的“独立宣言”——《国富论》。这部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 爱阅读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文坛的"东北叙事明珠" 《呼兰河传》是民国女作家萧红于1940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202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经典文学典藏"系列精装本。这部被鲁迅称为"北方人民的民间传说"的作品,以东北小城呼兰河为舞台,用孩童视角解...

《呼啸山庄》:用“暴风雪中的爱与复仇”撕裂人性深渊的哥特圣经 | 爱阅读

《呼啸山庄》:用“暴风雪中的爱与复仇”撕裂人性深渊的哥特圣经 一、书籍核心价值:爱情与仇恨的“人性解剖课” 这本书像一把生锈的手术刀,剖开19世纪英国乡绅社会的虚伪面纱——通过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跨越生死”的极端情感,揭示“爱而不得”如何将人变成欲望的野兽。艾米莉·勃朗特用诗化的语言+哥特式氛...

《活着》:当命运举起铁锤,他用脊梁写下“活着”的哲学 | 爱阅读

《活着》:当命运举起铁锤,他用脊梁写下“活着”的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时代“锤”出来的文学丰碑 1992年,余华在《收获》杂志发表长篇小说《活着》,次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单行本。这部仅12万字的小说,以中国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为背景,用“剥洋葱式”的叙事,将一个农民的苦难史...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用“手术刀”解剖传统思想的现代启示录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用“手术刀”解剖传统思想的现代启示录 一、书籍基本信息:现代中国哲学的“破冰之作” 1919年,当北洋政府还在“尊孔复古”的泥潭里挣扎时,胡适以一本《中国哲学史大纲》劈开了传统经学的“铁幕”。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用“科学方法”与“问题意识”双重武器,将中国哲学史从“圣...

《重读凯恩斯》:拨开百年迷雾,解码经济周期的“预言家密码” | 爱阅读

《重读凯恩斯》:拨开百年迷雾,解码经济周期的“预言家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经济学“祛魅”的学术探险手册 2023年11月,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韦森携《重读凯恩斯》登陆学术江湖。这部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418页著作,以凯恩斯六部核心著作(《印度的通货与金融》《货币论》《就业、利息与货...

《烛烬》:一场在时间灰烬里打捞人性的暮年对话 | 爱阅读

《烛烬》:一场在时间灰烬里打捞人性的暮年对话 去年深秋,我在老家老房子的阁楼里翻出一盏老铜烛台,烛泪凝结成深褐色的瘤,像凝固的时光。就在那时,手机弹出一条消息:“今晚一起读《烛烬》?”我鬼使神差地点了“好”——后来才明白,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有些书,要在你开始与时间和解时,才会真正走进你心里。...

《注定一世孤独》:把“孤独”写进生活褶皱,让独处变成温柔的自我拥抱 | 爱阅读

《注定一世孤独》:把“孤独”写进生活褶皱,让独处变成温柔的自我拥抱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由新锐作家简禾于2025年10月出版,归类为“生活哲思散文”,全书264页,封面设计自带“安静感”——浅灰色背景上,一张铺着素色桌布的书桌,桌上放着半杯凉透的茶、一本摊开的书,书旁的台灯亮着暖黄的光,右...

《追忆似水年华》:在时间的长河里打捞记忆的珍珠 | 爱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在时间的长河里打捞记忆的珍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文字搭建的“时间博物馆” 《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耗尽一生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首卷《在斯万家那边》出版于1913年,全七卷完成于1927年。这部被译林出版社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的作品,以32...

《自卑与超越》:一把“心理的梯子”,让我读懂了“自卑是成长的起点” | 爱阅读

《自卑与超越》:一把“心理的梯子”,让我读懂了“自卑是成长的起点”   去年春天在旧书店翻到这本泛着书脊磨损痕迹的《自卑与超越》时,封面是深灰色的,书名烫金字有些脱落,像块被岁月磨旧的勋章。我随手翻开第一页,就被第一行字击中了:"自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它的存在不是缺陷,而是生命向上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