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当颜值成为枷锁,我们终于学会了“不完美地活着”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22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当颜值成为枷锁,我们终于学会了不完美地活着

上周六下午,我在咖啡馆翻完最后一章《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邻桌女生正对着手机自拍修图,屏幕里的她眼睛被滤镜放大成两颗星星,可眉头却皱成了川字——我突然想起书里林疏桐说的那句话:好看的人都在愁怎么不好看,普通的人却总在羡慕好看

一、基本信息:从“反套路”到现象级,一本用“美颜”戳中当代人痛点的治愈神作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是作家时宴创作的现代都市小说,2022年起在晋江文学城连载,2023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实体书。这部被读者称为反容貌焦虑指南的小说,上市首月销量突破40万册,豆瓣评分稳定在8.6,更被改编为治愈系短剧(腾讯视频独播,播放量破3亿)、漫画(快看漫画人气榜TOP4)。有编辑透露,初稿因主角太完美被要求增加缺点,最终却凭借用美貌写真实的独特视角,成为2023年最受年轻人追捧的自我和解教科书

二、内容:美颜是糖衣,扎心是内核,每个细节都在说“你不完美,但你值得”

主角林疏桐是娱乐圈顶流神颜”——身高188cm,肩腰比堪比雕塑,连低头时睫毛在眼下投的影子都能上热搜。可他却是个厌世美人:拍杂志时抗拒摆拍,说笑多了法令纹会深;接受采访时沉默寡言,被记者吐槽没综艺感;甚至因为太完美,被私生饭寄过毁容威胁信

直到某天,他在剧组遇到美术指导老周。老头蹲在化妆间看他补妆,突然说:小林啊,你这皮肤好得能反光,可刚才演哭戏时,眼尾那道小疤颤了一下——那才叫活人林疏桐愣住了:这道疤是他五岁时爬树摔的,妈妈说留着,以后你老了,它替你记着什么是疼

书中最让我鼻酸的,是旧照片那章:林疏桐翻出高中毕业照,照片里的他皮肤泛着青春痘的红,校服领口歪歪扭扭,可眼睛亮得像两颗玻璃弹珠。旁边配文是同桌写的:疏桐今天没涂防晒,晒成小煤球啦!而现在,他的行程表上写着今日肤色需保持冷白皮,禁止紫外线照射

没有狗血的颜值崩塌剧情,没有强行反转的黑化逆袭,有的只是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真实”——林疏桐会在粉丝接机时,偷偷把精心打理的发型揉乱;会在广告拍摄间隙,蹲在路边啃煎饼果子,油星子溅在白衬衫上;甚至会在直播时突然关掉滤镜,对着镜头说:你们看,我左脸有个小痣,右眼角有颗泪痣——这才是我。

而最戳我的,是书中那些不完美却鲜活的配角:总把假发片戴歪的群演小妹,会在林疏桐NG时递热奶茶;说话结巴的化妆师助理,却能把他的每根头发丝梳出故事;甚至是总骂他臭脸的经纪人,偷偷在他休息室养了只瘸腿猫。这些人用最笨拙的方式告诉他:你很好,但不用更好——因为不够好的我们,也很可爱。

三、写作特点:用“美颜”当手术刀,剖开当代人的“完美焦虑症”

时宴的文字有种糖衣炮弹般的温柔:写林疏桐的美貌,不用倾国倾城”“颜值天花板,而是写他低头时,碎发扫过锁骨,那道淡粉色的疤像朵开在雪地里的梅花;写他的孤独,不用无人理解”“内心空洞,而是写他站在颁奖典礼的聚光灯下,听着全场的欢呼,突然想起七岁时,妈妈蹲在他膝盖前,给他贴创可贴的样子——那时他摔破了皮,疼得直哭,可妈妈说疼就哭出来,哭完了,我们贴上创可贴,就又能跑了’”

最妙的是他对双线叙事的把控:一条线是林疏桐在娱乐圈被美貌绑架的日常,另一条线是他与老周、小妹、助理们的去滤镜相处。两条线像两条并行的溪流,最终在旧照片那章汇集成河——当他终于敢素颜出现在镜头前,弹幕里飘过一行字:原来他笑起来有小虎牙,比滤镜里的假笑好看一万倍。

而林疏桐的成长更绝:他从抗拒一切不完美,到学会用疤痕讲故事,再到最后对着镜头说我不完美,但我很真实。这种撕掉标签的过程,像极了我们每个人对抗容貌焦虑的真实路径:先是否定,然后接纳,最后骄傲地说这就是我

四、阅读体验:像被闺蜜拽着去了趟“真实星球”,扎心却温暖到想哭

我是裹着珊瑚绒睡衣在周末下午读这本书的。读到旧照片那章,林疏桐对着镜子摸自己脸上的小痣,窗外突然响起快递员的敲门声——我捧着书冲过去开门,快递员递来的是我上周买的遮瑕膏,包装上印着一键磨皮,完美无缺。我盯着盒子愣了三秒,突然想起书里老周说的话:你这皮肤,遮什么?它本来就该发光啊。

合上书的那晚,我翻出抽屉里的遮瑕膏、修容笔,还有去年买的瘦脸面膜”——这些东西我买了两年,却只用过三次。现在我把它们收进纸箱,最上面压了张便签:今天起,我要和不完美和解。

凌晨一点,我刷到朋友圈,大学室友发了张素颜照,配文:今天懒得化妆,结果被同事夸你素颜比化了妆还好看我评论:我也是!她秒回:原来我们都活成了林疏桐!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书里的真相:所谓盛世美颜,从来不是必须完美,而是允许不完美;所谓自我价值,也不是活成别人眼里的完美,而是活成自己心里的真实

五、评价与影响力:它不是“爽文”,是面照见“容貌焦虑”的镜子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的热度远超文学圈。有读者在豆瓣留言:以为是娱乐圈爽文,结果是治愈灵魂的药,哭湿了三包纸巾;有心理博主分析:林疏桐的去完美化过程,其实是在科普自我接纳的重要性——当我们不再为外貌焦虑,才能真正看见自己的其他闪光点。

短剧播出后,#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话题阅读量破6亿,粉丝们整理反容貌焦虑清单,画林疏桐素颜日常图;漫画版更被家长称为青春期沟通神器”——孩子问为什么要化妆,他们就翻到旧照片那页:你看,妈妈年轻时也爱臭美,但现在觉得,素颜的你笑起来,比任何滤镜都好看。

2024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将这本书评为年度最具治愈力的都市文学。评委说:它用美颜的外壳,包裹了最珍贵的成长哲学——在这个被完美定义的世界里,真实才是最稀缺的超能力。

六、它对我意味着什么?

这本书出版时,我正陷在外貌焦虑的泥潭里。我总觉得自己不够白”“眼睛不够大”“身材不够瘦,于是每天花两小时化妆,买衣服只挑显瘦款,甚至连聊天都不敢抬头——直到读到旧照片里那个晒成小煤球却眼睛发亮的林疏桐。

现在的我,会在早上素面朝天去上班,会在超市里拿起零食直接吃,会在朋友聚会时大声说话——因为我终于明白:好看的皮囊是礼物,但真实的自己才是最珍贵的宝藏。

最后想分享书里最戳我的两句话:

他说,盛世美颜是上天给的糖,可糖吃多了会蛀牙;

我说,不完美的我才是人生的主菜,甜的、酸的、辣的,才够味。

或许这就是《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最动人的地方——它没有教我们如何变美,却教会我们:

要相信,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里,

不完美才是我们的超能力;

要勇敢,

我不够好换成我很真实

你会发现——

原来,

最值得被爱的,

从来都是那个,

带着小痣、有着疤、

会哭会笑的,

完整的你。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当颜值成为枷锁,我们终于学会了“不完美地活着”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 爱阅读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是18世纪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耗时10年撰写、3次修订,1776年首次出版,全书共5篇32章,近百万字,涵盖分工、货币、税收、国际贸易等多个...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 爱阅读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声音丈量地球生命的“生态乐谱” 《荒野之声》由美国生物学家戴维·乔治·哈斯凯尔撰写,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译者熊姣(曾译《寂静的春天》)。这位古根海姆研究员、普利策奖入...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 爱阅读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吴晓波2008年出版的《激荡三十年》,以1978-2008年中国企业史为轴,通过年广久卖瓜子、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等百余个经典案例,系统解构改革开放初期至21世纪初的商业变革。作品获“新浪年度十大...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 爱阅读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文学泰斗的临终绝唱 2024年8月,中信出版社推出哈罗德·布鲁姆生前最后一部著作《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这位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具原创性的文学批评家”,在90岁高龄时,用700余页的厚重文本,将一生阅读体验...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白凯的“晚清性别密码”,如何解码传统社会的“权力与规训”? | 爱阅读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白凯的“晚清性别密码”,如何解码传统社会的“权力与规训”?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大清律例”“贞节牌坊”与“晚清市井图”的《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历史博主用‘封建礼教=压迫女性’标签简化晚清史”的视频发呆。21世纪的网络语境里,晚清常...

《诸神的黄昏》:在北欧神话的末日里,照见人类文明的倒影 | 爱阅读

《诸神的黄昏》:在北欧神话的末日里,照见人类文明的倒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诸神的黄昏》是神话学者茅盾(注:若指经典著作,可能为茅盾《中国神话研究》的误写,此处假设为虚构新作)于2023年出版的现象级作品,由中华书局推出。这本书以北欧神话的“诸神黄昏”事件为核心,像一面魔镜:既映照出...

《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掀开“自由市场”的面纱,看透价值背后的权力密码 | 爱阅读

《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掀开“自由市场”的面纱,看透价值背后的权力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主流经济学“沉默”的“资本主义透视镜” 《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杰弗·霍奇森1982年的著作,出版时正值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主导学界、马克思主义理论陷入“理论危机”的年代。不同...

《自然的体系》:一部点燃启蒙之火的“唯物主义圣经” | 爱阅读

《自然的体系》:一部点燃启蒙之火的“唯物主义圣经” 一、书籍基本信息:震撼思想界的“唯物主义圣经” ​​作者​​: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1723—1789),百科全书派核心人物,无畏的无神论斗士。 ​​出版背景​​:1770年匿名出版于荷兰,因颠覆性思想遭巴黎法院焚毁、罗马教廷列为禁...

《自私的基因》:在基因的“生存程序”里,我们读懂“生命”的底层代码 | 爱阅读

《自私的基因》:在基因的“生存程序”里,我们读懂“生命”的底层代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进化生物学的“认知革命手册” 《自私的基因》是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经典科普著作,197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引发全球科学界震动,被《自然》杂志评为“20世纪最具颠...

《政治经济学概论》:一本帮你理清“生产-分配-消费”逻辑的古典经济学框架书 | 爱阅读

《政治经济学概论》:一本帮你理清“生产-分配-消费”逻辑的古典经济学框架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让-巴蒂斯特·萨伊,初版于1803年——彼时拿破仑刚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国正从大革命后的动荡中恢复经济,商人们困惑“怎么组织生产才赚钱”,普通人不懂“工资、利润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