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第622页

《这才是心理学》:在伪科学泛滥的时代练就火眼金睛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09)读一读56
《这才是心理学》:在伪科学泛滥的时代练就火眼金睛 | 爱阅读
《这才是心理学》:在伪科学泛滥的时代练就火眼金睛 一、书籍基本信息:心理学界的"打假宝典" 基思·斯坦诺维奇用10章内容、28万字的篇幅,为心理学正名。全书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剖开"星座分析""读心术""脑残粉心理学"等伪科学外衣,同时搭建起科学心理学的认知框架。斯坦诺维奇既是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又是科普作家,这种双重身份让本书兼具学术深度与传播魅力。 二、核心价值:给信息过载时代的认知疫苗 当我们在朋友圈刷到"左脑右脑测试""性格色彩分析"时,这本书像一剂认知防骗疫苗,注入三大抗体: 科学思维养成:通过"弗雷德睡眠学习法"实验,教你识别"轶事证据"与"实证研究"的区别(比如用"我表姐靠...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当“玄思”戴上“科学的眼镜”,胡塞尔教你“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做哲学”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09)读一读49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当“玄思”戴上“科学的眼镜”,胡塞尔教你“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做哲学” | 爱阅读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当“玄思”戴上“科学的眼镜”,胡塞尔教你“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做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现象学家的“哲学宣言书”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Philosophie als strenge Wissenschaft)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的现象学经典论著,成书于1911年(胡塞尔52岁时),被视为“现象学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全书以德文写成,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2021年)推出,译者为哲学学者倪梁康——其翻译既保留了胡塞尔严谨的现象学术语(如“悬置”“本质直观”“意向性”),又用通俗的中文拆解了“哲学如何成为严格科学”的抽...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重新定义空间与存在的思想地图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09)读一读59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重新定义空间与存在的思想地图 | 爱阅读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重新定义空间与存在的思想地图 一、书籍基本信息:空间哲学的"解剖刀" R·J·约翰斯顿以地理学家的敏锐与哲学家的深邃,在1986年完成这部跨学科巨著。作为《地理学与地理学家》的姊妹篇,本书通过32万字的精密论证,将二战后西方哲学思潮与人文地理学发展编织成一幅立体网络。中文版由蔡运龙、江涛翻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出版,收录进《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成为地理学研究者案头必备的"思想导航仪"。 二、内容亮点:空间认知的"量子纠缠" 书中最震撼的发现是"哲学思潮的三重变奏":实证主义像精密手术刀切割数据,人本主义用显微镜观察人的体验,结构主义则用X光透视社会骨骼。约翰斯...

《哲学与人生》:一盏照亮生命迷雾的智慧明灯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09)读一读52
《哲学与人生》:一盏照亮生命迷雾的智慧明灯 | 爱阅读
《哲学与人生》:一盏照亮生命迷雾的智慧明灯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时空的哲学对话 《哲学与人生》并非单一著作,而是多部同名书籍的集合体。其中,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的版本堪称“现象级通识读物”——这部诞生于课堂、历经15年修订的著作,自2012年东方出版社首版后,累计销量突破200万册,被译为中、英、日三种语言,成为全球华人哲学启蒙的“国民教材”。另一部由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撰写的版本,则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基,将历史规律与人生选择编织成一张思辨之网,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 二、核心价值:让哲学从“高冷神坛”走向“人间烟火” 傅佩荣版最颠覆性的价值,在于它撕碎了哲学“艰涩晦暗”...

《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用“语言游戏”,拆解哲学的“概念牢笼”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09)读一读57
《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用“语言游戏”,拆解哲学的“概念牢笼” | 爱阅读
《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用“语言游戏”,拆解哲学的“概念牢笼” 一、书籍基本信息:哲学界的“观念拆迁队” 《哲学研究》是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晚年(1933-1945年)写作的未完成手稿,1953年由其学生整理出版。这部近300页的“哲学笔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术专著”,而是以碎片化、对话式的语言,颠覆了维特根斯坦早期《逻辑哲学论》中“语言是世界的图像”的理论,提出“语言的意义在于使用”“概念的本质是家族相似”“哲学的任务是治疗语言的误用”等颠覆性观点。它像一把“观念的拆迁队”,推倒了传统哲学对“本质”“真理”的执念,也为语言哲学、分...

《哲学史教程》:一条串起千年智慧的“思想河流”,我读懂了“哲学如何照亮生活”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09)读一读59
《哲学史教程》:一条串起千年智慧的“思想河流”,我读懂了“哲学如何照亮生活” | 爱阅读
《哲学史教程》:一条串起千年智慧的“思想河流”,我读懂了“哲学如何照亮生活”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哲学史”,用600页写透“从苏格拉底到存在主义的思想脉络” 《哲学史教程》(A History of Philosophy)是英国哲学家、教育家威廉·索利(William S. Sahakian)的经典著作,初版于1968年,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引进。全书约600页,以“时间线+问题链”为框架,从古希腊哲学的“本体论追问”到现代哲学的“语言与存在”,系统梳理了2500年间西方哲学的核心议题与思想演变。它不同于传统哲学史教材的“人物罗列”或“理论堆砌”,而是以“问题”为线索(如“什么...

《哲学史讲演录》:当“哲学的河流”被注入历史的月光,我读懂了“思想传承”的密码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09)读一读56
《哲学史讲演录》:当“哲学的河流”被注入历史的月光,我读懂了“思想传承”的密码 | 爱阅读
《哲学史讲演录》:当“哲学的河流”被注入历史的月光,我读懂了“思想传承”的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年轮”,用120万字写透“从泰勒斯到黑格尔”的哲学谱系 《哲学史讲演录》(Vorlesungen über die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是德国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在柏林大学(1816-1831年)讲授哲学史的课堂实录,由其学生整理出版,全书约120万字,分为四卷。不同于传统哲学史的“人物罗列”,它以“思想的逻辑演进”为核心线索,将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经院哲学、文艺复兴哲学、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

《哲学论稿》:在存在之谜中,触摸此在的呼吸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09)读一读55
《哲学论稿》:在存在之谜中,触摸此在的呼吸 | 爱阅读
《哲学论稿》:在存在之谜中,触摸此在的呼吸 一、书籍基本信息:海德格尔的“存在宣言”,哲学史的“哥白尼式革命” 《哲学论稿》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1929年完成的哲学代表作,全称《论根据的本质——一项存在论的奠基》,1999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文世界,隶属《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这本书像一把“存在的手术刀”,既剖开了传统形而上学“存在与存在者”的混淆,也为现代存在论重构了“此在(Dasein)优先”的新框架。海德格尔以“现象学”为方法,将哲学从“抽象概念”中解放,重构为“对此在生存的分析”——从“此在的展开”到“世界之为世界”,他证明:真正的哲学,不是“用概念定义存在”,而是“让存在自己...

《哲学的故事》:一场穿越千年的思想盛宴,让哲学回到人间烟火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09)读一读59
《哲学的故事》:一场穿越千年的思想盛宴,让哲学回到人间烟火 | 爱阅读
《哲学的故事》:一场穿越千年的思想盛宴,让哲学回到人间烟火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说故事的人”写给所有人的“哲学入门课” 《哲学的故事》是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的经典著作,1926年初版,历经多次修订,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1000万册。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史教科书”,而是用24个哲学家的生平故事为线索,串起从苏格拉底到叔本华的西方哲学发展脉络。书的封面常以古希腊神庙为背景,配上一句杜兰特的经典注脚:“哲学的故事,就是人类寻找‘生命意义’的故事。”这句话道破了全书的内核:它不是一本“教你背概念”的书,而是一场“带你走进哲学家内心”的精神...

《哲学的改造》:杜威的“生活哲学课”,我在实用主义里找到了“行动的勇气”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09)读一读52
《哲学的改造》:杜威的“生活哲学课”,我在实用主义里找到了“行动的勇气” | 爱阅读
《哲学的改造》:杜威的“生活哲学课”,我在实用主义里找到了“行动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20世纪的“哲学转向指南”,用200页写透“哲学如何改变生活” 《哲学的改造》(Reconstruction in Philosophy)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于1920年出版的演讲集,全书约200页(中译本)。它并非传统哲学的“体系构建”,而是杜威以“教育学家的敏锐”与“社会改革者的热忱”,对“哲学的功能”“知识的价值”“人类行动的意义”进行的颠覆性反思。书中提出“经验自然主义”(反对传统“心物二元论”)、“工具主义”(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社会改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