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 第611页
《艺境》:宗白华用“美学手术刀”解剖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 爱阅读
《艺境》:宗白华用“美学手术刀”解剖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美学的“破冰宣言” 1947年,当中国艺术界还在“中西绘画优劣论”中撕扯时,宗白华以一部《艺境》劈开了美学讨论的“认知迷雾”。这位被冯友兰称为“中国美学史最后一位通人”的学者,用“散步美学”的独特视角,将中国艺术从“技法手册”升华为“精神世界的地图”。书中没有枯燥的经院哲学,却像一场艺术漫游,用王羲之的《兰亭序》、敦煌的飞天壁画与八大山人的怪鸟等案例,重构了中国人如何通过艺术抵达“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二、核心价值:打破“艺术=技巧”的认知牢笼 这本书最颠覆的启示是:艺术不是“画廊里的装饰品”,而是“中国人安顿...
《义正山河》:当山河染血时,我终于读懂了“义”的重量 | 爱阅读
《义正山河》:当山河染血时,我终于读懂了“义”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山河”丈量“义”的“历史良心账” 《义正山河》是历史作家“黎昭”2024年推出的长篇历史小说,以清末“庚子国变”为背景,聚焦“护城营”首领陈怀安的“守土之路”。他从街头混混成长为扛起“保境安民”大旗的民间领袖,在“列强环伺、清廷溃败”的乱局中,用“义”字串起“百姓的命、城墙的砖、山河的魂”。书中没有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却用“城门口的粥摊”“胡同里的破锣”“城墙根的老槐树”等细节,写尽了“小人物在大时代里的义举担当”,被读者称为“比《活着》更沉重的历史寓言”,更被《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评为“2024年历史题...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在战火与希望间,触摸犹太民族的“复国基因” | 爱阅读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在战火与希望间,触摸犹太民族的“复国基因” 一、基本信息:一部重新定义"民族叙事"的现代史经典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是以色列历史学家丹尼尔·戈迪斯的作品,2016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中文版,属"译文经典"系列。全书以"民族构建"为核心,从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萌芽到21世纪以色列的现代化困境,系统解构了这个国家"在矛盾中重生"的独特逻辑。书中附有50余幅历史照片与地图,从特拉维夫白城到戈兰高地,让读者在文字间也能触摸到土地的温度。 二、内容亮点:在历史创伤与现实困境间,解码民族的"生存哲学" 1.复国运动的"精神考古" 戈迪斯开创性地提出"四重身份"理论...
《疑龙经》:一本教你看懂大地脉络的“风水解剖书” | 爱阅读
《疑龙经》:一本教你看懂大地脉络的“风水解剖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若用一句话概括《疑龙经》,它是“唐代风水师的‘大地脉络指南’”——作者杨筠松(号救贫先生),唐代著名风水大师,被尊为“赣派风水鼻祖”,其著作《疑龙经》是中国传统地理学(风水)的经典文献,成书于唐末,后经宋代、明代多次增注,今由“中华书局”整理出版。全书约12万字,分“上卷·龙脉辨”“中卷·穴场寻”“下卷·应象验”三部分:上卷专论“龙脉”(山脉走向)的识别与吉凶判断,用“疑龙十问”拆解“龙从何处来,到何处止”;中卷聚焦“穴场”(理想居住地)的选址法则,结合“窝、钳、乳、突”等穴形,详解“如何找对地”;下卷则以“应象”(自然...
《遗书》:18世纪思想火种如何点燃现代平等的革命之火? | 爱阅读
《遗书》:18世纪思想火种如何点燃现代平等的革命之火? 一、书籍基本信息:18世纪的“思想核弹” 这不是一本枯燥的哲学论文集,而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让·梅叶在1864年抛向封建专制与宗教迷雾的一块“思想核弹”。全书以3卷99节的篇幅,用80节揭露宗教虚伪性,19节批判社会不平等,像一把手术刀剖开18世纪法国贵族与教会的腐败内核。从曼彻斯特的纺织厂到巴黎的咖啡馆,这些文字如地下传单般传播,最终为法国大革命埋下理论火种。 二、内容亮点:在宗教迷雾与阶级压迫间架设“真理天平” 宗教批判的“解构手术” 梅叶将《圣经》比作“被篡改的密码本”,指出福音书矛盾、神迹伪造等漏洞:“如果上帝叫亚伯拉罕献祭...
《移动风暴》:苹果与谷歌的科技之战:一场重塑现代生活的双雄争霸史 | 爱阅读
《移动风暴》:苹果与谷歌的科技之战:一场重塑现代生活的双雄争霸史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时代洪流裹挟的“科技史记”,藏在书页里的“移动互联网密码” 《移动风暴:苹果与谷歌的科技之战》是美国科技记者弗雷德·沃格尔斯坦(Fred Vogelstein)2013年的经典著作,历时5年追踪采访苹果、谷歌高管及核心工程师后写成。中译本由中信出版社2014年推出(王维丹译),封面是经典的“红蓝对决”——左侧是苹果的银白Logo,右侧是谷歌的蓝绿四色,中间一道闪电劈开,像极了2007年iPhone发布当天,科技圈被劈开的“新纪元”。 第一次读它是大学毕业那年,我挤在地铁上看完了前两章。当读到“2007年...
《移动的帝国: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启示录》:解码“岛国黑船”如何撬动全球产业变革 | 爱阅读
《移动的帝国: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启示录》:解码“岛国黑船”如何撬动全球产业变革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移动的帝国: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启示录》由曾航、刘羽、陶旭骏合著,2014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像一台“产业解剖刀”,基于作者团队多次赴日调研(访谈NTTDOCOMO高管、软银战略核心人物),系统拆解了日本从功能机时代i-mode模式称雄全球,到智能机时代被iPhone“黑船”冲击后转型的完整脉络。其核心价值在于:揭示“技术红利”与“用户需求”如何动态匹配,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提供“避坑指南”——比如,日本运营商曾因过度依赖定制化服务错失App生态,这一教训对当下中国5G应用...
《依恋理论》:一部解锁“情感联结密码”的人际关系说明书 | 爱阅读
《依恋理论》:一部解锁“情感联结密码”的人际关系说明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依恋理论》是整合了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的核心研究与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斯实证成果的经典著作,经后世学者系统编撰后,形成了涵盖“理论奠基-实验验证-现实应用”的完整体系。全书共分4编,收录了鲍尔比1951年至1973年关于“情感依恋”的关键论文,以及安斯沃斯“陌生情境实验”的详细报告,总篇幅近500页。它并非晦涩的纯理论著作,而是以“母婴依恋”为起点,延伸到成人亲密关系、亲子教育、心理咨询等多个领域,既是心理学专业的“必修课教材”,也被普通读者称为“看懂自己情感模式的钥匙”,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我们对“爱与联结...
《医生的翻译员》:在手术刀与方言之间,我们如何听见彼此的心跳? | 爱阅读
《医生的翻译员》:在手术刀与方言之间,我们如何听见彼此的心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方言和听诊器写就的跨文化寓言” 《医生的翻译员》是青年作家苏明远2023年推出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厚280页,封面是一张模糊的医院走廊照片——暖黄的灯光下,一位穿白大褂的医生正俯身对一位白发老人说话,老人的手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病历单,背景里隐约可见“XX县中医院”的招牌。这部以“基层医疗”为背景的作品,通过“85后外科医生陈默”与“方言翻译员林阿婆”的视角,记录了他们在西南山区小镇医院里,用“方言+医学术语”“人情+专业判断”破解的12个真实医疗故事。书的腰封上写着:“这不是一本关于‘翻译’的书,是...
《伊索寓言》:在狐狸与乌鸦的歌声里,触摸人类智慧的DNA密码 | 爱阅读
《伊索寓言》:在狐狸与乌鸦的歌声里,触摸人类智慧的DNA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古希腊的"人生算法手册" 《伊索寓言》是相传由古希腊奴隶伊索整理的寓言集,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2023年商务印书馆推出"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精装本。这部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哲学的婴儿服"的作品,以动物、植物为主角,将人性弱点、生存智慧浓缩为358个"微型思想实验"。伊索用奴隶的敏锐与说书人的天赋,构建了一个"硬核道理软着陆"的文学宇宙,其影响力渗透至教育、政治、心理学等领域,被誉为"西方寓言的母体"。 二、内容亮点:在葡萄藤与狼嚎间生长的生存智慧 狐狸的"酸葡萄心理学" 《狐狸与葡萄》中,狐狸因够不到葡萄转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