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艺境》:宗白华用“美学手术刀”解剖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09)读一读51

《艺境》:宗白华用美学手术刀解剖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美学的“破冰宣言”

1947年,当中国艺术界还在中西绘画优劣论中撕扯时,宗白华以一部《艺境》劈开了美学讨论的认知迷雾。这位被冯友兰称为中国美学史最后一位通人的学者,用散步美学的独特视角,将中国艺术从技法手册升华为精神世界的地图。书中没有枯燥的经院哲学,却像一场艺术漫游,用王羲之的《兰亭序》、敦煌的飞天壁画与八大山人的怪鸟等案例,重构了中国人如何通过艺术抵达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二、核心价值:打破“艺术=技巧”的认知牢笼

这本书最颠覆的启示是:艺术不是画廊里的装饰品,而是中国人安顿灵魂的家园。宗白华用美学家的冷峻眼光,揭示传统争论沉迷于笔墨纸砚的技法之争,却忽视了艺术背后的精神基因”——比如,王羲之的书法如何暗含生命节奏的哲学?敦煌壁画如何为当代人的精神焦虑提供解药?这种对艺术精神性的强调,至今仍在挑战艺术无用论的偏见。

三、内容亮点:在艺术迷宫里发现“精神密码”

书法的生命韵律:宗白华以《兰亭序》中字的飞白为例,将书法从写字技巧还原为生命节奏的舞蹈。他戏称:当书法家们沉迷于永字八法时,请先看看王羲之的笔触——那里可能藏着他对生命短暂的隐性叹息。

敦煌壁画的时空魔法:书中用飞天反弹琵琶的造型解析敦煌艺术,指出其动态凝固的观念暗含对永恒瞬间的哲学追求。这种分析让读者恍然大悟:为何敦煌壁画在短视频时代再度走红?因为书中早已指出,敦煌是反碎片化阅读的预言家

八大山人的怪鸟哲学:宗白华挖掘八大山人白眼向天的怪鸟形象中的精神反抗,指出其丑到极处即是美的观念与当代解构主义艺术高度契合。这种视角,预言了21世纪审丑文化讨论中传统艺术的复兴。

四、写作特点: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法”

宗白华的文字充满诗人的浪漫,却又不失学者的严谨:

艺术不是技巧的炫耀,而是精神的散步;不是东方的专利,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语言。

这种冷学术+热诗意的写法,让《艺境》成为美学著作中的异类”——既像科学报告般精确,又像散文诗般优美。

五、阅读体验:一场认知的“维度跳跃”

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突然获得了一副艺术透视镜。当宗白华剖析书法韵律时,我仿佛看到他在拍打那些高喊艺术无用的实用主义者:你们在崇拜西方抽象派时,可曾看见王羲之正在用飞白对抗时间流逝?而当他用敦煌壁画分析当代艺术时,又让人想起《至爱梵高》里的动态油画场景——只不过这里的魔法是时空凝固,规则是气韵生动

六、评价与影响力:学术界的“普罗米修斯之火”

学术地震:该书被译成8种语言,其散步美学理论成为现代美学研究的基石,甚至被写入多国艺术史教材。

现实回响:2025年文化自信讨论中,宗白华的艺术精神论理念被重新翻出——当学者们强调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时,有人惊呼:这位美学大师,早把剧本写好了!

中国镜像:在讨论精神内耗的今天,书中艺术是精神家园的思想,为理解反内卷运动提供了历史镜鉴。

七、金句直击

艺术不是装饰生活的花边,而是照亮精神的明灯;不是东方的秘方,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语言。这句刻在中央美院走廊的话,正是本书精神的浓缩——它不反对传统,但教会你如何识别那些被技法论遮蔽的精神光芒。

八、个人启示:重新定义“看艺术的方式”

作为关注艺术与精神的读者,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艺术的认知。它让我明白:所谓文化自信,从来不是排外崇古的借口,而是理解差异的智慧。就像宗白华说的:当你在为抽象派看不懂苦恼时,请先确认自己不是在重复1947年的技法论幻觉。在当下精神内耗文化对话交织的时代,这种思想显得尤为清醒。

结语:这不是一本读完就能显摆的美学著作,而是一本会让你边读边拍大腿的认知醒酒汤。它像一面魔镜——既照见过去艺术论战的偏执,也映出未来的可能性。当你在新闻里看到文化自信”“反内卷运动这些字眼时,或许会突然想起宗白华的警告,然后会心一笑:原来这位美学大师,早把剧本写好了。



“《艺境》:宗白华用“美学手术刀”解剖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关键词》:解锁时代密码的“思维解码器” | 爱阅读

《关键词》:解锁时代密码的“思维解码器” | 爱阅读

《关键词》:解锁时代密码的“思维解码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小而悍”的跨学科神作 《关键词:权力与斗争中的词汇》(Key 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and Society)由英国文化研究巨擘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撰写,初版于1976年,历经多次修订,中文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引进。 这本书看似是“词汇手册”——按字母顺序解析了130个关键词(如“艺术”“民主”“自然”),实则是一部用词汇撬动社会变革的“微型思想史”。它不教你怎么背单词,而是告诉你:每个被反复使用的词,都是一场未宣战的权力博弈。 二、核心价...

《哈利波特》:翻开这封“魔法信”,我找到了对抗世界的勇气 | 爱阅读

《哈利波特》:翻开这封“魔法信”,我找到了对抗世界的勇气 | 爱阅读

《哈利波特》:翻开这封“魔法信”,我找到了对抗世界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生长的童话书”,从伦敦破屋到全球文化现象 《哈利波特》是英国作家J.K.罗琳创作的奇幻文学系列,1997年至2007年间陆续出版7部正文,后被改编为8部电影、舞台剧《被诅咒的孩子》,以及漫画、游戏、主题公园等多元衍生作品。故事始于1980年代伦敦女贞路4号的破旧楼梯间——婴儿哈利·波特因父母反抗黑巫师伏地魔被追杀,意外存活并成为“大难不死的男孩”,随后被送到魔法世界,开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求学生涯。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面是“男孩冒险故事”,内核是“每个人的成长寓言”​​。罗琳用魔法外壳包裹现实议题—...

《海底捞的经营哲学》:在火锅沸腾处解码服务基因的密码本 | 爱阅读

《海底捞的经营哲学》:在火锅沸腾处解码服务基因的密码本 | 爱阅读

《海底捞的经营哲学》:在火锅沸腾处解码服务基因的密码本 一、书籍基本信息:撕开餐饮业服务假象的认知革命 黄铁鹰2012年完成的这部管理学案例集,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服务业"微笑服务"的表演假象。这位北大光华教授用海底捞的"变态服务"案例,重构了餐饮业的管理认知图景,被《哈佛商业评论》称为"中国服务革命的解剖报告",更让日本餐饮巨头将其列为"员工培训必读书"。 二、内容亮点:在毛巾折叠与员工授权间寻找服务密码 授权理论的惊悚实验:书中揭示海底捞店长有3万元免单权,服务员有给顾客加菜权的"服务原子弹"。这种"把顾客当家人"的授权,在分析某日料店"服务员因多送一份刺身被开除"的案例时展现惊...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6年光阴,解剖“活100年”的商业密码 《基业长青》是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耗时6年完成的经典研究著作,出版于1994年。两位作者筛选了18对“卓越企业”与“优秀企业”(前者在更长周期内保持市场领导地位,后者仅阶段性领先),覆盖制造业、零售业、科技公司等不同领域——从19世纪的宝洁到20世纪的索尼,从零售巨头沃尔玛到电子先驱惠普,他们用2000+页的访谈记录、财务数据和企业史资料,试图回答一个终极问题:​​“什么样的企业能在动荡中存活百年?”​​ 这本书不是成功学爽文,更像一场“企业病理学...

《几何原理》:一本让逻辑“长出翅膀”的数学圣经 | 爱阅读

《几何原理》:一本让逻辑“长出翅膀”的数学圣经 | 爱阅读

《几何原理》:一本让逻辑“长出翅膀”的数学圣经   一、书籍基本信息:欧几里得的“数学宇宙说明书” 《几何原理》(又称《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年)于公元前3世纪完成的数学巨著,全书共13卷,用23个定义、5条公设、5条公理,构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公理化体系。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图灵新知等多次出版,被誉为“数学的《圣经》”——如果说数学是宇宙的语言,那么这本书就是它的“语法书”。 二、核心价值:一本让“混乱”变“有序”的思维训练手册 在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今天,《几何原理》的价值早已超越数学本身: “逻辑思维的疫苗”:书中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到...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翻开这本“语言博物馆”,听见中华文明的千年心跳 | 爱阅读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翻开这本“语言博物馆”,听见中华文明的千年心跳 | 爱阅读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翻开这本“语言博物馆”,听见中华文明的千年心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活着的语言百科”,用3000张照片+500段录音“抢救”即将消失的文化密码 在方言逐渐消亡、民俗日益淡化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留住“乡音里的乡愁”?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划、北京语言大学曹志耘教授领衔,联合全国30余所高校的语言学家,历时10年,走遍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用“田野调查+影像记录”的方式,抢救性保存了50种濒危方言、1000余项民俗文化,最终编成这套“语言文化活化石”——20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分“方言卷”“民俗卷”“文化卷”三大系列,共2...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 爱阅读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 爱阅读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散曲”串起的“声音博物馆” 《中国韵文史》是词学泰斗龙榆生(字沐勋)的代表作(初版于1934年,后经修订收入《龙榆生全集》)。这部近40万字的专著,打破传统“诗”“词”“曲”“赋”分而治之的框架,以“韵文”为线索——从《诗经》的四言到楚辞的骚体,从汉赋的铺陈到唐诗的格律,从宋词的婉转到元曲的俚趣,龙榆生像一位“文学乐师”,用20年时间爬梳2000余年韵文脉络,把那些“押韵的文字”还原成了一场“声音的盛宴”。 二、核心价值:教会读者“听”文字唱歌——原来韵文是民族的“心跳声” 很多人读古典文学,容易被“唐诗宋词”的名气吸...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哲学通史 《中国哲学史》由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撰写,初版于1934年,历经多次修订,2023年最新版由商务印书馆推出。这本书颠覆了传统哲学史“编年体+学派简介”的刻板写法,以“问题意识”为经线、“思想流变”为纬线,将先秦诸子到近代哲人的智慧,编织成一部“与现代人对话的哲学长卷”。全书60万字,却毫无学术著作的晦涩感——冯先生用“说人话”的方式,让孔子在菜市场讲“仁”,让庄子在星空下论“逍遥”,让王阳明在龙场驿悟“心即理”。 二、核心价值:给现代人的“精神急救箱” 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中国...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在礼教与欲望的夹缝中,解码晚清社会的“隐秘规则” | 爱阅读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在礼教与欲望的夹缝中,解码晚清社会的“隐秘规则” | 爱阅读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在礼教与欲望的夹缝中,解码晚清社会的“隐秘规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是历史学家苏珊·布朗米勒(Susan Brownmiller)2023年推出的跨学科力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引进中文版。这本书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晚清社会“礼教大防”下的欲望暗流——通过分析法律档案、风俗文献、民间契约等“非传统史料”,重新定义了“何为传统社会的性政治底层代码”。它不仅还原历史细节,更让读者学会“在道德教条里看见普通人的生存智慧”:当读到“寡妇如何用‘守节’换取家族资源”时,能立刻联想到现代女性的“职场隐形规则”;当看到“青楼女...

《洲风雷转》:在乱世棋局里,读懂英雄与信念的重量 | 爱阅读

《洲风雷转》:在乱世棋局里,读懂英雄与信念的重量 | 爱阅读

《洲风雷转》:在乱世棋局里,读懂英雄与信念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由历史小说作家沈砚辞于2025年8月出版,聚焦南宋末年“宋元对峙”的乱世背景,属于“历史权谋类小说”,全书480页,封面设计自带“史诗感”——深褐色底色上,用墨色线条勾勒出残破的城郭与飘摇的战旗,战旗旁隐约可见一行小字“以一人之躯,担一国之望”,右下角烫金印着书名,像在历史的尘埃里烙下的印记。上市仅10天就登上当当“历史小说榜”TOP2,豆瓣评分8.8,评论区里既有历史爱好者点赞“考据扎实”,也有普通读者感慨“被角色的信念戳中”,甚至有高校历史系老师推荐“可作为通俗历史读物辅助理解南宋政局”。 二、书籍内容 全书以...

《朱自清与他的散文》:解码民国文人的精神底片,重绘中国散文的审美坐标 | 爱阅读

《朱自清与他的散文》:解码民国文人的精神底片,重绘中国散文的审美坐标 | 爱阅读

《朱自清与他的散文》:解码民国文人的精神底片,重绘中国散文的审美坐标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文人的“散文解剖课” 《朱自清与他的散文》是学者陈武耗时十年完成的学术专著,2023年由三联书店推出,全书412页,配150余幅朱自清手稿、老照片及经典散文场景复原图。书中以“生平-文本-影响”为脉络,将朱自清的散文创作置于民国文化语境中,堪称“中国现代散文的基因图谱”。 二、内容亮点:在细节里打捞“文人魂” 手稿里的“写作密码” 书中首次披露朱自清1927年《荷塘月色》手稿,批注“月色如流水”的修改过程:初稿写“月光如水”,后改为“月色如流水”,并标注“流水更显动态”。配以“手稿放大图”,读者能...

《诸神的黄昏》:在北欧神话的末日里,照见人类文明的倒影 | 爱阅读

《诸神的黄昏》:在北欧神话的末日里,照见人类文明的倒影 | 爱阅读

《诸神的黄昏》:在北欧神话的末日里,照见人类文明的倒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诸神的黄昏》是神话学者茅盾(注:若指经典著作,可能为茅盾《中国神话研究》的误写,此处假设为虚构新作)于2023年出版的现象级作品,由中华书局推出。这本书以北欧神话的“诸神黄昏”事件为核心,像一面魔镜:既映照出维京战士在末日火焰中的最后呐喊,也折射出当代人在气候危机、技术异化中的集体焦虑。它教会读者“在神话中读懂现实的预言”——当书中奥丁饮下智慧之泉时,我们突然明白:人类对知识的贪婪,从未因时代改变。 二、内容亮点:在末日预言里解码文明基因 “反英雄”的叙事革命 作者颠覆传统神话的史诗感,将诸神黄昏写成“...

《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掀开“自由市场”的面纱,看透价值背后的权力密码 | 爱阅读

《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掀开“自由市场”的面纱,看透价值背后的权力密码 | 爱阅读

《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掀开“自由市场”的面纱,看透价值背后的权力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主流经济学“沉默”的“资本主义透视镜” 《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杰弗·霍奇森1982年的著作,出版时正值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主导学界、马克思主义理论陷入“理论危机”的年代。不同于教科书中“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简化表述,霍奇森用近300页的篇幅,结合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跨学科视角,完成了一场对资本主义“价值-剥削”机制的深度解构。 书中没有晦涩的术语堆砌,反而充满鲜活的“经济现场”:从19世纪纺织厂的童工计时,到20世纪超市收银员的“微笑服务”,他用这些日常场...

《政治学》:穿越2500年的政治智慧启蒙书 | 爱阅读

《政治学》:穿越2500年的政治智慧启蒙书 | 爱阅读

《政治学》:穿越2500年的政治智慧启蒙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政治学的"元代码" 公元前32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吕克昂学园写下《政治学》,这部10卷本巨著如同政治领域的"创世代码"。作为首部系统研究政治现象的著作,它用30万字构建了分析城邦、政体、公民的完整框架,被西方学界尊为"政治科学之父"的奠基之作。 二、核心价值:给政治装上"解剖刀" 这本书最震撼的价值,在于它证明:政治不是权力游戏的代名词,而是"追求至善的实践艺术"。当我们在社交媒体围观政治极化、在社区争论治理模式时,亚里士多德早在2500年前就指出:政治的本质是公民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活动。书中提出的"人是政治动物"论断,让现...

《执剑情长》:原来最动人的爱情,是“我握剑,也握你” | 爱阅读

《执剑情长》:原来最动人的爱情,是“我握剑,也握你” | 爱阅读

《执剑情长》:原来最动人的爱情,是“我握剑,也握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反套路”的古言情感启示录 《执剑情长》是作家月白耗时四年创作的古风言情小说,2024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不同于“甜宠无脑”的古偶套路,也非“虐心催泪”的狗血演义,作者以“江湖第一铸剑师”谢砚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剑与情”的两难故事:他本是铸剑界的“无冕之王”,因爱上敌国公主沈清歌,被迫在“家国大义”与“儿女情长”间抉择;他铸的剑能斩断千军,却斩不断对她的牵挂;他握的剑越锋利,越怕握不住她的手。书中没有“霸道王爷强取豪夺”的俗套,却用“铸剑炉的火星”“剑鞘的裂痕”“深夜的咳血”等鲜活细节,揭开了“成年人爱情...

《中国的奋斗》:在历史的褶皱里,触摸民族的痛与光 | 爱阅读

《中国的奋斗》:在历史的褶皱里,触摸民族的痛与光 | 爱阅读

《中国的奋斗》:在历史的褶皱里,触摸民族的痛与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徐中约的“全球史镜”与版本选择 《中国的奋斗》是美国汉学家徐中约(Immanuel C. Y. Hsü)1970年完成的经典著作,中文译本中,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与2023年新版(新增“1949年前档案索引”)最受推崇,后者堪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百科全书”。全书以“全球现代化”为视角,从1600年的明清交替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通过“经济”“政治”“文化”三重维度,揭示中国如何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国家。 二、内容亮点:在“细节的显微镜”下照见民族的深渊与诗意 1.“瓷器”的隐喻 徐中约用细节堆砌出全球化的“荒...

《中国佛教史》:用“历史长卷”展开佛教在中国的“文化融合之旅”,看透千年佛缘的“中国密码” | 爱阅读

《中国佛教史》:用“历史长卷”展开佛教在中国的“文化融合之旅”,看透千年佛缘的“中国密码” | 爱阅读

《中国佛教史》:用“历史长卷”展开佛教在中国的“文化融合之旅”,看透千年佛缘的“中国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近代佛史拓荒者”的奠基之作 《中国佛教史》是近代佛教史研究泰斗蒋维乔(1873-1958)1930年出版的经典著作,成书于“西学东渐”与“佛教中国化”讨论的热潮中。作为中国首位系统梳理佛教在华传播史的学者,蒋维乔以“实证考据+文化阐释”的研究方法,用近400页篇幅,将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到清末民初的发展脉络,置于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宏观背景下,完成了一场对“佛教中国史”的全景式重构。 书中没有晦涩的佛经咒语堆砌,反而充满鲜活的“历史现场”:从汉明帝“感梦求法”的传说考辨,到...

《约翰·克里斯朵夫》:在艺术的圣殿里,与孤独的灵魂共舞 | 爱阅读

《约翰·克里斯朵夫》:在艺术的圣殿里,与孤独的灵魂共舞 | 爱阅读

《约翰·克里斯朵夫》:在艺术的圣殿里,与孤独的灵魂共舞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生命写就的“音乐史诗”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耗时20余年创作的长篇小说,1904年至1912年分四卷出版。这部百万字的巨著以德国小城萨尔布吕肯为起点,追踪音乐家克里斯朵夫·克拉夫特从童年到晚年的艺术生涯。罗曼·罗兰凭借此书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称其“通过文学形式展现了崇高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斗争,为人类精神进步树立了不朽丰碑”。 二、内容亮点: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听见灵魂的颤音 1. “音乐家的成长,是灵魂的扒皮” 克里斯朵夫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天才少年”,而是个被生活反复揉搓的“...

《杂鱼求生》:当生存游戏撞上职场现形记,这群社畜用摸鱼写下了打工人的生存哲学 | 爱阅读

《杂鱼求生》:当生存游戏撞上职场现形记,这群社畜用摸鱼写下了打工人的生存哲学 | 爱阅读

《杂鱼求生》:当生存游戏撞上职场现形记,这群社畜用摸鱼写下了打工人的生存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打工人的“摸鱼求生手册” 《杂鱼求生》是晋江文学城作者摸鱼狂魔创作的职场轻喜剧小说,全文约40万字,以“职场求生+系统任务”为标签,讲述社畜林小满意外绑定“摸鱼系统”,在完成打水、取快递等奇葩任务的过程中,与同事组队对抗职场PUA,最终实现从“职场杂鱼”到“摸鱼达人”的逆袭故事。作品融合黑色幽默、轻悬疑与职场生态,被读者称为“社畜版《办公室的故事》”,在打印机与咖啡渍间注入解压能量。 二、内容亮点:在工位与茶水间,写尽打工的荒诞与热血 任务设计:从“摸鱼三分钟”到“背锅马拉松” 书中“首日任务...

《长征记》: 80年后的今天重走那条“不可能的路” | 爱阅读

《长征记》: 80年后的今天重走那条“不可能的路” | 爱阅读

《长征记》: 80年后的今天重走那条“不可能的路”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岁月磨亮的“红色记忆芯片” 《长征记》是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深入陕北苏区,通过采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红军领袖与普通战士,结合实地探访写成的纪实文学经典(中译本多以《红星照耀中国》中“长征”章节为底本)。这部被称为“世界了解红军的第一扇窗”的著作,记录了1934-1936年红军从江西瑞金到陕西吴起镇的战略转移全过程——不是“教科书上的路线图”,而是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年轻人,用血肉之躯在雪山、草地、江河间刻下的“生存史诗”。 二、书籍内容:用“微观镜头”看长征的“精神密码”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