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21页

《择天记》:当病弱少年与命运对弈,我读懂了“选择”的终极力量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7
《择天记》:当病弱少年与命运对弈,我读懂了“选择”的终极力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网文界的“命运哲学书”,用310万字写透“选择比天赋更重要”的成长寓言......

《造谣学校》:当“舌尖上的谣言”变成“人性照妖镜”,我们才懂“真相”的重量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7
《造谣学校》:当“舌尖上的谣言”变成“人性照妖镜”,我们才懂“真相”的重量 一、基本信息:18世纪英国的“乡村谣言实验室” 《造谣学校》是英国18世纪喜剧大师理查德·谢里丹(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1777年的“风俗喜剧巅峰作”,与《屈身求爱》并称为“谢里丹双璧”。...

《造路易十四》:当国王成为“艺术品”,我们该如何看清权力的“妆容”?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8
《造路易十四》:当国王成为“艺术品”,我们该如何看清权力的“妆容”?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拆解“太阳王”形象的“文化侦探手册” 《造路易十四》出版于1992年,作者是英国新文化史泰斗彼得·伯克(Peter Burke)。这部被译为12种语言的著作,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国王传记”,而是一部以“形...

《早期中国》:一部用考古铲凿开的文明基因图谱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6
《早期中国》:一部用考古铲凿开的文明基因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学术界的“考古盲盒”,拆出五千年文明密码 当你在博物馆隔着玻璃凝视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时,是否想过这些纹路背后藏着怎样的国家密码?哥伦比亚大学李峰教授的《早期中国:社会与文化史》就像一把考古铲,将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历...

《早期经济思想》:追溯经济学的“思想源头”,读懂理论背后的历史逻辑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6
《早期经济思想》:追溯经济学的“思想源头”,读懂理论背后的历史逻辑 一、书籍基本信息 《早期经济思想》由美国著名经济思想史学家A. E. 门罗编撰,是一部聚焦 “古典经济学诞生前” 的核心文献集,堪称经济思想史领域的 “考古报告”。门罗长期深耕经济理论史研究,擅长从历史语境中挖掘思想脉络,这部...

《脏活:必要工作的道德伤害》:当“必要之恶”撕开文明社会的遮羞布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6
《脏活:必要工作的道德伤害》:当“必要之恶”撕开文明社会的遮羞布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看不见的手”捂住嘴的纪实炸弹 《脏活:必要工作的道德伤害》由美国调查记者埃亚勒·普雷斯撰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引进中国,译者为吉林大学法学教授李立丰。这本书以“脏活”为核心概念——那些社会...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看见理想主义者的万丈光芒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4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看见理想主义者的万丈光芒 一、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是陈行甲的自传体随笔集,2021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全书以7个章节、17.5万字的篇幅,记录了这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从湖北巴东的穷山恶水到深圳公益战场的生命轨迹。不同...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当词语成为“存在的路标”,一场与世界的深度对话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6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当词语成为“存在的路标”,一场与世界的深度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哲人的“语言朝圣手记”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Unterwegs zur Sprache)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晚年(1950-1959年)的哲学代表作,由12篇...

《在人间》:在泥里扎根的人,终会看见属于自己的星空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5
《在人间》:在泥里扎根的人,终会看见属于自己的星空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伤痕串起的成长日记”,高尔基的青春困局与时代切片 《在人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于1916年出版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与《童年》《我的大学》并称为“自传体三部曲”。若说《童年》是“被外祖父家门槛困住的童年”,这部书...

《在人间》:在“鞋店的尘埃”里,读懂“苦难中的人性微光”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5
《在人间》:在“鞋店的尘埃”里,读懂“苦难中的人性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自传体的“底层史诗”,跨越世纪的“生存备忘录” 《在人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于1916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经典版,刘辽逸译),与《童年》《我的大学》并称为“自传体三部曲”,被《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