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英雄与英雄崇拜》: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重新定义你我心中的英雄模样 | 爱阅读

2个月前 (09-09)读一读50

《英雄与英雄崇拜: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重新定义你我心中的英雄模样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初遇印象

《英雄与英雄崇拜》是英国历史学家、文学家托马斯·卡莱尔于1841年发表的经典演讲集,历经180余年仍被反复再版。中译本常见的是商务印书馆版本,译笔流畅如对话,读起来毫无学术著作的生硬感。第一次翻开它时,我正窝在咖啡馆的飘窗上——原以为会是一本讲英雄故事的书,却被目录惊到:全书竟分六讲,从作为神明的英雄作为教士的英雄”“作为诗人的英雄,最后落脚于作为国王的英雄,甚至专章讨论作为平民的英雄。这种打破常规的分类方式,像一把钥匙,咔嗒一声打开了我对英雄的固有认知。

二、内容拆解:英雄的N种面孔与精神密码

卡莱尔的英雄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超级英雄完美圣人。他在书中用大量历史细节还原英雄的真实处境:比如讲作为神明的英雄时,他没有渲染宙斯的雷电,而是聚焦古希腊人如何通过英雄崇拜构建精神信仰;讲作为诗人的英雄时,他以但丁为例,分析《神曲》如何用地狱-炼狱-天堂的叙事,将个人苦难升华为人类对光明的追寻。最让我震撼的是第六讲作为平民的英雄”——卡莱尔写了一位19世纪英国纺织女工,她每天工作14小时,却坚持在破布堆里捡回废弃线头,攒钱供弟弟读书。卡莱尔写道:她的手粗糙如树皮,眼睛却亮得像星子——英雄主义不在战场,而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这种对平凡英的挖掘,像一把温柔的手术刀,划开了英雄必须伟大的偏见。

三、写作特色:像剥洋葱般层层解构,又似拼图游戏般重构认知

卡莱尔的文字自带戏剧张力:他会先抛出一个颠覆性观点(比如所有英雄最初都被视为疯子),再用大量信件、日记、新闻报道佐证;他擅长用场景化描写让历史活过来”——讲克伦威尔时,他还原了这位护国公在议会辩论中拍桌子的细节:他的拳头砸在橡木桌上,震得墨水瓶跳起来,溅在羊皮纸上的蓝渍,后来成了《权利法案》草案的背景色。更妙的是他的论证逻辑:看似在讲不同类型的英雄,实则在编织一张精神传承网”——从神话英雄到平民英雄,本质都是用行动对抗虚无的人类精神的具象化。这种形散神聚的结构,像拼一幅巨型马赛克,每一块英雄故事的碎片,最终都指向同一个内核:英雄是人类对抗脆弱的勇气标本。

四、阅读体验:从“仰望”到“共鸣”,那些被击中的瞬间

读这本书的过程,像在和一位睿智的老者对坐长谈。有天深夜读到英雄的本质是真诚’”一节,卡莱尔引用了苏格兰改革家诺克斯的日记:我站在爱丁堡街头宣讲,人群中有人扔石头,有人骂异端,但我知道,若此刻沉默,便是对上帝的背叛。突然想起去年疫情封控时,楼下社区工作者连续30天睡在帐篷里,给独居老人送菜。当时只觉得他们辛苦,此刻却突然懂了:所谓英雄,不过是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把应该做变成必须做的人。合上书页时,窗外的月光正洒在书脊上,我摸着那行烫金的英雄是人类的教师,突然鼻子发酸——原来我们从未远离英雄,只是需要一双重新发现的眼睛。

五、评价与影响力:跨越时代的共鸣,为何150年后仍被反复翻读

《英雄与英雄崇拜》的影响力远超学术圈:作家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多次致敬卡莱尔的英雄精神;心理学家荣格将书中的英雄原型理论融入集体无意识研究;甚至在日本,平凡英雄概念被写入中小学德育教材。豆瓣上有位读者留言:读这本书前,我总觉得英雄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读完后,我开始记录妈妈的英雄时刻’——她每天早起给奶奶熬中药,365天从未间断。这种从书内到生活的影响,或许正是经典的魅力:它不提供答案,却教会你如何提问;它不定义英雄,却让你看见自己心中的英雄火种。

六、我的私藏金句与推荐理由

书中最让我反复咀嚼的句子是:英雄不是没有恐惧的人,而是带着恐惧依然向前走的人。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发了芽——最近备考压力大时,我总想起卡莱尔的这句话,便不再因怕考砸而逃避,反而能沉下心复习。

如果你也曾困惑现在还有英雄吗,或是想摆脱英雄必须完美的执念,这本书会是最好的答案。它不会给你热血沸腾的口号,却会用19世纪的墨水,写下跨越三个世纪的真理:英雄从未消失,他们是你我在生活的泥潭里,依然愿意抬头仰望的那片星空。



“《英雄与英雄崇拜》: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重新定义你我心中的英雄模样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红与黑》:阶层跃迁的野心与宿命,司汤达笔下的现代性寓言 | 爱阅读

《红与黑》:阶层跃迁的野心与宿命,司汤达笔下的现代性寓言 | 爱阅读

《红与黑》:阶层跃迁的野心与宿命,司汤达笔下的现代性寓言 一、书籍核心价值:一场献给所有"社会攀爬者"的镜像剧场 翻开这本19世纪的阶层启示录,你会发现它竟是部精妙的"社会生存模拟器"。于连从锯木厂少年到市长秘书的蜕变史,暗藏阶层跃迁的隐秘法则:当他在市长家抄写拉丁文典籍时,用羽毛笔在羊皮纸上划出阶级的裂缝;当他在神学院背诵教义时,用记忆术在脑海中构建权力网络。书中那句"新贵族的称号不如一枚五法郎硬币实在"的喟叹,在今天依然是打破内卷的解药——当维里埃小城的舞会灯光照亮于连的靴子破洞时,你会发现所谓阶层突破,不过是把尊严缝进补丁的勇气。 二、内容亮点:在拿破仑头像与教袍褶皱间生长的现代性...

《蝴蝶梦》:在记忆的迷雾里,打捞“自我”的倒影 | 爱阅读

《蝴蝶梦》:在记忆的迷雾里,打捞“自我”的倒影 | 爱阅读

《蝴蝶梦》:在记忆的迷雾里,打捞“自我”的倒影 一、基本信息:哥特迷雾中的“身份寓言” 《蝴蝶梦》(Rebecca)是英国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Daphnedu Maurier)1938年的“哥特文学经典”,与《简·爱》《呼啸山庄》并称为“英国女性成长三部曲”。这部以二战后英国康沃尔郡为背景的小说,围绕年轻新娘“我”与富豪迈克西姆的婚姻展开,通过“曼陀丽庄园”的神秘往事、女仆丹弗斯的暗示、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逐步揭开“吕蓓卡”这个“幽灵般的存在”背后的真相。如今最常见的版本是译林出版社2021年版(林智玲译),书中保留了杜穆里埃标志性的“心理悬疑”与“哥特美学”:比如她写曼陀丽庄园的黄昏...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一)作者与背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Alexandre Dumas)于1844年至184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19世纪法国拿破仑“百日王朝”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的复仇与救赎,展现了一个关于人性、命运与正义的宏大叙事。 (二)核心内容 小说以“等待与希望”为精神内核,讲述了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因一封密信被陷害入狱,历经十四年牢狱之灾后越狱、获得巨额财富,并以“基督山伯爵”身份精心策划复仇的故事。全书以“报恩与复仇”为主线,穿插政治阴谋、家族恩怨、爱情纠葛等多重情节,构建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二、书籍...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 爱阅读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 爱阅读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吴晓波2008年出版的《激荡三十年》,以1978-2008年中国企业史为轴,通过年广久卖瓜子、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等百余个经典案例,系统解构改革开放初期至21世纪初的商业变革。作品获“新浪年度十大好书”,入选“中国企业培训核心教材”,更因“鲜活的企业家档案”成为理解中国经济的“历史显微镜”,堪称“商业成长的基因图谱”。 核心价值: 这本书像一剂“认知扩容剂”——既拆解了历史叙事中的浪漫化滤镜,也注射了“企业家精神与时代机遇”的抗体。读者将跟随吴晓波从“傻子瓜子”的个体户崛起,到“腾讯QQ”的...

《足下的恋人》:当旧鞋沾满烟火气,我读懂了“陪伴”最温暖的“爱情注脚” | 爱阅读

《足下的恋人》:当旧鞋沾满烟火气,我读懂了“陪伴”最温暖的“爱情注脚” | 爱阅读

《足下的恋人》:当旧鞋沾满烟火气,我读懂了“陪伴”最温暖的“爱情注脚” 一、书籍基本信息:都市孤独的“治愈解药”,2024年现象级温暖文学黑马 《足下的恋人》是青年作家“晚棠”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情感志”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生活感——深棕色牛皮鞋旁散落着几片银杏叶(鞋帮上沾着浅褐色泥土,鞋跟磨得发亮,像被反复踩过的旧时光),配文用手写体写着“你以为‘爱情’是‘惊天动地’?其实,它是‘藏在鞋底的泥,口袋里的糖,是下雨时替你撑伞的手’”。全书26万字,以“32岁绘本师苏晚的‘足下恋人’日记”为核心,通过“修鞋摊的旧皮鞋”“便利店的热豆浆”“深夜加班的姜茶”等12个...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文学考古学家”的“古今勘探手册” 若要给《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文学史的‘双筒望远镜’”——左筒对准“小说”,右筒聚焦“汉代文学”,合起来便是一幅从先秦到明清、从雅文学到俗文学的“文学全景图”。 这部由鲁迅(1881-1936)撰写的经典合集,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1923年出版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梳理小说发展脉络的专著;其二为未完成的《汉文学史纲要》(仅存10篇),是鲁迅对中国汉代文学的“断代考古”。两本书虽体...

《中国哲学简史》:一盏照见古今的智慧明灯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一盏照见古今的智慧明灯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一盏照见古今的智慧明灯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时空的哲学通识课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1948年首版即成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哲学的“标准教材”。这部仅28章的“小史”,却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哲学长卷——从先秦诸子百家到近代中西碰撞,从儒家“仁爱”到禅宗“顿悟”,用20万字勾勒出中国哲学三千年的精神脉络。它不是学术专著的缩略版,而是冯友兰以“哲学史家”与“哲学家”的双重身份,为中国哲学搭建的“思想展馆”。 二、核心价值:给现代人的“精神解压丸” 在“内卷”与“躺平”撕裂年轻人的今天,这本书像一剂清醒剂:...

《终成眷属》:莎翁笔下的爱情突围战与阶级破壁术 | 爱阅读

《终成眷属》:莎翁笔下的爱情突围战与阶级破壁术 | 爱阅读

《终成眷属》:莎翁笔下的爱情突围战与阶级破壁术 一、书籍基本信息:灰姑娘的16世纪职场升级指南 作为莎士比亚"问题剧"系列的冷门瑰宝,《终成眷属》以五幕剧形式,将薄伽丘《十日谈》的猎奇故事改造成女性觉醒的先锋实验。这部1623年首印的剧本,用"医生之女智取贵族"的颠覆性设定,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舞台上投下一颗性别平等的炸弹,其影响力穿透四百年,成为现代独立女性的精神图腾。 二、核心价值:在阶级铜墙中浇灌爱情之花 这本书最颠覆的启示,在于它用海伦娜的智慧撕开了贵族社会的虚伪面纱——当她以"治好国王"为筹码换取婚约,当她假扮朝圣者智取勃特拉姆的戒指,读者会突然意识到:真正的平等不是等待施舍,而是...

《庄稼人》:在土地褶皱里打捞消失的匠人精神与乡愁密码 | 爱阅读

《庄稼人》:在土地褶皱里打捞消失的匠人精神与乡愁密码 | 爱阅读

《庄稼人》:在土地褶皱里打捞消失的匠人精神与乡愁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时代追赶的乡土史诗 《庄稼人》是乡土文学作家黄孝纪潜心七年的非虚构力作,2024年7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推出。作为“中国乡存丛书”第八部,这部18万字的散文集以湖南永兴县八公分村为样本,聚焦1970-1990年代四十余位乡村匠人——从“让茶油香飘十里”的榨油师傅,到“用篾条编织生活”的篾匠;从“在瓦片上写诗”的砌匠,到“用渔鼓声治愈乡愁”的民间艺人。全书以“事众生”“制百器”“促生产”“参天地”四辑结构,用方志体例为正在消失的农耕文明立传,堪称“湘南乡村的清明上河图”。 二、核心价值:在AI时代守护人性的温度 当...

《子夜》:我用半个月,读懂了“钢铁森林里的困兽之斗” | 爱阅读

《子夜》:我用半个月,读懂了“钢铁森林里的困兽之斗” | 爱阅读

《子夜》:我用半个月,读懂了“钢铁森林里的困兽之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金融风暴写尽时代”的“中国民族工业史诗” 若要快速定位《子夜》(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典藏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巅峰”之作、以1930年代上海为背景的“民族工业生存图鉴”、通过“吴荪甫×赵伯韬”双雄对决折射经济战本质、收录茅盾创作手记+1930年代上海金融档案、被译为20+种语言的“世界认识中国经济的窗口”​​。它不是“商战小说”或“工业传奇”,更像一位“蹲在证券交易所二楼看行情的旧职员”的“时代笔记”——从吴荪甫在交易所里“攥着电报稿发抖”的清晨,到裕华丝厂女工“举着...

《自卑与超越》:从“自我否定”到“生命突围”,阿德勒给普通人的“心理自救指南” | 爱阅读

《自卑与超越》:从“自我否定”到“生命突围”,阿德勒给普通人的“心理自救指南” | 爱阅读

《自卑与超越》:从“自我否定”到“生命突围”,阿德勒给普通人的“心理自救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心灵鸡汤”,是“自卑者的生存地图” 《自卑与超越》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经典著作,1932年出版后被译成3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1000万册,被称为“个体心理学的奠基之作”。书中没有晦涩的理论堆砌,而是用阿德勒对“自卑”的独特洞察——​​自卑不是“缺陷”,而是“生命的动力源”;超越自卑的关键,不是“消灭自卑”,而是“利用自卑的能量,活出更完整的自己”​​——为每个被“自我否定”困扰的人,画出了一张“心理自救地图”。 对我而言,它的价值远超“治愈”。去年我因“外貌...

《正义论》:在罗尔斯的“无知之幕”下重构社会公平的DNA | 爱阅读

《正义论》:在罗尔斯的“无知之幕”下重构社会公平的DNA | 爱阅读

《正义论》:在罗尔斯的“无知之幕”下重构社会公平的DNA 一、书籍基本信息:政治哲学的"地震仪" 《正义论》是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于1971年出版的政治哲学巨著,被学界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理论著作"。商务印书馆2023年推出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典藏本,附有罗尔斯手稿影印件与当代社会政策案例对照表,让52年前的思想革命在Z世代读者眼中焕发新生机。哲学家诺齐克曾评价:"如果说洛克是自由主义的建筑师,那么罗尔斯就是它的结构工程师。" 二、核心价值:撕开社会公平的"遮羞布" "正义即公平"的认知颠覆 书中提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用"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构建公平分配模型。这...

《政府论》:在自然权利与权力分立间构筑现代政治的基石 | 爱阅读

《政府论》:在自然权利与权力分立间构筑现代政治的基石 | 爱阅读

《政府论》:在自然权利与权力分立间构筑现代政治的基石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译成14种语言的政治学圣经 作为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的代表作,《政府论》是1689-1690年出版的政治哲学著作,2014年江西教育出版社推出中文译本。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系统驳斥君权神授学说,下篇通过社会契约论阐释政府起源与目的,提出立法权、执行权与对外权分立学说。这部"政治解剖刀"般的著作,被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研究体系的奠基性文献,2007年三联书店出版的《洛克〈政府论〉导论》更揭示其批判菲尔默而非霍布斯的学术背景。 二、核心价值:现代政治文明的基因解码手册 这本书最锋利的价值在于:它像一把青铜手术刀,剖开了政治...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解码国家经济主权的战略蓝图,在逆全球化时代重审产业保护 | 爱阅读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解码国家经济主权的战略蓝图,在逆全球化时代重审产业保护 | 爱阅读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解码国家经济主权的战略蓝图,在逆全球化时代重审产业保护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国家视角重构经济认知的启蒙经典 1841年,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完成《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系统提出“国家经济学”理论,颠覆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范式。这部被马克思称为“弱国经济生存指南”的著作,1961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文世界,收录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书以“生产力理论”为核心,构建起从历史分析到政策建议的完整战略框架,被誉为“历史学派的奠基性著作”。 二、核心价值:在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间架起认知桥梁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出“国家经济主权理论”,将经济发展从“普...

《政治经济学理论》:19世纪的“效用显微镜”,如何重塑我们对“价值”的认知? | 爱阅读

《政治经济学理论》:19世纪的“效用显微镜”,如何重塑我们对“价值”的认知? | 爱阅读

《政治经济学理论》:19世纪的“效用显微镜”,如何重塑我们对“价值”的认知?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斯坦利·杰文斯”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奢侈品限量款抢购”的新闻发呆。19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逻辑学家兼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在煤油灯下写下“效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时,或许不会想到:他笔下“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会在一百五十多年后,成为理解“消费主义”“用户体验”“行为经济学”的底层密码。 作为边际效用学派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与门格尔、瓦尔拉斯并列),杰文斯(1835-1882)的身份标签远比“经济学家”更鲜活:他是曼彻斯特...

《指数基金定投指南》:用“懒人投资法”实现财务自由的实操手册 | 爱阅读

《指数基金定投指南》:用“懒人投资法”实现财务自由的实操手册 | 爱阅读

《指数基金定投指南》:用“懒人投资法”实现财务自由的实操手册 一、书籍核心价值:普通人的“躺赢”理财方案 这本书像一把万能钥匙,帮普通投资者破解“赚不到钱”的魔咒——不用盯盘、不用选股,只需每月定投指数基金,就能跑赢90%的专业投资者。作者银行螺丝钉(雪球大V)用5年实盘经验+数据回测,证明: 定投的“微笑曲线”:即使遇到熊市,只要坚持定投,成本会被时间“摊平” 指数基金的“永生优势”:企业会倒闭,但指数通过新陈代谢永存(如标普500指数成分股每2年更换20%) 估值的“红绿灯”:通过“市盈率百分位”判断低估/高估,避免追涨杀跌 真实收获:我曾因“炒股”亏损30%,书中“低估时买入,高估...

《治国策》:在波斯帝国的镜鉴中寻找现代治理的密码 | 爱阅读

《治国策》:在波斯帝国的镜鉴中寻找现代治理的密码 | 爱阅读

《治国策》:在波斯帝国的镜鉴中寻找现代治理的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游牧帝国与定居文明的治理实验 《治国策》是11世纪波斯塞尔柱王朝宰相尼扎姆·莫尔克的行政学专著,成书于1086-1092年,2013年由商务印书馆纳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书50章,以"国家治理"为核心,涵盖税收、司法、军事、官吏选拔等议题,被誉为"现存最早的中东行政学专著"。作者以塞尔柱帝国宰相的亲身经历,记录了游牧民族如何统治中亚、伊朗等定居文明地区的历史实验,其内容既包含"密探制度"等权力监控手段,也涉及"驿站系统"等基础设施规划。 二、核心价值:穿越千年的治理启示录 这本书最锋利的价值在于:它像一把手术刀,...

《中国大历史》:解码五千年文明基因的黄河式叙事 | 爱阅读

《中国大历史》:解码五千年文明基因的黄河式叙事 | 爱阅读

《中国大历史》:解码五千年文明基因的黄河式叙事 一、书籍基本信息:穿越五千年文明长河的航拍图 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初版于1994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推出"黄仁宇作品系列"精装版。这部被称作"宏观历史写作标杆"的著作,采用仿宣纸封面与水墨纹饰设计,内页穿插着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书末附赠的《中国历史关键节点图》像一份未拆封的文明基因图谱,将读者瞬间带入秦始皇统一六国与改革开放的时空重叠现场。 二、书籍内容:在青铜器与芯片间重建文明基因 核心价值:打破"历史=王朝更替表"的认知牢笼 作者像基因工程师般解码:中国历史并非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第...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本小书如何讲透五千年治乱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本小书如何讲透五千年治乱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本小书如何讲透五千年治乱密码 去年秋天,我在旧书店的角落翻到这本淡蓝封面的小书。书脊有些起翘,扉页上写着“钱宾四先生讲稿”,1952年的油印痕迹还若隐若现。翻到第一章“汉代政府组织”,钱穆先生用“宰相是皇帝的秘书长”形容三公九卿制,突然就笑出了声——原来严肃的古代官制,可以讲得像邻居大爷唠家常。合上书页时,窗外的银杏叶正扑簌簌落,我忽然明白:读史最妙的,不是记朝代年表,而是看制度如何在时代里“生长”或“扭曲”。 一、核心价值:给历史“松绑”,教我们用“动态眼光”看制度 很多人对历史的认知停留在“王朝兴衰”的爽文里:秦始皇暴政亡国、汉武帝雄才大略、明朝宦官专权……但...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外一种:婚姻与家族)》:一本撕开“传统社会”表皮的解剖刀 | 爱阅读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外一种:婚姻与家族)》:一本撕开“传统社会”表皮的解剖刀 | 爱阅读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外一种:婚姻与家族)》:一本撕开“传统社会”表皮的解剖刀 第一次翻开陶希圣先生的《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是在图书馆旧期刊室泛着霉味的老书堆里。深蓝布面的封面已经起了毛边,扉页上“中华书局民国二十三年初版”的字样却清晰如昨。翻到《婚姻与家族》章节时,窗外的梧桐叶正落在“宗法制度”的标题上——那瞬间我突然明白,这不是一本“讲历史”的书,而是一把用显微镜和手术刀打造的“社会解剖器”,专剖中国传统社会的“骨头缝”。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岁月低估的“社会结构百科全书”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初版于1933年,由陶希圣在上海笔耕堂书店推出,后经多次修订,被视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