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如何让人长期追随》:当管理者学会“踩刹车”,团队才会自动“踩油门” | 爱阅读
《管理者如何让人长期追随》:当管理者学会“踩刹车”,团队才会自动“踩油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500强高管“疯抢”的领导力“错题本”
2023年6月,文汇出版社出版的《管理者如何让人长期追随》如同一枚深水炸弹,在管理界炸开涟漪。作者马歇尔·古德史密斯——这位曾指导过通用电气、高盛、福特等150余位世界500强CEO的“领导力教练”,携手作家马克·莱特尔,将30年咨询案例浓缩成一本“反常识管理指南”。书中没有高深的理论框架,却用21种“低级错误清单”(如“总修改下属方案”“不懂得聆听”“偏袒心腹”)和全球领导力工具包,让管理者惊觉:“原来我一直在用错误的方式‘赶跑’团队!”
二、核心价值:停止“作死”,才是领导力的终极修炼
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颠覆了传统管理思维——它不教你“如何做”,而是教你“如何不做”。
古德史密斯发现,90%的管理者晋升后陷入困境,并非能力不足,而是掉进了“成功陷阱”:他们习惯用过去的成功经验(如独断决策、亲力亲为)应对新挑战,却不知这些行为正像“慢性毒药”般侵蚀团队信任。书中提出的“停止错误行为”理念,恰似给管理者装了一面“行为镜子”——当你不再过度干预下属提案、不再忽视团队认可、不再情绪化沟通时,团队会自动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追随”。
个人触动:作为曾因“总修改下属方案”被团队抵触的创业者,读到书中“你改得越多,他积极性越低”时,后背发凉。按照书中“引导而非代劳”的方法调整后,团队提出的创新方案竟比我自己设计的更精彩。这种“放手”的觉醒,让我明白:领导力的最高境界,是让团队觉得“成就属于我,但功劳属于你”。
三、内容亮点:21种“低级错误”,每一种都是职场“血泪史”
书中用大量真实案例,将抽象的管理问题具象化为“职场生存指南”:
“不懂得认可”:某科技公司CEO总认为“完成任务是本分”,从未公开表扬团队。直到员工离职率飙升30%,他才意识到:“好员工都是夸出来的,越厉害的管理者,越会夸人”。书中建议的“3秒认可法则”(下属汇报时,先停顿3秒真诚回应),让我在团队会议中立即实践,效果立竿见影。
“总修改下属方案”:某金融高管习惯在下属提案上“加戏”,结果团队逐渐失去提案热情。书中用“画蛇添足”的比喻戳中痛点:“下属的方案像未上色的画,你的‘修改’可能是乱涂的蜡笔,而非点睛的彩墨。”
“偏袒心腹”:某制造企业总监因偏爱“自己人”,导致非嫡系员工集体消极怠工。书中引用数据:“68%的员工离职,是因为觉得领导不公平”,并给出“业绩评价三原则”(只看数据、不问关系、公开透明),让管理者瞬间清醒。
这些案例像一面面“照妖镜”,让读者边读边自我检视:“我有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
四、写作特点:用“脱口秀”讲管理,让理论“接地气”
古德史密斯的写作风格堪称“学术界的段子手”:
场景化叙事:描述某高管因“过度追求认可”在会议上反复提及哈佛学历时,他写道:“这就像在舞会上,有人一直对着镜子自我欣赏——起初大家觉得有趣,久了只想躲远。”
跨学科比喻:将团队信任比作“银行账户”:“每次兑现承诺是存款,每次失信是取款。当账户透支时,团队会用‘离职’给你开‘空头支票’。”
数据幽默化:在解析“倾听的重要性”时,他调侃:“如果管理者能少说50%的话,团队效率会提升30%——因为员工终于有机会把话说完,而不是猜你下一步要说什么。”
这种“学术+娱乐”的笔法,让硬核管理知识变得像追剧一样上瘾。
五、阅读体验:像玩“大家来找茬”,但找的是自己的“管理病”
翻开这本书,仿佛进入一间“领导力诊疗室”:
第一章“成功的苦恼”:用“盖子法则”比喻领导力上限——“你的领导力像锅盖,团队潜力像锅里的水,盖子越低,水越难沸腾。”
第二章“21种低级错误”:每读一个错误,都像被作者“灵魂拷问”:“你中招了吗?”
第三章“怎样才能变得更好”:提供的“全球领导力清单”像一张“行为修正地图”,从“道歉技巧”到“授权法则”,步骤清晰到能立即执行。
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镜像法则”——“下属会模仿你的行为,就像照镜子”。当我按照书中建议,在团队中主动承认错误后,发现下属也开始更坦诚地面对失误。这种“上行下效”的改变,让我深刻体会到:领导力不是“我说你做”,而是“我做你学”。
六、评价与影响力:横扫全球榜单,500强高管的“床头书”
这本书的影响力早已突破纸面:
媒体认可:横扫《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畅销榜,被《环球时报》誉为“管理者必读的‘错题本’”。
企业追捧:麦肯锡、高盛等企业将本书列为高管培训教材,某科技公司CEO甚至要求全员阅读:“读完这本书,团队离职率降了15%。”
读者口碑:在豆瓣,有读者评论:“如果早10年读到这本书,我可能不会因为‘不懂聆听’失去核心团队。”
社会热点关联:在“00后整顿职场”“员工忠诚度下降”成为热议话题的当下,书中提出的“建立信任”“有效沟通”“员工成长”等理念,恰似一剂“职场解药”。它告诉我们:员工离职的表面是“钱没给够”,深层是“心受委屈了”。
七、金句点睛:一句顶一万句的“管理真言”
“真正的领导者不是拥有权力的人,而是能够激发他人内在力量的人。”
——这句话让我明白:领导力的本质是“点燃”,而非“控制”。
“当你的团队完成了任务时,你只需要真诚地表示认可,而不是认为‘这没什么值得夸奖’。”
——这句朴实的话,戳中了多少管理者的“自大盲区”?
八、结语:管理者的觉醒,从“停止作死”开始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管理不是“如何让别人听我的”,而是“如何让别人愿意听我的”。在VUCA时代(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团队需要的不是“完美领导”,而是“真实领导”——一个会犯错、会道歉、会倾听的“人”。
如果你渴望摆脱“孤军奋战”的困境,如果你想让团队从“被迫跟随”转向“主动追随”,这本书就是你的“领导力觉醒手册”。毕竟,当管理者学会“踩刹车”,团队才会自动“踩油门”——而这,正是中国职场最稀缺的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