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一游 > 正文内容

曲靖昆明电波观测站110雷达:从“大地球”到国家工业遗产的跌宕史诗 │ 游曲靖

12小时前游一游2

曲靖昆明电波观测站110雷达:从大地球到国家工业遗产的跌宕史诗

 

一、1959-1977:18年磨一,中国雷达的自力更生

1.深山里的绝密工程”——1581块玻璃钢板拼出的44米巨球

1959年,中苏交恶,超远程预警成为国防生死线。沾益县劲松山被划为禁区,代号110工程悄然动工。天线罩由1581块蜂窝玻璃钢手工拼接,6万颗螺栓一颗一颗拧进去,0.2米厚度、44米直径,至今仍是亚洲最大雷达罩之一。当时国内没有大型吊装设备,工人们用绞盘+人力,像拉纤一样把180吨旋转部位拖上36.5米高空,整整耗时一年半。

2.320计算机大脑”——中国首部雷达与晶体管计算机握手

1970年,22所自研的320晶体管计算机运抵现场,重达6吨,内存仅16K。为了把雷达回波信号实时送进计算机,工程师们用乒乓缓存土办法——两台磁带机轮流读写,实现每秒1000次采样。1971年夏,雷达首次捕获2000公里外酒泉靶场弹丸,误差小于150米,中国由此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拥有超远程精密跟踪雷达的国家。

3.雷达医生刘玉坤——把耳朵贴在钢梁上听回波的人

刘玉坤,1973年毕业的北大无线电系学生,被分配到110雷达做雷达医生。他每天背20公斤测试仪,沿旋梯爬到36米高空,用改锥当听诊器,把耳朵贴在钢梁,听齿轮咬合是否均匀。一次台风突袭,天线罩内形成雨幕,高压打火噼啪作响,他裹着雨衣在罩顶连续作业11小时,最终用一张塑料布包住馈源,保住整机。老兵复员时,他把那本浸满机油的笔记本捐给了所史馆,首页写着:雷达不是铁,是国家的另一副铠甲。

二、1980-2000:从冷战之眼太空雷达的二次投胎

1.退役即报废?——一纸报告让它续命20年

1990年代初,冷战结束,110雷达任务骤减,军方决定报废。22所青年工程师王赤(现中科院院士)连夜写报告:天线罩完好,高速旋转底座可再利用,建议改为科学雷达。报告被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朱光亚批示同意试改,于是400吨铁甲逃过拆解,成为国际子午圈计划的中国节点

2.给月亮照相”——首次把雷达波送上38万公里

1998年,改造后的非相干散射雷达首次开机,功率1兆瓦,脉冲宽度1毫秒。科研团队把波束对准月球,回波延迟2.56秒,成功获得月面粗糙度图像,分辨率1公里——这是亚洲首次用地基雷达给月球拍全身照。当晚,沾益县老百姓围着雷达站看热闹,说大地球变成了大月亮

3.国际雷达培训班”——第三世界科学家的中国课堂

2001-2005年,22所在110雷达举办4期国际培训班,为巴基斯坦、伊朗、巴西等13国培训70余名空间物理学者。没有教材,工程师把雷达图纸复印成册,用中英文对照标注;上机实习时,外国学员爬上旋转平台,惊呼This is a real dinosaur, but it works!培训结束,他们把320计算机淘汰下来的磁芯阵列当纪念品带回国,说那是Chinese siliconfossil

三、2002-今天:工业遗产出圈大地球的第三次青春

1.国家野外站挂牌——老雷达有了新身份证

2021年10月,科技部正式批准电磁波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10雷达成为国家级创新平台。同年11月,工信部将其列入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核心物项包括:玻璃钢天线罩、320计算机、指挥调度台、640工程笔记等,共87箱档案,重1.3吨。雷达站第一次有了双重身份”——既做科研,也讲故事。

2.抖音上的网红打卡墙”——大地球话题破2千万播放

2022年,沾益区投入380万元,把老雷达围墙刷成太空渐变蓝,加上一条50米长的太空走廊灯箱,展示雷达捕获的月面图、空间碎片轨迹。抖音话题大地球打卡迅速蹿红,最高单条视频点赞112万,评论区里写满原来三体雷达真的存在!雷达站顺势开放预约,周末峰值客流达2000人,当地农家乐收入翻3倍。

3.从禁区社区客厅”——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实验

2023年起,22所与曲靖技师学院共建雷达工匠工作室,把退役发射机、速调管搬进课堂,学生3D打印1:10雷达模型,再做激光内雕,月售千余件。2024年,雷达脚下建成电波书吧,用旧齿轮做吧台,用磁芯阵列拼成吊灯,开业3个月举办16场科普读书会,成为沾益区图书馆分馆。未来计划把320计算机改造成模拟发报互动装置,让游客体验1970年代打孔纸带发报——老机器即将第三次开机

“曲靖昆明电波观测站110雷达:从“大地球”到国家工业遗产的跌宕史诗 │ 游曲靖” 的相关文章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尼珠河大峡谷之山高水长。晏廷勇摄 近年来,宣威市围绕“川滇黔渝节点旅游城市、滇东旅游环线明珠、‘清凉曲靖’客源承接地”目标定位,在“民族团结+文旅”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互嵌共融“交响曲”。今年上半...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云南尼珠河村的悬崖电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工程。这项工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设施,更是当地民生改善与旅游发展的重要标志。电梯的垂直高度达到268米,运行速度为每秒4米,承载重量为1600公斤,单程耗时约90秒至2分钟。自2019年11月动工以来,...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随着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对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村“空中校车”的持续报道,尼珠河大峡谷景区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春节期间,景区单日接待量突破万人次,跻身全国热门景区前二十强。面对流量红利,景区通过三大举措推进提质升级,探索“网红效应...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 游曲靖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 游曲靖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这里风光旖旎,尼珠河大峡谷、农业学大寨遗址、涧水海草山等自然风光数不胜数,有“水墨普立、户外天堂”的美誉。这里神奇壮美,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世界第一高户外露地观光电梯青云电梯、世界第一悬挑玻璃观景台520观景台等独特的旅游资源星罗棋布,在中...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 游曲靖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和合共生“交响曲”。 坚持高位推动,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孙西远:山高水长等你来——尼珠河大峡谷 | 游曲靖

孙西远:山高水长等你来——尼珠河大峡谷 严格意义上说,尼珠河大峡谷仅仅是指可渡河下游木东河大桥至腊龙岔河这一段,长约20千米,距北盘江第一桥1千米许,随着革香河和可渡河交汇成北盘江。就是这样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深山峡谷,随着众多高科技人文景观的落地和旅游开发的深入,瞬间变得天下闻名。 尼珠河大峡谷...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 游曲靖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 游曲靖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这里水墨天成的千仞峭壁、飞泻百米的雌雄双瀑、佛光普照的千年菩提、星罗棋布的亿万奇石、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成为世人永恒的向往。 这就是尼珠河大峡谷,一个隐藏在深山中与世隔绝的秘境,这里典型的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保留了最原始、最自然的景观。...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同学们,坐缆车上学感觉怎么样?” “开心!”“安全!” 近日,曲靖宣威市纪委监委干部到普立乡官寨小学开展回访时,来自普立乡尼珠河村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起上学的变化。 尼珠河村位于云贵交界处的大峡谷中。村里的小学生需要攀峭壁、涉河...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尼珠河大峡谷,这颗隐藏在云南深山中的璀璨明珠,以其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质景观,成为了无数旅行者梦寐以求的终极目的地。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不仅蕴藏着深邃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奇特的山石,还隐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随着冬季的到来...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尼珠河大峡谷,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以其壮观的峡谷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无数游客。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隐藏着许多令人垂涎的美食。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带来一份详尽的尼珠河大峡谷入冬5日游美食攻略,让您在探寻自然奇观的同时,也能尽情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