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这题超纲了》:一场用草稿纸写就的成长狂欢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17

《这题超纲了》:一场用草稿纸写就的成长狂欢

一、书籍基本信息:藏在数学练习册里的青春密码

《这题超纲了》是00后作家阿眠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少年文库推出。封面设计充满巧思——浅蓝草稿纸上歪歪扭扭写着已知:青春=Σ难题,求:解?,旁边画着半块橡皮擦和一支断了尖的铅笔,瞬间把人拽回中学教室。全书19万字,以单元题+成长线交织的结构展开,上市两个月销量破50万册,豆瓣评分8.5,被读者称为2024年最懂青春的解题指南

二、书籍内容:当“超纲题”变成成长的通关密钥

故事的起点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意外:高二(3)班的数学老师周明远,突然在黑板上写下一道超纲题”——不是奥赛难度的函数,而是用初中知识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非标准解法。他说:考试不会考,但你们要明白,知识不是为了填答案,是为了长脑子。

这场超纲实验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数学课代表林小满红着脸站起来:老师,这题课本里没讲过!坐在最后一排的数学困难户陈放却突然举手:我爷爷修拖拉机时,用过类似的杠杆原理……”课堂从标准答案的战场,变成了七嘴八舌的头脑市集”——有人翻出奶奶的老裁缝本(上面记着量布的土办法),有人用外卖盒折几何模型,连平时总睡觉的体育委员都摸出根草棍,在地上画起了辅助线。

书中最让我鼻酸的细节,是周老师在批改超纲作业时写的话:小满的解法用了美术课学的透视法,放放的草图让我想起修拖拉机的老张头——你们看,知识从来不是关在课本里的鸟,它是会飞的。这段话被夹在我的笔记本里,每次工作遇到标准流程卡壳时,我都会翻出来看看。

三、写作特点:用“解题思维”写活青春的烟火气

阿眠的文字有种把数学题写成小品文的魔力。她擅长捕捉课堂里的人间烟火:周老师讲题时会无意识转粉笔,转着转着就断成两截;林小满的草稿纸永远整整齐齐,边角还画着小太阳;陈放总把橡皮切成星星,说错了就当给题目放星星烟花。这些细碎的真实,让超纲题变成了会呼吸的生活切片。

更绝的是叙事节奏。前几章像一节热闹的数学课,周老师的超纲指令让学生们手忙脚乱(有人急得直咬笔帽,有人偷偷查手机被没收);中段渐入人心,通过一道用物理知识解数学题的跨学科挑战,慢慢揭开每个孩子的解题故事”——林小满想证明自己不是只会考第一的机器,陈放想用数学给生病的奶奶算出康复概率;结尾则像交卷后的教室,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满墙的草稿纸上,周老师说:其实这道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你们写的,都是最好的解。

四、阅读体验:像在教室后排偷听一场关于成长的秘密

读这本书的过程,像蹲在教室后门的小窗台上,看一群少年为一道题争得面红耳赤。阿眠的语言有股青草味的真实:陈放用圆规在课桌上刻的必胜印子,林小满擦黑板时蹭在脸上的粉笔灰,周老师蹲下来帮学生捡掉在地上的三角尺时,后脑勺翘起的白发。这些画面感极强的细节,让我想起自己高中时,数学老师总说题做错了没关系,但你得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原来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解题思路,藏着最珍贵的成长密码。

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反套路。没有狗血的校园恋,没有学渣逆袭的爽文模板,甚至连考试都只是背景板——阿眠把焦点对准了思考本身:当学生被迫跳出背公式、套模板的舒适区,他们反而触摸到了知识的温度。合上书时,我盯着封面上那行已知:青春=Σ难题,突然笑了——原来我们的青春,早就在解一道又一道超纲题里,长成了独一无二的答案。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给“标准答案焦虑症”的一剂解药

鸡娃”“内卷成为热词的今天,《这题超纲了》像一场及时雨。它击中了当代人的集体焦虑:我们太习惯正确答案,却忘了成长本身就充满未知。豆瓣书评区有一条高赞留言:以前怕超纲题,现在才懂,人生最珍贵的题,都是超纲的。这种共鸣让它迅速破圈,不仅被中学生列为不想扔的课本,还被家长群疯传——“原来和孩子一起解超纲题,比报补习班有用多了。

教育类公众号少年研究所评价: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校园小说,而是给所有被标准答案困住的人的情书。它告诉我们:知识不是用来征服的,是用来好奇的;成长不是用来做对的,是用来试错的。

六、它对我意味着什么:原来“不会”也可以很勇敢

读这本书时,我正处于职业瓶颈期——每天重复着标准流程,连写方案都要照着模板改。周老师那句你们写的,都是最好的解像一盆冷水,又像一把火,突然浇醒了我:我有多久没想过为什么要这样做?又有多久没允许自己试错了?

现在的我,会在会议上主动说:这个方案可能有漏洞,我想试试另一种思路。会在加班时画张草稿纸,把工作难题当成超纲题拆解。书里那句题目超纲不可怕,怕的是我们不敢跳出标准答案的框,成了我手机屏保。

周末整理书架时,我又翻到《这题超纲了》。书角有点卷,是被我反复摩挲的痕迹。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我突然想起书里的一个场景:放学时,陈放举着自己的几何模型跑过走廊,阳光穿过他的指缝,把那些歪歪扭扭的线条照成了金色的翅膀。

原来成长从不是做对所有题,而是哪怕面对超纲的未知,依然愿意拿起笔,认真写下第一个解。这或许就是《这题超纲了》最珍贵的礼物——它教会我们:人生的考场里,没有超纲题,只有不敢写的人。

“《这题超纲了》:一场用草稿纸写就的成长狂欢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呼吸,眼睛,记忆》:当我们用感官打捞时光,才懂自己从未真正遗忘 | 爱阅读

《呼吸,眼睛,记忆》:当我们用感官打捞时光,才懂自己从未真正遗忘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五感写就的记忆解剖书” 《呼吸,眼睛,记忆》是青年作家苏晚2022年推出的跨学科随笔集,厚192页,封面是一张泛黄的旧胶片——照片里一只布满皱纹的手正轻触另一只手的指尖,背景是虚焦的梧桐叶,光影在纸页上...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 爱阅读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声音丈量地球生命的“生态乐谱” 《荒野之声》由美国生物学家戴维·乔治·哈斯凯尔撰写,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译者熊姣(曾译《寂静的春天》)。这位古根海姆研究员、普利策奖入...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 爱阅读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一、书籍基本信息:奇幻悬疑的“人性实验场”,2024年现象级破圈神作 《祸害成患妖成灾》是90后作家“青衫客”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奇幻文学社“志怪新章”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古风张力——青灰色石板路上,半片残破的红...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6年光阴,解剖“活100年”的商业密码 《基业长青》是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耗时6年完成的经典研究著作,出版于1994年。两位作者筛选了18对“卓越企业”与“优秀企业”(前者在更长周期内保持市场...

《极品风水师》:在都市异闻中,读懂风水文化的现代生存法则 | 爱阅读

《极品风水师》:在都市异闻中,读懂风水文化的现代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爽文”标签低估的风水异能经典 《极品风水师》是岱岳峰创作的都市异能小说,2017年起在纵横中文网、百度小说等平台连载,以396万字、1406章的体量构建了一个风水秘术与现代刑侦碰撞的悬疑世界。小说以青年风水师陈...

《记忆传授人》:在被规训的记忆里,我们如何“记得自己” | 爱阅读

《记忆传授人》:在被规训的记忆里,我们如何“记得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记忆寓言” 《记忆传授人》是美国作家洛伊丝·劳里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1993年出版后横扫全球,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具颠覆性的青少年小说”,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影响美国的88本书”。中文版由接力出...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用诗意的哲思,照亮生命的每一寸荒芜 | 爱阅读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用诗意的哲思,照亮生命的每一寸荒芜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东西方的“精神诗桥”,纪伯伦的“灵魂自白集”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是黎巴嫩诗人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毕生创作的散文诗合集,收录了他从1903年到1931年间的160余篇作品,涵盖《先知》《沙与沫...

当中国遇见〈国富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经济学思想漂流记” | 爱阅读

当中国遇见〈国富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经济学思想漂流记”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200页的“思想考古地图” 《当中国遇见〈国富论〉:严复译介〈原富〉百年回眸》由经济思想史学者赖建诚撰写,2023年3月由格致出版社出版。这本200页的小书,以严复1901年译介亚当·斯密《国富论》(译名...

《中国艺术精神》:用“心眼”看懂东方美学的“精神密码”,解锁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 爱阅读

《中国艺术精神》:用“心眼”看懂东方美学的“精神密码”,解锁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新儒家”的艺术哲学宣言 《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1966年出版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他旅居香港、潜心研究中国文化的特殊时期。作为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以“文化自觉”为底色,用近300页篇幅,将...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在礼教与欲望的夹缝中,解码晚清社会的“隐秘规则” | 爱阅读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在礼教与欲望的夹缝中,解码晚清社会的“隐秘规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是历史学家苏珊·布朗米勒(Susan Brownmiller)2023年推出的跨学科力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引进中文版。这本书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