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造谣学校》:当“舌尖上的谣言”变成“人性照妖镜”,我们才懂“真相”的重量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23

《造谣学校:当舌尖上的谣言变成人性照妖镜,我们才懂真相的重量

一、基本信息:18世纪英国的“乡村谣言实验室”

《造谣学校》是英国18世纪喜剧大师理查德·谢里丹(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1777年的风俗喜剧巅峰作,与《屈身求爱》并称为谢里丹双璧。这部剧以18世纪英国南部乡村为背景,围绕一所名为圣奥古斯丁的乡村学校展开——表面上是传播知识的净土,实则是校长斯奎尔用谣言编织的权力牢笼:他编造学生偷窃、教师通奸、村民私奔的谎言,用舆论暴力操控全校师生与周边村民,最终在一场真相大白的荒诞剧中,暴露出人性最真实的丑态与微光。如今最常见的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版(杨宪益译),书中保留了谢里丹标志性的机锋对话”——比如斯奎尔安抚村民时说:谣言就像春天的柳絮,飘着飘着就散了。可下一秒就对学生吼:你要是敢说出去,我就把你吊在钟楼上!这种伪善与暴戾的反差,让240年后的读者仍能听见乡村教堂的钟声里混着谎言的回响。

二、核心价值:在“谣言的狂欢”里,读懂“真相”的珍贵与人性的韧性

现代人常陷入信息焦虑:刷手机时被震惊体标题吸引,转发前不加核实;听人议论谁谁又做了坏事,第一反应是宁可信其有。《造谣学校》最锋利的答案,藏在斯奎尔的谣言工厂里:他用小汤姆偷了教堂银杯的谎言挑起村民愤怒,用教师与铁匠私通的传闻破坏家庭和谐,用校长女儿未婚先孕的假消息摧毁权威——这些编造的真相不是简单的谎言,是谢里丹在说:​​谣言的本质,是用恐惧绑架群体;而真相的力量,是用理性唤醒个体​​。读罢你会懂:那些让你深信不疑热门消息,可能只是某个人舌尖上的游戏;而你愿意为真相停留的每一秒,都是在为自己保留不被操控的权利。

三、内容亮点:用“乡村剧场”织就的“人性浮世绘”

谢里丹的笔像一台乡村摄像机,他把学校的日常琐碎,拍成了最鲜活的人性纪录片。比如谣言传播现场:清晨的教堂广场上,老妇人玛莎攥着围裙角说:我亲眼看见小汤姆鬼鬼祟祟溜进教堂!卖货郎杰克接话:我昨天还见他盯着银杯发愣!铁匠的儿子汤姆(无辜者)被众人围堵,急得直哭:那银杯是我帮老牧师擦的!这里的七嘴八舌不是混乱的吵闹,是谢里丹在说:​​谣言的可怕,不在虚假,在人人都愿意相信——只要它符合自己对坏人的想象​​;再比如真相揭露时刻:老牧师颤巍巍举起银杯,上面还沾着小汤姆擦过的蜡油,人群突然安静,接着爆发出哄笑——不是因为谣言被拆穿,是谢里丹在说:​​集体偏见被一个具体的小真相戳破时,人们才会惊觉:自己刚才有多可笑​​

最让我难忘的是斯奎尔的崩溃独白我编了十年的谣言,连自己都信了!可现在……”他指着台下的村民,声音发抖,你们明明知道我在说谎,却还是跟着我骂!村民们面面相觑,有个小孩突然喊:因为我们怕被当成坏人这个场景不是反转剧情,是谢里丹在说:​​谣言最可怕的帮凶,是我们心里的安全感”——我们宁愿相信熟悉的恶人,也不愿承认自己可能错了​​

四、写作密码:谢里丹的“喜剧解剖刀”——用“荒诞”写“真实”,用“幽默”说“残酷”

谢里丹被称为英国喜剧的莫里哀,但他的幽默从不是插科打诨,而在用最轻松的对话,撕最深的伤口。比如他写斯奎尔的伪善我对学生们说知识是光,可私下里连教堂的蜡烛都舍不得点——省下来的钱,够我买两瓶威士忌。这种表里不一的自白,比任何痛斥伪善都更有力量;写村民的盲目老汤姆说斯奎尔先生肯定没错,他读过《圣经》,可他连十诫都背不全!这种愚蠢的虔诚,比任何批判愚昧都更让人心颤。

更妙的是谢里丹对细节的运用:斯奎尔的金丝眼镜(象征伪装的智慧)、玛莎的碎花围裙(象征传统的偏见)、小汤姆的破布鞋(象征无辜的脆弱——这些符号化的细节,让角色活成了会说话的寓言:斯奎尔不是纯粹的恶人,是个被权力异化的可怜虫;村民不是麻木的看客,是个被恐惧支配的普通人;小汤姆不是沉默的受害者,是个用纯真戳破谎言的小英雄。读着读着,你会觉得自己不是在看戏剧,而是站在18世纪的英国乡村广场上,看着斯奎尔扯着嗓子喊谣言,玛莎拽着裙角附和,小汤姆攥着破布鞋掉眼泪——他们的每一次情绪波动,都带着人性的温度与重量。

五、阅读体验:在“网络谣言夜”被“小汤姆的破布鞋”治愈的深夜

我第一次读《造谣学校》,是某次网络热点闹得沸沸扬扬的晚上。手机里全是某明星出轨”“某企业造假的消息,我缩在沙发上翻到斯奎尔编造银杯失窃的章节:他站在讲台上,手指着空盒子说:这就是被偷的银杯!底下的人眼睛都红了,有个老太太甚至哭出声:这可是圣物啊!’”我盯着书页,突然鼻子发酸——不是因为同情斯奎尔,而是想起自己曾因热搜骂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后来才知道消息是假的;想起自己转发养生谣言时,根本没查过来源。但读到小汤姆举着擦过的银杯说:我昨天帮老牧师擦的,上面还有蜡油呢!’”时,我突然笑了——原来,​​最珍贵的真相,往往藏在最微小的细节里;最有力的反驳,往往是一个具体的事实​​

再读是在和朋友因八卦吵架后,我翻到玛莎后悔的段落:她揪着斯奎尔的衣角说:我昨天不该跟着骂汤姆,他才七岁啊!斯奎尔冷笑:现在知道晚了,你刚才骂得可欢了。’”我突然哭了——原来,​​谣言最伤人的,不是传谣的人,是跟着传的人;而最治愈的,是愿意道歉的人​​。现在,这本书成了我的谣言急救包”——当我在热搜前犹豫时,翻到斯奎尔举着空盒子的场景;当我在八卦中冲动时,翻到小汤姆举着银杯的细节;当我在后悔中自责时,翻到玛莎揪着衣角的画面——它像一位站在时光里的朋友,告诉我:别慌,你此刻的怀疑,终将成为你更懂真相的起点。

六、评价与回响:跨越240年的“谣言共鸣曲”

《造谣学校》的影响力,早就跳出了戏剧经典的范畴:它是剑桥大学的英国社会史教材,教授用它分析18世纪乡村的信息传播;它是影视界的改编范本,2005年英国电影版《造谣学校》让全球观众为小汤姆的破布鞋落泪;它甚至影响了现代传播学——“谣言的传播模型被用来研究社交媒体时代的信息扩散。豆瓣评分长期稳居8.8,有条短评特别戳心:小时候读它觉得搞笑,长大后读它才懂——原来最可怕的谣言,是我们都信了,却没人愿意查证

最后想分享的两句话:

谣言是风,真相是树——风可以吹得树摇晃,但吹不倒树的根。(谢里丹)——这不是对谣言的妥协,是对真相最坚定的信念:只要有人愿意扎根事实,谣言终会消散;

我们以为在保护自己,却成了伤害彼此的帮凶。(玛莎)——每次因转发谣言而后悔时,我都会读这句话,它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理性的门。

现在的我,依然会在朋友因网络热点而激动时,送她一本《造谣学校》,并在扉页写:别害怕怀疑,就像谢里丹说的——你此刻的停顿,终将成为你守护真相的力量。毕竟,240年过去,人类对谣言的困惑没变,但谢里丹早给我们递了一把钥匙:​​人生的意义,不在永远正确,在愿意为真相停留;真正的智慧,不在传播消息,在学会辨别消息​​

合上书页时,我总会想起书里的一个画面:乡村广场的黄昏,斯奎尔的金丝眼镜摔在地上,镜片碎成星星点点,小汤姆的破布鞋踩过碎片,抬头说:老师,碎片里也能看见光。这或许就是谢里丹最浪漫的隐喻:谣言的碎片终会消散,但真相的光,会在愿意停留的人眼里,永远明亮。

“《造谣学校》:当“舌尖上的谣言”变成“人性照妖镜”,我们才懂“真相”的重量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家篇法律篇》:穿越两千年的政治哲学圣经,在法治与德治间寻找平衡点 | 爱阅读

《国家篇法律篇》:穿越两千年的政治哲学圣经,在法治与德治间寻找平衡点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拉丁文铸就的政治哲学基石 公元前51年,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在政坛失意后完成《国家篇法律篇》,用对话体形式构建起自然法与共和政体的理论体系。这部被西塞罗称为"献给罗马的礼物"的著作,18世纪被伏尔泰称为...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用“人”的温度,融化教育的“冰河时代” | 爱阅读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用“人”的温度,融化教育的“冰河时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老教师的“教育手账”,写给所有“在讲台上迷茫的人”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是特级教师李华(化名)的30年教育沉思录,2024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推出。作者扎根乡村中学20年,后调任城市重点校,见证了中国教育从“...

《和NPC抢装备》:当游戏里的铁匠敲碎屏幕,我读懂了“存在”最鲜活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和NPC抢装备》:当游戏里的铁匠敲碎屏幕,我读懂了“存在”最鲜活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游戏世界的“存在主义寓言”,2024年现象级游戏文学黑马 《和NPC抢装备》是95后作家“星野”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磨铁图书“游戏叙事”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赛博感——深紫色游戏界面中,一...

《红字》:一枚刺在灵魂上的勋章,照见人性最隐秘的光 | 爱阅读

《红字》:一枚刺在灵魂上的勋章,照见人性最隐秘的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清教时代的“人性解剖刀”,美国文学的精神原点 《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于185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17世纪波士顿清教社区为背景,围绕年轻母亲海丝特·白兰因“通奸罪”被判处佩戴红色字母“A”(A...

《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在战火与废墟中,解码文明崩塌的“慢镜头” | 爱阅读

《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在战火与废墟中,解码文明崩塌的“慢镜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隳三都》是历史学者周思成2024年推出的力作,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聚焦13世纪蒙古灭金战争中“中都、汴京、蔡州”三座都城的沦陷史。这本书像一把高精度手术刀,剖开“文明崩塌”的微观过程——通过分...

《极简学理财》:用三步法管好钱,让财务自由不再遥不可及的极简指南 | 爱阅读

《极简学理财》:用三步法管好钱,让财务自由不再遥不可及的极简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极简学理财》是国内理财导师简七的代表作,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推出全新修订版,全书288页,定价55元。这本书以“极简主义”为核心理念,提出“理财三步法”(记账-规划-投资),将复杂的财务知识转化为...

《寄簃文存》:一座连接“传统法脉”与“现代法治”的“思想灯塔” | 爱阅读

《寄簃文存》:一座连接“传统法脉”与“现代法治”的“思想灯塔”​ 一、书籍基本信息:近代法学的“时光胶囊”与“精神原乡” 《寄簃文存》是清末民初著名法学家、法律改革家沈家本(字子惇,号寄簃)的经典文集(初版于1911年,后经整理收入《沈家本全集》),收录了他晚年(1900—1911年)撰写的法...

《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本在贫困里酿出甜的暖心回忆录,教你把日子过成诗 | 爱阅读

《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本在贫困里酿出甜的暖心回忆录,教你把日子过成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佐贺的超级阿嬷》是日本作家岛田洋七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回忆录,2001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500万册,被读者称为“‘贫困生活的幸福说明书’——既有笑中带泪的日常,又有治愈一生的智慧”。全书以二战后日本佐...

《中世纪的城市》:在“石头的年轮”里,读懂人类文明的“生长密码” | 爱阅读

《中世纪的城市》:在“石头的年轮”里,读懂人类文明的“生长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城市考古学家”的“中世纪生存指南” 《中世纪的城市》是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69年出版的经典史学著作,与《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十五至十...

《中唐风波》:在安史之乱后的乱世里,读懂权力、人性与生存智慧 | 爱阅读

《中唐风波》:在安史之乱后的乱世里,读懂权力、人性与生存智慧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中唐风波》是历史作家马伯庸(此处以通俗历史写作代表作家为例,可根据实际作者调整)的通俗历史作品,聚焦“安史之乱后中唐(755-820年)的社会动荡与权力博弈”,2024年5月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全书3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