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晚熟的人》:在时代的褶皱里,寻找人性的光 | 爱阅读

1周前 (09-27)读一读16

《晚熟的人》:在时代的褶皱里,寻找人性的光

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莫言的《晚熟的人》是202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12个故事,以《晚熟的人》为名贯穿全书。这部作品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首部力作,既是对故乡人事的深情回望,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解剖。

核心价值在于:它用晚熟这一隐喻,将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交织,揭示了人在困境中如何保持赤诚与韧性。读完这本书,你会明白晚熟不是落后,而是历经沧桑后的智慧沉淀——它教会你如何在纷繁世界中守住本心,如何在苦难中寻找希望。

内容亮点:用“高密东北乡”照见中国社会的棱镜

莫言的笔触始终扎根于山东高密的乡土记忆,但《晚熟的人》更像是一部“社会变形记”。书中的人物像是从生活褶皱里走出来的鲜活灵魂:

《左镰》:一个地主之子因童年磨难学会用左手割草,却在苦难中练就坚韧。他的故事像一幅水墨画,用极简的笔墨勾勒出人性的顽强。

《晚熟的人》:蒋二这个晚熟的小人物,用看似愚钝的智慧在时代夹缝中生存,甚至反过来嘲讽那些早熟的投机者。他的晚熟哲学,像一剂解药,治愈了现代人对成功焦虑的病态追求。

《等待摩西》:一个基督徒后代在文革与改革开放间的跌宕人生,像一场精神的荒诞剧,却暗含对信仰与世俗的深刻叩问。

独特性在于: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注入日常叙事。比如《火把与口哨》中,一场乡村械斗的结局令人脊背发凉,仿佛能看到人性的恶与善在火光中交织;《红唇绿嘴》则用网络谣言的狂欢,映射出数字化时代真假难辨的荒诞。

写作特点:莫言的“诚实”与“狡黠”

莫言的写作从不回避矛盾。他用“诚实”直面历史创伤,用“狡黠”解构时代荒诞:

1.现实与幻想的无缝嫁接:在《澡堂与红床》中,澡堂里的利益纷争与矿工女儿的红床命运,被莫言写得如同一场黑色幽默的寓言。他让读者在笑声中看到泪光,在荒诞中触摸真实。

2.贴着人物走的叙事:格非曾评价莫言回到事情本身,比如《等待摩西》中柳卫东的失踪与归来,始终围绕人物的心理挣扎展开,而非刻意煽情。

3.语言的暴力与诗意:莫言的文字像一把钝刀,缓慢却精准地剖开生活的肌理。他写苦难不露声色,写荒诞却令人拍案叫绝。

阅读体验:一场灵魂的“过山车”

读《晚熟的人》,就像坐上一辆没有安全带的过山车:

《左镰》的结尾让我眼眶发热,却不敢流泪;

《火把与口哨》的结局像一记重拳,震得人久久无法平静;

《红唇绿嘴》中网络谣言的狂欢,让我在深夜反复思考是否早已死去。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从不给出标准答案。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你内心的褶皱:你是否也曾因“早熟”而失去赤诚?是否曾在“晚熟”中找到力量?

评价与影响力:从文学到社会的“现象级”

《晚熟的人》出版后引发热议,甚至被称为“现象级文学事件”:

专家评价:格非称其为改造后的自传性,张志方感叹莫言把故事写成了电影

读者反馈:有读者在书评中写道:这本书让我重新理解了善良的意义——它不是软弱,而是历经世故后的选择

社会影响力:2020年莫言直播时,150万人围观,抖音话题晚熟的人播放量达16亿次,证明文学依然能击中大众的神经。

为什么我特别喜欢它?

作为一个在城市与乡土间撕裂的读者,《晚熟的人》让我找到了共鸣。书中蒋二的“晚熟哲学”,恰好是我在职场与生活中对抗焦虑的武器——它告诉我:不必追赶“早熟”的浪潮,慢一点,反而能看清真正的方向。

最触动我的一句话是: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他们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也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地寻找同类,最后却变成了孤独的那一个。这句话像一束光,照亮了所有不合群的温柔灵魂。

与时代共振:当“晚熟”成为一种美德

在当下这个“内卷”与“躺平”并行的时代,《晚熟的人》恰如一面镜子: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成熟不是迎合,而是坚持内心的节奏。就像莫言笔下的那些“晚熟者”,他们或许走得慢,却在时代的裂缝中,种出了属于自己的花。

最后,分享一句莫言的句子:

人活一辈子,可悲的是赢了又如何?

这句话像一记警钟,敲碎了世俗对“成功”的定义。或许,真正的“晚熟”,就是学会与自己和解,在喧嚣中守住内心的寂静。

“《晚熟的人》:在时代的褶皱里,寻找人性的光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诡秘之主》:在雾都的迷雾里,读懂“人性如何在混沌中发光” | 爱阅读

《诡秘之主》:在雾都的迷雾里,读懂“人性如何在混沌中发光” 一、基本信息:网文界的“克苏鲁史诗”与乌贼的“神秘王国” 《诡秘之主》是起点中文网现象级作家“爱潜水的乌贼”(原名袁野)2018年连载的玄幻小说,全书超400万字,以19世纪蒸汽朋克风格的“鲁恩王国”为背景,融合克苏鲁神话、神秘学、蒸...

《哈姆莱特》:一面照见人性深渊的“镜子剧场” | 爱阅读

《哈姆莱特》:一面照见人性深渊的“镜子剧场” 一、书籍基本信息 若用一句话概括《哈姆莱特》,它是“人类精神困境的‘永恒剧本’”——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于1600-1601年创作的悲剧,与《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并称“四大悲剧”。全剧约3万字,分五幕,以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主...

《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解码现代国家成长的“财政密码” | 爱阅读

《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解码现代国家成长的“财政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轻量级却“重磅”的财政政治学著作 《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由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刘守刚撰写,2023年7月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全书仅十余万字,却以“税收国家—生产国家—福利国家”三阶段模型为骨架,...

《黑苹果——袁岳的人情课堂》:别把“人情”当功利算计,这才是真诚待人的相处之道 | 爱阅读

《黑苹果——袁岳的人情课堂》:别把“人情”当功利算计,这才是真诚待人的相处之道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深耕社会观察与人际交往领域20余年的袁岳——他既是社会学家,也是资深企业家,见过职场、生活里各种“人情困境”,写这本书时完全没端“专家架子”。书籍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8月出版...

《黑塞诗意三部曲》:在灵魂荒原上,种一株会开花的树 | 爱阅读

《黑塞诗意三部曲》:在灵魂荒原上,种一株会开花的树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装着三颗“灵魂解药”的月光宝盒 《黑塞诗意三部曲》收录了赫尔曼·黑塞三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悉达多》《德米安》《荒原狼》。这套豆瓣评分9.0的经典译本,采用德文原版直译,无删减保留黑塞文字的诗意与哲思。封面是抽象的墨...

《红与黑》:在阶级与欲望的夹缝里,读懂人性的锋利与柔软 | 爱阅读

《红与黑》:在阶级与欲望的夹缝里,读懂人性的锋利与柔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撕开19世纪法国社会的“精神解剖书”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Stendhal)于183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被视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司汤达本人更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故事以1815-1830年波旁复辟...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在商海浮沉里,照见“人性”的商业寓言 | 爱阅读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在商海浮沉里,照见“人性”的商业寓言 一、基本信息:晚清商界的“兴衰启示录”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是当代作家高阳(或同类历史纪实作家,具体以实际版本为准)的经典历史传记作品,以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生平为核心,结合大量史料与民间传说,全景式呈现了他从钱庄学徒...

《混乱的图书馆》:一本用乱序写就的“人间烟火标本集” | 爱阅读

《混乱的图书馆》:一本用乱序写就的“人间烟火标本集” 上周三下午,我在公司茶水间抱怨“家里书架乱得像被台风扫过”,邻座的退休老教师突然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本旧书:“你该读读这个——《混乱的图书馆》。我家楼下那家社区图书馆,比书里写的还乱,但比任何地方都温暖。”我接过书翻了两页,立刻被第一行字击中:...

《混子也有自尊》:原来“混”不是躺平,是戴着镣铐的生存史诗 | 爱阅读

《混子也有自尊》:原来“混”不是躺平,是戴着镣铐的生存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油污”和“烟火”写成的边缘群体生存志 《混子也有自尊》是社会观察者老周耗时两年,深入城中村、夜市、修车摊、外卖站等“边缘地带”,记录23位“混子”真实生活的纪实作品,2024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不同于“底...

《活出全新的自己》:一本解锁自我成长密码的实践指南,帮你跳出内耗活成想要的样子 | 爱阅读

《活出全新的自己》:一本解锁自我成长密码的实践指南,帮你跳出内耗活成想要的样子 一、书籍基本信息 《活出全新的自己》是华语世界知名心灵成长作家张德芬的经典作品,2012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300万册,被读者称为“‘自我觉醒的地图’——既有戳中痛点的心理剖析,又有可落地的改变方法”。全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