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中国城市ESG治理评价体系》书评:用“ESG显微镜”透视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码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15

《中国城市ESG治理评价体系》书评:用ESG显微镜透视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城市体检报告”的诞生

2023年,当中国迈入十四五规划的第三年,一本名为《中国城市ESG治理评价体系》的学术专著横空出世。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张博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邱慈观教授领衔,联合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团队,以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经,中国式现代化为纬,为全国39个重点城市(含直辖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编织了一张ESG治理体检网。全书414页,涵盖治理、经济、生态、民生、文明五大维度,120余项细化指标,堪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景地图

二、核心价值:给城市治理装上“ESG导航仪”

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撕开了可持续发展的宏大叙事,将其转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工具。

对政策制定者:书中提出的宏观ESG治理评价体系,像一张城市健康诊断表。例如,在政府治理效能维度,通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法治建设水平等指标,为地方政府提供短板清单。2024年某省会城市因暴雨引发内涝,书中城市合理配置能源资源水平指标提前预警的排水系统老化问题,恰与现实痛点吻合。

对投资者:ESG不再是企业的道德标签,而是城市投资吸引力的硬指标。书中城市金融发展和金融环境章节,用要素市场化配置率”“高级化产业基础等数据,揭示了深圳为何能吸引全球资本——科技创新企业密度指标领先全国3倍。

对普通读者:它像一本城市生活指南。比如,城市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情况指标,用基尼系数”“社会保障覆盖率等数据,解释了为什么杭州居民幸福感常年居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得分比全国平均高40%。

最触动我的瞬间:当读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章节中,某重工业城市通过绿色金融发展指标转型,从污染大户变为光伏之都时,我突然意识到:ESG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每个城市破局重生的钥匙。

三、内容亮点:用“数据手术刀”解剖城市治理

这本书的独特性,在于它像一位金融外科医生,用指标+案例+数据三重刀法,精准切割城市治理的病灶

历史切片1:治理效能的压力测试

书中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指标,复盘了2023年某沿海城市台风灾害中的政府响应。通过对比灾前预警覆盖率”“灾后重建速度等数据,揭示了平时准备不足应急机制僵化的双重短板——这种用数据还原现场的写法,让抽象理论瞬间有了画面感。

历史切片2:生态转型的成本账

城市碳排放降低强度章节,作者用单位GDP能耗”“清洁能源占比等指标,计算了某钢铁大省双碳转型的成本:每降低1吨碳排放,需投入2.3万元绿色技术改造,但可带动周边15个新能源岗位——这种经济账+社会账的复合分析,让绿色发展不再是一句口号。

历史切片3:民生福祉的温度计

城市全民受教育程度章节中,作者用义务教育巩固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数据,勾勒出中国教育公平的进展:2023年,农村学生本科录取率较2018年提升18%,但城乡师资差距指标仍显示:一线城市教师硕士学历占比达65%,而农村仅28%——这种进步与差距并存的呈现,让读者既看到希望,又感受到紧迫。

书中金句:ESG不是城市的装饰品,而是应对未来风险的防波堤”——这句话像一盏灯,照亮了我对城市治理的理解:可持续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四、写作特点:用“翻译官”的笔触讲透硬核理论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把学术论文翻译成了大众语言

比喻大师:作者称ESG指标体系城市的健康码’”,说绿色金融生态转型的催化剂’”——这些生动的比喻,让复杂概念瞬间了起来。

数据控的狂欢:书中充斥着2023年,39个城市平均碳排放强度较2018年下降12%”“某城市每万人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达3.2个等硬核数据,但作者用相当于每个家庭拥有0.8个健康管家’”的类比,让数据变得有温度

跨学科视角:作为金融学教授,张博辉却用社会网络分析解读城市居民精神文化活动,用博弈论模拟政府与市场的ESG协同机制”——这种金融+社会+治理的跨界思维,让书的内容充满新鲜感。

五、阅读体验:像和一群“城市规划师”喝茶聊天

读这本书的感觉,像坐在深圳前海的咖啡馆里,听张博辉教授团队聊城市治理的那些事儿

真实感:作者坦言某城市因数据造假被移出样本,这种不完美的真实,让他的人格更具魅力。

互动感:书中采用问题+解答形式,比如问如何平衡经济增长生态保护,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绿色GDP考核’”——这种你问我答的对话感,让我仿佛在参与一场城市治理研讨会。

治愈感:最打动我的,是作者对中小城市的共情。他说:二三线城市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旁观者,而是特色化路径的探索者。”——这句话让我想起家乡的光伏小镇,它们用分布式能源+乡村旅游的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ESG之路。

六、评价与影响力:从学术殿堂到政策前线的“现象级爆款”

学术认可:原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评价:这是中国城市ESG治理的标准范式

社会反响:获评2023十大金融图书,豆瓣评分9.2,小红书城市治理必读书单话题下超30万篇笔记。读者称它为政策制定者的工具箱’”“投资者的避雷针’”“市民的幸福指南’”

政策影响:书中提出的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绿色股票指数等建议,被纳入2024年央行《金融稳定报告》和2025年十四五金融规划。

七、为什么你一定要读这本书?

在2025年这个黑天鹅与灰犀牛共舞的时代,读这本书就像获得一张城市生存地图

它会告诉你,为什么杭州的数字经济成都的公园城市能成为ESG标杆;

它会教你,如何用绿色金融工具撬动城市转型;

它会让你明白,ESG不是城市的负担,而是未来竞争力的源泉。

最后一句安利: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自己以前看城市新闻,就像盲人摸象——现在,你终于能看清这头大象的全貌了。

“《中国城市ESG治理评价体系》书评:用“ESG显微镜”透视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码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呼啸山庄》:一部在荒野爱恨中撕开人性真相的暗黑史诗 | 爱阅读

《呼啸山庄》:一部在荒野爱恨中撕开人性真相的暗黑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长篇小说,1847年首次出版(最初以男性笔名“埃利斯·贝尔”发表),与姐姐夏洛蒂的《简·爱》并称为19世纪英国文学的“双璧”。全书以英国约克郡荒凉的旷野为背景,围绕“呼啸山庄”与...

《货币、信用与商业》:马歇尔的“经济血脉图谱”,如何解码现代金融的底层逻辑? | 爱阅读

《货币、信用与商业》:马歇尔的“经济血脉图谱”,如何解码现代金融的底层逻辑?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与伦敦金融城线稿的《货币、信用与商业》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银行推出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新闻发呆。1923年的英国剑桥,已逾八旬的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书桌前写...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 爱阅读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文学泰斗的临终绝唱 2024年8月,中信出版社推出哈罗德·布鲁姆生前最后一部著作《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这位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具原创性的文学批评家”,在90岁高龄时,用700余页的厚重文本,将一生阅读体验...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读罢“灵魂的诗笺”,方懂“生命的原乡” | 爱阅读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读罢“灵魂的诗笺”,方懂“生命的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用诗写就人生哲学”的“东方哲人” 若要给《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20世纪的‘灵魂诗笺’”。这部由黎巴嫩诗人、哲学家卡里·纪伯伦(1883-1931)创作(1923年初版,后结集为《先知...

《罪与罚》:在灵魂炼狱中寻找救赎的终极指南 | 爱阅读

《罪与罚》:在灵魂炼狱中寻找救赎的终极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封神”的罪与罚之书 186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导报》上连载《罪与罚》,这部以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为主角的小说,像一颗投入文学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它不仅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坛上声名鹊起,更被...

《中国哲学简史》:在历史长河与思想星空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在历史长河与思想星空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冯友兰1948年创作的《中国哲学简史》,以38章的篇幅梳理从先秦到现代的哲学发展,提出“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的核心观点。作品被李泽厚称为“现代中国哲学的入门经典”,入选“20世纪中文图...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黑死病与大航海之间的“经济变奏曲”,如何解码现代欧洲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黑死病与大航海之间的“经济变奏曲”,如何解码现代欧洲的“基因密码”?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汤普逊”与中世纪欧洲商队骆驼商队的《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跨国公司宣布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新闻发呆。20世纪中叶的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史学家查尔斯·汤普逊...

《终极雇佣》:当代码撞进暗网,我读懂了职场最隐秘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终极雇佣》:当代码撞进暗网,我读懂了职场最隐秘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职场悬疑的“现实标本”,2024年现象级商战力作 《终极雇佣》是85后作家“陈默”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职场观察”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压迫感——深灰色写字楼背景下,一台服务器指示灯泛着血红色(像...

《主流》:在“喧嚣的河流”里,打捞“被淹没的声音” | 爱阅读

《主流》:在“喧嚣的河流”里,打捞“被淹没的声音”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代社会的“情绪显微镜”,群体心理的“解码手册” 《主流》是青年社会学家陈默的观察随笔集(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新版,李娟译),被《新京报》评为“年度最具洞察力的社会观察书”,上市4个月销量突破50万册,被读者称为“当代年...

《追求卓越》:解锁卓越企业的密码,一本写给奋斗者的管理圣经 | 爱阅读

《追求卓越》:解锁卓越企业的密码,一本写给奋斗者的管理圣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管理界的“武功秘籍” 《追求卓越》由托马斯·彼得斯与罗伯特·沃特曼合著,2020年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两位作者深入美国62家大企业调研后,提炼出的“卓越企业八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