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合作的互联网》:解码数字时代的“新生产革命”与未来图景 | 爱阅读

1周前 (09-27)读一读15

《合作的互联网》:解码数字时代的新生产革命与未来图景

一、核心价值:一本让数字技术去魅的生存指南

当你在深夜刷短视频时,是否想过算法如何操控你的注意力?当你在电商平台购物时,是否好奇数据如何被平台垄断?当AI生成的内容铺天盖地时,是否担忧人类创造力被机器取代?《合作的互联网》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剖开数字技术的黑箱,揭示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作者贾开(上海交大副教授)与胡凌(北大副教授)用跨学科视角,将互联网合作主义定义为不同于平台资本主义的创新型生产模式。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不仅解释了为什么数字技术没有带来更公平的世界,更提供了如何通过合作重构数字未来的行动框架。读者将收获三重认知升级:

技术认知:理解区块链、开源软件、数据公地等合作技术如何挑战平台垄断;

规则认知:看清数字财产权、劳动法、反垄断法如何被重构以适应合作生产;

未来认知:预判AI时代人机协作的伦理边界与制度设计。

对我的触动:作为一名科技媒体从业者,我曾因报道外卖平台算法压榨骑手而陷入无力感。但书中数字福特主义与后福特主义的转型章节,让我意识到:技术本身无善恶,关键在于谁掌握生产资料的分配权。合上书那刻,我仿佛看见自己笔下的文字,正成为推动合作变革的数字火种

二、内容亮点:用技术结构规则理念四维地图,绘制数字生产的多重可能性

这本书的独特性在于,它拒绝做技术决定论的传声筒,而是用显微镜+望远镜的双重视角,解构数字生产的复杂生态。

1.技术维度:从封闭平台开放公地的路线之争

书中以万维网发明者伯纳斯-李的SOLID项目为例,揭示互联网的另一条技术路径:当Facebook用数据竖井垄断用户信息时,SOLID通过个人数据胶囊技术,让用户自主控制数据流向。这种去中心化技术,与书中分析的Linux开源社区、维基百科共同构成合作技术的三大支柱。

2.结构维度:数字生产方式的福特主义后福特主义之辩

作者用数字福特主义形容平台经济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如亚马逊仓库的人形机器人),而数字后福特主义则指向柔性化、个性化的合作生产(如Etsy手工艺品平台的工匠社群)。书中通过对比德国工业4.0与中国灵活就业,揭示不同国家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路径选择。

3.规则维度:数据秩序的迷思与突破

当欧盟用GDPR法规强化数据主权时,书中却指出:真正的数据公平,不是我的数据我做主,而是我们的数据我们共享。作者提出网络化数据秩序科层化数据秩序的二元框架,并预言:未来十年,数据治理的冲突将超越贸易战,成为全球数字竞争的主战场。

4.理念维度:从机器智能人机共生的哲学转向

书中犀利批判技术乌托邦的幻觉:当硅谷精英幻想用AI取代人类时,他们忘了——机器再聪明,也需要人类定义聪明的标准。作者通过分析AlphaGo与李世石的围棋对决,提出人机关系频谱论:从工具型(AI是计算器)到伙伴型(AI是同事),再到共生型(AI是器官延伸),人类正站在伦理选择的十字路口。

金句暴击:

互联网的合作主义实践,不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而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超克’——它保留了市场竞争的效率,却用合作机制修正了其剥削本质。

当我们在讨论算法歧视时,真正的敌人不是代码,而是编写代码的权力结构。

三、阅读体验:一场跨学科的头脑蹦迪

翻开这本386页的学术著作,你可能会被开篇的合作主义简史吓退——但别急,作者早为你准备了沉浸式阅读体验

1.视觉化案例:让理论起来

书中穿插大量生动案例:

德国数字工匠运动:传统工匠通过3D打印技术,将定制化生产从奢侈品变成大众服务;

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实验:贵州大数据交易所尝试用区块链技术,让农民的土壤数据直接对接农业科技公司;

印度数字公共基础设施革命:政府用开源软件搭建全民数字身份系统,打破私营平台的数据垄断。

这些案例像一串串数字珍珠,被作者用合作主义的丝线串联成璀璨项链。

2.辩论式写作:与学术巨匠隔空对战

作者不满足于自说自话,而是主动引入对手盘

当批判平台资本主义时,引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的警告:数字平台正在复制殖民时代的剥削逻辑

当讨论数据财产权时,与哈佛大学法学教授莱西格展开辩论:数据是新石油还是新空气

当分析AI伦理时,直接回应马斯克的AI威胁论把AI关进笼子?不如先给人类装上道德刹车

这种学术掰手腕的写作风格,让读者仿佛置身数字思想峰会

3.跨学科彩蛋:从生物学到神学的知识跨界

作者用蚂蚁与蜜蜂的分工对比,解释合作生产的生物学基础;借《圣经》巴别塔寓言,反思数字语言统一的风险;甚至引用《道德经》大道废,有仁义,批判平台经济的伪道德主义。这种乱入式知识引用,却意外形成奇妙的认知共振

个人阅读时刻:某个加班的深夜,读到书中数字劳工的隐形剥削’”章节时,我突然想起自己为写稿查阅的100篇论文——这些知识碎片被平台算法打包成付费产品,而我连数据残值都未获得。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书中那句振聋发聩的质问:当我们的点击、浏览、点赞都被量化成资本增值的数字,我们究竟是数字时代的主人,还是数据奴隶

四、评价与影响力:从学术殿堂到社会运动的思想火种

这本书的命运,本身就是一部合作主义的实践样本:

1.学术界的加冕礼

2024年入选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评委桑本谦教授评价: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在数字政治经济学领域,与尤才·本克莱、舍恩伯格等国际大师展开平等对话。

北大教授郑戈在序言中直言:为这本书写序,是在学术里程碑上刻下姓名。

截至2025年9月,豆瓣评分9.8(10人评价),短评中高频出现颠覆认知”“必读经典等关键词。

2.社会层面的破圈效应

2024年世界读书日,本书被推荐为了解互联网治理的必读书目,多地图书馆举办合作主义读书会

2025年欧盟《数字市场法案》修订期间,议员们引用书中数据秩序理论,要求苹果、谷歌开放应用商店支付系统;

在中国共同富裕政策背景下,书中数字普惠理念被纳入多地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

3.国际学界的中国声音

2024年国际互联网治理论坛(IGF)上,本书被译为英、法、西三语版本,成为发展中国家代表批判数字殖民主义的理论武器;

剑桥大学教授曼努埃尔·卡斯特评价:这本书证明,中国学者不仅能解释数字技术,更能定义数字未来。

最具预言性的句子:

当2025年的我们仍在争论AI会不会取代人类时,真正的危机早已潜伏在代码深处——不是机器的觉醒,而是人类在数字牢笼中的自我驯化。

结语:一本需要随身携带的数字生存手册

合上这本厚重的学术著作,窗外的2025年上海街头,外卖骑手仍在算法的催促下飞驰,直播间里主播正用家人们的称呼收割流量,AI生成的艺术画在拍卖行拍出天价……但我知道,这一切只是数字旧世界的回光返照。

正如作者在终章所写:合作的互联网不是乌托邦的蓝图,而是对现实的技术修补——它用开源代码对抗封闭平台,用数据公地对抗私有垄断,用人机共生对抗机器统治。在这个算法统治一切的时代,这本书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通往数字自由的道路。

“《合作的互联网》:解码数字时代的“新生产革命”与未来图景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航空港》:在万米高空的方寸之间,读懂“连接”最温暖的模样 | 爱阅读

《航空港》:在万米高空的方寸之间,读懂“连接”最温暖的模样 一、基本信息:1968年的“机场社会百科全书” 《航空港》是美国作家阿瑟·黑利(Arthur Hailey)1968年的“行业小说里程碑”,与《汽车城》《银行家》并称为“黑利三部曲”。这部以全球航空业为背景的长篇巨著,聚焦一座虚构的“...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用“人”的温度,融化教育的“冰河时代” | 爱阅读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用“人”的温度,融化教育的“冰河时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老教师的“教育手账”,写给所有“在讲台上迷茫的人”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是特级教师李华(化名)的30年教育沉思录,2024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推出。作者扎根乡村中学20年,后调任城市重点校,见证了中国教育从“...

《黑郁金香》:在17世纪荷兰的疯狂赌局中,一株黑花如何改写爱情与命运 | 爱阅读

《黑郁金香》:在17世纪荷兰的疯狂赌局中,一株黑花如何改写爱情与命运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法国作家大仲马1850年创作的《黑郁金香》,以17世纪荷兰"郁金香狂热"为背景,讲述园艺师与贵族少女为培育世间首株黑色郁金香,卷入权力、爱情与投机漩涡的传奇。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株花的命运,...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解码未来社会的生存指南 | 爱阅读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解码未来社会的生存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写给时代的预言书 1973年,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如一颗思想炸弹,在西方学术界炸开。这位哈佛教授用20万字的篇幅,为人类描绘了一幅技术革命颠覆社会结构的未来图景。书中提出的"中轴原理"与"知识成为核心资源...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 爱阅读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思想警钟” 《华氏451度》是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的反乌托邦经典,1953年出版后轰动全球,被《时代周刊》评为“百大英语小说”,被译成40多种语言,销量超5000万册。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2019...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 爱阅读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一、基本信息:听雪楼系列的“隐藏拼图” 《荒原雪》是沧月2007年出版的新世界出版社武侠小说,作为“听雪楼”系列补完篇,它像一把钥匙,串联起《血薇》与《护花铃》的情节断层。故事以杀手高欢的复仇线为主轴,交织药师叶风砂的温柔与少年任飞扬的狂傲,最终在神水宫...

《黄金罗盘》:当真理仪指向未知,我们终于读懂了“成长”的形状 | 爱阅读

《黄金罗盘》:当真理仪指向未知,我们终于读懂了“成长”的形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尘埃写就的奇幻成长圣经” 《黄金罗盘》是英国作家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黑暗物质三部曲”的开篇之作,1995年出版后横扫全球,销量超1200万册,被译成40多种语言,斩获惠特布莱德奖...

《基督山伯爵》:当复仇的利刃化作人性救赎的钥匙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当复仇的利刃化作人性救赎的钥匙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世纪的“爽文鼻祖”与人性教科书 1844年,法国作家大仲马在《辩论报》上开启了一场持续两年的连载狂欢——这部名为《基督山伯爵》的百万字巨著,以拿破仑“百日王朝”为历史幕布,讲述了一个水手从“天之骄子”沦为“政治囚徒”,再...

《极限大魔尊》:在魔气与天劫中,写一本给挑战者的突破指南 | 爱阅读

《极限大魔尊》:在魔气与天劫中,写一本给挑战者的突破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玄幻版的"极限修炼启示录" 《极限大魔尊》是网络作家"魔尊本尊"自2024年起在起点中文网连载的玄幻小说,目前已更新至138.21万字。小说以"主角通过极限修炼突破九重天劫"为核心设定,构建了涵盖魔功、天劫、宗门争霸的...

《几何原本》:用公理搭建的数学圣殿,如何塑造人类的理性思维 | 爱阅读

《几何原本》:用公理搭建的数学圣殿,如何塑造人类的理性思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逻辑写就的数学宪法”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完成的数学巨著,原名为《光学》(Optics),后因内容聚焦几何学被更名为《几何原本》(Elements)。它的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