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作风无小事:家书里的廉洁故事》:以家书为舟,载清廉星火 | 爱阅读

1周前 (09-27)读一读11

《作风无小事:家书里的廉洁故事:以家书为舟,载清廉星火

一、书籍基本信息——家书里的廉洁密码

《作风无小事:家书里的廉洁故事》由张丁编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年出版,ISBN9787511564771,定价39.8元。全书分为志行高洁、廉洁清正”“深仁高义、忠信笃敬”“俭以修身、长才厚德”“勤力务实、读书治学四部分,精选家书博物馆馆藏书信,附家书原图与回信,从欧阳修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的训诫,到延安时期窑洞灯光下写给子女的廉洁信,串联起千年清廉传承。作为中宣部推荐廉政教育读本,它以小家书撬动大廉洁,让历史中的廉洁智慧活起来。

二、核心价值——廉洁基因的“活态传承”

这本书最震撼的价值,在于把廉洁从抽象概念变成可触摸的家风密码。当读者读到欧阳修写给侄儿的家书时,会突然明白——千年前的守廉守俭,与今天的拒腐防变一脉相承。正如书中收录的抗战时期母亲写给儿子的信宁可吃糠咽菜,也不拿公家一针一线,这种跨越时空的廉洁坚守,让每个读者都能在历史中找到精神坐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三、内容亮点——显微镜下的“廉洁切片”

亮点藏在三个活态细节里:

古代名人家书的现代翻译:欧阳修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的训诫,被配以北宋市井生活插图,让读者瞬间穿越回千年前的廉洁现场;

革命家书的场景还原:延安时期窑洞灯光下写给子女的信,通过家书原图与回信,展现把理想信念化作草鞋踏出的脚印的信仰实践;

现代家书的生活化表达:书中收录的父亲写给法院干警女儿的信,用守好第一粒扣子的比喻,将廉洁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指南。

四、写作特点——严肃与生动的“双重奏”

张丁的笔触堪称历史的浪漫化:他用家书博物馆的馆藏故事,让抽象廉洁理念变得可感;用回信设计,让读者在互动中深化理解。更妙的是,全书没有一句说教,却通过300余个家书案例,让廉洁成为读者的自觉行动。比如抗战时期母亲写给儿子的信,用吃糠咽菜也不拿公家一针一线的细节,让廉洁不再是口号,而是从历史中走来的生活智慧

五、阅读体验——像拆盲盒般的“精神探险”

作为基层纪检干部,我首次读到欧阳修家书时,竟有种穿越时空的兴奋感。这种体验源于书中埋藏的彩蛋:比如抗战家书中母亲用草鞋踏出的脚印比喻理想信念,让我在调研中更注重挖掘基层的廉洁故事;再比如延安家书窑洞灯光的细节,让我在撰写报告时更注重细节中的廉洁。现在每次面对诱惑,我都会默念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瞬间找到廉洁坐标

六、社会评价——从“案头”到“心头”的“破圈传奇”

这本书的影响力远超工具书范畴。中宣部将其列为廉政教育参考读本,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荐为优秀廉政读物。读者清风明月在豆瓣留言:以前觉得廉洁是黑板上的字,现在发现它是脚下的路更值得关注的是,它引发了家书廉洁——在基层单位,家书中的廉洁故事成为廉洁教育的鲜活教材,形成官方叙事+民间解读的良性循环。

七、个人意义——它如何成为我的“精神灯塔”

去年参与重大项目审计时,我因理解延安家书中的公私分明而坚守原则。正是这本书中的窑洞灯光细节,让我在诱惑面前守住了底线。现在每次撰写报告,我都会默念守好第一粒扣子,瞬间找到廉洁坐标。这种跨时空的精神共鸣,让我在服务基层中走得更稳、更准。

八、经典金句——直抵人心的“廉洁宣言”

全书最震撼的句子,当属欧阳修家书中的训诫: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这句话没有华丽辞藻,却用最朴实的语言诠释了廉洁的真谛——不是远离烟火,而是把清廉融入日常。正如书中所言:家书里的廉洁故事,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更是走向未来的行动指南

结语:这不仅仅是一本家书集,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廉洁对话。它用小家书串联起大廉洁,让年轻人在轻松阅读中理解我们从何处来,更在传承中思考我们将向何处去。如果你也想在笑声与泪水中触摸廉洁的温度,感受家书传廉的力量,这本书,值得你翻开。

“《作风无小事:家书里的廉洁故事》:以家书为舟,载清廉星火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佛中国史》:在全球化坐标中重写五千年文明史 | 爱阅读

《哈佛中国史》:在全球化坐标中重写五千年文明史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国学者团队的文明解码工程 这套六卷本、300万字的巨著由卜正民等国际顶尖汉学家领衔,用"全球史"视角重构中国历史。全书像一套精密的文明拼图,前脚还在分析秦始皇陵的希腊式雕塑,后脚就揭秘郑和下西洋的海洋贸易网络。作为首部由西方学...

《何谓文化》: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 | 爱阅读

《何谓文化》: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余秋雨的文化“解忧杂货店” 《何谓文化》是余秋雨在2012年出版的文化散文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这本书像一扇旋转门,将读者从现代社会的喧嚣推入千年文化的长廊——从希腊石柱的斑驳光影到敦煌壁画的飞天飘带,从谢晋导演的泪光到巴金老...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在宗教与哲学的夹缝中,触摸自由的灵魂 | 爱阅读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在宗教与哲学的夹缝中,触摸自由的灵魂 一、书籍基本信息:青年黑格尔的“思想起跑线”,神学与哲学的初恋现场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收录了黑格尔1790-1800年间在图宾根神学院时期的未成熟作品,包括《基督教的权威性》《民众宗教和基督教》等,1998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文...

《货币万能》:18世纪经济预言家的现代回响 | 爱阅读

《货币万能》:18世纪经济预言家的现代回响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数学武装的货币宣言 《货币万能》是英国经济学家雅各布·范德林特1734年完成的经济学著作,1987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中文出版,王兆基译,收录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书以"货币数量论"为核心,提出"商品价格与货币流通量成正比"...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一)作者与背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Alexandre Dumas)于1844年至184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19世纪法国拿破仑“百日王朝”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的复仇与救赎,展现了一个关于人性、命运与正义...

《极简主义》:在物质过剩时代找回生活掌控感 | 爱阅读

《极简主义》:在物质过剩时代找回生活掌控感 一、书籍基本信息:极简生活的操作手册 约书亚·贝克尔用200页、12万字的篇幅,将极简主义从哲学概念转化为可执行的生活方案。全书像一本"反消费主义指南",前脚还在拆解"宜家效应"(人们为组装家具投入情感),后脚就给出"30天扔掉50件物品"的实操挑战...

《最后一课》:一盏照见“文化根脉”的“教室烛火” | 爱阅读

《最后一课》:一盏照见“文化根脉”的“教室烛火”​ 一、书籍基本信息:短篇小说的“精神原子弹”与“文化纪念碑”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的经典短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收录于《星期一故事集》),以1870年普法战争后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普鲁士占领为...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在“忙碌漩涡”里,找到“人生定盘星” | 爱阅读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在“忙碌漩涡”里,找到“人生定盘星” 一、书籍基本信息:管理圈的“清醒剂”,普通人的“效率指南”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是美国企业家加里·凯勒(Gary Keller)与管理顾问杰伊·帕帕森(Jay Papasan)2013年合著的“反内耗指南”,被《纽约时报》《福布斯...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根本性议程"重构的现代国家成长史 孔飞力所著的《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自2013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后,已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标杆之作。这部12万字的学术著作由作者1994年在法兰西学院的系列...

《中国哲学简史》:一盏照见古今的智慧明灯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一盏照见古今的智慧明灯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时空的哲学通识课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1948年首版即成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哲学的“标准教材”。这部仅28章的“小史”,却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哲学长卷——从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