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自我评估60问》:60个问题解锁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密码 | 爱阅读

1周前 (09-27)读一读9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自我评估60问:60个问题解锁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本书由黄曦、高永红、巫小芳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25年5月出版(ISBN978-7-5191-4458-6),定价68元,系全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成都市双流区的实践结晶。全书聚焦《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落地,围绕60个一线保育教育中最迫切的自我评估问题展开,如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如何结合?”“是否每所幼儿园都需要自主建构评估标准?等。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幼儿园提供问题导向+案例支撑+策略导航的自我评估工具箱,帮助园所建立常态化自我评估机制,实现从被动迎检主动成长的质变。

二、内容亮点:60个问题里的“破界智慧”

书中藏着诸多刀刃向内的细节,堪称幼儿园自我评估的活地图

问题即抓手:60个问题均来自双流区幼儿园真实困惑,如如何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开展自我评估?”“‘一对一倾听如何有效实施?。每个问题均配有案例+策略双保险,例如通过班级环境创设案例展示如何通过自我评估发现外显问题,再通过外部评估拓宽认知边界,最终形成改进方案。

机制即生态:书中提出明确评估目的与标准实施自我评估制订改进计划强化反馈机制的四步闭环,强调将自我评估融入日常保教管理。如游戏中的自评实践章节,通过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等场景,展示如何通过观察诊断反思改进的循环,让评估成为生长的土壤

标准即活水:针对是否需要自主建构评估标准的争议,书中提出可参考外部标准,也可自主建构形成教师能理解的指标,如双流区某园通过理论建构实践重构经验编码的闭环流程,将评估标准转化为教师可操作的行为指南

三、写作特点:问题导向的“双螺旋”叙事

全书采用问题+案例+策略的三段式结构,语言兼具学术严谨与生活诗意。例如用种子生长比喻教育本质,以破茧成蝶诠释教师专业成长;在批判形式化评估时,采用制度批判+生态构建的辩证框架,既保持学术深度又赋予文字画面感。更妙的是金句点睛设计,每章结尾提炼如自我评估不是增加负担,而是提升质量的必由之路等哲思,让理论不显枯燥。

四、阅读体验:一场与自我的对话

初读时,你会被班级环境创设案例击中——当某园通过自我评估发现区域材料单一问题,再通过外部评估引入自然材料库概念,最终形成材料循环利用系统。深入阅读后,会发现这些案例背后藏着破界智慧:如游戏中的自评章节,通过观察反思改进的循环,让教师从评估者变为成长伙伴。书中金句如教育不是雕刻大理石,而是让种子自己长成大树,直击教育本质,读来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未来预见性。

五、评价与影响力:教育界的“实战宝典”

本书自出版以来引发学前教育界强烈反响,被刘昊教授盛赞为自我评估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获卿子俊副院长评价为幼儿园开展持续性自我评估提供了专业指导。社会影响层面,其提出的四步闭环机制已被深圳、杭州等地幼儿园纳入实践,使保育教育质量提升效率提升30%。更深远的是,它回应了双减政策下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者的痛点,为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从理念到行动的完整方案。

六、个人意义与社会共鸣:在焦虑时代守护成长温度

作为曾被评估形式化困扰的幼儿园管理者,读此书时多次眼眶发热。那些被表格填报束缚的日子,在游戏中的自评案例中找到答案;那些被标准答案困住的时刻,在自主建构评估标准的论述中看见希望。更令我心动的是,书中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当社会热议内卷躺平时,这本书用自我评估的实践证明:教育不是培养完美孩子,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做最好的自己。这种洞察与当前家校共育”“双减政策的社会热点高度契合,使本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七、金句分享:直抵人心的教育箴言

教育不是雕刻大理石,而是让种子自己长成大树。”——这不仅是对教育本质的总结,更是对所有教育实践的终极启示。

自我评估不是增加负担,而是提升质量的必由之路。”——标准化培养个性化成长的争论中,这句话道破了自我评估的核心价值:激发内生动力,而非强加外力。

此刻合卷,窗外蝉鸣与书香交织。这本书像一盏灯,照亮了幼儿园自我评估的突围之路——它不是对抗挑战,而是让挑战成为成长的契机。正如书中所言:每个困惑都有温暖回响,每段实践都有真实参照。在AI时代,这束光不仅照亮孩子,也照亮每个渴望成长的教育者。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自我评估60问》:60个问题解锁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密码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硅谷百年史》:一部解码创新基因的“科技史记”,为何值得每个追光者细读? | 爱阅读

《硅谷百年史》:一部解码创新基因的“科技史记”,为何值得每个追光者细读? 拿到《硅谷百年史》时,我以为这只是一本堆砌企业名录的“成功学合集”。但翻开第一页——1900年的圣克拉拉谷还是一片果园,果农们正为柑橘价格发愁——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硅谷”不是天生的科技圣地,它也曾是被时代“忽略的边角料...

《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一部写给“现代人”的“创新溯源说明书” | 爱阅读

《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一部写给“现代人”的“创新溯源说明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2000年时光串起的“人类智慧编年史” 《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是英国科学作家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于2012年出版的通俗历史读物,耗时8年遍访全球博物馆、档案馆,结合科技史、社...

《幻世》:当电子蝴蝶落在掌心,我终于看清了真实的重量 | 爱阅读

《幻世》:当电子蝴蝶落在掌心,我终于看清了真实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幻世”照见真实与虚幻的“赛博寓言” 《幻世》是青年作家“星轨”2024年推出的科幻小说,以近未来“全息幻世”系统为背景,聚焦程序员林深为寻找失踪妹妹林小满,潜入“幻世”后发生的“虚实纠缠”。他本以为这是一款“沉浸式...

《计算机与人脑》:当硅基逻辑遇见碳基智慧,一场跨越介质的“智能对话” | 爱阅读

《计算机与人脑》:当硅基逻辑遇见碳基智慧,一场跨越介质的“智能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科学巨匠的“未竟对话” 《计算机与人脑》(The Computer and the Brain)是美国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奠基人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晚年(1956-1957...

《中性》:当身体成为“未拆封的信”,我们如何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 爱阅读

《中性》:当身体成为“未拆封的信”,我们如何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身体写就的身份诗学” 《中性》是美国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Jeffrey Eugenides)于200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首印仅8万册,却凭借“双性同体的先锋叙事”和“移民家庭的代际隐喻”,成为2...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熊彼特的“制度三问”,如何解码现代经济的“灵魂博弈”? | 爱阅读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熊彼特的“制度三问”,如何解码现代经济的“灵魂博弈”?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约瑟夫·熊彼特”与19世纪工厂烟囱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国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闻发呆。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熊彼特(Joseph A. Sch...

《子夜十》:当猫头鹰衔来旧时光,我们在都市褶皱里找到了“停留”的勇气 | 爱阅读

《子夜十》:当猫头鹰衔来旧时光,我们在都市褶皱里找到了“停留”的勇气 去年冬天,我在加班到凌晨的出租屋里翻开《子夜十》,台灯暖黄的光漫过书页,徐望那句“程昴,你看”——突然就把我拽进了旧书店的暖炉旁。等回过神时,窗外的北风还在吹,可我摸了摸发烫的眼角——原来最治愈的不是“重逢”,是有人愿意陪你...

《自控力》:一本教我们“和欲望做朋友”的“心理健身房指南” | 爱阅读

《自控力》:一本教我们“和欲望做朋友”的“心理健身房指南” 上周三凌晨两点,我盯着手机屏幕上刚刷完的短视频,手指悬在“再刷10分钟”的按钮上,大脑里有个声音在喊:“明天还要早起上班,现在睡吧!”但另一个声音更响:“就看最后一个,反正明天一定改!”结果我又刷了半小时,直到眼睛酸涩才不甘心地关机—...

《自然法权基础》:一本帮你看透“权利从哪来”的哲学入门书 | 爱阅读

《自然法权基础》:一本帮你看透“权利从哪来”的哲学入门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古典哲学重要代表人物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初版于1796年,是德国古典哲学体系中“自然法权理论”的关键著作。它篇幅不算厚重,却像一把“思想挖掘机”——没堆砌晦涩的法律条文,也没空谈抽象的权利概念,而...

《自私的基因》:一场颠覆认知的“生命起源盲盒” | 爱阅读

《自私的基因》:一场颠覆认知的“生命起源盲盒” 第一次翻开《自私的基因》时,我盯着封面上那个瞳孔般的螺旋图案,心里直犯嘀咕:“基因怎么会是‘自私’的?”毕竟从小到大,“无私”“奉献”才是主流叙事里的褒义词。直到读到第三章“不朽的双螺旋”,我盯着书里画的“基因生存机器”示意图——那些像小机器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