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厌女》:—上野千鹤子用手术刀解剖“厌女”基因 | 爱阅读

1周前 (09-27)读一读11

《厌女》:上野千鹤子用手术刀解剖厌女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本书由日本社会学泰斗上野千鹤子撰写,上海三联书店2025年3月引进出版,系女性主义三部曲之首。全书以厌女症为切口,揭示男性将女性视为性对象+女性将男性视为成功标杆的双重异化逻辑。其核心价值在于为读者提供一面性别意识显微镜”——当你在职场被问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在家庭中听闻女孩学理科吃力时,能瞬间识破这些话语背后的厌女基因链。

二、内容亮点:用生活切片解剖厌女光谱

书中拒绝空泛理论,以厕所标语、相亲市场、职场性别歧视等生活切片构建认知网络:

圣女贱女的分裂剧场:日本圣女形象(如贞洁烈女)与贱女标签(如陪酒女)如何共存于同一社会,形成女性价值两极分化的陷阱。例如,母亲教导女儿别学那个穿短裙的,实则是将厌女内化为自我规训

男性厌女的隐秘逻辑:书中揭露男性通过否定女性能力维持特权,比如女司机偏见本质是恐惧女性占据驾驶座威胁男性权威。最戳心细节是——当男性说女人情绪化不适合领导,实则是拒绝承认女性同样具备理性能力。

代际传递的厌女基因:祖母辈生男孩光荣的执念、母亲辈嫁得好才算成功的规训,如何像DNA般复制厌女思维。书中母亲教女儿擦口红,却禁止她学数学的细节,比任何说教都尖锐。

三、写作特点:学术刀锋与市井智慧的交响

上野千鹤子采用学术侦探笔法,将福柯的权力理论、拉康的镜像理论融入生活案例。她写厌女时,用像空气般无形却致命的毒的比喻,让抽象概念可视化;写女性觉醒时,用撕碎厌女剧本,重写人生代码的科技隐喻,形成学术严谨+大众易懂的独特质感。这种学术流行化写法,让本书成为性别议题的破圈神器

四、阅读体验:在刺痛中触摸清醒的勇气

初读像吞下带刺的玫瑰——前半部分会被原来我也曾不自觉厌女的自我审视刺痛,后半部分却会被打破厌女循环的智慧点燃希望。当读到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金句时,你会突然理解:所谓独立女性不是与男性竞争,而是拒绝被厌女规则定义。这种刺痛-清醒-重生的螺旋体验,让书成为照见性别偏见的镜子。合上书时,你会突然拥有识破厌女话术的第三只眼。

五、评价与影响力:从学术到全民性别启蒙

该书入选《纽约时报》年度非虚构图书,获评改变日本社会的十本书,豆瓣评分9.2。评论界盛赞其用手术刀解剖性别社会:在#MeToo运动、职场性别歧视频发的当下,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平等不是要求女性更努力,而是拆解厌女的结构性枷锁。更戳中社会热点的是,书中厌女是男性特权,也是女性枷锁的论断,与双减政策破除性别刻板印象的浪潮形成强烈共鸣,成为讨论如何构建性别平等社会的核心文本。

六、个人意义:在别人的故事里照见自己的觉醒

作为曾因女生理科差偏见而自我怀疑的读者,我在母亲教女儿擦口红却禁止学数学的细节中看见自己的倒影——那些年被规训的温柔,原是厌女的糖衣。书中不要做圣女,也不要做贱女,要做完整的人的金句,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自我定义的认知。它让我明白,所谓觉醒,不是与偏见对抗,而是拒绝被定义。

金句分享:

厌女症不是男性独有的,它深植于整个社会的文化基因中,女性同样可能是施害者或受害者。

我们需要的不是成为完美的女性,而是成为完整的人’——拥有选择权,而非被选择。

当你在深夜翻开这本书,或许会为那些被戳穿的日常偏见皱眉,但更会在合上书时,对如何与性别偏见共处多一份清醒与勇气。这,正是《厌女》值得被阅读、被铭记的终极理由——它让我们在刺痛中觉醒,在觉醒中重获定义自我的权利。

“《厌女》:—上野千鹤子用手术刀解剖“厌女”基因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河上一周》:自然与心灵的交融之旅 | 爱阅读

《河上一周》:自然与心灵的交融之旅 《河上一周》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经典之作。1839年,梭罗与哥哥约翰开启了一场康科德河与梅里马克河的两周漂流之旅。然而,三年后哥哥的猝然离世,让梭罗悲痛万分。在瓦尔登湖隐居期间,他怀着对哥哥的深切怀念,将这段旅程回忆整理,写成了《河上一周》,把原本两...

《呼啸山庄》:在荒原的风雨里,触摸“人性”的原始岩浆 | 爱阅读

《呼啸山庄》:在荒原的风雨里,触摸“人性”的原始岩浆 一、基本信息:哥特文学的“灵魂火山”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ë)1847年的“文学火山喷发”,与《简·爱》《傲慢与偏见》并称为“英国女性文学三峰”。这部以19世纪英...

《花容天下》:一场颠覆认知的江湖美学盛宴 | 爱阅读

《花容天下》:一场颠覆认知的江湖美学盛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这部由天籁纸鸢创作的古风传奇,以"反派重生"的颠覆性设定打破传统武侠框架。当魔教教主林宇凰带着前世记忆重生,却发现曾经的正邪界限早已模糊——那些被历史掩盖的真相,那些藏在权谋背后的温情,像打翻的调色盘在江湖画卷上晕染出斑斓色...

《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解码动态经济的密码,在波动中把握资本本质 | 爱阅读

《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解码动态经济的密码,在波动中把握资本本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动态视角重构经济认知的现代经典 1939年,瑞典经济学家埃里克·罗伯特·林达尔完成《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系统提出“动态经济理论”,彻底颠覆传统静态均衡分析框架。这部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缪尔达尔称为“...

《基督山伯爵》:一部在复仇与救赎中燃烧的史诗,藏着人生最极致的爽与悟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部在复仇与救赎中燃烧的史诗,藏着人生最极致的爽与悟 一、书籍基本信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巅峰之作,1844年首次以连载形式发表,至今已被翻译成百余种语言,全球销量超2亿册,被读者称为“‘世界通俗小说的天花板’——既有过山车般的剧情,又有直抵人心的思考”。全书以1...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 爱阅读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呼吸的译注本” 《最美不过诗经》是青年作家李颜垒的《诗经》通俗读本,2010年首次出版后风靡全国,2019年推出典藏版。全书精选《诗经》中30余篇经典诗作,围绕爱情、劳作、战争等主题划分为七大章节,如“情为何物”“男耕...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欲望的迷宫里寻找出口 | 爱阅读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欲望的迷宫里寻找出口 一、书籍基本信息:撕开表象世界的哲学手术刀 叔本华的这部哲学巨著像一把锋利的冰锥,1818年首次出版便刺穿了康德哲学的华丽帷幕。这位柏林大学教授用德语写就的"痛苦宣言",将西方哲学从理性主义的温床拽进意志的深渊,被尼采称为"欧洲精神的地震仪",...

《重构契丹早期史》:在草原的褶皱里,拼出被误读的千年文明 | 爱阅读

《重构契丹早期史》:在草原的褶皱里,拼出被误读的千年文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重构契丹早期史》是历史学者苗润博2024年推出的学术力作,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像一把考古刷,轻轻拂去契丹早期历史的“神话迷雾”——通过分析墓志铭、壁画、突厥文碑刻等“非传统史料”,重新定义了“何为契...

《庄稼人》:在土地褶皱里打捞消失的匠人精神与乡愁密码 | 爱阅读

《庄稼人》:在土地褶皱里打捞消失的匠人精神与乡愁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时代追赶的乡土史诗 《庄稼人》是乡土文学作家黄孝纪潜心七年的非虚构力作,2024年7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推出。作为“中国乡存丛书”第八部,这部18万字的散文集以湖南永兴县八公分村为样本,聚焦1970-1990年代四十余...

《资本主义与自由》:一部拆解“自由与市场”逻辑的理性指南 | 爱阅读

《资本主义与自由》:一部拆解“自由与市场”逻辑的理性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 《资本主义与自由》是20世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经典著作,1962年首次出版,全书不足200页,却以清晰的逻辑重构了“资本主义”与“个人自由”的关系。它并非晦涩的经济学专著,而是从教育、就业、货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