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谈写作:45位教师的写作体验》:45位教育者笔下的写作觉醒课 | 爱阅读

1周前 (09-27)读一读11

《谈写作:45位教师的写作体验》:45位教育者笔下的写作觉醒课

一、书籍基本信息:专业权威与时代温度并存

本书由《中国教师报》资深记者宋鸽、刘亚文编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入选2025中国教师报年度十本书提名榜单。作为教育写作领域的破圈之作,它不仅汇聚李镇西、王开东、张祖庆等45位一线名师、大学教授、学科教师的真实写作经验,更以国家级教育媒体的敏锐视角,破解教师写作不敢写、不会写、坚持不了的三大痛点。

二、内容亮点:从“珍珠散落”到“珍珠塔”的蜕变智慧

书中以一人一体验,一人一分享为核,用45个鲜活案例重构教育写作的底层逻辑。如数学名师华应龙提出的写作简单到只需打开电脑,实则暗含写我所做,做我所写的实践哲学;特级教师王维审独创忆-梳-构-叙四字心法——每晚10分钟回忆教学片段,筛选典型案例,重构叙事框架,最终写成有温度的教育故事。更颠覆传统认知的是,书中指出写作不是语文教师的专利:科学教师用实验日志记录学生思维火花,心理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提炼教育规律,体育教师用训练日志沉淀专业智慧,真正实现人人皆可成为教育写作者

三、写作特点:对话感与专业性的完美平衡

全书采用访谈体结构,避免空泛说教。每个篇章以具体教学场景切入,如郭文红老师记录一年级孩子玩耍时主动为同伴开脱的纯真瞬间,吴增强老师分享每天6点起床写作的生物钟法则,王开东坚持公众号日更7年的碎片化写作术。这些细节如同一面面镜子,让读者在原来高手也有写作焦虑的共鸣中,找到可复制的成长路径。

四、阅读体验:一场治愈系的专业成长之旅

初读时,你会被书中写作恐惧是座假山的隐喻击中——张祖庆老师直言你写下的每个字都是你自己,李镇西老师则用故事不典型、叙事不生动的痛点诊断,让读者直面自身写作短板。但继续深入,会发现这些痛点恰恰是成长的支点:夏晓磊老师从朋友圈碎片记录起步,最终实现写作自由;姚姝君老师用30天完成从投稿到发表的突破。这种先动笔后完善的理念,让阅读过程充满行动召唤力。

五、核心价值:撬动专业成长的隐形支点

本书揭示的教育写作本质,是连接教学实践与教育理想的桥梁。正如叶圣陶所言思想依傍语言,教师通过写作将零散经验整合为系统认知,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的跃升。王维审老师提出的活在当下追求诗和远方双重人生维度,更让写作成为教师突破职业瓶颈、实现自我超越的关键路径。

六、社会评价与影响力:教育界的“写作觉醒运动”

本书自出版以来引发强烈反响。罗俊老师评价其为精神食粮,认为封面那句人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教育写作者如清泉般流淌进焦虑的心田。新书发布会现场,百余位教育同人齐聚山东临沂,共同探讨写作时间从哪来”“如何投稿等真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书中探讨的不评职称也要写文章吗”“写作与学生写作的关系等议题,直击当前教育热点,成为教师群体热议的破圈话题

七、个人意义:一场与自己的深度对话

对我而言,这本书不仅是写作指南,更是教育人生的启示录。张祖庆老师那句我写文章,文章写我的哲思,让我在记录课堂瞬间时,重新发现教育的温度;王木春老师走向真实写作的呼吁,让我学会倾听内心声音。当读到写作不是任务,而是表达教育情感的方式时,我突然明白:那些曾经被忽视的教学日常,正是最珍贵的教育矿藏。

八、金句分享:直抵人心的教育写作箴言

写作于教师,宛如一座桥,连接着教学实践与教育理想。”——这不仅是本书的精髓,更是对教育写作最诗意的诠释。而王维审老师那句写作的目的,从来都不是功成名就,而是过好自己的教育人生,则道破了教育写作最本真的价值——不是追求名利,而是用文字雕刻教育人生,让每个教育者都能在写作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本书没有提供写作速成秘籍,却用45位教师的真实故事,编织成一张写作觉醒的网。它不承诺让你成为名师,但会让你在写作中重新认识教育、认识自己。正如书中那句你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你自己”——这或许就是教育写作最动人的魅力。

“《谈写作:45位教师的写作体验》:45位教育者笔下的写作觉醒课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条木筏上的“自由宣言”,照见人性的荒诞与本真 | 爱阅读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条木筏上的“自由宣言”,照见人性的荒诞与本真​ 一、书籍基本信息:密西西比河上的“反文明寓言”与“成长史诗”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于1884年出版的长篇小...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 爱阅读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 本次评述的《海洋帝国》,是英国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的第二部(另两部为《1453》《财富之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系列引进出版,堪称“地中海史研究的‘叙事典范’”。作者深耕地中海文明史数十年...

《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拨开演义迷雾,触摸真实的三国余温 | 爱阅读

《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拨开演义迷雾,触摸真实的三国余温 一、当诸葛亮星落五丈原,三国才真正开始 翻开《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仿佛看见作者成长手持一盏青铜马灯,在《三国志》的故纸堆里照出被演义遮蔽的三十年。这本书不是给英雄唱挽歌,而是像考古学家擦拭青铜器般,让蒋琬、费祎、姜维这些名...

《护教篇》:当信仰撞进现实的墙,古人如何为思想“打官司”? | 爱阅读

《护教篇》:当信仰撞进现实的墙,古人如何为思想“打官司”? 最近翻完这本被学界朋友称为“文明对话密码本”的《护教篇》,合上书页时已是凌晨一点。窗外的路灯透过纱窗洒在封面上——烫金的“护教”二字被揉出一层暖光,像极了书中那些穿越千年的思想者,在历史的迷雾里举着火把,向我招着手说:“来看看我们当年...

《换日箭》:在时间夹缝中打捞记忆的琥珀 | 爱阅读

《换日箭》:在时间夹缝中打捞记忆的琥珀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记忆燃料"驱动的时间旅行寓言 陈楸帆所著的《换日箭》作为"时间三部曲"的第二部,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2年推出,全书25万字。这部科幻小说以"换日箭"为核心设定——一种需要吞噬宿主记忆才能穿越时空的神秘装置。故事在2046...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集中营的废墟里,找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答案 | 爱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集中营的废墟里,找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答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心灵鸡汤”,是“人性黑暗中的光”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经典著作,1946年出版后横扫欧美,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本书”,全球销量超3000...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 爱阅读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印度圣殿到诺贝尔奖台的诗性革命 《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10年创作的抒情诗集,1912年由英国伦敦印度协会首次出版英文版,1913年泰戈尔凭借此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全书以"献...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新译本)》:在废墟中打捞文明的微光 | 爱阅读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新译本)》:在废墟中打捞文明的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流亡者的时代墓志铭 1942年,巴西佩特罗波利斯的山林间,61岁的茨威格在打字机前敲下最后一个句号。这部耗时三年、以“欧洲人”自居的犹太作家,用德语写就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在流亡生涯的终点,为消逝的黄...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欲望的迷宫里寻找出口 | 爱阅读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欲望的迷宫里寻找出口 一、书籍基本信息:撕开表象世界的哲学手术刀 叔本华的这部哲学巨著像一把锋利的冰锥,1818年首次出版便刺穿了康德哲学的华丽帷幕。这位柏林大学教授用德语写就的"痛苦宣言",将西方哲学从理性主义的温床拽进意志的深渊,被尼采称为"欧洲精神的地震仪",...

《做老板的条件》:不是“有钱敢闯”就够,这几点才是真门槛 | 爱阅读

《做老板的条件》:不是“有钱敢闯”就够,这几点才是真门槛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深耕商业管理领域10年的李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全书288页,不算厚重却字字戳中“想当老板”或“刚当老板”的人的痛点——没有堆砌晦涩理论,更像把100多个真实创业案例拆成了“避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