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他们需要被看见:洞察青少年内心世界》:一本照亮亲子关系的治愈之书 | 爱阅读

1周前 (09-27)读一读11

《他们需要被看见:洞察青少年内心世界》:一本照亮亲子关系的治愈之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写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心理指南

本书由资深心理咨询师李百芹(李白芹)撰写,2025年1月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作为深耕青少年心理领域30年的教育专家,李百芹通过近万例个案研究发现:青少年厌学、叛逆、沉迷电子设备等"问题行为"的根源,往往藏在家庭教育的缺失中。全书128开平装本,定价59元,同步配发38集音频课程与短视频,形成"书-课-视频"三位一体的立体阅读体验。

二、内容亮点:用显微镜观察青春期的"隐形伤口"

不同于空泛说教,书中用手术刀般的精准案例直击人心:有位初中男生因父母没收iPad拉黑家人,李百芹开出"定时使用+内容共读"的处方,既避免武断禁止又引导健康上网;有女孩因父母总拿"别人家孩子"比较而厌学,作者揭示"比较式教育"如何摧毁孩子自我认同。这些细节像一面镜子,让读者看见自己教育方式中的"未被看见"的盲区。

三、写作特点:心理学理论+生活化场景的完美融合

全书将依恋理论、情绪管理等专业概念转化为"感官亲近""情感共鸣"等生活场景。比如用"无回应之地即绝境"比喻孩子长期被忽视的绝望,用"心理脐带"形容亲子关系的本质。更妙的是引入"同伴导向陷阱"概念——当孩子情感需求在家庭中得不到满足,会转而向同伴群体寻求认同,这种替代关系看似提供归属感,实则削弱父母的影响力。

四、阅读体验:一场与自己童年的对话

读到"有些家长喜欢唠叨讲大道理,却不会静心听孩子诉说"时,我瞬间想起自己青春期与父母的冷战。书中"先处理关系再解决问题"的理念,像一把钥匙打开尘封的记忆。那些曾经以为"叛逆"的行为,此刻读来竟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这种阅读体验不是简单的知识获取,更像一场与内在小孩的和解仪式。

五、社会评价与影响力:被看见的力量正在蔓延

本书在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引发强烈反响,副总编辑冯晖评价其"补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拼图"。更值得关注的是,书中提出的"科学自主管理电子产品"方案,已在北京多所中学试点,使亲子冲突率降低40%。在社交媒体上,"看见孩子的隐形需求"成为热议话题,无数家长晒出与孩子共读后的改变故事。

六、核心价值:重构亲子关系的底层逻辑

本书最震撼的洞见是:教育的本质不是技巧堆砌,而是关系的艺术。当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被回应,那些叛逆、沉默、退缩的"问题行为"会自动消解。就像书中所言:"教养的秘诀不是去做什么,而是在孩子心中担当什么角色。"这种关系至上的理念,在"内卷"盛行的当下,为焦虑的家长提供了一剂清凉药。

七、个人意义与社会热点:在数字时代守护人性温度

作为曾深受"比较式教育"之苦的80后,读此书时多次眼眶发热。那些被父母忽视的情感需求,在书中找到了科学解答。更令我心动的是,书中对数字化时代亲子关系的深刻洞察——当父母沉迷手机时,孩子感受到的"在场缺席"比直接忽视更令人窒息。这种洞察与当前"屏幕育儿"的社会热点高度契合,使本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全书最打动我的金句是:"没有回应,孩子就好像生活在黑暗之中;有回应,就有了光。"这束光不仅照亮孩子的内心,也照亮了每个渴望被看见的灵魂。在这个"看见即治愈"的时代,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指南,更是一场全民心理疗愈的启蒙运动。

“《他们需要被看见:洞察青少年内心世界》:一本照亮亲子关系的治愈之书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规训与惩罚》:福柯的权力解剖刀与现代社会的隐形监狱 | 爱阅读

《规训与惩罚》:福柯的权力解剖刀与现代社会的隐形监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权力“现形”的哲学炸弹 《规训与惩罚》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于1975年出版的著作,全书共4部14章,以“刑罚史”为切口,揭露“权力如何通过规训技术渗透到社会毛细血管”。该书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权力分析的奠基作”,其...

《海狼》:当1904年的捕鲸船撞上2025年的“职场丛林” | 爱阅读

《海狼》:当1904年的捕鲸船撞上2025年的“职场丛林” 一、当杰克·伦敦的暴风雨撞上Z世代的"内卷海" 翻开这部被称作"海洋版《野性呼唤》"的冒险小说,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时空的生存测谎仪——1904年北太平洋的"幽灵号"捕鲸船上,亨甫莱在暴风雨与强权间挣扎;2025年,我们在刷到"大厂裁员...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本让育儿焦虑“软着陆”的“生活教育指南” | 爱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本让育儿焦虑“软着陆”的“生活教育指南” 上周接女儿放学时,她突然扑过来拽我袖子:“妈妈,今天我们学了《丑小鸭》,老师说丑小鸭最后变成了天鹅!你说,我要是现在不够漂亮,以后还能变厉害吗?”我蹲下来抱她,想起半年前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时做的笔记——“孩子的自信,藏在每一...

《河上一周》:自然与心灵的交融之旅 | 爱阅读

《河上一周》:自然与心灵的交融之旅 《河上一周》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经典之作。1839年,梭罗与哥哥约翰开启了一场康科德河与梅里马克河的两周漂流之旅。然而,三年后哥哥的猝然离世,让梭罗悲痛万分。在瓦尔登湖隐居期间,他怀着对哥哥的深切怀念,将这段旅程回忆整理,写成了《河上一周》,把原本两...

《呼吸,眼睛,记忆》:当我们用感官打捞时光,才懂自己从未真正遗忘 | 爱阅读

《呼吸,眼睛,记忆》:当我们用感官打捞时光,才懂自己从未真正遗忘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五感写就的记忆解剖书” 《呼吸,眼睛,记忆》是青年作家苏晚2022年推出的跨学科随笔集,厚192页,封面是一张泛黄的旧胶片——照片里一只布满皱纹的手正轻触另一只手的指尖,背景是虚焦的梧桐叶,光影在纸页上...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 爱阅读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一、基本信息:听雪楼系列的“隐藏拼图” 《荒原雪》是沧月2007年出版的新世界出版社武侠小说,作为“听雪楼”系列补完篇,它像一把钥匙,串联起《血薇》与《护花铃》的情节断层。故事以杀手高欢的复仇线为主轴,交织药师叶风砂的温柔与少年任飞扬的狂傲,最终在神水宫...

《货币均衡论》:解码货币与经济的动态平衡,在通胀时代重审政策本质 | 爱阅读

《货币均衡论》:解码货币与经济的动态平衡,在通胀时代重审政策本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动态视角重构货币认知的现代经典 1939年,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米尔达尔完成《货币均衡论》,系统提出“货币累积过程理论”,彻底颠覆传统货币数量论。这部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称为“宏观经济学革命性著作”的作品...

《饥饿的毛毛虫》:在虫茧里,我们读懂“成长”的温柔密码 | 爱阅读

《饥饿的毛毛虫》:在虫茧里,我们读懂“成长”的温柔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全球宝宝的“生命启蒙圣经” 《饥饿的毛毛虫》是美国绘本大师艾瑞·卡尔(Eric Carle)的经典代表作,1969年出版后风靡全球,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儿童绘本”,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每个孩子必读...

《基督教并不神秘》:在理性的祭坛上执火把的托兰德,用逻辑拆解信仰的迷雾 | 爱阅读

《基督教并不神秘》:在理性的祭坛上执火把的托兰德,用逻辑拆解信仰的迷雾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督教并不神秘》是爱尔兰哲学家约翰·托兰德(John Toland)于1696年出版的宗教哲学著作,中译本以陈启伟2008年译本(商务印书馆)最为经典,2024年新版加入周伟驰导读,豆瓣评分8...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的火焰里淬炼人性的金矿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的火焰里淬炼人性的金矿 一、书籍基本信息:复仇文学的"百科全书"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184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被雨果称为"通俗小说的天花板"。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插图本,用300余幅原版铜版画将伊夫堡监狱的潮气、基督山岛的宝藏永久封存,让19世纪的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