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每个星期,都会有五天不想上班》:打工人的心灵治愈手册 | 爱阅读

1周前 (09-27)读一读13

《每个星期,都会有五天不想上班》:打工人的心灵治愈手册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本书由斜杠插画师毛毛虫(同时是室内设计师)创作,湖南文艺出版社2024年6月出版,定价49.8元。它不承诺升职加薪,却用110条职场生存语录和全彩漫画,直击当代打工人周周盼周末的集体情绪——核心价值在于教会你用负能量解压,在崩溃中自洽。比如书中上班时想睡觉,睡觉时又想着工作的悖论,精准戳中职场人永远在待机的生存状态,让读者从不想上班的吐槽中,找到平衡工作与自我的密码。

二、内容亮点:藏在“不想上班”里的生存智慧

书中没有空泛的鸡汤,而是用具体场景还原职场痛点:

蚊子事件大象洞察:比如同事借车不还的琐事,背后藏着害怕被拒绝的大象;而周一恐惧症的表象下,是渴望被认可的深层需求。毛毛虫用草莓头毛毛虫的漫画形象,把不想上班拆解成可操作的解压方案——比如用吐槽代替压抑”“必须完美改成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真实到扎心的细节:书中提到假日放纵后想到周一就累的经典场景,让读者瞬间代入;而社会打滚要学会不要脸’”的金句,则直指职场人际关系中委屈求全的误区,给出勇敢说’”的具体方法。这些细节像一面职场照妖镜,照出每个打工人都经历过的委屈时刻

三、写作特点:全彩漫画与“反矫情”语言

毛毛虫的绘画风格俏皮可爱,全彩页面搭配幽默台词,让严肃的职场话题变得轻松可读。比如用头戴草莓的毛毛虫形象,隐喻职场人既要努力生长,也要保留可爱;而说话直不考虑对方感受的辩证表达,则用生活化的语言消解了心理学术语的距离感。这种视觉化隐喻+真实案例的叙事,比干巴巴的成功学更让人上头

四、阅读体验:像拆开一封“自我谅解书”

读这本书像经历一场心理按摩:前半段你会边读边拍腿——“这不就是我吗!;后半段则开始自查自纠,用书中提供的需求清单画自己的心理需求四方形。最戳心的是共情冲击波”——看到为了合群而硬撑的饭局时,你会突然想起自己某次强颜欢笑的瞬间;而允许自己偶尔摆烂的提示,则像一句温柔的你辛苦了,让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从个体到社会的“情绪共鸣器”

这本书堪称职场版的热搜体质:豆瓣评分6.7,被读者称为打工人的嘴替”“内卷时代的解压阀。它精准踩中躺平”“内卷”“职场焦虑等社会热点——996”“007成为全民议题,这本书提供了从情绪到行动的解码器。比如书中打破惯性思维的主张,对应职场内卷的困境;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的理念,则直指自我PUA的普遍现象。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的真诚不装:没有说教,只有我懂你的共情。读完后,我学会了用负能量解压法”——上周因为项目加班崩溃时,我没有硬撑,而是用书中允许自己哭一场的方法,反而更快调整了状态。这种先接纳情绪,再解决问题的智慧,让我突然有了掌控感

最后分享书中最治愈的句子:真正的勇气,不是回避恐惧,而是直面它。在这个人人喊累的时代,愿我们都能从不想上班的吐槽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洽密码”——毕竟,工作是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为了工作。

“《每个星期,都会有五天不想上班》:打工人的心灵治愈手册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古罗马的传说》:在大理石的褶皱里,触摸“永恒人性”的温度 | 爱阅读

《古罗马的传说》:在大理石的褶皱里,触摸“永恒人性”的温度 一、基本信息:刻在石碑上的“西方精神原乡” 《古罗马的传说》是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UmbertoEco)1988年的“历史悬疑神作”,与《玫瑰的名字》《傅科摆》并称为“埃科三部曲”。这部以古罗马帝国为背景的小说,以“寻找消失的《十...

《海子诗全集》:在麦浪与星群里,我们触摸“生命的原乡” | 爱阅读

《海子诗全集》:在麦浪与星群里,我们触摸“生命的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代诗坛的“精神火种库” 《海子诗全集》是中国当代诗人海子(查海生)诗歌作品的全编集,由作家出版社于2009年推出(2021年修订再版),收录了海子从1982年至1989年创作的160余首诗歌及部分未刊手稿。作为“朦胧诗...

《黑色巨塔》:当手术刀划开体制的褶皱,我们看见人性的光与疮 | 爱阅读

《黑色巨塔》:当手术刀划开体制的褶皱,我们看见人性的光与疮 作为一名在医院急诊科实习过三个月的“半吊子医学生”,拿到《黑色巨塔》时,我以为这不过是又一本揭露医疗黑幕的“爽文”。但翻到第73页——那个暴雨夜,急诊室主任举着CT片对住院医师吼“你以为患者是来听你讲学术的?他们是来要命的!”——我突...

《护教篇》:当信仰撞进现实的墙,古人如何为思想“打官司”? | 爱阅读

《护教篇》:当信仰撞进现实的墙,古人如何为思想“打官司”? 最近翻完这本被学界朋友称为“文明对话密码本”的《护教篇》,合上书页时已是凌晨一点。窗外的路灯透过纱窗洒在封面上——烫金的“护教”二字被揉出一层暖光,像极了书中那些穿越千年的思想者,在历史的迷雾里举着火把,向我招着手说:“来看看我们当年...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 爱阅读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思想警钟” 《华氏451度》是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的反乌托邦经典,1953年出版后轰动全球,被《时代周刊》评为“百大英语小说”,被译成40多种语言,销量超5000万册。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2019...

《活着》:当命运举起铁锤,他用脊梁写下“活着”的哲学 | 爱阅读

《活着》:当命运举起铁锤,他用脊梁写下“活着”的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时代“锤”出来的文学丰碑 1992年,余华在《收获》杂志发表长篇小说《活着》,次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单行本。这部仅12万字的小说,以中国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为背景,用“剥洋葱式”的叙事,将一个农民的苦难史...

《货币、信用与商业》:马歇尔的“经济血脉图谱”,如何解码现代金融的底层逻辑? | 爱阅读

《货币、信用与商业》:马歇尔的“经济血脉图谱”,如何解码现代金融的底层逻辑?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与伦敦金融城线稿的《货币、信用与商业》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银行推出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新闻发呆。1923年的英国剑桥,已逾八旬的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书桌前写...

《货币均衡论》:解码货币与经济的动态平衡,在通胀时代重审政策本质 | 爱阅读

《货币均衡论》:解码货币与经济的动态平衡,在通胀时代重审政策本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动态视角重构货币认知的现代经典 1939年,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米尔达尔完成《货币均衡论》,系统提出“货币累积过程理论”,彻底颠覆传统货币数量论。这部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称为“宏观经济学革命性著作”的作品...

《积极情绪的力量》:一部教你“给心灵充电”的快乐实践指南 | 爱阅读

《积极情绪的力量》:一部教你“给心灵充电”的快乐实践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 《积极情绪的力量》是美国积极心理学领域权威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的经典著作,2009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百万册,被读者称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入门圣经’”。全书以作者20余年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共8章,既打破了“积极情...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读罢“灵魂的诗笺”,方懂“生命的原乡” | 爱阅读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读罢“灵魂的诗笺”,方懂“生命的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用诗写就人生哲学”的“东方哲人” 若要给《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20世纪的‘灵魂诗笺’”。这部由黎巴嫩诗人、哲学家卡里·纪伯伦(1883-1931)创作(1923年初版,后结集为《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