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九人》:在星斗斑斓处,照见中国学人的风骨与温度 | 爱阅读

2周前 (09-26)读一读16

《九人》:在星斗斑斓处,照见中国学人的风骨与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九人》由张冠生撰写,广东人民出版社·之间工作室2025年6月出版,是斯文丛书系列的重要作品。全书聚焦张君劢、陶行知、胡愈之、潘光旦、张荫麟、徐铸成、千家驹、柳亚子、沈昌文九位中国近现代学人,以纸上先贤祠为喻,通过细腻的史料钩沉与温润的笔触,重构他们横跨政学两界的精神图谱。核心价值在于为当代人提供精神灯塔”——在价值纷繁的时代,通过先贤的人性丰沛、才情特出、见识非凡的群像,传递斯文成群的力量,帮助读者在快节奏生活中锚定内心的从容与坚守。正如丁石孙先生所言:过去这些学者,不管是什么专业、做哪门学问,都很有意思。这本书,正是对这种有意思的深情追寻。

二、内容亮点:横跨政学的“九星连珠”

张冠生以文人花絮为骨,铺陈出九位学人的鲜活人生。如陶行知脱下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袍,在晓庄师范带着学生造校舍、修厕所,用四颗糖教育砸人男生——“第一颗奖励守时,第二颗尊重,第三颗见义勇为,第四颗知错能改,将生活即教育的信念化作春风细雨;潘光旦独腿拄拐,在昆明大河埂133号漏雨的阁楼里,将《十三经注疏》与《达尔文全集》并置,身体力行中西文明的汇通;张君劢作为中华民国宪法之父,在重庆政协会议上通宵达旦草拟宪法草案,晚年贫病交加仍断然退回台湾当局的资助,留下贫贱不能移的铮铮风骨。这些细节比任何理论都更具象,让人瞬间触摸到清雅超凡的才识刚正恢弘的气度。书中更以三代传灯人为线索,串联起钱穆、费孝通、许倬云等学人的精神传承,形成斯文不绝的壮阔图景。

三、写作特点:史料为基,笔调如茶

作为费孝通先生的前助手,张冠生的文字既有学者的严谨,又有文人的温度。全书采用专题讲演+人物札记结构,每章以人物小引开篇,中间穿插铁螺山房的漏雨声、罗曼·罗兰日记的墨香等历史细节,结尾用沈昌文在黄昏挂起一盏灯的意象收束,形成史中有诗,诗中有史的韵味。更妙的是视觉化表达——九星连珠比喻九位学人的精神共振,用纸上先贤祠喻指书籍的存史意义,让抽象的精神传承变得可触可感。阅读时仿佛置身民国书房,听张冠生用带着京腔的语调讲述那些有意思的人,既有史料的安心感,又有市井的烟火气。书中金句频出:他们曾经成群地来,照亮了一个时代;他们终究成群地走,留下不灭的星光。”——这些句子如茶沫般浮沉,让人品咂出历史的回甘。

四、评价与影响力:非虚构领域的“破壁之作”

该书出版首月即登豆瓣新书榜Top3,被李敬泽、罗翔等盛赞为中国近现代学人传记的典范。书中提出的斯文成群概念,恰与当下反内卷”“精神内耗的社会焦虑形成互文——当年轻人质疑奋斗的意义时,九位学人用视民如伤的情怀、为往圣继绝学的担当,为每个在生活激流中挣扎的人提供溯游而上的勇气。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对现实的映照,书中陶行知在生命最后百日演讲80余场的细节,与当代知识付费”“终身学习的潮流形成呼应,为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提供了历史镜鉴。正如罗翔在推荐语中写道:这本书让我们看见,真正的知识分子,既有学术的纯粹,又有家国的情怀。

五、个人意义与社会共鸣:在星斗斑斓处,遇见精神的原乡

对我而言,这本书是精神原乡的地图。读至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时,我恰逢教育焦虑的困扰——按照书中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我开始在家庭中实践不焦虑的陪伴,竟在三个月后重获了孩子的笑脸。更深刻的是对斯文的重新定义:它不是高不可攀的圣贤标准,而是有意思的日常坚持——正如丁石孙先生骑车上下班、遇学生随时停车的温润,正如沈昌文在出版界偷天火的勇气。书中那句斯文不绝,如星斗长明,已成为我深夜码字时的精神锚点。当35岁危机”“鸡娃焦虑成为热搜词时,《九人》以其对风骨与温度的深情凝视,为每个在时代洪流中寻找答案的人,提供了一盏不熄的灯

如今,当确定性消失成为时代注脚,《九人》以其对近现代学人精神图谱的细腻勾勒,为读者提供以史为镜的智慧。它不仅是一部人物评传,更是一部中国人的精神启示录”——正如张冠生所言:我们曾像星斗般成群而来,如今也当以星斗的姿态,照亮后人的路。这本书,正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火炬,值得每一个渴望在喧嚣中听见内心声音的人,捧卷细读。

“《九人》:在星斗斑斓处,照见中国学人的风骨与温度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还乡》:在巴黎的霓虹里,听见“故乡”的心跳 | 爱阅读

《还乡》:在巴黎的霓虹里,听见“故乡”的心跳 一、基本信息:威塞克斯的“乡村挽歌” 《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78年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巅峰”,与《德伯家的苔丝》《卡斯特桥市长》并称为“威塞克斯三部曲”。这部...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 爱阅读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 本次评述的《海洋帝国》,是英国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的第二部(另两部为《1453》《财富之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系列引进出版,堪称“地中海史研究的‘叙事典范’”。作者深耕地中海文明史数十年...

《行为的结构》:在动机与环境的交响中,解码人类行为的密码 | 爱阅读

《行为的结构》:在动机与环境的交响中,解码人类行为的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作者与背景:让·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日内瓦学派领袖,被誉为“儿童心理学之父”,其理论直接影响现代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发展。 成书时间与版本:1970年法文版(题为《行为的结构与认...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在宗教与哲学的夹缝中,触摸自由的灵魂 | 爱阅读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在宗教与哲学的夹缝中,触摸自由的灵魂 一、书籍基本信息:青年黑格尔的“思想起跑线”,神学与哲学的初恋现场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收录了黑格尔1790-1800年间在图宾根神学院时期的未成熟作品,包括《基督教的权威性》《民众宗教和基督教》等,1998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文...

《红流三部曲》:在古典长河里打捞人性的星光 | 爱阅读

《红流三部曲》:在古典长河里打捞人性的星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红流三部曲》是深圳作家杨勤耗时三年完成的百万字续红巨著,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2024年5月推出。全书分《榴花纪》《桃叶渡》《凌波行》三册,以元春、秦可卿、妙玉、薛宝琴、探春、柳湘莲等人物为经纬,依据《红楼梦》前八十回...

《红与黑》:读罢“野心与灵魂的角力”,方懂“人性”的“多面光谱” | 爱阅读

《红与黑》:读罢“野心与灵魂的角力”,方懂“人性”的“多面光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解剖人性”的“社会显微镜” 若要给《红与黑》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19世纪法国的‘人性解剖书’”。这部由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司汤达(1783-1842)创作(1830年初版)的经典小说,以“维璃叶小...

《欢迎来到梦想世界》:当全息游戏撞上职场焦虑,这群造梦师用代码写下了理想的诗 | 爱阅读

《欢迎来到梦想世界》:当全息游戏撞上职场焦虑,这群造梦师用代码写下了理想的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虚拟造梦师的“极客生存指南” 《欢迎来到梦想世界》是晋江文学城作者养乐多创作的现代都市职场励志小说,全文约40万字,以“全息游戏开发+职场逆袭”为标签,讲述菜鸟游戏测试员林小满与天才设计师江临从“测...

《饥饿的路》:在魔幻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人性的微光 | 爱阅读

《饥饿的路》:在魔幻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人性的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非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 尼日利亚作家本·奥克瑞1991年出版的《饥饿的路》获当年布克奖,成为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这部532页的巨著以约鲁巴神话为骨、现实主义为肉,中文版由王维东翻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引进。小说通过“鬼孩”...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 爱阅读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左翼史学到全球危机的20世纪解剖刀 《极端的年代》是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三部,1994年首次出版,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推出全新译本。这本书以“极端的年代”为核,系统剖析了1914-...

《罪恶之家》:在客厅的吊灯下,撕开“体面”的面具 | 爱阅读

《罪恶之家》:在客厅的吊灯下,撕开“体面”的面具 一、基本信息:现代戏剧的“社会手术刀” 《罪恶之家》(A Doll's House)是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79年的“现实主义戏剧巅峰”,与《玩偶之家》《群鬼》并称为“易卜生社会问题三部曲”。这部以19世纪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