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读书是件好玩的事》:在趣味阅读中重构生命对话的哲学 | 爱阅读

2周前 (09-25)读一读15

《读书是件好玩的事》:在趣味阅读中重构生命对话的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读书是件好玩的事》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2014年首版、2022年增订的随笔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为其读书三部曲之一,全书以个人阅读史为经,学术洞察为纬,提出阅读即生命本能的核心命题——从农夫读天象到情侣读爱人身体,从夏威夷渔夫读海流到盲人读盲文,阅读本质是人与世界的原始对话。书中颠覆传统苦读叙事,主张以趣味始,以趣味终,通过读无用之书”“将人生体验与阅读结合等理念,在数字化时代重构阅读的非功利价值。正如书中所言:开卷有益,开卷有趣,这种对阅读本质的重新定义,恰是浮躁时代最稀缺的生存哲学

二、内容亮点与写作特色

陈平原以散点透视笔法编织阅读史诗:既描写博尔赫斯失明后靠听觉阅读的震撼场景(他是听众,却成了文本的主人),又穿插中世纪修士默读引发教会恐慌的趣史;既分析《穷人圣经》如何用图像为文盲传递信仰,又揭露《经世报》因读者曲高和寡而失败的媒介悖论。最妙的是偷书章节——偷书者因痴迷而犯罪,恰印证了阅读对人的深层吸引力。书中金句频出:阅读是为了活着”“作家即是读者,而阅读早于书写的颠覆性观点,更让本书成为认知革命的起点。这种学术随笔的笔调,如陈年普洱般初尝清淡、后劲绵长,既具学术厚度又充满生活体温。

三、阅读体验与个人共鸣

读此书如饮陈年普洱,初尝是童年偷书被老板默许的温暖碎片,继而品出跨学科的知识厚度(融合历史学、传播学、心理学),最终沉淀为对阅读本质的清醒认知。我曾在信息茧房焦虑中迷茫,但书中在墙内阅读的隐喻让我顿悟:真正的阅读应如博尔赫斯所说跳出围墙看风景。书中阅读即生命对话的哲思,在AI时代更显珍贵——当算法推荐取代主动探索,我们更需守护主动阅读的勇气。最触动我的是读书郎章节:晚明文人张潮有工夫读书,谓之福的箴言,恰与当下996时代年轻人对自由阅读的渴望形成强烈共鸣。

四、社会评价与时代意义

该书豆瓣评分9.1,被选入多地中学教材,余光中称其用阅读史照亮文明暗角,龙应台则指出在解构传统的时代,这种审美洁癖尤为珍贵。在碎片化阅读成瘾的今天,本书的反潮流价值凸显:它不教如何高效阅读,而揭示为何必须阅读。如书中对默读革命的追溯——中世纪教会曾恐惧默读会引发怠惰与私读禁书,这种历史对照恰与当下短视频冲击深度阅读形成镜像,提醒我们警惕娱乐至死的陷阱。书中读书讲趣味比讲方法更重要的论断,更成为心理学认知白箱理论的文学注脚。

五、金句分享与时代回响

阅读是为了活着”——这句印在封底的箴言,恰是全书灵魂。在内卷”“躺平交织的当代,陈平原用博尔赫斯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阅读不是功利的信息获取,而是与伟大灵魂对话的生命仪式。正如他为读者朗读时感悟的:驾驶者是我,但风景属于听众”——阅读的本质,从来都是双向的灵魂共振。在AI拟像盛行的今天,这种带着问题学的阅读智慧,恰是后真相时代最稀缺的生存哲学

合上书页,窗外的月光如洗。我忽然想起陈平原在书末的喟叹:人生百态,读书是比较容易以趣味始,以趣味终的。这或许就是本书最动人的启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带着批判去理解的阅读智慧——不是拒绝新媒介,而是学会在数字洪流中守护主动阅读的火种。这,正是《读书是件好玩的事》最动人的地方:它不教你如何成为学者,而是教你如何在阅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读书是件好玩的事》:在趣味阅读中重构生命对话的哲学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的自由寓言,写尽人性的真实与荒诞 | 爱阅读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的自由寓言,写尽人性的真实与荒诞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密西西比河水流写成的成长史诗”,马克·吐温的“美国精神镜像”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88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被视为“美国文学的里程碑”。它的诞生源于马克·吐温对童年生活的...

《海边的房间》:在都市的褶皱里,触摸人性的孤独与救赎 | 爱阅读

《海边的房间》:在都市的褶皱里,触摸人性的孤独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用文字解剖人性的“医学观察” 《海边的房间》是台湾作家黄丽群的短篇小说集,2012年首次由联合文学出版社推出,2024年理想国引进简体版。全书收录《海边的房间》《猫病》《卜算子》等12个短篇,以“城市畸爱者”为主角,用...

《互动仪式链》:一本带你看懂“人与人互动背后情感密码”的社会学经典 | 爱阅读

《互动仪式链》:一本带你看懂“人与人互动背后情感密码”的社会学经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初版于1986年,是“情感社会学”与“符号互动论”领域的里程碑著作。它跳出了“把互动当日常小事”的认知,第一次用系统理论告诉我们:哪怕是“和朋友吃顿饭”“在电梯里...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 爱阅读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声音丈量地球生命的“生态乐谱” 《荒野之声》由美国生物学家戴维·乔治·哈斯凯尔撰写,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译者熊姣(曾译《寂静的春天》)。这位古根海姆研究员、普利策奖入...

《黄河古道》:一条“流动的文明脐带”,解码中华五千年与母亲河的“双向奔赴” | 爱阅读

《黄河古道》:一条“流动的文明脐带”,解码中华五千年与母亲河的“双向奔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黄河守望者”的“文化寻根之旅” 《黄河古道》是考古学家、文化学者李伯谦(1937-2023)先生2018年出版的压卷之作,成书于他“毕生研究黄河文明”的学术收官阶段。作为中国考古学界“黄河学派”...

《活着》:当命运举起铁锤,他用脊梁写下“活着”的哲学 | 爱阅读

《活着》:当命运举起铁锤,他用脊梁写下“活着”的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时代“锤”出来的文学丰碑 1992年,余华在《收获》杂志发表长篇小说《活着》,次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单行本。这部仅12万字的小说,以中国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为背景,用“剥洋葱式”的叙事,将一个农民的苦难史...

《活着活着就老了》:在时光的褶皱里,打捞生命的真谛 | 爱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在时光的褶皱里,打捞生命的真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写给“中年叛逆者”的生存指南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2010年初版、2023年修订的随笔集,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全书分五卷,以“那些书”“那些人”“那些事儿”“那些地儿”为经纬,串联起93篇杂文。冯唐以医学博士...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当天才儿童撞上真实世界,我们终于读懂了“聪明”的另一副模样 | 爱阅读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当天才儿童撞上真实世界,我们终于读懂了“聪明”的另一副模样 一、书籍基本信息:天才的“成长观察日记”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是美国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纪实文学代表作,2021年出版后横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畅销榜,被《时代周刊》评...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读罢“灵魂的诗笺”,方懂“生命的原乡” | 爱阅读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读罢“灵魂的诗笺”,方懂“生命的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用诗写就人生哲学”的“东方哲人” 若要给《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20世纪的‘灵魂诗笺’”。这部由黎巴嫩诗人、哲学家卡里·纪伯伦(1883-1931)创作(1923年初版,后结集为《先知...

《最后的诊断》:当白衣天使坠入人性沼泽,我们该信谁? | 爱阅读

《最后的诊断》:当白衣天使坠入人性沼泽,我们该信谁? 一、书籍基本信息:医疗行业的"照妖镜" 阿瑟·黑利1959年创作的《最后的诊断》以加拿大三郡医院为舞台,用362页的篇幅撕开医疗行业的华丽袍子。这部被称作"行业小说鼻祖"的作品,通过婴儿溶血病误诊事件,将医院收受红包、药物回扣等潜规则暴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