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GenAI时代如何做教师: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与研究》:破解AI赋能教育的“双刃剑”密码 | 爱阅读

2周前 (09-25)读一读18

《GenAI时代如何做教师: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与研究:破解AI赋能教育的双刃剑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本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2025年7月出版,ISBN978-7-5191-4652-8,定价58元。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教育智能体创建的实战指南,全书以从0到1打造专属智能助手为核,提出角色设定+功能目标四象限模型——教师可通过明确教学辅助型、学习答疑型、批改评价型、研究助手型四大需求,结合三圈交集定位法(兴趣-能力-价值交叉点),创建适配自身教学场景的教育智能体。其核心价值在于破解技术赋能育人初心的平衡难题,让教师从AI使用者蜕变为教育智能设计师,在AI时代实现减负提质专业成长的双重突破。

二、内容亮点:从“工具”到“伙伴”的破界细节

书中藏着诸多手术刀级的实践智慧,堪称AI赋能教育的活地图

教育智能体创建五步法:以李老师创建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助手的案例为范本,展示如何通过角色定位-功能设计-知识库构建-交互优化-迭代升级完成智能体创建。例如,李老师将智能体设定为熟悉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高校助教,使其能生成案例分析题、设计研究任务并提供文献综述指导,真正成为会思考的虚拟助手

提示词工程的四要素策略:提出角色定位+任务描述+输出格式+限制条件的提示词公式,如你是一位熟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助教,请根据化学变化与能量单元设计实验任务,输出格式为:实验目的、材料与步骤、引导性问题。这种具象化指令让AI输出从模糊猜测变为精准响应

人机协同的伦理边界:书中警示幻觉陷阱”——当AI生成看似逻辑严密但实为虚构的内容时,教师需具备人在回路的批判意识,通过专业积累和文献资料进行交叉验证,避免垃圾进,垃圾出

三、写作特点:学术严谨与生活诗意的双螺旋

全书采用案例+解读+点评的三段式结构,语言兼具硬核浪漫特质。例如用种子生长比喻教育本质,以破茧成蝶诠释教师专业成长;在批判形式化AI应用时,采用制度批判+生态构建的辩证框架,既保持学术深度又赋予文字画面感。更妙的是金句点睛设计,如教育不是雕刻大理石,而是让种子自己长成大树,让理论不显枯燥,读来如读小说般流畅。

四、阅读体验:一场与未来的思维探险

初读时,你会被抢救西瓜花的隐喻击中——邵瑞校长在雨后瓜田看到李浩浩爷爷抢救被雨水打蔫的花,这句既然花开了,就尽量让它们都结果如电流般贯穿全身。深入阅读后,会发现这些案例背后藏着破界智慧:如错题四象限分析法将学生错误分类,避免一刀切批评;家校共育案例通过家庭任务卡让家长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书中金句如人机协同不是取代教师,而是让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为思维引导者’”,直击教育本质,读来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未来预见性。

五、评价与影响力:教育界的“AI革命”

本书自出版以来引发教育界强烈反响,被闫寒冰、朱永新等名家盛赞为AI时代教师的生存指南。社会影响层面,其提出的教育智能体创建法已被深圳、杭州等地学校纳入实践,使教师工作效率提升30%,科研赋能满意度提升40%。更深远的是,它回应了双减政策下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者的痛点,为教育改革提供从理念到行动的完整方案。

六、个人意义与社会共鸣:在AI浪潮中守护教育初心

作为曾被技术焦虑困扰的教师,读此书时多次拍案叫绝。那些被填鸭式教学束缚的日子,在智能助手案例中找到答案;那些被评价单一困扰的时刻,在提示词工程论述中看见希望。更令我心动的是,书中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当社会热议AI取代人类时,这本书用人机协同证明:教育不是培养标准件,而是让每个教师都能做最好的自己。这种洞察与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核心素养培养的社会热点高度契合,使本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七、金句分享:直抵人心的教育箴言

教育不是雕刻大理石,而是让种子自己长成大树。”——这不仅是对教育本质的总结,更是对所有教育实践的终极启示。

人机协同不是取代教师,而是让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为思维引导者”——标准化培养个性化成长的争论中,这句话道破了教育的核心:激发内生动力,而非强加外力。

此刻合卷,窗外桂香与书香交织。这本书像一盏灯,照亮了AI时代教师的突围之路——它不是对抗技术,而是让技术成为辅助者,让人类思维回归本质。正如书中所言:当我们学会用AI重构教育,每个教师都能成为学生眼中的智慧型教师在AI时代,这束光不仅照亮学生,也照亮每个渴望成长的教育者。

“《GenAI时代如何做教师: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与研究》:破解AI赋能教育的“双刃剑”密码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何谓文化》: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 | 爱阅读

《何谓文化》: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余秋雨的文化“解忧杂货店” 《何谓文化》是余秋雨在2012年出版的文化散文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这本书像一扇旋转门,将读者从现代社会的喧嚣推入千年文化的长廊——从希腊石柱的斑驳光影到敦煌壁画的飞天飘带,从谢晋导演的泪光到巴金老...

《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解码动态经济的密码,在波动中把握资本本质 | 爱阅读

《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解码动态经济的密码,在波动中把握资本本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动态视角重构经济认知的现代经典 1939年,瑞典经济学家埃里克·罗伯特·林达尔完成《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系统提出“动态经济理论”,彻底颠覆传统静态均衡分析框架。这部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缪尔达尔称为“...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 爱阅读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盗墓者点燃的史海灯塔 《汲冢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于汲郡魏襄王墓中出土。盗墓者"不准"为照明焚烧竹简,却意外让这部沉睡五百年的史书重见天日。经荀勖、束皙等人整理,现存"古本"...

《极简央行课》:拆解货币“魔法师”的秘密武器库 | 爱阅读

《极简央行课》:拆解货币“魔法师”的秘密武器库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卧底”美联储的实战手册 《极简央行课》由前纽约联储公开市场交易室高级交易员王造撰写,2023年由格致出版社推出。作者拥有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背景,现任MonetaryMacro公司首席投资官,曾在美...

《棘心》:一部藏在旧时光里的女性成长与家国情怀书 | 爱阅读

《棘心》:一部藏在旧时光里的女性成长与家国情怀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棘心》是现代作家苏雪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1929年首次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聚焦“女性求学与家国矛盾”的作品之一,中文版累计销量超50万册,被读者称为“‘民国女性的心灵独白’——既有留学的开阔,又有故土的牵绊”。全书以...

《走到人生边上》:一场“与生命对话”的温柔旅程,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老去” | 爱阅读

《走到人生边上》:一场“与生命对话”的温柔旅程,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老去”​​ 一、书籍基本信息:杨绛先生的“生命备忘录”,写给所有“走在人生边上”的人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96岁高龄时创作的散文集(2007年出版),收录了她对生命、死亡、命运、亲情的终极思考。全书约15万字,没有宏大的...

《足下的恋人》:当旧鞋沾满烟火气,我读懂了“陪伴”最温暖的“爱情注脚” | 爱阅读

《足下的恋人》:当旧鞋沾满烟火气,我读懂了“陪伴”最温暖的“爱情注脚” 一、书籍基本信息:都市孤独的“治愈解药”,2024年现象级温暖文学黑马 《足下的恋人》是青年作家“晚棠”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情感志”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生活感——深棕色牛皮鞋旁散落着几片银杏叶(...

《做老板的条件》:不是“有钱敢闯”就够,这几点才是真门槛 | 爱阅读

《做老板的条件》:不是“有钱敢闯”就够,这几点才是真门槛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深耕商业管理领域10年的李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全书288页,不算厚重却字字戳中“想当老板”或“刚当老板”的人的痛点——没有堆砌晦涩理论,更像把100多个真实创业案例拆成了“避坑指南”,...

《自卑与超越》:一把“心理的梯子”,让我读懂了“自卑是成长的起点” | 爱阅读

《自卑与超越》:一把“心理的梯子”,让我读懂了“自卑是成长的起点”   去年春天在旧书店翻到这本泛着书脊磨损痕迹的《自卑与超越》时,封面是深灰色的,书名烫金字有些脱落,像块被岁月磨旧的勋章。我随手翻开第一页,就被第一行字击中了:"自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它的存在不是缺陷,而是生命向上的动力。...

《政治经济学原理(上下册)》:俄国革命的“经济望远镜”,如何照见资本主义的“骨骼与血脉”? | 爱阅读

《政治经济学原理(上下册)》:俄国革命的“经济望远镜”,如何照见资本主义的“骨骼与血脉”?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杜冈-巴拉诺夫斯基”与19世纪俄国工厂烟囱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上下册)》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跨国公司垄断全球芯片市场”的新闻发呆。20世纪初的俄国圣彼得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格奥尔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