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AI如何适用于教学——给中小学教师的实操指南》:一本让教案“活起来”的智能教学宝典 | 爱阅读

2周前 (09-24)读一读19

《AI如何适用于教学——给中小学教师的实操指南》:一本让教案活起来的智能教学宝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本书由刘大伟、赵梓如两位教育学博士联袂撰写,福建教育出版社2025年8月重磅推出。作为国内首本聚焦AI教学全流程实操的指南,它以理论认知工具应用教学创新伦理反思为框架,构建了从备课PPT智能生成到学科融合的完整路径。正如书中金句所言:AI不是教师的对手,而是让教案活起来的魔法棒”——它让语文老师能用万相营造AI生成3D动态课文场景,数学教师通过几何画板+AI实现函数图像动态演示,英语课堂借助科大讯飞系统实现口语即时评分反馈。

二、内容亮点与工具革命

书中第三章至第七章堪称AI教学工具库:在作文教学场景中,通过句心AI生成故事开头触发学生创意,用AI拍照识物扫描校园植物生成古诗词意象卡片,让三年级孩子写出银杏叶是穿越时空的老爷爷的童趣表达;在数学几何课上,希沃白板结合AI生成可拖拽的思维导图,帮助初中学生理清问题材料过程发现的逻辑链;更令人惊叹的是人机共创模式——学生用AI生成三个故事开头后自主扩写,教师通过笔神作文系统实现分层指导,将课堂转化为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的统一的试验场。

三、阅读体验与真实反馈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在秋天的发现习作课中实践了书中AI对比批改功能:学生初稿上传后,AI同步生成优化版,用颜色标注差异点。当小陈同学看到自己原文树叶黄了被拓展为银杏叶穿上金裙子在风中跳舞时,眼睛瞬间亮起探索的光芒。这种具象化修改示范,比抽象评语更易被三年级学生接受。更令人感动的是书中对教育温度的坚守——专章探讨如何防止AI侵蚀儿童写作的人文内核,强调教师始终是引路人,技术仅是拓展教育可能性的协作者

四、社会影响力与时代价值

本书出版恰逢教育部2025年5月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指南》,其中禁止直接使用AI生成作业内容的规约与书中教育价值优先原则形成呼应。在西安高新区第二十二小学,数学教师已用AI生图将抽象的长度单位转化为直观图形;深圳福田区外国语学校则通过AI口语评测系统实现学生发音实时纠正。这些案例印证了书中AI赋能教育的核心命题——它不是替代教师,而是让教师从批改机器回归灵魂工程师

五、个人触动与推荐理由

合上书卷时,我最想分享的是这句AI能减负,但课堂的温度由您点燃。它让我在作文教学中不再惧怕批改量山,而是专注设计人机共创的思维脚手架。对于正在数字化转型中探索的同行,这本书既是技术操作手册,更是教育哲学指南”——它教会我们用批判性思维面对技术,用创新性思维探索未来。正如诺奖得主辛顿所言:永远不要停止编程,而教师永远不要停止学习——这本书,正是通向AI时代的钥匙。

“《AI如何适用于教学——给中小学教师的实操指南》:一本让教案“活起来”的智能教学宝典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硅谷百年史》:一部解码创新基因的“科技史记”,为何值得每个追光者细读? | 爱阅读

《硅谷百年史》:一部解码创新基因的“科技史记”,为何值得每个追光者细读? 拿到《硅谷百年史》时,我以为这只是一本堆砌企业名录的“成功学合集”。但翻开第一页——1900年的圣克拉拉谷还是一片果园,果农们正为柑橘价格发愁——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硅谷”不是天生的科技圣地,它也曾是被时代“忽略的边角料...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场童话里的“心灵急救”,教我们与自己和解 | 爱阅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场童话里的“心灵急救”,教我们与自己和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心理教材”,是“情绪低落时的温暖解药”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作家罗伯特·戴博德的心理学童话,1997年出版后被译成2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500万册,被《卫报》称为“英国国民心理咨...

《海军战略》:一本让你看懂海洋博弈逻辑的“战略说明书” | 爱阅读

《海军战略》:一本让你看懂海洋博弈逻辑的“战略说明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海权论”奠基人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初版于1911年,是马汉晚年整合自己数十年海军研究与实战观察的集大成之作。它不算厚,但字字透着“实战派智慧”——不是堆砌晦涩的军事术语,而是用历史案例拆解海军战略...

《汉书窥管》:一把打开“史家绝唱”暗室的青铜钥匙 | 爱阅读

《汉书窥管》:一把打开“史家绝唱”暗室的青铜钥匙 最近重读《汉书》,总想起杨树达先生在《窥管》里写的那句话:“班固著史,如织锦绣,经纬交错处必有伏笔;后人读史,若持窥管,方能照见经纬间的针脚。”作为被陈垣、余嘉锡等大家反复推荐的“《汉书》研究第一书”,这本由近代国学大师杨树达耗时二十余年写成的...

《回忆苏格拉底》:当“古希腊的提问者”穿越时空,我读懂了“思考的勇气” | 爱阅读

《回忆苏格拉底》:当“古希腊的提问者”穿越时空,我读懂了“思考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苏格拉底的“思想备忘录”,用对话体写透“哲学的诞生现场” 《回忆苏格拉底》(Memorabilia)是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色诺芬(Xenophon)于公元前4世纪撰写的苏格拉底传记,全书约300页(中译本...

《饥饿游戏》:当“生存游戏”撕开人性的面具,我们终于看清了“勇敢”的形状 | 爱阅读

《饥饿游戏》:当“生存游戏”撕开人性的面具,我们终于看清了“勇敢”的形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鲜血写就的反乌托邦青春寓言” 《饥饿游戏》是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于2008年出版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首印仅20万册,却凭借“对极权社会的极致隐喻”和“青少年生存...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 爱阅读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吴晓波2008年出版的《激荡三十年》,以1978-2008年中国企业史为轴,通过年广久卖瓜子、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等百余个经典案例,系统解构改革开放初期至21世纪初的商业变革。作品获“新浪年度十大...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 爱阅读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左翼史学到全球危机的20世纪解剖刀 《极端的年代》是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三部,1994年首次出版,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推出全新译本。这本书以“极端的年代”为核,系统剖析了1914-...

《棘心》:一部藏在旧时光里的女性成长与家国情怀书 | 爱阅读

《棘心》:一部藏在旧时光里的女性成长与家国情怀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棘心》是现代作家苏雪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1929年首次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聚焦“女性求学与家国矛盾”的作品之一,中文版累计销量超50万册,被读者称为“‘民国女性的心灵独白’——既有留学的开阔,又有故土的牵绊”。全书以...

《最后一课》:在粉笔灰与字帖间,触摸一个民族的灵魂觉醒 | 爱阅读

《最后一课》:在粉笔灰与字帖间,触摸一个民族的灵魂觉醒 一、书籍基本信息:普法战争中的"文化绝唱"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于187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202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世界短篇小说经典"系列新版。这部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作品,通过阿尔萨斯乡村学校最后一堂法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