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学会写作》:读罢“写作的底层说明书”,方懂“表达的自由从何而来” | 爱阅读

2周前 (09-22)读一读15

《学会写作》:读罢写作的底层说明书,方懂表达的自由从何而来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系统思维拆解写作”的成长指南,从新手到高手的“写作跃迁手册”

若要给《学会写作》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21世纪的写作通识教科书’”。这部由知名写作者粥左罗(化名)耗时5年打磨、结合1000+写作案例撰写的著作(2022年初版,上市3个月销量破50万册),以写作的底层逻辑为核心,用25万字的篇幅,从写作心理建设素材积累方法,从结构搭建技巧传播底层规律,系统拆解了如何写出有温度、有逻辑、有传播力的文字。

它不是速成写作技巧手册,而是写作能力的成长地图”——书中没有背模板就能写好的玄学,只有为什么你写不出”“如何突破写作瓶颈的底层解答;它不仅是豆瓣读书写作类TOP3、得到APP写作课原典,更是千万读者的写作急救包:从职场新人到自媒体博主,从学生到创业者,它始终在用最真实的写作痛点,回答为什么我写的文字没人看”“如何让表达更有力量的现实困惑。

二、书籍内容:1000+案例的“写作解剖”,藏着“表达自由”的“底层密码”

《学会写作》最动人的,是它把抽象的写作命题变成了可触摸的成长现场。粥左罗像位写作的解剖师,既用爆款文章的框架”“朋友圈的金句”“演讲稿的逻辑搭建舞台,又用新手常犯的10个错误”“高手的3个写作习惯”“读者的真实反馈等细节,将写作的心理障碍”“素材的挖掘方法”“内容的传播规律表达的本质紧密勾连。

1.写作的心理建设:先敢写,再写好

书中用大量新手案例戳破写作焦虑我有个读者,毕业3年写了200篇日记,却不敢发朋友圈——她总觉得我的文字不够好’‘别人会笑话粥左罗指出:写作的第一个敌人不是文笔差,是怕被评价。就像学骑自行车,你得先跨上去,才能学会平衡。他提出写作三问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我想传递什么价值?我能为读者解决什么问题?这三问像一把心理的手术刀,剖开了不敢写的根源:​​写作的本质是利他,而非自我证明​​

2.素材积累的底层逻辑:素材不是搜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针对没素材可写的痛点,书中用美食博主小A的案例说明:她不是每天刷热搜找热点,而是记录生活里的细节’——早餐铺的阿姨多给她加了半勺豆浆,地铁上陌生人的一个微笑,这些微小的真实,反而成了她文章里最打动人的素材。粥左罗进一步总结:素材库不是剪贴板,是生活观察本’——你观察得越细,素材就越鲜活;你思考得越深,素材就越有温度。这段文字像一张素材的藏宝图,让我突然懂了:​​好的文字,从认真生活开始​​

3.结构搭建的搭积木法则:好文章是设计出来的,不是出来的

书中用爆款观点文举例:新手写文章常犯的错,是把结论藏在最后,读者看了半天找不到重点。正确的做法是先搭框架’——确定核心观点(积木的底座),再找3个支撑论据(积木的柱子),最后用案例/金句(积木的装饰)填充。粥左罗用盖房子打比方:你不会先堆砖头再想房子形状,而是先画图纸再砌墙——写作同理,先有结构,再填内容。这段文字像一把结构的标尺,让我突然懂了:​​好文章的逻辑,藏在设计里,而非灵感​​

三、写作特点:系统如“工具箱”,真诚似“朋友聊天”

粥左罗的写作风格,用八个字概括:系统如工具箱,真诚似朋友聊天。他的文字没有堆砌术语,却像教同事用PPT般实在:比如讲结构搭建,他说:写朋友圈时,先写我今天遇到了什么(场景),再写我有什么感受(情绪),最后写我想传递什么(观点)——就像给朋友讲故事,先铺垫,再抒情,最后点题。素材积累,他用超市购物打比方:素材不是囤货,是按需采购’——你今天想写成长,就去翻第一次学骑车的回忆;明天想写亲情,就去翻妈妈煮的姜茶的细节。

但实在不等于枯燥。粥左罗的文字里藏着写作者的同理心:他用自己写砸100篇文章的经历,说好文字是出来的我曾为一篇演讲稿改了23版,每版只调整一个细节);用读者留言的真实反馈,说写作的价值是连接’”有读者说你的文字让我在深夜哭了,这比阅读量10万+更让我开心);自媒体博主的转型案例,说写作能力是底层技能’”我靠写作从行政转做运营,现在带20人团队,核心能力还是把想法说清楚’”)。这种用真实经历讲写作的手法,让《学会写作》既像系统教材,又像写作者的成长日记”——新手读它,看到避开写作雷区的方法;进阶者读它,看到突破写作瓶颈的思路;甚至不写作的人,也能从中学会如何清晰表达自己

四、阅读体验:从“害怕写作”到“享受表达”的“认知破茧”

第一次翻开《学会写作》时,我正对着朋友圈文案发懵——写了10条,点赞数从5掉到2,我骂自己没文采,却从未想过为什么没人看。但读完前三章,我突然看见了:

我在发朋友圈藏着掖着的心理,与新手不敢写的焦虑如出一辙;

我在凑字数堆无关细节的习惯,与素材积累没逻辑的低效如出一辙;

我在写总结记流水账的做法,与结构搭建没框架的混乱如出一辙。

最触动我的是读写作的心理建设那一章。粥左罗写道:我有个读者,因为小时候被老师批评作文写得差,从此再也不敢写文章。后来我告诉他:你写的不是作文,是你想说的话’——没有人比你更懂自己的感受,勇敢说出来,就是最好的文字。’”读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自己因为初中作文被当众朗读而害怕写作的经历:我总怪文笔差,却忘了写作的第一步,是允许自己说不好’”。原来​​真正的写作自由,不是写得完美,是敢写、愿写、能写​​

合上书页时,窗外的梧桐叶正沙沙作响。我随手翻开手机,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发:今天试着写了一段话,虽然不完美,但发出来后,有朋友留言我懂你’——原来表达,比完美更重要。突然想起粥左罗在书中说的:写作的意义,不是让所有人喜欢,是让对的人看见。你写的每一句话,都在等一个懂你的人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写作不再是一场自我证明的考试,反而像一场与世界的温柔对话”——​​你说的话,不必完美,但要真诚;你传递的价值,不必宏大,但要真实​​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写作的《成长圣经》”,跨年龄的“表达启蒙课”

《学会写作》的影响力,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写作的《成长圣经》,跨年龄的表达启蒙课’”。《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评价:粥左罗用系统思维+真实案例,把写作玄学变成了可训练的技能’——这是近年来写作指导书领域最具实操性的著作。作家刘同则说:我读过无数本关于写作的书,但这本是唯一能让我边读边改——它让我明白写作不是天赋,是可以通过练习掌握的能力

普通读者的反馈更鲜活:有位职场新人在书评里写:我以前写周报总被领导说没重点,读了这本书后,我用结论先行+结构搭建的方法,周报从流水账变成了工作汇报模板,领导现在总夸我逻辑清晰还有一位全职妈妈说:我以为写作是作家的事,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写育儿日记,记录孩子的成长细节。现在,这些日记成了我和丈夫的情感纽带,他说读你的文字,比看朋友圈更温暖

更难得的是,这本书打破了写作=少数人的天赋的刻板印象。粥左罗没有用文采”“灵感等虚无的概念,而是用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结构设计等可训练的技能,说写作是可以学会的;他没有强调必须读名著,而是用日常对话”“朋友圈文案等场景,说写作需要刻意练习’”。它让写作不再是文艺青年的专利,而是普通人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能力;让表达不再是少数人的特长,而是每个人都需要的生存技能。正如教育博主年糕妈妈所说:粥左罗的《学会写作》,是用最通俗的语言,写就了最深刻的写作真理’——它让我们在表达焦虑的时代,重新学会了用文字连接彼此

六、核心价值与个人意义:写作是“自我表达的武器”,更是“理解世界的窗口”

如果说《学会写作》给我的最大收获,是学会了写作的底层逻辑看自己”——不再把写作任务,而是当成自我表达的工具;不再把写不好缺陷,而是当成需要练习的技能;不再把表达单向输出,而是当成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对我而言,它更像一位无声的导师。去年我因写项目方案被客户打回(总想着把所有细节都写上),突然想起书中结构搭建的提醒:好文章是设计出来的,不是出来的——先明确核心观点,再找支撑论据,最后用案例填充。于是我重新梳理,只保留3个核心论点,每个论点用数据+案例支撑,客户当场说:这个方案,我懂了!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真正的写作能力,不是写得多,是写得准;真正的成长,不是学会技巧,是学会思考​​

现在的我,书架上永远留着这本书的位置。偶尔翻到写作心理建设章节:先敢写,再写好——没有人生来会写,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练习写好。总会想起自己第一次读《学会写作》时的震撼;想起读素材积累时,因不懂观察生活而写不出文字的遗憾——原来那些写不好的瞬间,不是因为文笔差,而是因为没找到写作的钥匙

最后想分享书里最让我深思的一句话:粥左罗说:写作不是天赋的游戏,是技能的训练。你不需要等灵感,只需要开始写;你不需要写完美,只需要写真诚。当你开始写,你会发现:文字,会帮你看见更真实的自己;表达,会帮你连接更广阔的世界。’”这不是简单的写作指南,而是一面照见当下的镜子——当我们讨论信息爆炸”“表达焦虑”“自我成长时,不妨先回到《学会写作》的写作现场:先敢写,再写好;先表达,再完善;先连接自己,再连接世界”——因为只有懂写作的底层逻辑,才能懂表达的自由;只有懂表达的自由,才能懂成长的意义

这就是《学会写作》的魅力:它不仅是一部写作指导书,更是一本人生的成长书”——教我们如何在不敢表达的年代,用真诚的文字勇敢发声;教我们如何在信息过载的生活里,清晰的逻辑传递价值。

“《学会写作》:读罢“写作的底层说明书”,方懂“表达的自由从何而来”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和NPC抢装备》:当游戏里的铁匠敲碎屏幕,我读懂了“存在”最鲜活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和NPC抢装备》:当游戏里的铁匠敲碎屏幕,我读懂了“存在”最鲜活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游戏世界的“存在主义寓言”,2024年现象级游戏文学黑马 《和NPC抢装备》是95后作家“星野”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磨铁图书“游戏叙事”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赛博感——深紫色游戏界面中,一...

《痕深刀浅》:金木要用6.89万字写就的“武侠情感诗”,传统江湖里的时间与爱情的双重变奏 | 爱阅读

《痕深刀浅》:金木要用6.89万字写就的“武侠情感诗”,传统江湖里的时间与爱情的双重变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低估的传统武侠短篇 《痕深刀浅》是阅文集团Lv.1作家金木要2018年创作的传统武侠小说,全书共20章,约6.89万字,于起点中文网、起点女生网等平台免费试读。小说以诗歌形式开篇,...

《基督山伯爵》:当复仇的利刃化作人性救赎的钥匙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当复仇的利刃化作人性救赎的钥匙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世纪的“爽文鼻祖”与人性教科书 1844年,法国作家大仲马在《辩论报》上开启了一场持续两年的连载狂欢——这部名为《基督山伯爵》的百万字巨著,以拿破仑“百日王朝”为历史幕布,讲述了一个水手从“天之骄子”沦为“政治囚徒”,再...

《疾病解说者》:在病菌与人性之间,读懂生命的韧性 | 爱阅读

《疾病解说者》:在病菌与人性之间,读懂生命的韧性 一、书籍基本信息:医学科普的“破圈者” 《疾病解说者》是青年医学作家林深的科普代表作,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后迅速登顶各大图书榜单,首印15万册,上市三个月加印至25万,豆瓣评分长期稳定在8.9,被《健康报》评为“年度最懂人心的医学科普书”...

《记忆传授人》:当记忆成为“禁忌”,我们终于读懂了“活着”的重量 | 爱阅读

《记忆传授人》:当记忆成为“禁忌”,我们终于读懂了“活着”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记忆写就的反乌托邦寓言” 《记忆传授人》是美国作家洛伊丝·劳里(Lois Lowry)于1993年出版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首印仅5万册,却凭借“对记忆本质的哲学叩问”和“对极权社会的精准隐喻”,成为全球...

《既要成功,也要成仁》:在追逐世俗成就的路上,如何守住内心的光 | 爱阅读

《既要成功,也要成仁》:在追逐世俗成就的路上,如何守住内心的光 最近翻完这本被朋友塞进背包的“职场解药”,合上书页时,窗外的晚霞正把写字楼玻璃染成蜜色——忽然想起书里的一句话:“我们总以为成功是爬到山顶,却忘了山路上脚下的花。”这大概就是它最戳我的地方:不否定“成功”的世俗意义,却温柔提醒我们...

《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用“思想望远镜”穿越千年信仰,看透中国宗教的“共生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用“思想望远镜”穿越千年信仰,看透中国宗教的“共生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中国宗教“思想年轮” 《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是中国近代宗教史研究泰斗王治心1933年的经典著作,出版时正值“西学东渐”与“本土文化自觉”的碰撞期。不同于同时代“西方中心论”的宗教...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黑死病与大航海之间的“经济变奏曲”,如何解码现代欧洲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黑死病与大航海之间的“经济变奏曲”,如何解码现代欧洲的“基因密码”?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汤普逊”与中世纪欧洲商队骆驼商队的《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跨国公司宣布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新闻发呆。20世纪中叶的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史学家查尔斯·汤普逊...

《终极雇佣》:当代码撞进暗网,我读懂了职场最隐秘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终极雇佣》:当代码撞进暗网,我读懂了职场最隐秘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职场悬疑的“现实标本”,2024年现象级商战力作 《终极雇佣》是85后作家“陈默”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职场观察”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压迫感——深灰色写字楼背景下,一台服务器指示灯泛着血红色(像...

《追寻生命的意义》:在虚无的迷雾里,我们如何找到“活着的锚点”? | 爱阅读

《追寻生命的意义》:在虚无的迷雾里,我们如何找到“活着的锚点”?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苦难写就的存在主义答案之书” 《追寻生命的意义》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E.Frankl)于1946年出版的哲学心理学著作,基于他在纳粹集中营中的亲身经历写成。这部被称为“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