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学会写作》:从“词穷党”到“笔杆子”,我用这本书解锁了“写作超能力” | 爱阅读

2周前 (09-22)读一读18

《学会写作》:从词穷党笔杆子,我用这本书解锁了写作超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自媒体时代的“写作生存指南”,普通人的“表达逆袭手册”

《学会写作》是自媒体领域头部写作者粥左罗2020年出版的现象级写作指南,基于他5年新媒体写作经验(曾打造多篇10万+爆款文)和300+学员案例,用近300页篇幅,从选题策划内容打磨,从新媒体写作职场写作,系统拆解了普通人如何写出有传播力的文字。书中没有华丽辞藻的炫技,反而充满接地气的实战技巧”——你会看到如何用痛点清单找到爆款选题”“怎样用故事三幕结构让文章有记忆点”“朋友圈文案如何3秒抓住注意力’”等具体方法,像一位陪你写作的老朋友,手把手教你把写不出”“写不好变成写得顺”“写得爆

书中没有说教式的大道理,反而像一本写作急救包:它会突然问你你上次写的朋友圈,有人点赞吗?”“你做的PPT文案,同事真的看懂了吗?这些扎心的提问,瞬间将你拉进写作现场

二、核心价值与内容亮点:从“写作焦虑”到“表达自由”的能力跃迁

核心价值:掌握系统写作法,让写作碰运气变成可复制

这本书最珍贵的收获,是帮读者摆脱写作=靠灵感的玄学认知。粥左罗用认知心理学+新媒体实战的双重视角证明:好写作不是等灵感来,而是用方法造灵感”——它能解答为什么你写的文章没人看?”“为什么你的朋友圈没人互动?”“为什么你的职场汇报总被批评没重点等真实问题。读罢此书,你会突然看懂:为什么爆款文总在开头抛问题?因为它用户痛点勾住注意力;为什么朋友圈文案要加场景化细节’”?因为它让用户代入你的生活;为什么职场PPT要结论先行’”?因为它符合大脑先抓重点的信息处理习惯。答案藏在粥左罗对写作五步法(选题构思素材表达修改)的拆解里——写作的威力,从系统方法开始。

内容亮点:三个颠覆认知的写作切片

​​选题策划:用痛点清单找到用户想尖叫的话题’”​​:书中对选题的解读堪称新媒体写作教科书。粥左罗没有停留在追热点,而是用用户痛点挖掘表用户身份+场景+困扰+期待)拆解爆款逻辑:比如写职场妈妈,不是泛泛而谈平衡工作与家庭,而是具体到凌晨3点哄睡孩子,6点赶去上班,中午只能吃冷饭’——这种具体场景+真实困扰的选题,比宏观话题更能引发共鸣。他用自己的爆文案例佐证:我写《月薪5000,我如何用3个月存下2万》,就是用月薪5000(用户身份)+存2万(期待)+3个月(时间冲突)制造冲突,发布当天阅读量破10万。这种用痛点清单锁定选题的策略,像用一把钥匙,打开了用户想看什么的黑箱。

​​内容打磨:用故事三幕结构让文章有血有肉’”​​:粥左罗对内容结构的剖析充满画面感。他提出故事三幕法(铺垫冲突解决):铺垫是用户当前的困境(如每天加班到10点,回家还要辅导孩子作业),冲突是你想改变但找不到方法(如试过时间管理却总失败),解决是你找到的答案(如我用番茄工作法+任务清单,3周后准时下班)。他用学员案例强化这一观点:有位学员写减肥失败,最初只说我胖了10斤,改成每天早起跑步却反弹,深夜饿到偷吃蛋糕,镜子里的自己越来越陌生后,阅读量从200涨到2000——因为具体细节让读者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种用故事代替说教的视角,像用一盏,照亮了内容与用户的情感连接

​​表达技巧:用口语化+金句让文字会说话’”​​:书中对语言打磨的解读跳出了华丽辞藻的误区。粥左罗用朋友圈文案案例说明:不要写今日份小确幸:喝到一杯好喝的咖啡,而是写早八人救命!这家咖啡店的拿铁,第一口就让我想给老板发今天不想上班了(但忍住了,因为咖啡太香了)’——口语化的吐槽+细节,比精致描述更让人想点赞。他强调:金句不是刻意造的,而是用户心里有,你帮他说出来’——比如成年人的崩溃,从算了开始,就是把很多人不敢说的情绪变成了能传播的金句这种用口语化传递金句的策略,像用一颗,甜化了文字与用户的距离

三、写作特点与阅读体验:像“写作工作坊”一样“边看边练”

写作特点:实战案例可复制模板的完美融合

粥左罗的笔锋像写作台灯下的放大镜:他用自己的爆文拆解(如《月薪5000,我如何用3个月存下2万》)搭建理论框架,用学员前后对比(如从200阅读到2000阅读的改稿过程)展示方法,用模板工具(如选题清单表”“故事三幕结构图)辅助实操,用对话式语言(如假设你要写一篇朋友圈文案,你会怎么开头?)拉近距离。书中没有学术化的术语,反而充满画面感”——你会突然觉得自己穿越到了粥左罗的写作桌前,看着他用一支笔”“一张纸”“一个案例,把写作变成能摸得着的技能

阅读体验:从词穷焦虑文思泉涌的写作蜕变

初读时,我对《学会写作》的认知停留在写作技巧书的刻板印象——觉得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列大纲的书。直到读到第三章故事三幕结构:让内容有记忆点,粥左罗用学员减肥案例点醒了我:我之前写朋友圈,总说今天运动了,但没人点赞。现在才明白,我缺的是具体场景+真实情绪’——比如早起跑步时,路过早餐摊闻到包子香,突然想起小时候妈妈做的包子,咬了一口,差点哭出来,这种细节+情绪的描述,比打卡式文案更让人想互动。那一刻,我突然想起自己写年终总结的经历:我曾因只列数据而被领导批评没温度,却在某个深夜,用故事三幕法重写总结(年初目标:提升业绩30%(铺垫)中间遇到客户流失、团队磨合的困难(冲突)年底超额完成40%,因为学会了倾听客户需求(解决)),领导看完后说这才是有血有肉的总结。这种古今共情的瞬间,让我对写作有了全新的认知:它不是文字的堆砌,而是用户情绪的传递;它不是自说自话,而是帮用户说出心里话的艺术

四、评价与影响力:被“自媒体人”与“职场人”双重珍视的“写作圣经”

该书在新媒体界被视为爆款写作入门神书”——知名博主半佛仙人评价:粥左罗的书让写作玄学变成了科学’——它用最接地气的方法,证明了好写作=用户思维+系统方法在大众层面,它更是现象级读物”——从豆瓣读书Top250到知乎写作话题的高频推荐,从自媒体新手必读书职场人汇报指南,处处可见它的身影。最近和做新媒体运营的朋友聊天,她说:现在我带新人写推文,总会用痛点清单表教他们选题——先列用户身份(如职场新人),再写场景(如第一次做汇报),然后找困扰(如紧张到忘词),最后挖期待(如希望被认可),这样写出来的选题,阅读量至少翻3倍。

五、个人意义与共鸣:它教会我“写作不是‘天赋’,是‘可训练的技能’”

合上书页时,我正坐在书桌前修改小红书笔记”——里面有我刚用痛点清单法找到的选题(月薪4000,我如何用1个月瘦10斤不饿肚子)、用故事三幕法写的内容(试过节食饿到头晕,办过健身卡去了3次,直到发现吃对早餐+每天走1万步,才真正瘦下来)、用口语化+金句打磨的结尾(减肥不是虐待自己,是学会和身体做朋友’——你有多爱自己,身体就有多爱你)。书中的粥左罗说:写作的终极目标,是让用户觉得这说的就是我’——你要做的,是把用户的经历变成你的文那一刻,我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写朋友圈的经历:我曾因不知道写什么而焦虑,却在某个深夜,看着粥左罗书里的选题清单表,突然鼓起勇气写了句今天加班到10点,回家路上买了份烤冷面,热乎的汤暖了胃,也暖了心——原来平凡的日子,才是最珍贵的小确幸’”,结果收到了50多个赞。

最近重读《写出我心》,我用这本书的写作思维重新品味:娜塔莉·戈德堡说写作是与自己对话,粥左罗说写作是与用户共鸣’——它们都指向同一个真相:真正的写作,不是炫耀文采,而是传递真实这种跨书的共鸣,让我对写作有了全新的敏感——原来我们的词穷”“没灵感”“没人看,都源于没找到用户的需求;原来我们的文思泉涌”“爆款频出”“被点赞,都始于用系统方法读懂用户

这大概就是经典的力量:它不会给你写作的答案,却会给你写作的思维。当你下次因不知道写什么而焦虑时,不会再盲目等灵感;当你遇到没人看时,也不会再轻易放弃——因为你知道,《学会写作》早已用选题清单的钥匙”“故事三幕的结构”“口语化的金句,为你点亮了一盏灯:真正的写作超能力,从系统方法开始;真正的表达自由,从读懂用户起步。

​​最后,分享一句粥左罗在书中的写作箴言​​

写作不是我要写什么,而是用户想读什么’——你写的每一个字,都应该在帮用户说出口,被看见

“《学会写作》:从“词穷党”到“笔杆子”,我用这本书解锁了“写作超能力”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佛中国史》:一部用全球棱镜折射的文明长卷,如何让我重新爱上中国历史? | 爱阅读

《哈佛中国史》:一部用全球棱镜折射的文明长卷,如何让我重新爱上中国历史?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跨越千年的“学术派对” 《哈佛中国史》由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主编,联合陆扬、迪特·库恩等六位国际顶尖汉学家耗时十余年完成,2016年由中信出版社引入中文版。全书共六卷,以“早期中华帝国(秦汉)—分裂的...

《好好学习》:打破低效努力的陷阱,构建终身受用的知识体系 | 爱阅读

《好好学习》:打破低效努力的陷阱,构建终身受用的知识体系 一、书籍基本信息:知识管理领域的“武功秘籍” 这部2017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成长类著作,是成甲用十年知识管理实践淬炼的方法论。全书256页的篇幅中,藏着比《学习之道》更接地气的认知升级指南——当成甲在序言中写下“真正的学习不是收集信息,...

《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解码现代国家成长的“财政密码” | 爱阅读

《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解码现代国家成长的“财政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轻量级却“重磅”的财政政治学著作 《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由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刘守刚撰写,2023年7月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全书仅十余万字,却以“税收国家—生产国家—福利国家”三阶段模型为骨架,...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在宗教与哲学的夹缝中,触摸自由的灵魂 | 爱阅读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在宗教与哲学的夹缝中,触摸自由的灵魂 一、书籍基本信息:青年黑格尔的“思想起跑线”,神学与哲学的初恋现场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收录了黑格尔1790-1800年间在图宾根神学院时期的未成熟作品,包括《基督教的权威性》《民众宗教和基督教》等,1998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文...

《黑色巨塔》:当手术刀划开体制的褶皱,我们看见人性的光与疮 | 爱阅读

《黑色巨塔》:当手术刀划开体制的褶皱,我们看见人性的光与疮 作为一名在医院急诊科实习过三个月的“半吊子医学生”,拿到《黑色巨塔》时,我以为这不过是又一本揭露医疗黑幕的“爽文”。但翻到第73页——那个暴雨夜,急诊室主任举着CT片对住院医师吼“你以为患者是来听你讲学术的?他们是来要命的!”——我突...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在商海浮沉里,照见“人性”的商业寓言 | 爱阅读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在商海浮沉里,照见“人性”的商业寓言 一、基本信息:晚清商界的“兴衰启示录”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是当代作家高阳(或同类历史纪实作家,具体以实际版本为准)的经典历史传记作品,以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生平为核心,结合大量史料与民间传说,全景式呈现了他从钱庄学徒...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 爱阅读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思想警钟” 《华氏451度》是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的反乌托邦经典,1953年出版后轰动全球,被《时代周刊》评为“百大英语小说”,被译成40多种语言,销量超5000万册。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2019...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苦难里种太阳的精神指南 | 爱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苦难里种太阳的精神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从地狱里生长出来的“心灵疫苗”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E. Frankl),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存在主义治疗大师之一,也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这本书1946年首次出版,记录...

《极简主义》:在物质过剩时代找回生活掌控感 | 爱阅读

《极简主义》:在物质过剩时代找回生活掌控感 一、书籍基本信息:极简生活的操作手册 约书亚·贝克尔用200页、12万字的篇幅,将极简主义从哲学概念转化为可执行的生活方案。全书像一本"反消费主义指南",前脚还在拆解"宜家效应"(人们为组装家具投入情感),后脚就给出"30天扔掉50件物品"的实操挑战...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 爱阅读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唤醒的民族觉醒宣言 作为梁启超1916年发表的政论著作,《祖国在危急中》以"国亡则民无类"为核心命题,构建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启蒙框架。1923年中华书局首次出版,202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近代中国政治文献丛书"...